老許的“小康”
經我的行銷推薦,老許又用上了建行的一款抵押貸新産品。老許在電話裏説:“建行一路以來的支援,幫助我的家庭實現了小康夢。你有空一定來企業走走。”
□ 石志藏/文
前幾天,我去了一趟老許所在的浙東梅山島。回來以後,我對老許物質精神生活的變化印象深刻。老許作為生於斯長于斯工作于斯的海島人,其經歷既有典型意義又有特色,令我感觸頗深,所見所聞總想用文字表達一番。
老許原來是梅山鄉幹部,退休也有十六七年了。今年78歲的他,依然精神矍鑠,思維甚健,談笑風生。
老許有兩個子女,女兒在海外發展,兒子則在島上辦企業。做上“阿太”的老許,如今已是子孫滿堂。
退休後,老許協助兒子,在梅山島裏岙村東頭經營著一家小型外貿企業,員工有三四十人,主要生産戶外運動産品。兒子跑市場,財務輔導幹部出身的老許,重操舊業,主要負責公司的財務以及與銀行相關的結算、信貸業務。老許除了兼財務,還和老伴兒一起搞管理,企業常年有幾百萬元的産值,好的年份也上過千萬元。老許夫妻倆雖然為兒子打工,但不拿一分工資,從事“義務勞動”。雖是“家庭作坊”企業,但許家父子不好高騖遠,量力而行,多年下來,一家人把企業辦得順風順水,穩篤篤的。
在公司參觀,企業雖然是利用老廠房生産,卻辦得井然有條。老許微笑著説,企業主要與外貿公司打交道,産品遠銷東南亞及歐美市場,這真是小企業走進大市場了。
我鼓動老許説,“你這個年齡應該全退享清福了,多外出旅遊,去散散心,見見外面的大千世界。”我的話音剛落,老許扳著手指説,“這個我已搶先一步了,國內主要景區幾乎都去過,國外歐美、日本也去觀光過,心滿意足了。”
談話間,老許始終帶著笑意,慈祥、真誠、樸實……
在車間,碰上老許的愛人,同樣質樸可親。阿姨説,“老許念著你這位建行的老朋友,已有好長時間了。”老許的兒子同樣樸實,言語不多,淳樸地笑著伸出雙手與我相握。
談起小康生活,老許滔滔不絕。是呀,1943年出生的他,生在舊社會,經歷過新中國的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更經歷了梅山島的開發建設。享受著開發建設的成果,老許在島上的蝴蝶海購置了一套別墅,兒子在寧波城裏有了自己的房子。我調侃説,“老許你這不是小康生活,而是步入大康社會了。”老許聽了,哈哈大笑説:“感謝建行與我一路同行,真誠相助。”
是的,老許可以説是梅山島小康生活的典型。他不僅物質上進入美好生活,更在精神世界上有一方同樣美好的天地。老許當年工作時,是梅山島上的“一支筆”,縣廣播站、寧波電臺新聞節目有聲音,《寧波日報》《浙江日報》有文章。老許最得意的,是有一篇題為《柴橋古鎮新貌》稿子,發在1974年11月的香港《大公報》上,這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鄉鎮,本身就是一條新聞。
老許聊著聊著,還説出了自己內心的又一個願望,準備出一本自傳體的書,既記錄自己的人生歷程,又通過個人經歷反映偉大祖國在黨的領導下發生的巨大變化,以“小我”見證“大我”,把個人的命運和祖國的發展變化,緊緊地係在一起。
從梅山島回來後,我突然想到三年前的七八月份,我曾徘徊在北侖新華書店,在新書專區曾看到一本《梅山島史絮》的新書,20多萬字,作者好像就是老許。
“厲害!老許出過書了。”我很是驚喜。
所以説,老許的小康生活不僅是物質的,更有精神的。這樣的小康生活,才是高品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