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實踐的“湘品湘味”
----——專訪湖南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文愛
湖南省分行攜手湖南省民政廳著力打造養老金融生態,同業首創服務於養老産業鏈各方的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實現政府監管資訊化、百姓服務便捷化、機構管理數據化、養老配套智慧化。
湖南省分行積極開展暑期下鄉實踐,並聯合“裕農通”業主持續開設週末小課堂。圖為學生在桃源縣採菱村“裕農學堂”教留守兒童製作工藝品。
湖南省分行創新馬拉松團隊連續四年獲得建行最具創新力分行大獎,連續五年獲得“湖南創新先鋒榜”大獎。圖為團隊在實驗室研討普惠金融項目加速孵化。
■ 本期訪談:建行大學融媒體中心
■ 本期嘉賓:湖南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文愛華
■ 嘉賓簡介:文愛華,現任建設銀行湖南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在建行工作37年,先後任建行株洲分行、衡陽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湖南省分行計財部總經理兼岳陽分行黨委書記;雲南省分行行長助理,湖南省分行風險總監,湖南省分行黨委副書記、副行長,湖南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兼任建行大學湖南省分行分校校長。
換道提速 將湖湘精神注入火熱新金融實踐
記者:湖南省分行在當地有著“三湘金融領頭羊”的美譽,請您結合當地發展實際談談,這個美譽是如何得來的?
文愛華:我先簡單介紹一下湖南經濟與金融的情況。湖南位於長江中游,土地面積21萬平方公里,下設13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近年來,經濟增長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去年GDP達到4.18萬億元,在全國排名第9位,今年提升到第8位。而相對於湖南經濟規模及發展速度,湖南金融表現卻相對較弱。去年,金融機構存款總量是5.79萬億元,貸款總量是4.94萬億元,在全國排名分別第13、14位,在中部地區排名第4位。
在這個背景下,再説一下湖南省分行的基本情況。分行現有員工1.1萬人,下轄24個二級分支行、544個網點、28個內設一級部,組織機構比較完整。主要業務發展情況良好,截至今年上半年,存款總量達到8623億元,貸款6800億元,撥備前利潤超過110億元,資産品質繼續保持平穩,不良率是0.98%,比年初下降了0.1個百分點。在建行系統,規模排名在前九,相對湖南經濟金融規模排名超了5、6個位次,在中部地區穩居第一。
“三湘金融領頭羊”這個稱號是湖南省委省政府肯定的。為什麼這麼肯定呢?首先,是因為我們持續16年保持了市場領先的位置,而且領先優勢非常明顯,存貸款分別超出第二名3500億元、1800億元;其次,是我們在四大行中,以22%的機構與人員,獲得了37%的存款、35%的貸款和40%以上的利潤佔比,而且資産品質最好。綜合來講,我們是湖南規模最大、效益最好、品質最優的銀行。最主要的一點,我們有總行的堅強領導,踐行了總行發展戰略,尤其是新金融理念。其二是我們深度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並且勇擔社會責任,運用新金融理念破解社會痛點難點,也收穫了良好的社會口碑和巨大社會影響力。
記者:近年來,湖南省分行不斷刷新戰績,新金融在這其中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帶來了哪些思維和打法上的轉變?在這個轉變過程中,您感受到新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哪?
文愛華:新金融的提出可謂意義重大,帶來的轉變更是顛覆性的。可以説,湖南省分行之所以有今天,或者説在高位運作上還持續擴大了領先優勢,找到更大的發展空間,都與對轉型的探索和新金融的踐行密不可分。關於新金融的理論邏輯及其表現,田國立董事長有非常詳細的論述,我們也進行了認真學習,並通過黨委中心組學習、上黨課、各種會議等形式,向幹部員工進行傳導。
都説“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到現在,我們這一屆班子正好成立5週年,剛成立的時候,我們壓力很大。當時,分行保持市場第一已有11年,很多銀行都提出“趕超建行”的口號,還有很多銀行在研究“湖南建行現象”,在這種形勢下,加上産品同質化,市場拼搶白熱化,幹部員工也都有些疲憊。湖南省分行下一步要怎麼辦?出路在哪?當時,我想,肯定是要轉型、要換道。從2016年以來,我們在網際網路思維、金融生態圈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成效很明顯,但迫切需要一個完整理論體系支撐。
黨的十九大召開後,總行提出新金融理念,為我們提供了理論依據,指明瞭方向。我們的感受是什麼呢?是撥雲見日、雲開霧散,是茅塞頓開。從那以後,我們真正將“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湖湘精神融入到了火熱的新金融實踐中去,隨之融入的還有湖湘人的特質,是什麼呢?是“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有黨史專家解釋,這種精神轉化為革命精神,就是“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我們總結了近五年的發展情況,分行存貸規模分別增長超過3000億元,年新增都超過600億元,市場佔比年均都在40%以上。我們不但保持並拉大了競爭優勢,實現了換道提速,而且彰顯出更強勁的活力和競爭力。
新金融為我們帶來了新生態,也帶來了發展模式、獲客模式、經營模式、盈利模式的變化。如服務小微企業和新型農業主體,我們通過搭平臺、建場景、造生態,從原來用釣竿釣魚變成了撒網捕魚,實現了批量行銷、批量獲客、批量維護。這樣一來,行銷能力提升了,業務領域也越來越廣了。特別讓我們有底氣的是,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慢慢也形成了,並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談到新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區別,田國立董事長在《擁抱新金融》一文裏闡釋過,新金融不是一個新現象的簡單歸納,而是金融邏輯與理論演繹的結果。我理解,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理念和價值觀上,新金融是從“資本理念”上升到“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本理念,從過於強調對資本負責,以資本回報為中心,轉向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中心,以解決社會痛點難點為著力點。
記者:新金融是立足於新時代而生的,今年又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在這樣一個新起點上,分行又是如何定位自身發展和規劃未來的?
文愛華:今年確實是非常特殊的一年,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是建黨100週年大慶之年,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進入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參加了今年全國兩會,感受很深。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強調:要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十四五”時期高品質發展。這對金融高品質發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這樣一個時空坐標下,作為國有大行的一級分行,分行黨委也進行了更多維度的設問和思考,諸如:怎樣與國家戰略實施同頻共振,怎樣踐行好新金融理念,怎樣與地方經濟社會共生共榮,怎樣助力解決國計民生的“急難愁盼”,怎樣成為客戶心中“有溫度”的銀行,以及怎樣統籌考慮發展和安全等問題。我們以前在服務地方經濟中,提出堅持“五個定位”,即:做服務實體經濟的生力軍;做支援重大項目、重大産業、重大行業的主力軍;做普惠金融的鋪路石;做創新服務、規範經營的排頭兵;做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的中流砥柱。
年初總行工作會議召開後,我們結合會議精神、新金融理念,以及分行實際情況,對自身發展和規劃進行了深入思考和總結,概括起來是一副對聯:上聯是“重創新、強科技,數字化經營建生態,用戶至上,永葆初心,競爭優勢恒領先”,這是關於經營層面的;下聯是“練內功、提能力,精細化管理做品質,強優導向,使命擔當,品牌形象永稱道”,這是關於管理層面的;橫批是“一心一意辦‘好銀行’”,落點在“好銀行”。這些都是分行黨委研究的,是我們“十四五”發展時期的指導思想。
與此同時,我們結合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湖南省委省政府“三高四新”戰略實施,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提出了“六個站在”的工作要求,即:站在理念更新的最前沿,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新金融理念;站在開啟新征程的最前面,加大對重點戰略實施的支援力度;站在創新轉型的最前端,強化對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金融助力;站在金融服務的最前列,把服務實體經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站在攻堅克難的最前線,做到哪有社會痛點難點,哪就有建行方案;站在防範風險的最前哨,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守正創新 在持續高位運作中勇立潮頭浪尖
記者:我們看到分行在持續16年高位運作之下,仍然保持了振奮人心的好成績,請您具體談談,分行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哪?有什麼“獨門秘籍”?
文愛華:“獨門秘籍”談不上,但分行取得的成績和葆有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有好的理念指引。總行“第二發展曲線”、新金融等理念給了我們行之有效的戰略指引。近幾年,湖南省分行真正把總行的理念入腦入心,並根據國家的戰略重點,結合湖南的實際,進行系統設計,合理定位,並制定長遠規劃,確定長遠目標,形成比較完整的發展思路。
其次,是有一支好的幹部員工隊伍。分行的幹部員工隊伍整體素質很高,不僅體現在業務的專業專注上,更體現在意志和鬥志上,敢打敢拼、能徵善戰。
在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上,我們採取了一系列舉措,建立了公平公正的選人用人機制和分配機制,打通了員工職務職等的晉陞通道,加強了考核激勵,在關心關愛員工、為員工辦實事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出臺20多條具體措施。在人才培養方面,我們也要特別感謝建行大學的賦能,在師資、培訓等方面給予了很多指導與幫扶。
第三,是有很好的傳承。我們這屆班子,博採眾長,繼往開來,認真分析了前幾任班子的情況,珍惜並傳承歷屆班子留下的寶貴經驗,也做到了無縫對接、平穩過渡,並堅持問題導向,直面問題、解決問題、化解矛盾,在問題面前體現責任擔當。
第四,是有好的綜合治理體系。從思想政治層面,我們強調政治站位,提出黨建引領、文化興行的辦行思路,推出了黨建工作的“四個融合”,並全面推進企業文化建設,注重培養員工的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在總行“五個文化”的基礎上,提出了“廉潔、真實、高效、共贏”的信貸文化。在經營管理上,我們抓實精細化管理,尤其是在風險內控治理上,抓實了基礎管理、基層管理、風險內控、合規經營等。
分行的顯著特點體現在守正創新上。我們的“正”體現在哪?首先,是傳承了好的傳統。如分行早在2006年就提出“資産品質是命根子”,我們一直把資産品質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近5年,不良率一直控制在1.1%以內。其次,是鞏固了好的根基。我們的思路是持續固本強基,從嚴管控風險,強調綜合治理。在持續16年高速發展中,我們也更為深刻地認識到管理上不能單打獨鬥,必須一手抓發展,一手抓內控,越是發展快,內控管理、風險防控越要嚴。我們內控合規的核心要義是“充分暴露問題、妥善處置問題、責任追究到位、建立長效機制”,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我們每年不僅開展好各業務條線排查和檢查,還將各種檢查、巡察、審計成果充分利用起來,全面加強整治,也確保了近年沒有發生重大風險事項、重大事故。第三,是運用了好的方法。我們在嚴控資産品質上,推出了信貸管理“315工程”,在加強內控合規管理上,為二級分行專門配置了三級風險經理。第四,是踐行了好的作風。我們要求作風紮實,並且從領導班子帶頭做起,分行黨委對自身作風的要求是6個字:廉潔、高效、務實。我們要求做到“四個滿意”:讓總行黨委滿意、讓客戶滿意、讓地方政府滿意、讓員工滿意。這是我們工作的衡量標準,也是分行能夠走到今天的重要原因。
守正的同時,是創新。分行黨委強調創新引領,把創新放在最基本、最重要的位置,明確了“唯有創新轉型才能行穩致遠,才能立於時代潮頭,適應時代變革”的思路。
記者:“創新”是新金融的動力源泉,湖南省分行又是怎樣激活這個動力源泉的呢?
文愛華:剛才我們充分交流了分行在“守正”方面做出的努力,那麼創新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十四五”新發展路徑更加突出“創新驅動”,五大新發展理念中“創新”是排在第一位的,創新也是建行秉持的發展理念,是引領發展的根本動力。
這些年,湖南省分行按照總行黨委的要求,不斷主動創新、銳意進取。其實,踐行新金融理念、數字化經營的過程也是在“倒逼”我們創新。因為,每一個平臺的搭建、每一個服務需求的發現,都是我們的創新動力,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進行産品創新、制度創新、流程優化,還有管理創新,可以説沒有創新寸步難行。
我們激發創新動力主要是兩點,第一,提升思想認識,達成全員創新的共識。分行有很好的創新理念,有兩句話人人皆知:一句是“創新就在你我他”,人人都可以創新;另一句是“創新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永無止境”,倡導全面、全員、全過程創新,時時、處處、事事都可以創新。第二,建立完備的創新機制,形成全員創新的氛圍。我們在完善創新理念方法、優化體制機制,加大創新的頂層設計等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推動組織敏捷化、管理柔性化、架構矩陣化,構建新型創新組織體系等。我們還注重制度創新,讓新舊制度達到一個與新格局、新業態、新思維相平衡的“新陳代謝”。湖南省分行每年都要抽出一個月時間重檢制度,進行完善、補充、更新。
我們建立了創新團隊,每年開展創客大賽,氛圍很濃烈,每年的“創新表彰大會”都是年度盛會,除了總行的“創新馬拉松”,我們還自主推行了敏捷創新活動。每年用於獎勵創新的費用都在500萬元以上。分行黨委鄭重承諾,每個創新只要有成果、效果,都可以獎勵,甚至大獎。就這樣,建立了很好的機制,營造了很好的氛圍。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鄉村金融的“雛形”就是來自於當年的一等獎金點子,獎勵了20萬元。
通過激發“創新”動力,我們也收穫了纍纍碩果。我們已經連續五年獲得總行“最具創新力獎”,創新項目品質在總行排名前三,KPI考核都是排名前五,納入總行考核計劃的自主創新項目每年都有近100個;我們三個年度獲得産品創新一等獎,這個獎項含金量是最高的。在總行創新馬拉松中,我們也連續兩年都拿了一等獎。
我們在創新引領、科技賦能過程中,不僅收穫了良好的美譽度,也在平臺、生態搭建中提升了服務能力,優化了業務結構。如,我們8600多億元存款中,個人存款超過了5000億元,佔比達60%。而個人存款都是低成本資金,所以我們的存款付息率是最低的。今年,王江行長來湖南調研,還特別肯定了我們的定價水準。
我們的創新能力也在本地形成了比較強的影響力,省委省政府不是簡單地肯定我們,而是把建行作為可以依靠、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去年,把幾副最重的“擔子”主動交給了我們:第一,是事關社會治理的“智慧政務”體系建設。先是2017年的省級政融支付結算平臺,那也是系統第一家省級“智慧政務”模式。再到去年,將智慧政務移動端,以及湖南特色名片“一件事一次辦”小程式同時交給我們開發,加上網際網路統一支付平臺,現在形成了完整的“智慧政務”體系。為此,我們組成百人專班,用時百天完成研發上線工作,建成了省內首個“層級最高、覆蓋面最廣、功能最全”的智慧政務體系,形成了全新的樣板,系統已經有十幾家分行開始複製了。第二,是鄉村信用體系建設。這是歷史難題,全國正在籌建的只有兩三個省,而且都是由發改委和人民銀行牽頭的,但在湖南,省政府又交給了建行承辦,由此可見建行在省委省政府的地位與影響。
當然,在政府各部門的影響力更大,我們搭建的近900個平臺,其中,與政府部門合作共建的平臺就有300多個,還有生態圈2400多個,幾乎與所有重要廳局都有很好的合作。我們與公安廳搭建的“公安便民服務平臺”,服務人數超1200萬,形成了持續的影響力;與商務廳搭建的“湘企出海+”“招商雲平臺”等,成為了湖南服務外向經濟的新名片。
服務“三農” 將金融水利工程興修到田間阡陌
記者:分行在鄉村金融方面先行先試,打造了系統樣板,請您結合既有經驗談談,分行是如何紮根大地、收穫碩果的?
文愛華:推進鄉村金融確實是湖南省分行的特色,我們是五年磨一劍,經過了全面啟動、戰略規劃、深度實踐、提質升級等四個階段。
啟動是在2016年8月,我們偶然得知聯通將主戰場放在農村,布點3萬多個,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好的商機,於是與聯通合作,推出了“金湘通”(現在是“裕農通”的子品牌)。後來,我們發現布點還不夠,又探索智慧化,研發了系統,增加了客戶維護功能,並將系統嵌入到“金湘通”機具裏面,讓用戶可以享受很多優惠服務。到了2018年,布點多了,監測半徑大了,又馬上研發風控系統。
戰略規劃是在2017年,十九大將鄉村振興列為國家戰略,我們也將思考從布點上升到打造生態層面。還記得是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我向田國立董事長彙報了鄉村布點的情況,董事長聽説我們布點上萬個,獲客幾十萬,感到比較震撼,並指出“新金融的普惠性就是要覆蓋到支援‘三農’”,這給了我很多啟示。
回來後,我們就開始進行頂層設計。明確了輕資産模式,系統梳理了《鄉村金融發展的十大關係》,包括鄉村金融與國家戰略、與同業、與現有業務、與政府等的關係,這“十大關係”既是頂層設計的依據,也是統一全行思想的主要抓手。與此同時,我們還打了第一場攻堅戰——“金湘通”服務點行政村全覆蓋。
深度實踐是在2019年6月,“裕農通”實現了湖南鄉村全覆蓋,為表示對分行鄉村金融工作的認可,總行黨委決定將夏季行長座談會等三個重要會議同時放在湖南召開。會議期間,董事長到分行調研,提出要我們先行先試,打造樣板。
接到任務後,我們立馬行動起來,開展了大量工作,包括成立鄉村金融管理中心;後來又在總行支援下,第一個成立鄉村金融部;第一時間著手搭建“農村三資監管、産權交易、産業資訊大數據”三大重要平臺,等等。
2020上半年,我們收穫了意外驚喜。時任省委書記親自批示,讓“裕農通”服務點入駐村黨群服務中心,接著省政府領導批示,服務點入駐村政務服務中心,還納入民政廳的鄉村服務名錄。這讓我們驚喜交加,喜的是“裕農通”自此成為鄉村治理的一部分,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也是系統獨一無二的“銀政模式”;驚的是,湖南有2.4萬多個村,意味著要增加布點2.4萬多個。
於是,我們又打了第二場攻堅戰。這場攻堅戰,我們只用了4個月時間,即順利完成了任務。隨後,我們又打了第三場攻堅戰——村民全覆蓋。鄉村金融推進的整個歷程可以説是踏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歷經千辛萬苦,但過後,大家都有一種破繭成蝶、浴火重生的暢快感覺。
到去年底,我們的鄉村金融完整生態已經形成。生態的形成有兩個標誌:一是形成了個人服務體系,二是形成了對公服務體系,兩大服務體系融為一體,形成完整生態。生態之下,我們還構建了全新的服務體系,包括組織、制度、産品、運維、風控、培訓等六大體系。僅制度文件就有25個、27萬多字,産品就有資産、負債、結算三大類23款。我們的風控體系,通過駕駛艙對每一個服務點、每一台設備、每一筆業務進行實時監測,功能非常強大,在國內應該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還探索出服務、發展、經營、管理等全新模式。
去年下半年,我們進行了提質升級,將“金融水利工程”興修到了鄉村的田間阡陌。現在,我們的“裕農通”服務點達到5.6萬個,不僅村村全覆蓋,而且入駐了2.4萬個村委;我們將“裕農通”嵌入智慧政務體系,形成了“平臺互連、場景互嵌、數據互通、産品疊加、獲客活客互助”的一體化服務政府、企業和個人的生態閉環。
記者:最後,請您談談鄉村金融帶來的成效,以及如何進一步賦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文愛華:鄉村金融帶來的成效非常明顯。首先,是上了量。我們“裕農通”服務點活躍率很高,達到95%。獲客1100萬戶,在個人客戶裏佔了三分之一,客戶結構也合理調整了。其次,我們推進了業務協同發展,帶動了手機銀行、信用卡、分期等業務的發展。再一個,我們的競爭力也提升了,尤其是縣域競爭力,87個縣中市場份額第一的縣有48個,達到57%,存款在縣域的四行佔比達到41%。
今年,我們的目標是圍繞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總目標,以及20字總要求,全面賦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目前成效非常明顯。如,我們賦能鄉村産業發展,開發了18款信貸産品,打造“糧食生態圈”,推出“生豬活體貸”,賦能“三農”重點;打造養殖、種植、合作社等樣板,推進供應鏈金融,賦能鄉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等。我們賦能鄉村治理,將“裕農通”服務點建設成為綜合服務平臺,上線19種非金融功能。我們還將智慧政務布放到服務點,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夠享受各項服務,這是農民過去不敢想像的。
賦能最大的方面還是破解了鄉村的難題。我們推進鄉村信用體系建設,解了鄉村信用缺乏這一大難題;我們搭建三資監管、産權交易平臺,助力鄉村土地改革、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兩大最重要的改革;我們還解了代收代繳的難題……這些方面的例子太多了,不勝枚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們的鄉村金融在社會上反響很好,可以説“百姓體驗好、社會反響大、領導評價高”,受到了主流媒體的高度關注。中央電視臺等上百家媒體重點報道。去年,新華社專門來湖南進行兩個月調研後,形成內參向中央上報,1月4日《國內動態清樣》予以刊登,這也是意想不到、但同時也是水到渠成的驚喜和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