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報客戶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建行報客戶版

在創新熱土上擘畫新金融藍圖

----——專訪江蘇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張偉煜

發佈時間:2021-04-28

 

 

 

 

■ 本期訪談:建行大學融媒體中心

■ 本期嘉賓:江蘇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 張偉煜

■ 嘉賓簡介:張偉煜,現任建設銀行江蘇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在建行工作近30年,先後任建設銀行江蘇省常州分行副行長,南通、無錫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江蘇省分行副行長,蘇州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兼建行大學蘇州金融科技學院院長、蘇州金融保險學院院長。

 

 

集聚時空勢能,融通精耕新金融

記者:在空間坐標中,江蘇處於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蘇南示範區等幾個國家大戰略交匯點上;在時間坐標上,2021年是國家現代化建設非常重要和特殊的一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啟之年,又迎來了建黨100週年。請問江蘇省分行是如何順應時空浪潮確定因地制宜的新金融實踐“航線”的?

張偉煜:在時間坐標中,我們看到國家“十四五”規劃凸顯的一個主題詞就是“新”,即新時代提出來新發展理念,新發展階段要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銀行契合新時代要求提出了新金融理念,並在“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中,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踐行新金融。

就地域而言,江蘇也確實處在了一個特殊的空間坐標上,十九屆五中全會以後,習近平總書記到江蘇,在原有提出“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兩爭一前列”即“爭做表率,爭當示範,走在前列”的要求。

因而在時空坐標的交匯點上,江蘇省分行把國家的戰略、建行特色和江蘇的特點結合起來,按照“三個能力”建設的要求,深化戰略、調優結構、提升能力,將新時代高品質發展的要求和新金融的勢能有機結合起來。

江蘇是經濟金融大省,去年GDP已過了10萬億元;是製造業大省,産業體系完善,有13個先進製造業産業的集群,有6個先進新興製造業走在國家前列;是開放大省,進出口總量5300多億美元,去年在疫情的影響下,實現了2.6%的逆勢增長;是科教文化大省,高校資源豐富;還是一個城鄉一體化水準在全國走在前列的大省,縣域經濟發達。同時江蘇也面臨著一些新的問題,如製造業的強鏈、補鏈,以及轉型升級、環境治理方面的問題等。

但問題點也是切入點,痛點也是機遇。分行充分發揮建設銀行在中長期信用方面的專業優勢和特點,落實國家的戰略和“三個能力”建設的要求,針對國家提出的“碳達峰”“碳中和”,與江蘇的經濟特點相結合,既要從金融這個角度去切入,還要堅守高品質發展,更要堅持創新驅動。那就是要走輕資産、輕資本的道路,這樣分行才能站在新方位、新階段和新起點上,以全新的視野推進新金融實踐。

記者:江蘇省是城鄉一體化程度很高的省份,請問分行在以新金融力量支援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了哪些作用?又是怎樣做到從物質到精神、從傳統金融到新金融,更為有效地連接起來支援鄉村振興的?

張偉煜:鄉村振興是脫貧攻堅之後的關鍵銜接,也是一場艱難的征程。對此我專門到鄉村做過調研,有幾點感受,一是鄉村之間的差異非常大;二是有些傳統觀念根深蒂固,不是説想改變就能改變的;三是還存在很多如人才缺乏、産業發展受限等痛點因素。還發現幾個情況:一是鄉村的基礎設施,要靠村級財力去投入是不可能的,基本上是要靠轉移支付來解決的;二是有的鄉村沒有産業,要因地制宜,比如蘇南,更多的是靠標準廠房的出租、集體企業作為收入來源;三是有些地方旅遊資源豐富,有些地方把生態環境保護與養殖業、種植業結合起來了。

在調研蔣巷村時,當地總結得非常好:“農業起家”,60年代是靠農業;“工業發家”,後來是靠工業、鄉鎮企業起來的;“旅遊旺家”,現在靠旅遊帶動産業的發展;“生態美家”,生態環境好、記得住鄉愁、有自身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

我們要圍繞不同鄉村所處不同發展階段的痛點和需求,來匹配金融及非金融服務。一是從金融的角度,通過“裕農通”開放融合平臺的搭建,因地制宜地幫助當地發展産業。同時,圍繞著農戶個體從支付結算到安居這些基本需求方面開展金融服務,比如一些古村落保護、民房改造的配套金融服務等。另外,還要發揮大金融的作用,充分連接政府,思考金融怎麼配合去提升村一級的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怎樣幫助提升系統的應用能力,怎樣在這個過程中開展服務,包括三資管理平臺的搭建等。這就需要置身場景裏面去思考,比如,去年疫情中提供線上問診、做農副産品的撮合,跳出金融去延伸服務。

二是從非金融角度,圍繞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幫助當地做好公共配套規劃。比如美麗鄉村建設中的公共中心區域配套支援,不僅是設施建設,還有産業和文化建設。産業是基礎,文化是核心。文化強調以文化人。我們不能總站在金融的角度去思考我要什麼,而是要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他的痛點是什麼,我們能為他做什麼,唯有這樣沉下心去調研、思考,才能切入下沉金融服務的重心,才是總行提出的做有溫度的銀行,做老百姓身邊的銀行。

在鄉村振興中,新金融可發揮的作用空間非常大,不僅能夠把“三大戰略”融會貫通起來,還將鄉村振興、智慧政務、綠色金融等與網點的生態建設融合起來,發揮金融科技的作用,這是一個新的模式和範式。江蘇省分行做好推動、支援、服務,同時在文化層面來發揮作用。如正在推的江蘇社保卡、電子醫保憑證,都是從服務鄉村、服務農民這個角度去延伸的。另一方面,農民比較關注教育,我們就通過建行大學這個平臺,發揮“裕農學堂”的作用,將金融、徵信管理等有關方面的知識送給大家。

同時,在機制建設上,我們圍繞農村的特點、農民的特點、農業的特點,重新研究了鄉村振興金融部的組織架構:成立一級部,下面設4個科室,主要從兩端來加強推動並有機結合起來,即一端省分行負責統籌研究創新、系統運維,另外一端主要推動縣域也就是基層行,負責服務、行銷和拓展。

 

聚焦堵點、痛點,延展互聯新金融

記者:今年是住房租賃戰略的深化年、深耕年。基於此,分行將會有哪些新的動作?在既往的經驗上,又會做哪些升級?

張偉煜:自十九大提出“房住不炒”以來,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政府工作報告,都將住房租賃上升為國家戰略,建設銀行也是最早踐行住房租賃這一戰略的商業銀行。正如田國立董事長強調的,要用金融這把溫柔的手術刀來解決社會痛點、難點問題。那麼我們的切入點在哪?

江蘇省分行進行了系統調研,梳理了住房租賃涉及的各類主體的痛點和堵點。比如,政府類的就包括了公安、租賃保障部門、住建部門、公積金中心、不動産登記部門、稅務部門、自然資源部門甚至城市管理局及民政部門等;市場主體包括租賃企業、建築企業、開發公司等。主要的痛點在於:一是從政府層面來講,怎麼來提升治理能力和規範;二是産業園區經濟是江蘇的特點,如何為産業工人提供服務,這也是産業升級需要考慮的;三是政府前期為了招商引資,建了很多配套的孵化器、集體宿舍、人才公寓,但是隨著政府債務控制和機構改革,有一部分閒置資産需要盤活;四是疫情發生後,大家認識到老舊小區不封閉、管理難度較大。一方面,需要進行綜合整治;另一方面,一些年久失修、産權不明晰、特別是在老城和城鄉結合部的群租、散租房,會帶來大量的安全隱患和治安問題。我們還發現,在市場上既有面臨著發展問題,也面臨著規範問題的多重主體。比如,現在的市場主體,有的是以開發企業形式做租賃的,也有房屋仲介搭建一個資訊撮合平臺的,如果管理不到位,到一定時候可能就會出現做衍生、做杠桿等問題,而這些隱憂、痛點也成為金融的切入點。

基於此,江蘇省分行從系統和平臺來落實,但在實際推進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難和問題。比如江蘇城鄉一體化水準高、縣域經濟發達,基本各級地方政府都有自己的系統平臺。為此,我們必鬚髮揮創造性思維,要在各個地市、甚至縣級市的系統平臺基礎上進行整合和改造。為此,我們實現了住房租賃綜合服務五大平臺在全省各市、縣、區的全面覆蓋。加強平臺本地化優化和創新,在無錫協助政府優化綜合服務平臺,打造以“三租”(租賃政策、租賃指數、租賃備案)+“三信”(可信房源、信用記錄、資訊查詢)+“整合服務”的模式,為市民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務,還上線了全國首個監管平臺小程式。

同時,針對江蘇呈現的産業園區經濟特點,分行將人才+園區+孵化器與創新創業、經濟轉型結合起來,一方面給予創業、創新人才以支援,同時又延伸服務到其個人的居住需求。我們圍繞三類人群——青年人、新市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人員(如醫護人員、計程車司機、環衛工人、快遞小哥等),結合老舊小區的改造,將一些閒置房集中起來,不斷地探索、提升、夯實住房租賃生態建設平臺基礎,並沿著這樣一個方向探索出存房+養老模式。未來還會深入到農村,並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如現在正啟動的蘇北農房改造,蘇中、蘇南涉及農房的升級,特別是針對蘇南有好多住在農村的老人,在城市、農村均有房子,我們將這些在城市的房子租給外來打工人員。

在這個過程中看到,住房租賃是連接G、B、C三端的很好的抓手,也是各方痛點的聚焦點。比如,G端有規範租賃市場、提升城市品質等需要;B端有為雇工提供住所的需求,如,計程車公司、環衛公司、園區企業,向員工提供良好的居住場所也是他們的難點;C端無房者有安居需求,有房者有理房需求。我們必須強化生態化打造的理念,在G、B、C一體化中做好租賃與金融的融合。同時,我們也通過金融的力量,反過來推動住房租賃生態的可持續構建。因為租賃重資産、投資大、回收週期長,相對來講,租金的收益低,我們通過推動各方參與來提供中長期的租賃貸款,比如作為全國首單的無錫鳳凰城項目住房租賃REITs,已在北京金融資産交易所正式掛牌完成交易,目前也正在加快推進,確保項目按計劃落地。

其實,金融的溢出也就是我們的基礎,我們不僅關注租賃房,也關注租賃房背後的各類園區、創新載體、社區和房子裏面的人。希望能夠在國家戰略、總行戰略和金融溢出之間尋找平衡,積極構建住房服務生態鏈條,加強住房服務場景金融嵌入,探索可以複製推廣的模式。比如在租賃社區中,提供智慧門禁、智慧停車、智慧充電等各類服務,提升社區品質,同時豐富金融服務布設場景;創新突破批量分散式存房業務,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和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發展趨勢,開展批量分散式存房;探索把住房租賃與“勞動者港灣”“創業者港灣”乃至黨建及建行大學融合起來,打造“金融+非金融”生態……

可以説通過三年的探索,住房租賃的方向、方法、路徑越來越豐富,模式也越來越成型和清晰。一是重資産,以閒置資産、抵債資産等為主進行包租模式,所以重資産並不代表成本一定高;二是輕資産,進行供需雙方的資訊撮合,繼而延伸到空間的服務、對人的服務,以及對整個社區的服務,然後又跟整個網點的生態建設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涵蓋衣食住行的重要場景。目前,分行住房租賃的項目已達100萬平米,今年目標要增3萬多套,總量將達10萬套,服務了7萬多人。今年,我們要把南京打造成一個樣板城市,就是從一個項目的“盆景”到有更多模式的“森林”狀態。

記者:江蘇省分行在普惠金融方面各項考核指標都是領先的,今年創建的“創業者港灣”旗艦店也已初具規模。請問分行在普惠金融方面還會有哪些推進措施?

張偉煜:我認為,普惠金融已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首先是解決大家的思想認識問題和人手不足問題,這個階段,分行建立了專業的機構、團隊,並實現了網點的下沉;後來有了“惠懂你”,推出了智慧化的風控、平臺化的獲客;通過板塊經營、數據經營,豐富了産品。應該説建設銀行在第一個階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後來又逐漸進行了深化,下沉到網點。

隨著現階段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往往認為最有效的手段是通過價格、放寬條件、額度來獲得優勢,而我們思考的是如何與別人形成差異化。

一是在供應鏈上實現突破。業務邏輯層面上,因為我們是國有商業銀行,既有大客戶,還有全國的網路支援,供應鏈的競爭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同時,我們不是為了做普惠貸款而去做普惠,而是要站在解決企業問題的角度上去推進工作。供應鏈是大企業的一個痛點,我們從去年開始抓供應鏈,今年要繼續深化,由原來的可做1層、2層的供應鏈,現在可做到4層。目前,我們嘗試做開放式供應鏈,就是搭建一個供應鏈平臺,讓所有的金融機構都可以參與其中。

二是進一步深化原有的系統和平臺。因為我們有很多産品,如“雲稅貸”“雲煙貸”等都還有做深、做廣的空間,用戶體驗也還可進一步提升。

三是構建科創生態。比如,提供投貸聯一體的金融及非金融服務的“創業者港灣”,是一個支援中小微企業的生態,同時我們還不斷創新,與省科技廳合作推出了智慧財産權“科技貸”;與省農業農村廳進行系統對接,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進行産品開發,在農機補貼到位之前為農戶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務等。

 

激發動力轉化,賦能篤行新金融

記者:江蘇省分行是如何適應新的戰略發展和新金融實踐,在業務、機制建設上進行創新以推動和支援企業發展和賦能社會的?

張偉煜:新金融實踐就要有新的體制、機制、方式和範式與之相適配。去年我們做了幾個方面的嘗試:

一是結合三大戰略進行了組織架構佈局。“住房租賃”方面,省分行匯集全分行資源,專門成立了推進和協調領導小組;去年,又強化了建信住房南京分公司的力量,還協同工程造價諮詢子公司一起開展工作。

“普惠金融”方面,分行創建了“創業者港灣”,成立了科技支行,組建了創新團隊,全方位支援科創企業發展。如依託江北國家新區和自貿區的資源稟賦,圍繞創新、客群的差異化定位,創建“創業者港灣旗艦店”,就是希望搭建一個生態,連接政府部門、知名創投、核心企業、科研院校、孵化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及券商等,提供投貸聯一體的金融及非金融服務,為中小科創企業提供全景式、全要素、全生命週期的資金支援,並依託建行大學為其提供免費的輔導,打造“金融+科技+産業+教育”的線下、線上科技創新綜合孵化生態,成為服務中小科創企業的“平台中的平臺”,幫助這些中小微企業進入大企業的供應鏈,並在不同的階段給予匹配不同的服務。

“金融科技”方面,去年成立了數字辦、創新實驗室和數字工廠,主要業務部門均設立了金融科技科,通過數字工廠來解決融合的問題,因為主要業務部門分管金融科技的負責人也都在數字工廠裏;而創新實驗室其實就是一個創新的基礎設施。金融科技項目做得多了,誰來運營?誰來迭代?誰來維護?分行組建了江蘇金融科技分公司,將已建成項目的運營和迭代,全部交給他們。

二是在現有的組織架構上進行了調整和創新。省分行在公司部設立了綜合金融服務中心,為省屬客戶、全省重大客戶、100大客戶,提供綜合金融解決方案;在投行部、資管中心設立了並購金融中心、投貸聯金融中心,進行資産配置和方案設計。在省分行層面,強化了統一的作戰指揮體系,以適應數字化經營,這樣就將統籌、融合、創新敏捷地結合起來。

三是在機制創新上,為適應敏捷、融合而成立柔性組織,建立任務型團隊。省分行層面主要是抓全省重大的項目,跨層級的、跨部門的;部門可以做本部門的項目,因為是分層的,同時在有明確目標和任務的前提下,根據項目需要,可以靈活決策。比如,去年江蘇省社保招標,就組建任務型團隊,並與黨建結合起來,成立了臨時黨支部,本來不佔優勢的我們最終以第一名的成績中標。對於軍隊改革、結算中心的改革,也組建了重大的任務型團隊。最近,為加快推進對製造業和科創企業發展的支援,省分行與經營行又組建了科創和先進製造業的專業化團隊。

記者:江蘇省分行如何激發基層員工的智慧和積極性,讓全行員工深度地參與到整個新金融實踐中?

張偉煜:作為一級分行、二級分行的領導層,必須站在國家和總行戰略的角度上進行思維升維。

一是基層往往缺少的是方法,需要省分行去解讀、引導。首先要跳出固有的思維,要有金融的專業,但不要陷在金融的慣性中。我們經常講行銷需要降維,就是上級行幫助基層去行銷的問題,同時還有讓基層行思維升維的問題, 基層行不能只盯著“我想要存款”“我要完成業績”這一個點,那會越幹越累,是很難突破的。省分行層面要通過超前佈局,為下一層通盤考慮並提供戰略層面的降維工具。如數字化經營,我們有常態化的建設,擁有4個指導組定期到基層把問題帶上來,把方法送下去。省分行不斷地總結提煉變成模式,並轉化為流程,分解為步驟,持續優化,構建常態化的檢視、督導、指導機制,這樣基層就可以更好地推進工作。另外就是通過技術手段、系統的思維以及平臺化運作來實現突破。

二是需要不斷地總結、分享案例和經驗。目前我們在編制一個有關住房租賃模式與案例的手冊。針對數字化經營,我們有戰機、北極星指標,這就是一個縮影,可以讓大家看到現實的效果。而客戶基礎、管理基礎等基礎工作需要常態化地強化,必須要有創新,與別人要産生差異化。現在,我們進入一個項目的方式越發多樣了:可以用金融科技去切入、用住房租賃去切入……通過這一個個成功案例去總結和推廣之後,基層也會更輕鬆、更具主動性。

三是帶動大家抓工作的重點、強弱和節奏。比如有些工作就像吃飯,一日三頓都要吃的,這是常態化的工作;有些工作是吃菜,菜是要“不時不食”,什麼季節吃什麼菜,這就是以市場為導向的,這其中就産生了花式、組合、調味的創新。還要學會梳理,哪些是飯,哪些是菜,怎樣組合和調味,這和資源稟賦有關,也同個人習慣有關,也就是因地制宜。同時,還要重視節奏,就像競技運動,在水準差不多的情況下,就是要把別人帶入你的節奏,而不是跟著別人的節奏走。

四是要繼續強化核心競爭優勢。首先要認清形勢。經濟發展已經從高速增長逐步轉向結構性調整,就是從增量分享轉向存量博弈。我們也一直在思考:江蘇省分行在今後的同業競爭中,最大的潛力在哪?要靠什麼來完成轉型?未來驅動一個單位變革的力量是核心人才。去年,分行啟動了網點競爭力提升的項目。江蘇省分行有19000名員工,存在著區域結構、前中後臺人員分佈不合理的問題。於是,我們就做了一個延伸項目——“時間支出管理”,以此來看看網點的9000多人每天在幹什麼。還啟動了“以戰略為導向的人才規劃”項目,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未來3~5年的發展願景、目標及戰略舉措,明確提出圍繞通用能力、專業能力、共用能力三條主軸,著重鍛造人才十大能力提升。首先是調結構,通過提升智慧、智慧機器人的應用來推進後臺的集中運營;二是建立人才標準,基於能力素質模型開展核心人才盤點,實施“領航計劃”和“英才計劃”,健全涵蓋能力培養、考核激勵、人才儲備、監控治理等四大核心要素的關鍵人才管理機制。三是圍繞職能變革、組織變革和能力變革三大模組,實現人力資源條線轉型,聚焦關鍵業務領域,深度融合、全面賦能業務發展,使其成為卓越能力中心、能力共用中心,成為業務部門的合作夥伴,提升全分行人才競爭力。分行已在主要業務條線安排了HRBP,主動參與到業務部門進行調整和優化配置。

記者:建行大學在新金融的實踐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還需做出哪些努力來進一步融入和促進業務發展?

張偉煜:我們一直講G端、B端、C端,其實建行大學是U端。前面這三端是物理,U端是文化。

第一,不能把建行大學當成是一個培訓機構,它首先是非金融服務的一個重要載體。為什麼我們跟別人有差異?這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建立了建行大學這個非常高明的連接方式。

第二,可以説建行大學是一種新的行銷方式,因為大家都有學習的需要,這是無形的。我們有很多合作都是通過建行大學、黨建工作來展開的,其實它就是理念的共用。比如江蘇最大的外貿企業——蘇美達,就是貿工研一體化的一個企業,它也有大學;江蘇交通控股集團,也有交通控股大學,所以大家的理念是相通和相近的。

第三,大學意味著賦能。通過大學平臺促進員工學習是賦能,這與通過行政手段干預是不同的。一個學習型組織,就是通過改變心智模式這種方式來解決問題的。去年我們提出機關作風能力建設年,講求的是為基層服務提高效率和響應;今年是側重能力的深化,即政策的解讀能力、行業的研究能力、市場的分析能力、産品的創新能力、風險的控制能力、數據的應用能力、系統的開發能力、平臺的運營能力等“十大能力”的深化。未來,還要考慮如何將建行大學的平臺更好地融入到業務發展中,讓大家更方便地獲取學習資源。因為每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比如昨天我們研究今年的風險控制方向,總行的風險要點已經出來了,但認認真真看要一個半小時,為便於基層高效讀取資訊,就需要我們把它分解提煉出來,如今年跟以往相比強化了哪些內容、有哪些變化。同時,我們還要考慮更加新穎的知識獲取方式,如抖音、B站等適合年輕人接受的方式。

第四,更好地連接和融合社會服務,搭建一個賦能政府、賦能農村的學習平臺,最終跟我們的業務都結合起來,因為建行大學是個很好的連接,好像試管一樣,大家在這裡相遇,從文化層面去激發精神追求。比如江蘇首家鄉村振興模式的“裕農學堂”落戶豐縣公共數據中心,這也成為了一個全新的平臺連接模式,一系列線上+線下同步開展的金智惠民培訓活動,賦能社會的同時也打開了社會了解建行的窗口。

 

 

江蘇省分行舉辦並購重組策略分享會,圓桌論壇圍繞市場環境、融資渠道、並購方式等方面展開熱烈討論。

 

創業者港灣旗艦店為入港企業南京文牛科技公司提供了金融及非金融服務,目前企業已有上市計劃。

 

江蘇省分行聯合南京綜保區江寧黨支部開展“時代巾幗巧手 獻禮建黨百年”掐絲琺瑯手工製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