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報客戶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建行報客戶版

新金融的魅力煥發每個人的奮鬥

----——專訪廣東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劉軍

發佈時間:2021-01-20

新金融的魅力煥發每個人的奮鬥

——專訪廣東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劉軍

 

 

科技金融貝塔團隊探討“技術流”科創企業授信評價體系的設計

 

2020年11月23日,首期“建行金融科技菁英班”師生到廣東省分行參觀學習。“菁英班”由建行大學與華南理工大學聯合設計實施

 

CCB建融家園-北山夢享社區租戶自發組織繪畫課堂活動

 

 

■ 本期訪談:建行大學融媒體中心

■ 本期嘉賓:廣東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 劉軍

■ 嘉賓簡介:劉軍,現任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兼建行大學大灣區金融創新學院院長。在建行工作的近30年裏,先後任建設銀行廣州市分行紀檢監察室主任、紀委副書記,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監察室主任、紀委副書記,建設銀行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支行黨委書記、行長,建設銀行廣東省東莞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行長助理、副行長、黨委委員,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黨委書記、行長。

 

 

從金融科技到科技金融的先行者“秘籍”

記者:2020年12月1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總行黨委擴大會議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精神為建設銀行未來的重點工作提出了根本遵循,其中提到“要大力支援科技創新。在強化自身科技能力的同時積極探索金融支援科創的産品和路徑”,請問廣東省分行在該方向上有哪些著力點,又是如何走出一條基於本區域發展特色的道路的?

劉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了2021年經濟工作的八項重點任務,第一條是科技創新,第七條講到了解決大城市的住房問題。其實從第一條到第八條,每一條都對我們建設銀行的發展提供了廣闊平臺,也指明瞭我們第二發展曲線的方向。

廣東省分行堅決貫徹落實總行黨委的戰略部署,不斷總結工作中的成效及不足,大膽探索新金融實踐,努力成為“三大戰略”的排頭兵。之於支援科技創新而言,2020年以來,分行把供應鏈金融、科技金融作為戰略重點,通過推出新産品和加大對戰略性産業集群投入等方式支援這一關鍵領域的發展。

廣東特別是珠江三角洲地區製造業發達。原來建行在基本建設、房地産、商貿等領域上有優勢,但在服務科創企業、製造業上還是欠缺經驗,所以有的同志一開始對推進科技金融並沒有太大信心。但我們通過大量調研、體制機制的改變調整,于2015年5月,在惠州召開了第一次“Fit粵”科技金融推廣大會並成立“Fit粵”科技金融聯盟,搭建和完善科技與金融結合的服務體系。這個平臺集合了眾多省內高新技術企業及與科技企業相關的政府和金融機構,可撬動的資源不僅有省市區各級政府,建設銀行集團等銀行機構,同時還有投資銀行、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租賃公司等,使得金融與科技的融合更加深入。

分行對科技金融的重視程度非常高。從2015年至今五六年的發展時間裏,分行每個季度至少要召開一次科技金融專題會,目前科技金融基本上實現了“四個全覆蓋”:第一,服務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全覆蓋。省內3萬多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都在建行開立了賬戶,有一半左右在建行辦理了信貸業務,還有一半有結算類業務。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這個稱號需要科技部批准,門檻較高,是我們服務的重點。第二,科技金融産品和服務實現了對企業全生命週期金融需求的全覆蓋。近期,分行在廣州正式發佈《建設銀行支援廣東省先進製造業發展——“智造之光”行動方案》,提供政策包全力解決先進製造業企業融資難題,包括智造-集群+、智造-研發+、智造-並購+、智造-綠色+、智造-跨境+、智造-創業+等“六智六+”專屬産品體系。第三,服務科技主管部門和科技園區管理部門全覆蓋。分行與廣東16家省級、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區管委會建立了密切聯繫,最多的一年,行裏派了26名幹部到科技局、科技園區挂職。第四,風險管控全覆蓋。即從企業信貸準入篩選到授信審批,再到貸中審批、貸後管理,都採取了很多風險管控措施,包括在業內首創的“技術流”科創企業授信評價體系。

在此基礎上,分行還積極踐行共用理念,打造“科技金融+”服務模式,持續深耕科技金融。一是科技+資本。聯合資本市場的力量,依託政府財政支援,服務全鏈條孵化育成體系,建立“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服務體系。二是科技+供應鏈。支援科創企業“龍頭”,升級內迴圈供應鏈,為達到品質標準的上下游企業提供供應鏈服務。三是科技+人才服務。為科企高管、科技人才提供全方位個人金融服務,將服務做到科技企業“心頭”。分行連續4年聯合省科技廳、南方報業集團舉辦“榜樣的力量——粵港澳大灣區科創先鋒大賽”,三年來累計有3萬餘家省內科創企業參賽,共評選出156家優秀科創企業,已為其中96家獲獎企業新增發放貸款超400億元。

目前,“科技金融,首選建行”的品牌已在南粵大地深入人心,連廣東省的領導都在大會上為我們建行“打廣告”,對建行的科技金融實踐予以肯定。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10月到廣東視察調研,專門強調要突破“卡脖子”的問題,強調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廣東省委省政府非常關注我行科技金融的發展情況,多次叮囑我們要服務好先進製造業和二十大戰略性産業集群。2020年12月8日,總行與廣東省政府簽訂了《金融支援先進製造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支援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六大工程”,為先進製造業企業提供差別化專屬政策、專屬産品、專屬體系、專屬平臺、專屬模式等。

一個民族的發展、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而服務科技企業特別是高端製造業,我們還有許多工作需要做,比如我們如何理解科技企業,如何探討智慧財産權質押,如何克服我們的心理障礙,如何在行內構建服務科技企業良好的機制等等。

記者:您如何看待科技金融大發展背後的動因?

劉軍:科技金融大發展背後有兩方面原因。第一,國家産業政策調整取得積極成效,在廣東稱作“騰籠換鳥”。國家經過這麼多年的經濟調控和産業升級,製造業的整體發展水準提高了。製造業全國500多個門類,其中廣東佔了400個。2020年10月份以來,廣東製造業飛速發展,集裝箱都不夠用。第二,分行的風控管理水準在提升。2020年2月份國務院專門下發文件推廣“建立科創企業信貸審批授信專屬流程、信用評價模型和‘技術流’專屬評價體系”。近期,科技廳、工信廳和智慧財産權局要求全面升級“技術流”到3.0版本,以專業評價體系促進先進製造企業創新能力的金融轉化。在銀保監會的鼓勵下我們爭取讓“技術流”評價體系上升為行業標準,讓建行的金融智慧更好地服務社會。同時通過智慧財産權、科技創新能力、人才、企業管理水準等“技術流”標準,數字轉化為信用,我們的客戶經理也敢於行銷了。

經過這些年實踐,我們深刻體會到科技金融契合國家的發展需要,契合粵港澳大灣區的定位(粵港澳大灣區五個定位中的第一個就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契合銀行服務社會發展的屬性,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服務製造業、服務實體經濟打下了良好基礎。如果再像以前一樣把主要資源和精力投入到基建上很難持續發展,再過五年廣東的基建都修得差不多了,而先進製造業就是我們國家發展的“根”。基於此,我認為對公業務實現“第二發展曲線”的一個重要突破點就是支援先進製造業。

此外,發展科技金融還契合人才發展的需要。我們的客戶經理和科技企業接觸越多,對他們更新知識、了解社會、開拓視野、培養創新意識越有幫助。可以説,這些年來廣東省分行堅持推進科技金融並收穫了一些成果,一方面得益於建行長期服務“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久久為功,另一方面也是新時代新金融的大勢所趨。我們從分行相關業務實現跨越式增長的數據中便可見一斑:例如製造業貸款2019年分行新增了將近300億元,佔全國建行的28%;2020年新增600多億元,佔全國的比例大約超過四分之一。廣東省分行製造業貸款1607億元,在全分行對公貸款行業中排第一,而且信貸品質良好,不良率只有0.59%。

 

 

從戰術到戰略的住房租賃之路

記者:“紙上得來終覺淺”當我們真正來到咱們分行的住房租賃項目現場,才真切地感受到那份來自“長租即長住,長住即安家”的溫度。我們看到分行不到三年的時間便成功打造了多個住房租賃樣板,城中村項目更堪為“化腐朽為神奇”。作為旁觀者,我們深覺要煲出這樣一份“高湯”是一定要下大功夫的,可否談談廣東省分行作為“主廚”是如何烹飪出這份住房租賃的“高湯”的?

劉軍:這確實是一個熬煮的過程,但“主廚”不是我們,可以説是新金融本身的性質決定的。2017年總行黨委提出了住房租賃藍海戰略。同年,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在全國選了12個試點城市作為首批開展住房租賃試點的單位,廣東佛山是其中之一。佛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非常重視這項工作,他們認為佛山是製造業重鎮,800多萬人口中外地人佔很大比重,住房問題如何解決是個大事。知道建行要介入住房租賃,雙方一拍即合,馬上開會成立領導小組,佛山市長任組長,我任副組長,由此拉開了廣東省分行住房租賃工作的大幕。

2017年11月2日,廣東省住建廳、佛山市政府分別與廣東省分行共建住房租賃市場全面深化合作系列簽約儀式,標誌著政銀合作共同推進住房租賃市場建設邁出了第一步。也正在這期間,田國立董事長提出了“房子也可以存銀行”的構想。於是,分行立即行動,從調研論證到産品設計,再到與監管部門溝通爭取支援,歷時幾個月,直到2018年3月正式面向市場推出“不動産財富管理”業務,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存房”。

在著力點上,一是業務上,我們實現從無到有,連點成片。2017年,我們以“佛山模式”為起點,為政府搭建住房租賃綜合服務平臺,躬身入局;2018年,我們率先創新“存房業務”,激活社會閒置房源,提供建行解決方案;2019年,我們立足“存房”擴圍賦能,形成多業態、多維度安居樣本。2020年,我們又攜手總行、建信金科公司與廣東省住建廳,搭建“全省一張網”的廣東“數字住建”工程,服務鏈條越拉越長,服務廣度越拓越寬。

截至2020年12月末,全省累計為2897家機構提供了資金和平臺賦能,發佈房源221萬套,存房33萬套,為超過3.7萬戶個人和企業盤活了閒置資産,為32萬戶家庭或個人找到了安居之所。住房租賃業務從廣州、大灣區逐步擴展到粵東西北;房源從老城區向城中村、工業園區不斷延伸;服務群體也由中高端向中低端、特定群體不斷覆蓋。從盆景到森林,我們邁出了極為重要的第一步。

二是模式上,我們堅持開拓創新,百花齊放。以存房為依託,以金融科技與資源融合賦能為手段,分行盤活城區分散商品房、回遷房,改造城中村、舊廠房、政府直管公房、託管公租房、人才保障房、教師週轉房,為新市民、新就業大學生、港澳青年、製造企業員工、公交司機、環衛工人等各階層人群,找到適合自己的家,讓租客獲得更有品質更有尊嚴的居住條件。通過不斷打磨完善,現已初步形成9種住房租賃生態模式,成功打造了十幾個可借鑒、可複製的推廣樣本。這不僅滿足了大眾各類安居需求,還定向解決了上萬名新就業青年、1.2萬藍領工人及2.7萬底層勞動者的安居問題。

三是情感上,我們感受到銀行工作與社會工作的美妙共振。過去,我們是與風險打交道,立足於傳統銀行本業的金融工作者。三年的住房租賃實踐,讓我們真切感受到,金融不應只追逐金字塔尖上的榮耀,更要潤澤金字塔基座。

四是效益上,我們收穫了經濟效益與個人價值的雙向提升。秉承開放共用理念,聚焦百姓安居需求,分行連續三年收穫住房租賃KPI考核及總行競賽活動系統雙第一,系統內外影響力和美譽度不斷上升,點亮了市場,更照亮了自己。在助力美好安居生活走進千家萬戶的同時,收穫了水到渠成的經濟效益,更鍛鍊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隊伍,讓員工收穫了更大的工作價值和職業尊嚴,許多青年員工脫穎而出。

記者:住房租賃是我們的“三大戰略”之一。廣東省分行提出了“+住房租賃”的新工作思路,對照之前提出的“住房租賃+”,這個“+”的順序改變是基於什麼考慮?您認為如何推動這一戰略?在實踐中又帶來了哪些新變化?

劉軍:從“住房租賃+”到“+住房租賃”體現的是對住房租賃認識的不斷深化。住房租賃和“存房”業務到現在開展兩三年了,確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作為一個全行戰略,不能只是少部分人做,只有少部分人做那是戰術,不叫戰略,而“三大戰略”中住房租賃一開始沒能很好體現出“大部分人做”的戰略特性,所以從2020年下半年我們正式提出由 “住房租賃+”調整為“+住房租賃”,這一改變就是要把住房租賃真正變成一個依靠全行力量來做的事,讓所有人都能參與其中。這是一個由被動調整為主動、從少數人做變成大家都能做的重大調整,也是戰略性的體現。比如公司業務部在為製造企業辦理企業貸款時,主動利用建行的住房租賃業務為企業解決了員工宿舍問題。像格力電器,建行為他們的職工升級改造了近3000套公寓。機構業務部也可以主動去跟學校、醫院談住房租賃。所以,在“+住房租賃”的工作格局下,住房金融業務部實際上變成了一個底層技術支撐組織。當大部分人都開始主動去行銷住房租賃業務時,房金部就需要負責算賬、搭平臺,整個局面就改變了。

所以我認為,推動住房租賃戰略,一是解決認識問題,二是解決方法論問題。這兩個方面都有一個過程,目前認識問題基本上解決了。現在省分行年輕的大學生員工在“三大戰略”中最喜歡做的就是住房租賃。因為住房租賃業務涉及與各個方面的接觸,而且房子看得見摸得著的,這項業務幹起來很生動,一旦做成了能夠解決住的問題,會很有成就感。這就是“+住房租賃”的魅力。

“+住房租賃”的提出本身就是在解決方法論的問題。2021年分行擬將全省21個分行劃分為A、B、C、D四個類別,因地制宜設定住房租賃戰略差別化發展重點、目標及考核體系,讓每個二級分行都在住房租賃上有所突破。

至於實踐中帶來的變化,現在銀行産品同質化嚴重,但住房租賃目前同業只有我們有,在這其中也涌現出了很多以住房租賃作為突破口成功行銷的案例。有些項目談了很久談不下去,最後一講住房租賃,柳暗花明又一村了,業務做成了。我們把客戶單位的房子、員工宿舍解決了,這對很多單位的領導來講也是德行和擔當。很多企業包括民營企業也都有這個需求,原來要自己蓋宿舍,從生産的流動資金裏拿錢蓋,要麼拿自有資金蓋,現在住房租賃可以輕鬆幫他們解決這一問題。

記者:近日長租公寓“蛋殼”的爆雷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那麼建行如何規避風險並將住房租賃做成一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呢?

劉軍:開展住房租賃三年來,從一開始懵懵懂懂,監管部門一度也提出質疑,中間有委屈、有徬徨,到現在漸入佳境,非常不容易。現在住房租賃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們的路是走對了。近期 “蛋殼”爆雷事件,恰恰反映了我們金融服務還沒有跟上,住房租賃具有投入高、回報週期長且收益低的特點,但風投資金大多追求高投入、高回報,對收益回收期限也有要求,風險偏好不匹配就很容易出問題。我們銀行可以提供貸款期限長達20年的保障性住房租賃貸款,年利率可以達到4.2%,這是風投資金很難做到的。

我們用三年時間,成功構建“低進低出”存房經營模式,保證房源租金比同地段同檔次低5%,為普羅大眾提供物美價優的長租産品;聯合城管委、團省委等政府機構及租賃企業,攜手推出“勞動者之家”“大五時光”“畢業季”等優惠租房活動,為環衛工人、公交司機及新畢業大學生等中低收入階層提供優惠租賃房源;“一元新春團聚房”“歡迎回家——支援香港特別行動”“抗疫免租”等免費租房活動,更是及時為外來農民工、港澳學子、醫護人員解決了臨時週轉租房問題。我們還在積極開展“以房養老”“文化底蘊村落住房租賃”等探索,將服務視角延伸至日漸龐大的老人群體及美麗鄉村,不斷打造服務民生、便捷民生、貼近民生的新模式。

 

 

新金融實踐中的“大學力”

記者:建行大學剛剛迎來了兩歲生日,兩年來大學在新金融實踐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未來還將在哪些方面貢獻新金融的“大學力”?

劉軍:建行大學在推動新金融方面處在一種“超脫”的狀態,所有跟新金融相關的工作,建行大學都可以連接,它的輻射力很強。我作為大灣區金融創新學院院長,非常希望把學院辦好,現在省分行各種對外活動都有學院參與,例如我們連續兩年出版的《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創新報告》以及《科技金融與“技術流”評價體系》,都有建行大學身影。有些工作有了建行大學的參與和助力,就少了一些商業味道,多了一份學術支撐,更容易被社會所接受。

建行大學搭建了新金融的交流平臺。大灣區金融創新學院創辦了《建行大學大灣區金融創新學院學報》和《建行大學大灣區金融創新學院專刊》,其中,《學報》為行內員工搭建起新金融實踐與思考的學術交流、思想碰撞平臺;《專刊》注重宣傳報道基層學習運用新金融理論的實踐做法,激發基層員工投身新金融的熱情。此外,還與《南風窗》雜誌社聯合成立全國金融系統首家“新金融研究中心”,探尋新金融發展的內在規律和實踐路徑。

建行大學開闢了新金融人才培育新模式。學院與聯盟高校華南理工大學合作開辦“金融科技菁英班”,培養既懂科技又懂經營的複合型人才。首批招收的45名學生絕大部分具有理工科專業背景,經過一年的聯合培養並通過考核後,可進入建行工作。此外,學院還與華工共建“産教融合實訓基地”,選聘30名大學教授擔任學院特聘教授,組織其參與學院教學與課題研究,培育新金融人才。

學院成立兩年來,我們深切體會到:成就大事業要有大平臺。如果説新金融是建設銀行為之奮鬥的大事業,那麼建行大學就是大平臺。做好這個大平臺,未來還要進一步增強融合意識、創新意識和實幹精神。

記者:基層員工對於新金融理論的理解和運用關乎新金融實踐的最終成效。近日“運用新金融理論,當好支行行長”活動正在全行火熱開展,廣東省分行在激發基層員工學習和運用新金融理論方面有哪些經驗?

劉軍:經驗談不上,結合廣東省分行的一些做法,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首先,要把新金融理論學習與黨的路線方針、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及重要批示指示結合起來。新金融的本質是以人民為中心,這與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的執政理念高度契合。各級黨組織開展各類黨建學習時,把新金融結合進去學,這樣黨建工作就更有內涵。黨建引領與新金融實踐融會貫通,我們黨建工作的政治優勢才得以發揮。

其次,要推動新金融理念自上而下學懂弄通。如果領導者不透徹理解新金融、不成為新金融專家,就很難推動新金融在本單位開花結果。2020年廣東省分行舉辦了3期新金融理論學習研討班,輪訓分行處級幹部。我們還編印了3本《新金融理論與探索實踐彙編》,作為各級領導幹部學習新金融的重要參考。省分行層面輪訓後,二級分行又舉辦了形式多樣的新金融學習培訓,層層貫徹。

第三,要在基層推廣運用過程中找好著力點。省分行2020年組織開展了新金融實踐標兵評選活動,起到了較好的示範作用。我們最近正在全分行遴選新金融專家,計劃選100名同志,分幾個小組運作,利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和調查研究,為新金融的發展出謀劃策。這些專家組建起來後,還可以通過建行大學直播間圍繞新金融向其他同志傳道授業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