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建護企度盛夏 金融潤味舌尖香
烹制“網紅味”
行走在廣西柳州街頭,螺螄粉店隨處可見。不論早晚,吃一碗螺螄粉是當地人的習慣。這碗起源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夜市小吃,如今是柳州最亮眼的新名片之一。近年來,為將這張“可以食用的城市名片”扮得更靚,廣西區柳州分行積極加強産品創新,在推動螺螄粉産業升級方面貢獻建行智慧。
■ 韋思義
一碗螺螄粉,催生一座産業園。
位於柳州柳南片區的柳州螺螄粉産業園,坐擁20余家袋裝螺螄粉企業,帶動上下游10余家配套企業落地投産,集群效益凸顯,是柳州螺螄粉産業標準化、品牌化發展的重要引擎。在産業園廣西臻冠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産線上,酸筍、酸豆角、花生等料包通過傳送帶源源不斷地輸送著,十幾隻分別裝著銅鼓、螺螄、生薑、香辛料包的大鐵盆,在熬煮湯料的大鍋旁排列有序,湯汁已經持續翻滾了數個小時。臻冠食品老闆楊總此刻的心情猶如這翻騰的湯汁,油煎火燎。
原來,隨著螺螄粉的“大火”,他將公司3213平方米生産舊址一舉遷入螺螄粉産業園,並租用15000平方米生産車間作為新的生産基地。隨著原料、設備、人員逐步到位,生産成本逐漸加碼,到了備戰電商節之際,他發現公司缺錢了。
愁眉不展時,一條“建行‘螺螄粉貸’”雲工作室的微信推送讓他眼前一亮。
“我是做餐飲的,原打算借助電商節大展拳腳,現在卻為這事急得睡不著覺。”楊總發出求助資訊。
“資金的事,‘螺螄粉貸’就能幫上忙!”客戶經理邊安撫,邊麻利地指導他在手機上操作起來。短短幾分鐘,300萬元貸款就到賬了。從之前缺資金的憂心忡忡,到融資後的喜笑顏開,楊總在感動和欣慰之餘,總算吃上了“定心丸”。
如果説柳州螺螄粉具有“鮮、酸、苦、辣、鹹”的風味,那麼建行小微企業“螺螄粉貸”則具有“快、惠、廣、活、便”的特點:線上申請、線上審批、貸款利率優惠、7×24小時隨借隨還。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聞起來“臭臭”的螺螄粉意外成為“吃貨”眼中的香餑餑。有關柳州螺螄粉的話題,10次登上微網志熱搜,閱讀量超10億;百萬網友線上催貨,呼喚“螺螄粉自由”……一粉難求,不少企業開足馬力,加班加點應對網友“催單”。
在柳州,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的螺螄粉,正在上演著從“小米粉”做成“大産業”、從傳統特色産品“蝶變”為“網紅食品”的傳奇,短短6年,搖變超百億産業。然而,螺螄粉産業鏈資訊化程度低、産業鏈數據管理分散、産業關聯之間缺乏統一融合,是當地政府的“心頭痛”與“不解難”。
為打通數據壁壘,柳州分行與政府部門共同推進“螺螄粉高品質發展雲平臺”建設,全方位整合螺螄粉産業鏈與價值鏈參與方,建立各方數據生態連結,“一張網”實現産業鏈數據的匯集、呈現和治理,為政府監管、價格指數、溯源系統提供數據支撐。同時,積極打造“螺螄粉”專業資金結算服務平臺,實現政銀企三方互聯互通,向全市超過60家螺螄粉企業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
借助建行金融科技,“螺螄粉高品質發展雲平臺”與資金結算平臺雙向賦能、融合發力,為“百億小吃”産業繼續向前、奔跑逐夢,提供澎湃動能。
沉澱“刀板香”
徽菜,根植于“儒風獨茂”的古徽州,幾乎每道菜品背後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久而久之,徽菜也就成為徽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為了弘揚徽菜文化,提升徽菜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安徽省分行推出“徽菜貸”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滿足徽菜相關企業的金融需求。
■ 余燮卿
毛豆腐坊煥生機
徽州獨有的溫潤氣候,孕育出了像毛豆腐這樣的特色美食。切割方正的豆腐小塊整齊排列在竹架上,發酵後,生長出潔白、細長而又濃密的菌絲,像覆蓋了一層厚厚的雪。
吳紫瑛有著家傳的毛豆腐製作絕活,曾和母親一起亮相《舌尖上的中國》。隨著知名度的日益擴大,吳紫瑛便在黟縣宏村和西遞兩個5A級景區租了兩個店面,專門銷售自家生産的毛豆腐。
好景不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景區遊客大減,吳紫瑛的收入也急劇下跌,難以支撐日常開支。黃山黟縣支行了解到吳紫瑛的困難,通過“徽菜貸”發放50萬元貸款。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黃山旅遊市場強勁復蘇,吳紫瑛的毛豆腐供不應求,她笑著對前來貸後走訪的客戶經理説道:“多虧了‘徽菜貸’,我這兩間舖子才能得到新生。”
老街飄出米酒香
清晨的陽光穿過街口的牌坊,灑在屯溪老街斑駁的青石板上,沿街的店舖陸續開門,成群的遊客漫步走過,這條有著“流動的清明上河圖”之稱的宋代商業老街頓時生動起來。
此刻,新開張的陳漱芳酒坊,經營者吳美煥打開盛滿米酒的壇子,酒香立刻飄散開來,遊客們聞香駐足,紛紛圍攏上來。
陳漱芳酒坊始創于光緒九年,歷經多次變故,後來在省級非遺傳承人吳美煥等人的努力下,這個老字號才得以恢復。雖然能夠釀造徽州米酒,但在當地卻沒有一間店面。在吳美煥心中,唯有屯溪老街才能與“陳漱芳”相得益彰,可老街寸土寸金,高昂的租金讓他望而卻步。
不久,黃山分行走進市非遺協會,向眾多非遺傳承人宣傳包括“徽菜貸”在內的眾多金融産品和服務方案,吳美煥心中一動,當場表達了自己的需求。幾天后,35萬元貸款順利支用,吳美煥的夢想終於實現。
眼前人頭攢動的興旺場景讓吳美煥十分舒心, “有作坊、有店面,‘陳漱芳’這個老字號才算真正恢復。如果沒有建行,還不知道等到什麼時候呢。”
可以吃的博物館
“我家祖上在1823年創立了‘胡興堂’這個徽菜品牌,我也要為徽菜的傳承做些事情。”談及建造“中國徽菜博物館”的初衷,胡國訓動情地説。
作為“胡興堂”的第七代傳人,胡國訓從小就和徽菜有著不解之緣。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他心中逐漸萌生一個想法:要打造一個能看、能吃、能學、能玩的場所,將徽菜文化傳承並傳播出去。
於是,胡國訓開始籌建博物館,總投資1.5億元,可他想盡辦法,還是有3000萬元資金缺口。
在市文旅局的推薦下,黃山分行通過“徽菜貸”綜合金融服務,迅速解決了胡國訓的資金難題。
很快,一座兼具現代與古典徽派建築風格的博物館拔地而起,遊客們在這裡既能體會到徽菜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親口品嘗到各式徽菜的無窮美味。
“以前有胡雪岩的資助,‘胡興堂’才能開立分號,現在有了建行的資金支援,我的博物館才能順利建成,徽菜文化才能更好的發揚光大。”看著大廳裏絡繹不絕的遊客,胡國訓憧憬著未來。
“品妙”茶人笑
太行山南端,王莽嶺深處,田家不可一日無茶。農人就地取材,山野藥材之莖、之葉、之果即採,熱鐵鐺,以手炒之,闔家一年之量,密閉藏之。休閒飲、勞累飲、消暑飲,地道私人定制。2020年,“山西藥茶”品牌橫空出世,致力打造中國第七大茶係。疫情突至,試水者遇難題,山西省分行快速響應,“藥茶貸”引活水,送甘霖,古法新茶煥生機。
■ 孫林潔
結束了一天的勞作,煮水,烹茶,攜南太行之巔的清風、流雲、霧嵐入一壺,好不愜意。
“既有綠茶的形,又有與眾不同的香甜——是山間青草的甜。”註冊商標為“行巔”,趙云云絲毫不掩飾對自家連翹藥茶的自信。
去年今日此山中,趙云云看到的不是雲來霧往的浪漫,而是愁雲慘霧的籠罩。“正值疫情嚴重那陣兒,幾千斤連翹藥茶堆在廠子裏銷不出去,資金週轉不暢,在福建定制的藥茶包裝也回不來……”
做連翹藥茶,始於4年前愛喝茶的丈夫一個提議,“也許是機緣巧合吧,政府後來大範圍推山西藥茶品牌,我們的路子走對了。” 從起先做食品飲料酒水配送,到現在種連翹、收購連翹葉,年産3、4噸藥茶,趙云云一開始的路可沒想像中那麼順。修廠房,挖地基,沒成想挖斷了自來水主管道,找水利局改道供水,給村民説好話調停;水剛送上,電線桿子又被刮斜了,正趕上下雨,好在沒釀成大事,“想想都後怕,那可是高壓線哪……”萬事開頭難,創業初期的磨礪對趙云云來説,咬咬牙就過去了。可碰上“真金白銀”的事,就不是咬咬牙那麼簡單了。“清明前後的40天是採摘連翹葉的最佳時期,那些天,我每天都得揣上兩萬多元現金上山。採茶工的工資要日結,而且只要現金。”
綿延2000畝的太行山南麓,大自然饋贈著純天然的野生連翹。“連翹渾身是寶,先開花後長葉,花落坐果,果實入藥,葉子入茶,枝條不生蟲,是舊日百姓蓋房覆頂的最優選擇。”綠色、有機,無污染,隨著山西“道地藥材出道地藥茶”品牌推廣,這裡的連翹更是身價大漲。“葉子一天一個樣,老鄉們天一亮就上山採茶,只採最尖上的兩片葉子,忙到傍晚下山,一人一天最多能採10斤,每斤30元的收購價,最多的時候一天有7、80人上山,我每天都得跑銀行換錢!”
搶時間、搶工期、搶速度。讓趙云云沒有想到的是,這速度,建行幫她搶到了,“真是幫了我大忙!建行的客戶經理説,只要符合‘雲義貸’條件,做藥茶的給‘藥茶貸’、做櫻桃的給‘櫻桃貸’、做西瓜的給‘西瓜貸’,總之一句話,老百姓需要,建行就開發!”
50萬元貸款入賬給趙云云增添了動力,成品庫房裏,紙袋的、小罐的、單包的琳瑯滿目;吉祥如意、回歸自然、清雅系列數不勝數,連翹藥茶帶著天地精華走出大山。“我剛申報了基地擴建,帶動附近村的農戶一起致富,也算為鄉村振興出份力!”原有的5套殺青機、揉捻機、烘乾機明顯跟不上發展,趙云云計劃再多配幾套,還要建實驗室、建冷庫。“要貸款當然還得找建行!”坐擁大自然無私的饋贈,趙云云不能辜負。
“南果中糧北肉、東藥材西乾果”,按照山西省政府鄉村振興總體佈局,山西省分行結合客戶需求不斷創新産品。目前,分行普惠型涉農貸款餘額近40億元,已有1.4萬餘戶小微企業像趙云云一樣,在建行的幫助下收穫著屬於自己的幸福。
“明年的連翹節,大夥兒早點來看連翹花,開花的時候漫山遍野的金黃,非常好看!”趙云云滿眼憧憬,笑得燦爛。
“火辣”建行情
説起“中國辣椒之鄉”,就不得不説説河北省邯鄲市雞澤縣。雞澤辣椒歷史悠久,因形似羊角,又稱“羊角椒”,皮薄、肉厚、油多、籽香、辛辣適中、營養豐富,Vc含量是同類品種的5至10倍。全縣辣椒種植8萬餘畝,年産鮮椒16萬餘噸。河北省邯鄲分行創新推出“辣椒貸”,助力雞澤辣椒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 班晶晶
陳馬昌村位於雞澤縣小寨鎮西南方向三公里,全村人口983人,耕地面積1200畝,其中,700畝為村集體土地,早年出租給農戶。新一屆村兩委上任後,想要收回100畝土地發展林下辣椒種植模式,以此推動集體經濟發展。沒想到的是,租金退回後村裏流動資金緊張,村支書多次向政府申請補助,又向各家銀行申請助農貸款,均未得到有效回應。
“那時候我們都快愁死了,種吧,沒錢,不種吧,地都收回來了,荒著也不是個事。” 正當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碰到來調研的河北省邯鄲雞澤支行工作人員,“大夥兒放心,建行正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將採取多種措施助力産業振興。”工作人員跟著老鄉來到田間地頭,了解辣椒種植特點和經濟效益,摸清底數,加班加點商討方案,對症下藥定制專屬信貸産品——“辣椒貸”。同時,緊鑼密鼓收集村兩委人員資訊,面對面指導其通過“裕農通”APP線上申請,線上支用。
58萬元貸款猶如潺潺活水,涌到田間地頭,澆灌希望的田野。修整土地、建設大棚、採購椒苗、澆灌、施肥等步驟有條不紊,一簇簇辣椒苗茁壯翠綠,生機勃勃。
陳馬昌村依託建行“辣椒貸”推動集體經濟發展,不僅帶動全村致富,更受到雞澤縣政府高度肯定。“咱這兒有句口號,叫做‘雞澤辣椒,大廚的秘密武器’,但我覺得,建行‘辣椒貸’更是雞澤産業振興的秘密武器。”縣農業農村局組織召開宣講會,全面推廣建行相關政策。
一時間,建行“辣椒貸”成了縣裏的網紅,各鄉鎮紛紛慕名而來。
“你見過這麼快就到賬的貸款?你見過利率這麼低的貸款?融資難融資貴,在建行都不是事。”一雙雙眼睛聚焦在村支書臉上,就怕錯過“致富秘籍”。“咱種地的最擔心誤了時節,建行‘辣椒貸’像一場及時雨,幫俺村解決了大問題。按照現在的長勢,今年俺們的辣椒收入最少得長30%。”村委成員接過話茬兒,滿臉驕傲地説:“這就是,火辣辣的心,火辣辣的情,火辣辣的小辣椒她只認建行人啊。”陳馬昌村兩委成員積極宣傳産品成了建行的“代言人”。
截至6月底,“辣椒貸”授信客戶488戶,授信金額3938萬元,貸款餘額3209萬元,有力推動雞澤縣辣椒産業的發展壯大及轉型升級。
半島“紅美人”
在浙東沿海,有一個山形像象的半島橫亙東海岸邊,它就是寧波市象山縣,這裡出産著全國僅有的名特優柑橘品種——“紅美人”。作為中國柑橘之鄉,“紅美人”橘子是暢銷全國的地理標誌産品,寧波市分行實地了解橘農的貸款需求,開發了“甬橘貸”新産品,深受種植專業戶歡迎。
■ 石志藏
初夏的早晨,象山縣高塘島鄉金高椅村的陳志岳帶著5位場員已在百畝“紅美人”柑橘農場忙開了,橘子剛墜果,培育管理要跟上,追施壯果肥、噴霧治蟲、鋤草……陳志岳是寧波市分行助農新産品“甬橘貸”的首批客戶,因農場經營需要,他首筆貸了30萬元,用於搭建“紅美人”金屬大棚。“紅美人”是嬌貴的水果樹種,地處沿海的象山多颱風,“紅美人”又怕寒冬烈日,大棚是它的“保護神”。在“紅美人”果園,陳志岳邊向前來督查鄉村振興服務的分行紀委辦人員和象山支行貸後管理客戶經理介紹“紅美人”橘子的生長特點,邊誇讚建行的“甬橘貸”産品好。
57歲的陳志岳以前從事海洋捕撈,隨著年齡增大退出捕撈業,17年前投資480萬元回村開始經營自己的“歡樂農場”。農場有土地110畝,年産“紅美人”橘子近3萬公斤,全年毛收入在150萬元左右。他挑起大拇指誇讚“甬橘貸”:“信用貸、手續簡便、利率優惠,還有建行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好。”
“甬橘貸”,是寧波市分行根據地方農業特色,以産業鏈為突破口,針對支援當地名特優柑橘種植業打造的專項人民幣貸款業務。象山縣有種植專業戶500多戶,種植面積3.3萬畝,産量1.5萬噸,産值近6億元。在走訪當地柑橘産業聯盟和種植大戶過程中,分行鄉村振興服務團隊根據柑橘産業、政府政策導向、種植技術水準、會員管理方式、柑橘産量和價格等情況,作了整體行業研判,實地了解橘農貸款需求,進而開發了深受種植專業戶歡迎的産品。
在大灣山村經營著400畝橘子基地的毛楊陽,為了擴大“紅美人”的種植産業發展,在支行辦妥相關業務後手握首次申請獲批的200萬元“甬橘貸”,興奮地説道:“沒想到種橘子還能貸款,而且手續簡便、利率優惠。今年的果子肯定格外甜。”隨後,當地多家柑橘專業戶也相繼提交了貸款申請並成功獲批。
目前,寧波市分行為支援包括當地名特優産品在內的鄉村振興涉農貸款餘額420多億元,比年初新增30多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