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葉總關“情”
發佈時間:2020-09-02
■ 川宣
“100株芽枝,92克。”
電子秤上,一捧新採的芽枝靜靜躺著。許多雙眼睛緊盯著顯示屏的數字。“這樣算來,每畝地的芽枝産量能達1500斤,按照每人平均5畝算,每年可增收6000元。”
四川眉山公山村,農戶李洪楨的家中,茶農們圍坐一圈,聚精會神聽何教授講課。
公山村是眉山分行定點扶貧村。在扶貧工作隊幫扶引導下,村子發展茶業和林業,已經成功脫貧退出。為鞏固扶貧成果,提高茶農種植收益,四川省分行邀請四川農業大學何教授,深入茶園“問診把脈”。
“我知道,過去你們只在春天採芽頭葉子,不在夏天採。一是夏天芽枝太密,採摘麻煩,二是茶商多收春茶,少收夏茶。”何教授“對症開方”,為村民們提出一套茶産業升級方案:由村集體向縣農業局申請專項資金,共同出資購置機械,青壯勞動力成立“機採隊”,與“小、散、缺乏勞動力”的茶農簽訂“委託管理協議”,通過標準化生産管理,以“機械化”方式解決採摘難題;同時,聯繫從事藏茶生産(藏茶製作可用夏茶)的茶企統一收購,村民們收益分成。
“芽頭葉子有用,芽枝也能賺錢。”何教授的講解深入淺出,村民們一聽就懂。的確,一枝一葉總關情,這個“情”,既是茶産業發展的勢頭行情,更是建行人“扶開工,送一程”的幫扶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