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報客戶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建行報客戶版

繪就雲嶺鄉村振興新畫卷

發佈時間:2021-03-17

 

 

綠色正在成為雲南高品質發展的鮮明底色。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雲南時提出,“著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打好高原特色農業這張牌。”

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現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時期,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金融活水的滴灌。

2018年,雲南省將“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形成幾個新的千億元産業”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

2019年豐收節表彰會上,和全省“ 10大名品”、綠色食品“10強企業”“20佳創新企業”一起閃亮登場的,正是繼“一部手機辦事通”之後,建設銀行再度與雲南省政府聯袂打造的數字化超級平臺——“一部手機雲企貸”。

2021年2月19日,“一部手機雲企貸”列入全省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工作領導小組第17次會議議題,會議提出“要按照‘科技創新+金融創新’思路,把‘一部手機雲企貸’建設成開放、整合、多功能的平臺,做到規模顯著提升、功能全面完善,更好解決企業和農戶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今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雲企貸”助力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正在雲嶺大地上徐徐展開。

 

 

 

網點工作人員向前來辦理業務的群眾講解業務知識。

流轉了土地後,開遠市羊街鄉周邊的農民進入現代農業産業園務工。

藍莓豐收季,哈尼族群眾笑開顏。

天華生物車間裏,工作人員正在搬運分揀完畢的鮮切菊。

 

 

 

 

 

築夢七彩大地

——“一部手機雲企貸”助力雲南打好“綠色食品牌”

連斌 宋純傑 黃濤

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在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的戰略部署下,雲嶺大地一派欣欣向榮。

實現對農企農戶用戶精準畫像,上線雲信用模型,實行會員制管理……“一部手機雲企貸” 直面“三農”融資難題,逐步探索根本性、系統性解決方案。

打開“雲企貸”APP,其Logo是由“雲”字和“錢幣”構成的“糧倉”,主色調是綠色,代表新生和希望。

金融活水流進田間地頭,精準滴灌,潤物無聲。

金融科技助推營商環境提升

氣候立體、光熱充沛、空氣優質、土地肥沃……近年來,雲南打造“綠色食品牌”為現代農業産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也帶來更迫切的資金需求。

然而,農企農戶還存在“散、小、弱”的特點,普遍缺少合格的抵押擔保品,傳統的聯貸聯保模式因互不信任等問題推廣情況不理想。

如何破解“三農”融資難題?2019年4月,中國建設銀行與農業農村部開展戰略合作,共同加快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可獲得性。

2019年7月20日,雲南省首屆“數字雲南”區塊鏈國際論壇上,時任省長阮成發和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就“一部手機雲企貸”(以下簡稱“雲企貸”)平臺建設達成共識,僅歷時62天,“雲企貸”一期成功上線。同年10月8日,省政府第50次常務會上明確提出了推動“雲企貸”建設的工作要求——“以農業為切口,選擇一個州市試點、按照切口小一點、研究深一點和務實管用的原則,解決農村普惠金融難題。”

總行公司部牽頭,聚集數字化經營建設的業務、數據、技術等部門精英千里馳援,匯同直屬中心及金科深圳、廈門事業群等數十名專家組成“雲企貸”專業團隊,攜手雲南省農業農村廳、紅河州人民政府,深入當地産業龍頭企業、小微農企(合作社)、種養殖大戶、農戶調研走訪,13個部門、4個開發中心200余人拉開“會戰”。

“‘雲企貸’由雲信用、線上測額、智慧風控三大模型支撐,是一個以新金融屬性為突出特點的綜合融資服務平臺。”建行雲南省分行“雲企貸”專班負責人羅丹介紹,平臺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手段,發現客戶信用,疊加強農惠農、行業優惠、表彰獎勵等政府賦能政策,構建信貸新模式,以金融的力量加速“數字雲南”“信用雲南”建設。

平臺的推出實現了三個“首創”:首創省級政府“服務實體經濟數字化綜合平臺”,服務全省大中型、小微企業和個人,提高政策紅利與金融支援的易得性;首創“一網通”+“一站式”移動端金融服務模式,實現企業、個人貸款服務移動辦、隨處辦;首創“雲信用”平臺與金融的深度合作機制,通過會員制管理,為獲獎企業、誠信企業增信,優化營商環境。

與傳統流程相比,大中型企業貸款少跑腿6次,少提交材料12項。而相比傳統的線下小微企業貸款一般需要半天到一天的時間,線上簽約不到2分鐘就能獲得貸款。

打通農企農戶融資“微迴圈”

在紅河州蒙自市水田鄉嘎馬底村,四五個山頭都種滿了檸檬。和其他合作社一樣,晟騰檸檬産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春喜也曾碰到過融資難題。“去年擔保公司過來一看,果子沒上市,不幹了。”正為流動資金犯愁的時候,紅河州分行普惠金融事業部的客戶經理張明金主動找到府來。原來,合作社從當地農戶手裏流轉了200多畝土地過來,經建行工作人員核實,符合“地押雲貸”條件。從土地流轉登記到貸款獲批,僅用2天時間,沒有提供任何紙質材料,通過在“雲企貸”APP上操作,順利獲得了71萬元貸款。

王春喜辦理的“地押雲貸”,正是圍繞農村土地這一核心資源,依託在試點地區搭建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平臺,運用土地確權、流轉數據為農企農戶授信的信貸新模式。

信用問題是農村金融發展滯後的重要原因,但並不是農企農戶缺乏信用,而是金融機構缺乏發現信用、評估信用的技術能力和下沉渠道。“雲企貸”的核心正是精準發現“三農”信用,把金融要素融入農業全産業鏈的主線,實現全類型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貸款的落地,探索出“龍頭企業”+小微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戶”、小微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戶、大數據+農戶三種覆蓋全類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三路並進”信貸新模式。

第一路:龍頭企業+小微企業(合作社)+農戶。圍繞雲南高原特色農業龍頭企業和“一縣一業”等客群,“線上+線下”結合推進,通過支援龍頭輻射帶動上下游企業和農戶,一“貸”一大片。不僅滿足龍頭企業生産經營資金需求,還可通過供應鏈輻射上下游小微企業,農戶參與土地流轉,為龍頭企業務工,獲得租金、薪金穩定收入,實現土地資源變資金、資金變股金、農民變工人“三變”。

第二路:“小微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戶”。整合土地、農産品專業市場、核心企業供應鏈信用、金融、行為等七方面海量數據,創新“地押雲貸”等線上大數據産品支援小微企業,輻射下游農戶,實現一“貸”一小片。

第三路:“農戶+大數據”。通過整合農村經營大數據,對農戶精準畫像,創新“裕農快貸”(農戶信用版)“雲花貸”“雲糖貸”等個人普惠貸款産品,支援農戶增收。

從“盆景”到“森林”

歷經9次迭代、69次優化升級,“雲企貸”逐步成長壯大。截至2020年12月末,雲南省分行主要圍繞雲南高原特色農業,通過“雲企貸”平臺累計向52戶大中型農業企業、2298戶小微企業、1.47萬戶農戶提供76.3億元授信支援,累計投放貸款58.26億元,帶動農戶35萬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48萬戶)。值得一提的是,試點地區農戶理論獲貸率57.47%,現場獲貸率44%,較國有銀行傳統信貸模式獲貸率提升39個百分點。

在金融科技的支援下,手機成為農民的“新農具”、數據成為農民的“新農資”。目前通過“雲企貸”平臺授信的客戶中,信用類客戶佔比達到97.47%,信用類貸款餘額佔比為64.23%,小微農企及農戶一改以往反覆跑銀行、補材料、等待審批的常態,從貸款申請到還款全部用手機完成,實現了從“貸不到”到“貸得到”、“貸得慢”到“貸得快”、“貸得貴”到“貸得惠”的轉變,“雲企貸”也被國家發改委納入《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金融支援中小微企業的100個經典案例之一。

目前,雲南省分行正加速開啟鄉村振興戰略實踐。建設助力雲南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的金融“新引擎”,“雲企貸”不僅是切入點、接續點,更是起航點。分行正圍繞雲茶、咖啡、花卉、中藥材等“綠色食品牌”重點産業,把“雲企貸”融入智慧農業生態場景打造産融賦能“新平臺”,去年底已完成“雲企貸+普洱茶”交易市場平臺一期上線,通過為各地政府和農企農戶搭建“雲企貸+特色産業”交易市場平臺,促進“大産業”與大數據深度融合,支援打造雲高原特色農業優勢産業集群。

 

 

 

激活土地“價值”

馬苗

春風拂面,紅河州蒙自市草壩鎮海升産業基地。看著一顆顆藍紫色的果實挂滿枝頭,蒙自海升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申軍喜上眉梢。“今年基地1200畝藍莓産量估計能達到六、七百噸。”

作為紅河州政府引進的農業龍頭企業,海升給當地農業産業帶來了“提速換擋”的改變。故事還得從頭説起。

2018年,海升來到蒙自發展,按照企業産業振興規劃,流轉近萬畝連片土地給當地政府提出了不小的難題,更何況土地流轉以後還有平整、通水通電通路、用工等配套服務,於是蒙自海佳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應運而生。正當去年準備加大土地集中流轉、盤活現有閒置土地資源時,海佳農業受疫情影響流動資金一時週轉不開。

海佳農業執行董事李沅峰難以相信,從未打過交道的建行給了他們50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利率只有4.1%,最為重要的是沒有任何抵押。

農村金融發展最大的瓶頸是缺乏有效的抵質押物,産權屬性及價值評估不清晰一直是困擾著農村經濟及農村金融發展的障礙。談起曾經的融資之痛,李沅峰深有感觸。“過去由於土地流轉交易不規範,多是民間交易行為,實際錄入産權交易中心的土地流轉交易不僅數量很少,流轉面積也只佔少數,造成了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抵押物存在不準確、核實成本高等問題,除此之外農戶還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讓土地流轉更加困難。”

鄉村要振興,農村資産的盤活及增值亟待政策創新。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成為突破口。蒙自市成為全國第四批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試點後,雲南省分行緊跟步伐,以紅河州蒙自市、開遠市作為試點,先行先試,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和區塊鏈等金融科技力量破解政企銀三方痛點。

時任紅河州分行普惠金融部經理謝璦對2019年12月13日記憶猶新。這一天,全省首個與省級土地確權數據庫直連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平臺在蒙自、開遠市上線。“有了這個平臺,不僅實現了土地資訊數字化、流轉操作線上化,大幅減輕了基層政府機構操作負擔,提升了流轉和抵押登記效率,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打通省級土地確權數據,將資訊資源整合到‘雲企貸’,激活了農村土地價值,讓農村土地流轉的出讓方和受讓方通過平臺數據直連的方式獲得便捷的融資貸款服務。”

“需要提交的資料十分少,貸款過程十分順暢。”李沅峰豎起了大拇指,“有了這五千萬貸款,我們向包括海升集團在內的兩家龍頭企業轉租土地13000多畝,用於種植藍莓石榴等特色水果,涉及1200多戶農戶,其中38人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沿著産業鏈,海升公司也通過“雲企貸”平臺獲得3000萬元貸款支援,“用地解決了,辦下來的貸款我們用來向海佳支付了地租,還購買了格架、肥料等農資。”

申軍介紹,今年藍莓採摘季大概要持續到5月中旬,從1月末到現在,基地的用工量達到了近一千人。“附近前進村好多流轉了土地的村民都過來務工,光幹這幾個月的活兒,每個農民純收入都能達到1萬元,更別説還有好幾千元的地租,比他們過去種番茄辣椒收入高多啦!”

 

 

 

“貸”上希望奔小康

文瑞

養羊、擠奶、賣羊肉,再用羊的糞便做成天然有機肥施種蔬菜水果,將羊的價值發揮到最大,這是紅河州開遠市新燕子村向前農場經營者師艷香夫妻倆找到的小康生活“致富經”。

“因為我們的羊奶品質好量也多,當地的鮮奶公司與我們簽訂了長期的訂單合作協議,供應新鮮的羊奶,我們養羊的規模也從20隻增加到了75隻。”師艷香介紹。

由於羊的養殖數量增加了,羊糞成為負擔。但師艷香夫妻倆觀察發現,堆積羊糞的地方,土地十分肥沃。他們開始主動學習種植技能,請農科站工作人員入戶培訓,“我們用羊糞做成有機肥,肥沃的土地下,果蔬品質好,收購價格也好。”師艷香笑著説,僅是2019年,向前農場銷售額將近10萬元,師艷香一家成為當地名副其實的致富達人。

嘗到了“甜頭”的師艷香夫婦有了更大的謀劃,打算進一步擴大蔬菜的種植規模。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夫妻倆有些措手不及。受疫情影響,紅河州的果蔬出現滯銷現象,農民的種植熱情也受到了影響,流轉的土地價格便宜,數量多。發現這一情況後,師艷香夫婦琢磨著可以去談地租,挑選連片容易耕種的土地。土地流轉來26畝,地租花了5萬元,付完地租最大的開支便是大棚、滴灌、種子、化肥和用工費用,家裏積蓄只夠維持日常生活開支,農業生産用錢節點比較集中,找親戚鄰里籌借不現實,去向銀行借款,無抵押無擔保,師艷香感到希望渺茫。

2020年5月初,臨近網點下班的時候,師艷香抱著最後一絲希望走進了建行,介紹了情況,留下聯繫方式,便離開了。讓師艷香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天,紅河州分行的客戶經理便找到府,進行貸前調查。兩天之後,師艷香被告知,可以在建行以自有土地和流轉土地的土地經營權作為抵押,在“雲企貸”上進行貸款申請。

“太意外了,當時我們都快放棄了。只需要重新簽訂土地的電子流轉合同,3個工作日,6.3萬元貸款就直接打到銀行賬戶。”對於貸款過程,師艷香仍覺得不可思議,“貸款按日計息,用了才算利息。”貸款到賬後,師艷香拿出3.3萬元資金買了大棚、種子等必需品,剩下的貸款額度去年9月份果蔬採摘期已經派上用場,主要用於支付人工費。土地多了,夫妻店帶上了更多人一起“奔小康”。

 

 

 

“雲菊”嬌艷綻放

黃濤

走進天華生物産業有限公司的冷庫,傳説中的“七彩雲菊”果然艷壓群芳,由於採用了生物炫彩素,加之特殊的溫度、水分、光照控制,如彩虹般絢爛的色彩均勻地呈現在花瓣上。冷庫外寬敞的車間裏,村民們正在將剛從大棚裏採下的菊花分揀、包裝。

位於紅河州開遠市知花小鎮的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天華生物經營著全國最大的菊花基地,近800畝土地種植380多個品種的菊花,光專利就有幾十個。“我們年産3000萬支鮮切花,1億多枝種苗,八、九月份高峰期的時候,每天都有兩個集裝箱貨櫃載滿各類品種的菊花發往日本以及歐美多個國家。”天華生物行政總監陳志星言語裏滿是自豪。

天華生物主要從事菊花種苗研發、種植及鮮切菊銷售,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企業遇到的困境不小。“花發不出去,但我們做農業企業的又不能關門停業,土地、種苗、肥料都需要開支,更何況周邊農村過來務工的幾百個農民還要吃飯。”回憶起去年企業渡過的難關,陳志星感慨不已,“每天光人工開支就將近10萬元,從去年春節後一直撐到四、五月,公司也快頂不住了。這時候,建行伸出了援助之手。”

令陳志星沒有想到的是,沒有提供一份紙質材料,也沒有線下簽約,公司就在“雲企貸”APP上獲得了300萬元貸款。

“在授信一年期內想用多少額度就用多少,想什麼時候還款就什麼還款,在手機上就可以全部完成。額度迴圈使用正好方便資金週轉。”在陳志星看來,方便快捷的背後是銀行對企業的信任。“多一天就能穩一天。”陳志星算了一筆賬,現在公司基地主要是種三季花,農戶每畝大概能有6萬多元毛收入、4萬多元純收入,而這就是花農生活的唯一來源。“建行幫助了企業,也就是幫助了咱開遠的花農。”

事實上,“一部手機雲企貸”平臺以大數據為支撐,整合農産品專業市場、政府、企業、信用、金融、行為等海量數據,建立“雲信用”模型對農企農戶等用戶信用進行綜合評價,天華生物正是大數據金融産品和“雲信用”的獲益企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