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報客戶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建行報客戶版

行遊

發佈時間:2021-06-02

 

 

 

火宮殿的人間煙火氣

□ 圖文/劉宏成

湖南省長沙市坡子街,曾有個祭祀火神的廟宇叫做“火宮殿”,又叫“乾元宮”,建於距今400多年前的明朝。幾經損毀修葺,現在已成為集傳統民俗文化、火廟文化、飲食文化于一體的大眾場所。尤其是這裡的風味小吃,享譽三湘,名傳華夏。毛澤東曾經稱讚這裡的臭豆腐,“火宮殿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很多國家領導人和中外名人都在這裡品嘗過,也給這裡增添了不小的名氣。

近日,有幸在長沙停留兩日,長沙的老友邀我去火宮殿逛逛。走過牌樓進得院子,恍如走進舊日時光:院子裏都是深紅色基調的中式傳統建築。左手邊立著一座金色的毛澤東立式塑像,基座上刻著他評價臭豆腐的話。

院子中間是一圈民俗手工藝品攤床,捏面人、做糖畫、剪紙……內容上卻看到與時俱進的變化,芭比娃娃面人、流行語的剪紙、變形金剛工藝品等等,年輕的手藝人一絲不茍地做著每個作品。院子裏還有幾處拜神的地方,有祭祀火神的,有觀音菩薩的等等,還有做臭豆腐的作坊。

院子右側卻保留有一處戲臺,古香古色,戲臺兩側挂著楹聯:“象以虛成,具幾多世態人情,好向虛中求實;味于苦出,看千古忠臣孝子,都從苦裏回甘。”據説是清代一書法家撰寫,倒是對戲曲和人生有些高度概括的味道。當天色剛剛黑的時候,一個湘劇團在臺上開始演出。第一個曲目是《借鞋》,當地人把“鞋”讀作“孩”。戲臺前有不少觀眾坐在長條凳上津津有味地觀看。很多傳統戲曲的特點就是故事節奏慢,細節鋪陳細膩,唱腔婉轉悠長。韻味是有了,還得有足夠耐心去品。老友邀我去左邊的飯店邊吃邊看,選了個面對戲臺的座位坐下,一瓶啤酒下肚,戲還沒演完。聽不清臺上咿呀的唱腔,但感覺得到那些穿著古裝戲服的湘劇演員們,一直在努力地表演。而我,已經完全被桌面的長沙小吃吸引。

臭豆腐、姊妹糰子、紅燒蹄子、龍脂豬血、小龍蝦……色香味俱全,每道菜都有來歷,每道菜都有特別的味道。難怪這裡經常是一座難求。只是那色味誘人的小龍蝦,我吃了三隻就辣得滿頭大汗,只好敗下陣來。老友也是東北人出身,她説她的飲食習慣已經被同化了,這點辣味真的不算什麼。雖然,不太敢吃辣的食物,但我卻喜歡上這種感覺:坐在一個古香古色的座位上,幾份精緻的小吃,入口回味悠長。舉一杯酒,與老友的茶水輕輕一碰,那些關於愛情關於友情的往事,就在兩人的敘説中氤氳開來。時光慢慢倒流,人生經歷鋪展開來,故事長長短短起起伏伏在縹緲的熱氣中,跨越時光的友情也在不知不覺中濃厚。戲臺上還有人在咿呀著湘言湘語的歌詞,聽不懂,卻分明是佐酒的歌謠,有些搖頭晃腦的韻律。我想,那些古代的帝王將相,面對如此的良辰美景、經年老友,即便只是一個過客,怕也要和我一樣,本以為“不可不醉,不可太醉”,卻已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吧。

窗外天光漸暗,暖黃的燈光下人流穿梭,人間煙火氣就從火宮殿周邊流動開來,在城市的高樓大廈之間、在大街小巷之間,踽踽獨行,而又匯聚成流。

 

 

 

玉樹

■ 圖文/王銘歡

來到玉樹,就沒有了那種滿世界跑的慾望。也許是典型的高原高寒氣候按捺住了躁動的心;也許是這裡神聖的雪山、廣袤的草原、甚至是有著淡淡酥油茶香的空氣,頓時充盈了饑渴已久的精神世界。不願去想四季三餐、功名利祿,只想找片柔軟的草地,席地而坐,不慌不忙地將山巔雪凝冰峰、山腰蒼松古柏、奇岩怪石險崖,融進自己的腦海、揉到自己的心底。

浴火重生,玉樹臨風。

玉樹經歷了駭人的地震,今天,它一直保持著獨有的自然韻味,伴著古老的溪流、文字、岩畫、傳説……玉樹人民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正走在與全國同步發展的康莊大道上。

 

 

 

魂牽夢繞的額濟納旗

□ 文/郭楚欣

從西北回來許久,在平淡而又繁忙的日子,旅遊的記憶時常不經意間浮出腦海,讓人悸動。那種行走在路上,走過紅塵喧囂,踏遍長安花的溫暖歲月,嫵媚動人。

工作之後的旅行,大多都不能跟朋友“説走就走”,這次也一樣,最後踏上旅行的,只有自己一個人。在微信上報了個小眾旅行團,加上自己只有三個人,在蘭州集合。一個人坐飛機,一個人從機場坐高鐵去酒店,然後一個人閒逛夜色中的蘭州。喝著地道的甜胚子奶茶,吹著微冷的晚風,走在中山橋上,聽著賣藝人清揚的吉他,看向湍急的母親河和對岸白塔公園,滿眼的萬家燈火,美極了。

一個人走路回到酒店已經很晚了,第二天包車司機就來接我們三個人。除了我之外,另外兩個是一對母女。

第一站是張掖。到的時候剛好傍晚,在方圓十多公里的範圍內,隨處可見紅、黃、橙、綠、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種色彩,到處都是層理交錯的線條、色彩絢麗的色調,構成了燦爛奪目的壯美畫卷。

第二站是怪樹林和黑城遺址。在怪樹林,你能感受到胡楊林“三千年守候,只為等你到來”的最後倔強,胡楊樹“活著一千年不死,死後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腐”,三千年的生命頑強演繹了沙漠苦寒生物生存的不朽傳奇。然後,下一站就是這趟旅行的主題,額濟納旗胡楊林。

365天的等待,只有21天的絢爛,三千年的守候,是生命與靈魂的讚歌,額濟納旗胡楊林,是胡楊的故鄉,也是大漠的居所,這裡有著勾魂的秋色。額濟納旗景區一共有八道橋,人很多,畢竟這裡是攝影的天堂。我們順著人流一道橋一道橋轉悠過來,在夕陽西下時,到達第八道橋巴丹吉林沙漠。一路全是一點即燃的金黃耀眼的色彩,似乎視覺都快生出焦灼感了。全程我們都在震驚大自然的美麗,一句“好美啊”反覆脫口而出,美得不可方物。金秋時節,漫步胡楊林,捕捉千姿百態的胡楊美景,一朝一夕,盡顯金秋獨韻。看著一株株與命運抗爭的胡楊,令人由衷地感嘆生命的頑強。獨有這無聲無息的胡楊樹,于漫漫黃沙之中屹立不倒,不畏寂寞生生不息。

最後一站是三千弱水,居延海。居延海最美是日出。繁星滿天時,我們已經出發,抵達時還是一片漆黑,但湖邊已經聚集了許多攝影愛好者。淩晨時分,冷風瑟瑟,氣溫很低,穿著棉衣也不覺得暖和,凍得人已經沒有知覺。等了許久,地平線才出現微弱光芒。在一片片連綿的蘆葦上,繁星漸退,紅嘴鷗也出來覓食。日出沒有太過驚艷,因為有一條帶狀雲遮擋住了,但是這飛鳥飛舞于藍天碧水之間,天藍得純凈,水清得透澈,蒼蒼蒹葭,地闊天空,已經值得記一輩子了。

大漠深處的額濟納旗,震撼著我的心靈,或許有一天,我會再次踏上這片美麗的土地。

 

 

 

古剎之行

□ 文/俞國甫

説到隋代古剎,江浙一帶的都知道,那就是天臺國清寺,寺院外墻上書寫 “隋代古剎”四字的國清寺圖片,早已讓人熟視無睹。

一直想去一趟國清寺,緣起年幼時的一次聽聞。那還是我十歲不到的時候,山村的貿易集市街來了一位魔術藝人,兼賣爛泥膏藥,四十多歲,中等身材的男人,眼花繚亂的戲法讓人感覺進了魔境一般。街上裏三圈外三圈圍了許多看熱鬧的人。藝人自我介紹説來自於天臺縣國清寺。幾十年過去,藝人的許多説詞早已忘記,但來自天臺縣國清寺的聲音與出神入化的演技還留在我的記憶深處。那時,朦朧中認為這是一個很神秘、很遙遠的地方,肯定值得一去,以後有機會應該去一次。的確,按照那個年代的交通條件、客運水準來講,天臺縣不是一般的遠,要翻山越嶺,長途跋涉,説實話不是一天能到達的。

第二次,促使我想去一趟國清寺的是一部電視劇。這是二十多年前流行的電視節目《濟公活佛》,懲惡揚善的舞臺形象流傳在一代人的心中。然而據考證,濟公出生在天臺,是從國清寺走出來的代表性僧人。這讓國清寺隨著濟公的人物形象更加聲名遠揚。

再次讓我迷戀于國清寺的是天台山水的道宗文化與鋪天蓋地的旅遊文化廣告。自國家推出旅遊日以來,政府與媒體加大了對地域文化的推廣力度。天臺被傳頌為道教南宗創立地、活佛濟公出生地、詩僧寒山隱居地、霞客遊記開篇地、五百羅漢應化地、羲之書法悟道地、和合文化發祥地、浙東唐詩之路目的地。這些頭環和標簽,總讓身處寧波的我,對於踏訪國清寺心馳神往。

長期以來,儘管心有所向、目標明晰,然而空間距離、交通不便等因素總制約著古剎之行,踏訪國清寺之事一直記著懸著……

近幾年,隨著高速路網的建設,寧波與天臺的距離在無形中縮短。便捷的交通條件讓出行更加方便。蜂擁而來寧波的天臺人,對家鄉國清寺佛家文化總能娓娓道來,讓我也增加了對國清寺的了解。然而,要去天臺總得找個空閒、找個同伴、有個出行的機會。因為疫情,一直到5月份省內遊才漸漸復蘇,才有了許多出行的選擇。但一打聽國清寺暫不開放,去的想法再度擱淺。

週末,市內一家戶外行走公司通知我:國清寺已開放,並組織前往。於是,我興衝衝地約上好友,一同隨團踏上探訪天臺國清寺之旅。儘管天氣炎熱,但阻止不了我的踏訪腳步。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路程,終於停在國清寺週邊的停車場。大家下車後跟著領隊徒步走向寺院,這是一座隱匿在群山之間的寺院,道沿潺潺小溪而建,腳下是條形的木板路,遊步道上有參差不齊的樹林相伴,讓午後的驕陽無法照射到行人身上。滿目的山野綠色、潺潺的溪流聲、古樹,加上前方航標燈似的桿形石塔(隋塔)總讓人有返璞歸真的感受。領隊告訴我們,寺院就在石塔邊上。

終於到了,國清寺的週邊入口處是七座小型石塔,面前是一條清澈的山溪。走過架在山溪上的石拱橋,黃色的寺院墻就在面前,外墻上寫著“隋代古剎”四個大字。儘管“隋”字筆劃中少了一個“工”字,但這也是國清寺與眾不同的景觀性標誌。細細觀察,黃墻上“隋代古剎”四字的中間是一幅圓形騰龍圖像,揣摩一下,這應該是皇家文化的縮影與追求。正殿大門上赫然寫著“國清寺”三字,主體由大雄寶殿、觀音殿、雨花殿等數幢建築組成。左側為妙法堂、三賢殿、魚樂國等佛堂。寺院曲徑通幽,綠植茂盛。聽領隊介紹:寺院初名“天臺寺”,後崇尚國泰民安,取“寺若成,國即清”之意,改名為國清寺。寺內除了傳統的四大金剛、十八羅漢等常規佈局外,還保存了大量的摩崖、碑刻、手書、佛像和法器等珍貴文物。

與同行者置身寺院幾個小時,在人流中走走停停,流連其間,恰如世外桃源。不僅有報恩塔、七佛塔等建築,還有其發揚光大的和合文化與茂盛的綠樹花簇。有魚樂國、鵝字碑的故事,更有濟公、智越大師之類源遠流長的傳説。

大雄寶殿前的四棵合抱大樹,見證了隋代以來的沿革,它向人們訴説著這裡的厚重過往。玉佛閣門前鬱鬱蔥蔥的連天荷葉、芭蕉已賽過私家花園,讓人忘卻這裡是寺院。地上指示牌書寫的“一草一木皆具佛性”,無意中印證這兒是永遠的和合之地。和美、環保、自然、幽靜、詩意、佛道在這兒和諧融合。

從國清寺出來,不經意間又看到“唐詩之路目的地”的標語,無聲地念著“唐詩之路目的地”與“隋代古剎”等詞,如沐新風,看來此行我的目的也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