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農通 通三農 助振興
- 為了打通農村金融服務的“最後一公里”,建設銀行搭建了“裕農通”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推動數字化金融産品和服務“下鄉”。在未設立網點的縣域鄉村,只要是有合法營業執照及固定營業場所、擁有一部智慧手機、現金流充足且信譽良好的商戶都可以申請成為“裕農通”服務點。發展農村金融是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
- 農村金融發展滯後不是因為農民缺乏信用,而是因為金融機構缺乏發現信用、評估信用的技術能力和下沉渠道。服務農村的産品如“裕農通”“農戶快貸”等,已經讓手機成為了農民的“新農具”——而這也是我們的理想,也是創新金融模式的理想。
——田國立《以數字技術重修金融“水利工程”》
山東 數字金融及時雨
山東省桓航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是淄博桓臺市一家集環衛、物業等為一體的多元化服務公司,有員工1500人,其中環衛工人1000人左右,極大地解決了當地貧困戶、傷殘人士的就業問題。
2020年初受疫情影響,經費撥款不及時,嚴重制約了企業正常運營和員工工資發放。儘快解決資金缺口、保障弱勢群體正常生活,成為企業生存的首要問題,也是政府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任務。桓臺支行主動為企業解難紓困,在深入了解企業運作模式的基礎上,僅用10天時間,就發放了700萬元政府採購信用融資産品“e政通”,優先保證了1000多名環衛工人工資發放。隨後,又發放了流動資金貸款800萬元,保證了企業正常運轉,一舉解決了企業燃眉之急。
環衛工人大多不太會用智慧手機,每次發工資習慣取現金,對於偏遠村子的環衛工人,取工資是個不小的挑戰。“孩子們都去打工了,發工資時俺每次都是騎電動車去鎮上,叫號、排隊。俺又不識字,每次一上午,太麻煩了!”唐山鎮後七村67歲的張向蘭大娘,提起取工資,就一臉愁容。
為解決企業工資發放過程中取款難、資金安全無保障等問題,桓臺支行依託遍佈各個行政村的300多家“裕農通”服務點及企業在鄉鎮的集中點,攜帶龍易行設備到府辦理“裕農通借記卡”,為鄉村環衛工提供小額助農取款等基礎金融服務。張大娘説:“有了‘裕農通’真方便!” 不僅張大娘,唐山鎮唐三村李大爺也説:“幸虧有‘裕農通’,要不深更半夜,到哪兒取錢?” 李大爺的老伴半夜腳崴了,外面暴雨傾盆,村醫説要去醫院,可他手頭沒帶現金,正好診所是“裕農通”服務點,他當即取了2000元,順利辦了住院手續。
“裕農通”服務點的設立,不僅延伸了支付服務半徑,優化了農村支付服務水準,還方便了廣大農民,真正實現了“支付為民”。
2020年5月,省分行在桓臺召開現場推進會,在全行進行複製推廣。截至年末,山東省分行下轄的16家二級分行實現案例複製,共發放“e政通”貸款3.7億元,服務鄉村環衛工人2萬餘人。
貴州 金融科技 改變生活
夕陽的余暉將六盤水大用鎮大山的影子拉得很長,已經變寬的鄉間水泥路蜿蜒了一段又一段,一根根水泥桿整齊又有規律地栽在地裏,將這片土地一片片連綴起來,在基地務工的劉倫還在地裏忙活,基地工友叫他下班。
“再幹一會兒,這活兒不苦,比起原來種苞谷,這活兒輕鬆多了。”老劉説道。“和種玉米比,哪個要划算呀?”基地負責人賀經理問他。“種玉米那是沒辦法的辦法,收成好的時候一畝地也就能賺個600塊錢,辛苦不説還賣不高價錢。現在把我家5畝多地流轉給農投公司,一年流轉費就4000多塊,加上做的一百多個工,工資就領了八九千,你説哪個划算?這兩年收入增加不説,建行還在我們村設了服務點,存錢取錢都方便。我兒子給我打錢我都不要,打工掙的那點錢還不如我,我還得把他叫回來,回家學點獼猴桃種植技術比在外打工強!”老劉笑著説道。
春日基地的建行大學教室裏,貴州大學獼猴桃産業專家龍友化教授正在授課,是關於春季獼猴桃種植與管護的。教室座無虛席,大家學習的熱情高漲,做筆記最認真的學員正是老劉的兒子——回鄉的小劉。
“在外打了幾年工,回來才發現,家鄉完全不一樣了,有建行4個多億的貸款資金支援,我們農投公司新建種植基地,上了新的加工線,品牌也叫得響噹噹。以前誰能想到咱們這鄉咔咔怎麼會請來您這樣的教授。建行大學我每期都來,現在我都成農投公司一名技術員了。”課間,小劉和龍友華教授聊了起來。“回家還是好啊,以前在外打工,一年只能見一次我女兒,現在我每天都能回家輔導她作業呢,她還説長大了要考建行大學呢。”小劉笑著説道。
大用鎮涼水井村獼猴桃産業基地只是新金融扶貧模式帶給農村變化的一個縮影,貴州省分行新金融扶貧模式已支援龍頭企業35戶,授信92億元,涵蓋獼猴桃、茶葉、蔬菜等15個特色農産品,涉及1244個行政村,606個合作社,累計帶動12.11萬農戶就業,10.3萬貧困農戶穩定脫貧,已成為金融助力貴州千千萬萬農戶增收致富的“破題之道”。
安徽 小藍莓 大産業
初春時節,乍暖還寒。一場春雨過後,安徽省懷寧縣黃墩鎮的山山茆茆上,一排排藍莓樹迎著暖陽綻放出一簇簇白色的小花。曾經漫山遍野的黃土地,如今已變為枝繁葉茂的藍莓種植園,昔日的“黃泥巴墩”變身“安徽藍莓第一鎮”。
“我一天能摘四五十斤藍莓,村裏幫村民流轉土地,我家入了股也能有分紅,再加上摘藍莓收入一年有一兩萬塊錢,現在脫了貧,往後就要致富了!”有事做,有錢賺,有福享,忙碌又充實的生活讓黃墩鎮脫貧戶陳愛鳳笑得好似一朵藍莓花。
近年來,懷寧縣大力發展藍莓産業,種植面積現已發展至5.5萬畝,培育了市場主體177家,形成了良種繁育、休閒採摘、預冷保鮮、精深加工、品牌行銷、觀光旅遊和運輸包裝等較為完整的一二三産業鏈條。
然而藍莓種植投資回報週期長,第四年才開始盈利,懷寧縣現有藍莓種植分佈在全縣近195個村集體經濟組織,當地沒有一家銀行能為村集體經濟組織發放貸款。如何引流金融活水,精準滴灌藍莓産業融合發展,成為擺在建行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擔當是根本、創新是路徑。安徽省分行省市縣各級行上下聯動,前中後多部門協同。在多次實地調研基礎上,懷寧支行向縣政府提供了一份綜合信貸方案:用新農村貸款支援“懷寧縣獨秀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區”項目建設,同時創新“政+銀+擔+企”融資模式,為該項目産業鏈上43家藍莓種植企業提供信貸支援,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在成功授信3.6億元支援藍莓産業三産融合發展鄉村振興貸款的基礎上,懷寧支行引入政、銀、擔、企四方通力合作,共同研究,並制定出符合各方規定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融資方案:由縣政府背景公司與195個村集體經濟組織成立43家合資公司,按照80%的投資額分批打包向我行申請項目貸款,省農擔公司提供80%擔保,單戶最高可貸1000萬元,用於藍莓基地建設,期限最長可達10年。這一融資方案獲得了懷寧縣政府和近兩百家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高度認可。
一粒粒的小藍莓,托起了懷寧縣的大産業。産業興,鄉村美,農民富,一幅秀美的鄉村畫卷正在徐徐鋪開……
四川 滋養致富新希望
“2500頭豬,去年6月從成都自貿試驗區分行貸款,從‘新希望’進的代養豬苗,今天順利出欄交付,很高興!”新年到,四川省綿陽市春華村的王大哥迎來新豐收,“我原本在外省打工,現在回村裏養豬,既穩定,也能多陪陪家人,還能為村子致富發展出把力。”
王大哥是春華村首批和“新希望”旗下養豬公司簽約的生豬代養合作農戶,也是“裕農快貸(産業鏈版)”在全國範圍內的首批體驗者。“每次進豬苗都要繳押金,對我們農民來説是不小的數目,經常要親戚朋友東拼西湊,現在好了,有‘裕農快貸’,再也不用為養豬押金髮愁了。”
生豬養殖産業具有上下游關聯度和城鄉關聯度都較高的特點,産業鏈條長、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卻又缺少有效的抵押物。長期以來,信貸融資一直是生豬養殖産業各環節翹首以盼的“活水”。
四川是全國生豬養殖第一大省,年出欄量長期保持6000萬頭左右。四川省分行將金融支援生豬産業發展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致力通過“全産業鏈、全客群、全場景”的穿透式服務,為生豬養殖各類參與主體帶來金融“活水”。
針對核心企業“新希望”,四川省分行作為牽頭行,累計發放生豬養殖項目固定資産貸款近10億元。
針對“新希望”生豬養殖産業鏈上下游合作農戶及涉農企業,分行創新推出“裕農快貸(産業鏈版)”,以“平臺+數據+場景+定向支付”的融資模式,綜合測算産業鏈條客戶信用額度,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手段解決末端農戶融資問題。目前,根據貸款用途不同,“裕農快貸(産業鏈版)”已細分出“下游飼料貸”“豬代養押金貸”“禽合作養殖貸”等多項子産品。
源源不斷的“裕農”活水,正潤養著鄉村振興的一個個“新希望”。
黑龍江 “墾區快貸”築糧倉
“這都春分了,種地的錢還沒著落呢,愁死了!真不願意再到處去借錢了!”
這天早上,家住黑龍江省八五六農場的農戶徐星月在朋友圈發的一條資訊,引起同村農戶劉九業的注意。原來,前不久經朋友介紹,同樣困擾劉九業的農貸資金問題,已被建行快速解決了。建行農貸不僅放款快,利率還低,有這樣的好事,劉九業很快聯繫上了徐星月,“你別發愁了,現在就聯繫建行,看看你的條件能貸下來多少錢?”
“我們八五六農場實行‘上打租’政策,也就是得先交地租再簽合同,每年12月初我們就開始繳地租了。這不是因為繳地租、買種子、化肥啥的,我這手頭錢就緊張了。聽説你們建行為墾區農戶專門設計了一款産品叫‘墾區快貸’,你看我這239畝水稻田,能貸下來多少錢?”在與徐星月的交談中,連珠山支行客戶經理程艷斌聽出了他的焦慮。
“別著急,您下載建行手機銀行APP,我指導您線上測額,輸入相關資訊後,馬上就能知道您的額度了。”
31歲的徐星月對智慧手機的應用毫無障礙,不到一分鐘,額度很快測算出來了。“23.9萬元!這麼快結果就出來了,建行的高科技真是了不得!”徐星月對這個測額結果很滿意。客戶經理程艷斌幫徐星月算了一筆賬,23.9萬元如“春借秋還”,在11月到12月期間賣糧後就還款,大概用款在10個月左右,利息也很優惠。
“各位親朋好友,我用建行的‘墾區快貸’貸下來錢了,利率低不説,還非常方便!誰有需要,就請聯繫建行的程艷斌!”徐星月禁不住心頭的喜悅,很快把“好消息”發到了朋友圈裏。
從種地前缺資金的憂心忡忡,到一分鐘融資後的喜笑顏開,徐星月在感動和欣慰之餘,總算吃上了“定心丸”。
截至3月20日,黑龍江省分行線上累計投放貸款 309.64億元,惠及全省5496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25.77萬戶農戶,累計為農民增收減負約4.5億元。“數字農業”貫通于農業全産業鏈、全場景,貫通于種管收儲運加銷各環節主體。
上海 “裕農生態園”通萬家
清新的空氣、時令的果蔬,是鄉村帶給城市的享受;源源的客流,增加的收入,則是城市對鄉村的“回饋”。上海市分行立足“裕農通”普惠金融服務優勢,創新搭建“裕農生態園”雲推廣平臺,引入品牌農企超過30家,把鄉村農産品帶到城市餐桌,不斷探索超大城市的鄉村振興之路。
李冰大姐是上海松江吾舍農場的創始人之一。去年春天,本該是吾舍農場的客流旺期,但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使得以採摘體驗為特色的吾舍農場被迫“關門謝客”。“疫情之下,如何促進銷售,同時還能擴大品牌影響,增加後續採摘客流?”李冰向松江區農委發出求助。
上海市分行同時也在研究一個課題:疫情中,銀行如何幫助本地農産品打通銷售渠道、推廣特色品牌?於是,區農委和建行聯合吾舍農場發起了“裕農生態園”推廣活動。建行員工化身農産品“體驗官”,攜手農場負責人李冰走進線上直播間,為果粉多藍莓、白玉枇杷等特色農産品“帶貨”。活動首日,線上銷售金額達1.2萬元,農場工作人員當天打包到23點才下班。“不少消費者在建行平臺購買了吾舍農産品後,還在週末攜家帶口、呼朋喚友,來到吾舍實地感受鄉村田園氣息,”李冰笑著説道。
去年9月份上海農民豐收節現場,建行作為唯一一家金融機構受邀參展。“裕農生態園大米上新,掃碼即可購買哦!”順著聲音望過去,赫然可見“裕農生態園歡慶豐收”幾個大字,兩名建行員工正直播帶貨。短短三天,累計帶動本地新大米銷售50余噸。
遼寧 家門口繳醫保
臘月廿八,東北的寒冷讓人不願離開溫暖的房屋。而遼寧省朝陽縣北溝村村委會裏卻是人頭攢動,村民在村支書劉紅的組織下分批趕往這裡,在“裕農通”服務點繳納今年的城鄉醫療保險。
“這回好了啊,不用花大半天往縣裏跑了,兩三分鍾家門口就繳完了!”“以前就知道這‘裕農通’能取錢,充話費啥的,沒想到還能繳醫保了!”排隊的村民們議論紛紛,口罩下洋溢著笑臉。
“建行可是我們的‘主心骨’,幫我們建小米加工廠、養雞場,這回又幫我們交醫保,真是解決了大問題!”劉紅拉著帶隊下鄉服務的朝陽分行李大鵬經理表示感謝。
2020年冬天,建行在“裕農通”“遼事通”平臺上幫村民們打通了醫保繳費渠道,過去需要花大半天跑到縣城裏繳納的醫保,如今在“裕農通”服務點平均只需要3分鐘,且減少人員流動,利於疫情防控,村民們切實感受到了建行的“溫度”。
為確保320萬居民在規定期限內全部完成繳費,分行找準村委會、衛生站等公信力較強的組織機構作為醫保繳費服務點,並安排工作人員下鄉現場服務。為加快繳費進度,分行通過“裕農圈”服務平臺發動業主為村民繳納醫保提供服務,得到了業主們積極相應。村支書把宣傳連結等發到村民微信群,並在村部廣播,組織村民有序繳費。截至2月末,已為260萬村民辦理當年醫保繳費,實現“醫療有保障”。
浙江 黨建架橋創品牌
“我建議成立‘裕農通’足球隊,讓服務農村工作的幹部、‘裕農通’業主和建行夥伴們,一起匯聚在‘裕農通’的大旗下,成為鄉村振興的‘裕之隊’!”今年初,在深感“裕農通”便利的浙江麗水黃田鎮書記李志遠倡議下,黃田鎮以“裕農通”冠名的業餘足球隊在浙江麗水慶元縣體育中心亮相。球員中有縣鄉鎮的基層幹部、“裕農通”業主,也有建行縣支行行長和員工。
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地處省際偏遠山區,屬於浙江山區26個加快發展縣之一。去年8月,為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浙江省分行以“裕農通”為橋,在慶元縣黃田鎮試點“黨群服務中心+裕農通”模式,舉辦全省建行首個鄉村振興“整鎮合作”簽約儀式,縣政協主席為首個黨群服務中心“裕農通”服務點揭牌。該模式以政府關切的産業振興、精準扶貧、信貸滴灌、農民實惠為切入點,融合黨建共建、"裕農通"發卡、企業融資、整村授信、集體經濟專項扶持、農産品銷售等,為偏遠欠發達地區提供所有鄉村振興綜合服務方案,獲當地黨政機關和村民高度認可。
“黃田模式”為各方帶來了實惠和幫助。為村民,建行帶來了下鄉服務和低利率的“兩山惠農貸”;為農企,建行為多家三農小微企業新增貸款5500萬元;為村委,“裕農通”服務點批量入駐黃田16個村委服務村民;對集體經濟,建行自創“裕農通好貨”助農品牌,幫助銷售玉米、香菇等農産品,為黃田鎮集體經濟創收20余萬元。
“社保繳費找村裏的‘裕農通’服務點,方便安全。”村民劉伯指著“裕農通”銘牌説道。
自“裕農通”足球隊成立以來,建行與黃田鎮的合作漸入佳境。黃田鎮的招商引資和民生工程,書記鎮長首先想到的都是建行人,建行“裕農通”品牌也深深植根于當地幹部百姓的心田。這不僅是一支球隊,更是一支弘揚鄉村振興新模式新路徑的宣傳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