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報客戶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建行報客戶版

味道

發佈時間:2020-12-09

 

 

 

家的味道

□ 王一兵/圖文

“民以食為天”。曾經走過許多大小名城,也曾經品嘗過諸多美味佳肴。但我忘不掉的,卻是我工作就餐的錦州分行食堂,這裡的圓餐桌承載著我舌尖上的滿足和快樂。

食堂有300多員工在這裡就餐,本是件“眾口難調”的事兒,可是在食堂管理員韓哥的精心安排下,花樣不斷,讓大家餐餐點讚。

營養早餐,開啟活力每一天。20多種小菜、8種主食,輔以水果沙拉、自製的水果罐頭,再配上牛奶、豆漿、咖啡等飲品,這裡的早餐品種豐富,營養健康。哪怕是一碗米粥,廚師也會調出不同的美味;哪怕是一杯豆漿,也會有黃豆、黑豆、花生等不同品種輪換供應;更無論小包子、小饅頭、小油條及香甜柔軟的點心等各種小吃,營養搭配,應有盡有。每天早晨,我從家裏奔向單位上班,第一站就是食堂。一碗熱粥,夾幾樣小菜,再來上兩個熱氣騰騰的小包子,或者小饅頭,外加一個煎蛋,吃完頓覺元氣滿滿,幹勁兒十足,一天工作的序曲就從早餐開啟了!

上午工作的忙碌讓時間轉眼來到了中午時光。11:40左右,辦公室的門被同事象徵性地敲了兩下,隨之而來的是那聲地道的錦州話:“吃飯了,走。”午餐的菜肴則分三大類15個品種,且葷素搭配。主食有米飯、水餃(或包子)、各種點心等六七樣,合理膳食。在自助餐臺前,大家會自覺排隊選餐,沒有擁擠,沒有喧鬧。在我心裏,這裡更是休憩的港灣,溫馨的家園。很多同事常常會在食堂多停留一會兒,或品一杯咖啡,或吃一些水果沙拉,和同事聊聊天、説説生活,將緊張疲憊的工作在此刻釋放,輕鬆而愜意。

錦州是沿海城市,靠海吃海,食堂最具人氣的菜肴當屬“清蒸蒜蓉粉絲扇貝”,當然這款美味也是我的最愛!蒸好的扇貝肉質豐厚、鮮嫩多汁,貝黃柔軟爽滑,墊底的粉絲吸足了貝肉的鮮汁,在唇齒之間略為回轉就滑落吞下,只留鹹鮮盈口,令人欲罷不能,那種幸福感真是爆棚呀!新鮮的海螺肥嫩鮮美,而我對食堂的“麻辣海螺”尤為鍾愛。浸潤了醬料的海螺,絲絲入味,麻、辣、香、彈、滑,在嘴裏混合爆炸,攻陷舌頭,越嘬越過癮,簡直是一種絕妙的味蕾體驗。還有一道食堂的人氣菜肴是“羊肉串”(或稱脆骨肉串),那烤串外焦裏嫩,飄溢著淡淡的燒烤味,咬一口唇齒留香,大氣舒爽,盡顯錦州燒烤的特色品質。鹽水大蝦也是我們食堂的一道經典菜肴,經過特別的烹制,海蝦色澤紅潤光亮,肉質細嫩鮮美,蝦肉熟兒不老,入口滑潤香嫩,那美食佳味,口繞余香,令人心醉。

“最是真誠動人心,動人心處味最濃。”一次吃完午飯,我碰見正在整理蔬菜樣品盒的食堂管理員韓哥,對那透明彈糯的豬皮凍讚不絕口。他笑著説:“咱的豬皮凍幾天前廚師就開始製作,那是咱自己純手工的,沒有任何添加。包括咱食堂的醬牛肉、醬豬蹄、手抓排骨都是食堂自己做的,絕不從外買成品,你就放心吃吧。”一道道佳肴,是食堂的師傅們用心在烹飪,用愛滿足員工的味蕾。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春夏秋冬,歲月更疊,那些建行味道,在幸福的歲月中流淌,和情感、建行關愛混合在一起,這些暖暖的情愫,每每才下舌尖,又上心間,在這裡,滿滿家的味道。

 

 

 

潘俊池/

 

一碗酸湯魚

□ 夏怡琴/

幹煸豆角、幹鍋牛癟、清炒馬鈴薯絲、芹菜牛肉、糟辣炒飯、滷鴨翅雞腳……

説起貴州省黔東南分行食堂裏一道道美味佳肴,忍不住口角流涎、垂涎三尺。其中深受員工喜愛穩穩佔據著食堂江湖的霸主之位,莫過於掌勺大廚張師傅用自製酸湯用心烹飪的一碗碗酸湯魚。

“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這是貴州潮濕多雨易變、高原崎嶇不平的自然地理環境最真實的寫照;“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羅圈。”這是盛傳在黔東南一句經久不衰的老話,一股苗嶺侗寨家的“神秘力量”。

一方水土,勤勞的雙手,以及季風氣候的溫與濕,恰到好處地融合成酸湯的獨特“黔”香,譜成一首送給世界的小情歌。

穀物在液體裏慢慢沉澱為米湯,在一口老壇“養精蓄銳”發酵360小時,加入野生番茄,我們親切稱之為毛辣果。古樸的白酸,披上網紅新衣,酸的味道更加醇厚而豐富,魚肉自帶的淡淡稻香,在食材交匯碰撞時,打開新的味覺體驗。靈氣十足的木姜子,壓碎放入湯中,魚在酸湯中翩翩起舞。夾起酸鮮濃郁細嫩絲滑的魚肉,裹滿味鮮肥美的湯汁,飛過山野,飄過城市,進入食堂,送入口中,味蕾在剎那緊縮後,又綻放享受,不禁讓人胃口大開,食指大動,口口艷麗,酣暢痛快。

一股魚兒自帶的稻花香,足以讓最平常的食材徒然變得酸楚動人;一鍋酸湯靚麗驚艷,足以消化工作中的繁瑣不悅,抖落生活中的塵土負重。

都説人的胃與心緊密相連,與情緒息息相關,胃幸福了,情緒就會充盈美滿。

“張師傅,今晚食堂什麼菜?”

“一碗酸湯魚,可以多加一碗飯耶!”

一筷一勺間,歲月溫暖又明媚;食過返尋味,恰似一碗酸湯魚。

 

 

 

餛飩裏的安心

□ 陳英/圖文

季節永遠不斷在轉變,秋去冬來,時光如水。秋天翩然辭別,每日上班經過的道路兩旁,法國梧桐的葉子由綠漸變成黃,一陣疾風吹過,猶如一隻只漫天飛舞的蝴蝶,旋轉了若干圈後靜靜墜落。初冬時節世界安好,看雲卷雲舒,看盡層林盡染。

忙碌的年底,工作日經常在暮色蒼茫和華燈初上時歸家,工作雖忙但不能錯過家庭時光。小朋友上了幼兒園之後,日程中增加了“送孩子入園”環節。晨曦格外溫暖,最安心的早餐是在孩子睡夢中都會浮現的溫暖。愛吃麵食的孩子, 尤其對我們湖州分行食堂現做現賣的大餛飩情有獨鍾。

週一到週五,每當到了11:30中餐時間,食堂打卡處,不間斷地供應現做現賣的大餛飩,這也是我們食堂裏出現頻率較高的供貨産品。每次我打飯經過,總是會拿兩盒一起結算。中午不回家,已付款的餛飩會暫存在食堂的冰櫃裏,食堂阿姨會貼心地寫上電話,提醒我們下班記得帶回家。

我和她們之間最多的對話就是:“阿姨,我今天要兩盒大餛飩。”

“我們這裡的餛飩都是自己手工做的,你們買去也安心,味道不錯吧!”

“是的,家裏孩子也喜歡。”

“阿姨,我中午不回家,先暫存在冰櫃,我下班前來拿。”

“好的,你下班別忘記拿!”

日復一日,購買食堂現做現賣的大餛飩已經4月有餘,餛飩皮薄厚適中,煮開後滑溜溜的,口感很好。餛飩的餡兒是由鮮肉、芹菜和筍幹多樣混合,葷素搭配營養豐富,加一點點鮮醬油和醋,味道真的好極了!家裏小朋友時常念叨:“媽媽,我明天早上要吃你煮的大餛飩,好好吃的。”

忙碌的人披星戴月,無法做到每天給孩子親手包餛飩。但是,因為有了食堂的不間斷供應,不僅安心,還省去了煩惱。因為有了早餐時間,多了跟孩子分享和交流的機會,拉近心與心之間的距離。

每日清晨,跟孩子一起吃著入口柔軟的餛飩,熱氣氤氳的餛飩可以慰藉疲憊。這是充滿了安心和幸福的早餐,它們是人間最好的美味。加一勺雞湯,放點新鮮的青菜,出鍋時撒點蔥花,樸素的味道寄託了對孩子的愛。小朋友一句“媽媽,真好吃”,勝過了千言萬語。

家庭是愛、歡樂和笑的殿堂,一碗安心的大餛飩卻能代表我們對家人的呵護。湖州分行的食堂,更是“愛與安心”的源泉!

 

 

 

愛上食堂

□ 李海燕/圖文

論起食堂的飯菜,我自認為有發言權。小時候,因父母工作忙碌無人管顧,我在父親的單位食堂打飯。上初中起開始住宿,我就在學校食堂吃飯。工作後在分行上班,單位離家遠,我又在行裏的食堂吃飯。可以説,我是個地地道道的“食堂人”。

在這些食堂中,我最喜歡行裏的食堂。不瞞您説,原先因為一直吃食堂,提起食堂我就反酸水。到衡陽分行上班後,聽説又要吃食堂,開始我心裏是一百個不樂意。後來到行裏的食堂一體驗,沒想到乾淨衛生、美味非常,完全顛覆了之前我對食堂飯菜味如嚼蠟的印象。食髓知味後,我就欲罷不能,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行裏的食堂。

對於潔癖愛好者來説,飲食最要緊的是衛生,再美味的食品若吃壞肚子,那是無論如何也算不上美食。我們行裏的食堂這方面做得相當好,每天擦抹灑掃,還有專門的消毒碗櫃,對食材更是要求當天採購,並清洗三遍以上。為確保食材健康乾淨,衡陽分行還成立了由各部門員工組成的品質管理委員會,專門對食堂進行監督管理,讓大夥兒吃著放心。

當然,最讓人心動的還是食堂菜品豐富、味道鮮美。菜品都是平日裏本地當季最常見的食材,土菜、鄉味便宜新鮮,吃起來健康爽口。更難得的是食堂師傅肯用心,每餐配有兩葷三素五個菜,葷素搭配注重營養,頗受歡迎。每逢週一,食堂墻壁上都會公示食譜,預告當周的菜式,如有意見,還可以提前告知食堂及時更換。

走近食堂窗口,只見紅橙橙的胡蘿蔔絲,綠油油的生菜葉子,金燦燦的嫩蒸雞蛋,白生生的素溜白薯,黑黝黝的木耳炒肉……色彩繽紛賞心悅目。嘗之則滑脆鮮香、鹹淡相宜,令人不由胃口大開。

分行食堂的魚是我的最愛,無論是油炸刁子魚,還是白蘿蔔絲煮魚,抑或油豆腐燉魚,都百吃不厭。就説油炸刁子魚,將魚用鹽、料酒、生抽腌制後,放入油鍋炸至兩面金黃,撈起澆上瀏陽豆豉,再用鍋隔水蒸香,出鍋後均勻拋撒孜然,擺放盤中,乍看根根堅挺剛強無比,入口卻又酥香綿軟,看起來矛盾之極,細細品味卻又覺和諧之至,哲學的辯證思維在這兒得到完美詮釋。

再説白蘿蔔絲和油豆腐,都適合久煮久燉,與魚搭檔簡直是絕配。小火燜煮之下水乳交融,魚的鮮香與蘿蔔或油豆腐交織其中、絲絲纏繞。待魚湯乳白,撒入蔥花。盛上一碗,蔥翠湯白,舌尖就在那千回百轉中,回味無窮久久留戀。

每到傳統節日,食堂師傅又會自製時令節品,免費送給大家品嘗。比如元宵節的油炸元宵糰子、端午節的粽子、中秋節的月餅……有一日,我竟吃到食堂送的水餃,這才後知後覺地發現,那日正是冬至節氣,令我非常感動和驚喜。

今年,我們分行食堂又增開了早餐,有麵食、稀飯,光是粉就有牛肉粉、排骨粉、魚粉等等,豐盛味美,來不及吃早飯的同事們再也不用擔心空腹上班了。

家鄉人説:“千事萬事,不關飯事。”意思是再大的事情,只有吃飽了飯,才有思想籌劃、有力氣幹。2021年雙節行銷競賽活動即將開始,大家每日做方案推進度,神情緊張而嚴肅。可每次推開食堂玻璃門,看到窗明几淨桌椅錚亮,熟悉的飯菜香撲面而來,不禁心中一暖眉頭舒展。嘴角輕揚間,心中的力量和自信就在食堂的煙火氣中漸漸凝聚和強大起來。

 

 

 

王群/

 

食堂的晚歌

□ 鄧婕/

除卻支行的晚間活動或者部門申請,食堂一般是不提供晚餐的,一年下來,不過十幾到二十次的樣子,顯得彌足珍貴。其實每次的晚加班餐算來算去,不過就那幾個樣子:蛋炒飯、炒麵、包子……但是確實打心裏的覺得好吃。

我一直認為,如果在合肥濱湖新區支行的食堂大排檔裏,我們的大廚絕對可以稱得上是獨霸一方的角色,因為他掌握了大排檔最搶手的功能表秘笈——蛋炒飯。晚上的炒飯,用的是午餐的剩米,中午還抱團取暖的米粒,經過了一下午的冷卻,變得渾圓飽滿,粒粒分明。捏在指間,如果彈性中偏硬,就是可以下鍋的時候。熱油燒起,勺子在手中飛舞,蔥、姜、蒜末、胡蘿蔔絲,每一次只在碗裏輕輕一點,就形成一條香味的波浪。下米飯,包裹著淡黃色蛋液的米粒在鍋中歡快地起舞,火在為它鼓掌,勺子“鐺鐺鐺”地敲擊著鐵鍋為它伴奏,廚房裏唱響了一首蛋炒飯之歌。

但是,在為數不多的晚加班餐裏,有一樣食物是少上加少的,因為它做起來著實要花費不少的功夫,那就是米餃。顧名思義,就是用米做成的餃子,全國上下,大江南北,應該很多地市都不乏這樣的小食,但是在合肥 ,一個定語讓它變得與眾不同——三河米餃。作為合肥三河鎮的特産,非物質文化的傳承,三河米餃有它獨特的風味。大廚字裏行間充斥著對當地米餃鋪口味的不屑。確實,食堂的三河米餃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米餃。米餃做得好,面、餡、油都不可少。面要活得好,秈米磨成的米麵,水要放得恰到好處,大廚隨手加的和面水美其名曰“跟著感覺走”。米餡要調得好,白米蝦、豆腐幹、五花肉,不起眼的食材沒有一樣是不講究的:白米蝦要是來自巢湖的秀麗白蝦,煮熟也是晶瑩剔透;豆腐幹是三河土産的水豆腐,水嫩、結實、彈牙;五花肉要是真真正正的五層花,肥肉迸發的豬油經過攪拌,融入到豆腐和白蝦的每一個孔隙,演變成粘連濃稠的內餡。油要炸得好,好的米餃一口下去,能聽到餃皮在口腔裏炸開“咔咔”的聲響,不油膩,和著濃稠多汁的內餡,完美的口感,餃皮的“剛強”加上內餡的“柔軟”,每一隻食堂的三河米餃都彰顯了每一隻蝦的物有所值。

我愛食堂,愛食堂的晚加班餐。窗外暮色降臨,夜風起,今天的工作還在繼續,走向工位的路充滿著快樂、滿足與溫暖,成為點滴的小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