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 我和建行的故事
在一起 我和建行的故事
讓“居者有其屋”,關乎民生福祉。建設銀行積極履行國有大行責任,發揮傳統優勢,從住房供給側發力,主動探索多渠道、市場化手段,發展住房租賃業務新模式,為社會貢獻建行智慧、建行方案、建行力量。廣東省分行積極推進住房租賃戰略,在住房市場的需求者和供給者之間架橋鋪路,他們融合“社區生態+住房租賃”理念,打造了城中村社區生態項目夢享北山社區,成為創業者的啟夢首站;兼顧文化傳承和老城保護,使老舊的鳳和村重現生機,成為“廣漂”青年的“詩和遠方”。
今天分享的這三個故事,都和“夢想”有關。“築夢人”的創業故事和逐夢人的安居故事背後,是一個和建行共同“圓夢”的故事。
“築夢”與“圓夢”
“為夢想拼搏的生活最精彩。對年輕人而言,仰視房子不如仰視夢想。城市除了繁華和喧囂,更應該有溫暖和柔情的一面,為年輕人提供適宜生活和發展的空間,讓來自五湖四海但同樣心懷夢想的人可以聚在一起,為夢想拼搏奮鬥,為圓夢歡呼喝彩。”
■ 講述人:王錦(夢享社區創始人)
■ 記錄人:盧綺雯 (廣東省分行)
夢想紮根的地方
2005年,我剛畢業就來到廣州工作。初到廣州,工資也不高,根本負擔不起一間像樣房子的租金,只能租住在員村附近的城中村。城中村的房子租金便宜,但環境並不好,樓與樓之間的通道狹小,一抬頭看到的都是各式各樣的雨棚、雜亂無章的電線和附近住戶晾曬的衣服,還有各種車輛橫七豎八地停在周圍,屋內的裝修也十分陳舊。在城中村租住的日子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作為一線城市、“千年商都”,廣州吸引著很多年輕人。但如果來這裡奮鬥的年輕人只能住在狹小擁擠的環境裏,他們怎麼能獲得歸屬感、真正融入到這個城市中?又怎麼能看到自己的夢想、看到自己的未來呢?這讓我有了創業的靈感,從那時開始,在城中村為年輕人打造一個體面舒適的住所的種子就在我心裏種下了。我希望給心懷夢想來廣州奮鬥的年輕人一個舒適安全的家,讓他們可以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融入城市生活中,同時為他們實現夢想提供養分和力量。
2015年8月,我賣掉了自己的車子,拿出了所有積蓄,開啟了夢想的第一步——對侖頭村的毛坯房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後來,我一直在廣州繼續尋找適合進行升級改造的城中村,北山村正是其中之一。當時的北山村還是典型的城中村,租金價格優惠但居住環境普遍不好。但這裡的地理位置好,臨近琶洲商業區,區域內聚集了很多像唯品會、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企業總部,坐地鐵到CBD珠江新城只需要20分鐘,很符合年輕人上班通勤的需要,也是剛畢業大學生的“緩衝帶”。
從這裡開始,我開始打造我夢想中的“夢享社區”。
當夢想照進現實
2017年11月,我們啟動了北山城中村的改造與運營。沒想到的是,項目啟動後,困難比想像中的要多得多。我們遇到最大的難題就是“收房”,因為我們將項目規劃為集公寓、聯合辦公、特色商業為一體的綜合性街區,所以收房必須要一整棟一整棟地收,村民的不理解、房屋産權的分散……都讓收房的進展十分緩慢。資金上面臨的壓力也很大,市場上融資成本高,且期限一般才3年,而這個項目的回本週期則預計需要7到8年。而且綜合街區的配套服務也不完善,周邊缺少年輕人愛去的商業設施,很難滿足年輕人的需求,更不要説吸引他們來這裡居住了。
就在項目舉步維艱的時候,建行的進入和參與,讓項目的發展有了轉機。建行的貸款資金進入後,我們的融資成本降低了一半,期限卻延長了2倍,滿足了項目對長期資金的需求。建信住房還直接和北山村村民簽訂了十年以上的租賃協議,由他們負責房屋硬裝與軟裝的改造,而我們只需負責項目日常運營管理和後續維保服務,在大大地降低了資金壓力的同時,讓我們有了更多的精力做好運營服務。
隨著項目逐漸步入正軌,我感覺自己離夢想越來越近了。
築夢與圓夢的碰撞
為了給住在這裡的年輕人一個“好意頭”,裝修的時候我們特意選了炭灰色與明黃色作為墻體的顏色,寓意“前途輝(灰)煌(黃)”。為了讓住在這裡的年輕人有更多的機會溝通、交流,同時享受獨立的“小家”和熱鬧的“大家”,我們在夢享社區配備了圖書館、電影院、健身房、菜地、創意空間等公共區域,還經常組織一些交友相親、聚餐、烘焙、寵物比賽等活動,增進租戶之間的感情。在原本陌生的城市,大家住在這裡就像是一家人一樣,分享工作和生活中的煩惱,相互鼓勵、相互幫助,成為彼此的依靠和慰藉。
在夢享社區,有經常泡圖書館的年輕人考上了研究生,有租戶在社區內租了店舖,做起了小生意,也有租戶找到與自己目標相同的合夥人,一起在創業路上繼續堅持……除了在這裡遇見夢想,也有很多年輕人在這裡遇見了未來的家人。不少租客因為參與社區的活動認識、相戀,然後兩套房換成一套房,開啟了人生的新階段。
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我看著社區裏的燈光一盞盞地亮起,仿佛就看到一個個年輕人的夢想正在發光發亮,而他們的夢想也正照亮了我最初的夢想。實現夢想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一群有夢想的人聚在一起,相互扶持,互相成就,路途上的困難和坎坷也沒那麼難以克服。
相信未來可期
廣州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城市,每年都吸引著數以萬計的年輕人來到這裡,書寫著自己的奮鬥故事。這些年輕人讓城市充滿了活力,也為住房租賃市場提供了發展壯大的土壤。未來,我們計劃在天河龍洞村打造下一個“夢享社區”。除了“夢享社區”,“夢享簡舍”也已經在北山牌坊旁落地,面向在廣州工作的中高端人才提供更優質的居住環境。我相信,“夢享社區”擁有向上的力量和無限的可能性,而金融與夢想的碰撞和結合,一定可以讓更多的年輕人圓夢廣州。
“夢享” 我的啟夢首站
“一直嚮往大城市的繁華,但真正來到這裡才發現,高昂的房價、不菲的生活成本、單身一人的孤獨……似乎處處都是夢想的攔路虎。但在夢享社區,我感受到了城市溫暖的一面。在冷冰冰的高樓大廈之下,有一群年輕人聚在這裡,為自己的夢想拼搏奮鬥,為他人的夢想歡呼喝彩,一起發光、發熱。”
阿勇在廣州的這四年裏,他有過面對繁華都市的不適應和無助,也有過逃離城市的掙扎和迷茫。他説,只要有家的地方,就有溫暖和希望,而夢享社區就是他在廣州的家。他的故事,也是很多在夢享社區居住的年輕人的真實寫照。
■ 講述人:阿勇(夢享社區租戶)
■ 記錄人:盧綺雯(廣東省分行)
落地生根
2017年,我大學畢業就從湖南來到廣州工作,當時遇到的第一個大難題就是找房子。租住小區房,環境和管理都好,但我工資不高,一個月動輒幾千塊的房租確實是承擔不起。為了省錢,我只能租住在公司附近的城中村,生活環境特別差,但畢竟房租價格擺在那裏。剛來廣州,我也不敢奢望太多,只能一邊湊合著住下來,一邊再找合適的房子。
在城中村住了快一年,有一次我在網上找房子,看到了北山村這裡的出租屋裝修挺好的,離我上班的地方也不遠,就過來實地看了一下房子,沒想到給了我一個驚喜,我馬上就決定搬到這邊住。剛開始我在這裡租的房子租金也不到兩千,但環境比起之前住的地方要好太多了。房子雖然不大,但有獨立的廚房、洗手間和陽臺,一個人住完全足夠。我還特別喜歡這裡配套的健身房,有空的時候去健身房運動一下,對我來説是面對城市和工作壓力的一種放鬆和釋放。
人情味濃
夢享社區最初吸引我的是它的環境,但讓我不想離開的則是這裡滿滿的人情味。
雖然這裡租金不高,但公寓專車、門禁系統、管家服務這些一個也不少,非常符合年輕人的需求。特別是管家服務,廣州雨水多而且天氣多變,有時晾在陽臺的衣服沒辦法及時回家收。後來,我們就給管家留下一把自己房間鑰匙,下雨回不來的時候請管家幫忙收起晾曬的衣服,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信賴其實就跟家裏人一樣。我還在這裡認識了我現在的女朋友,是一起參加夢享社區舉辦的交友活動認識的。雖然認識了,但我也不知道怎麼進一步發展。後來,借著社區定期組織的繪畫、聚餐、插花等活動,我們的交流越來越多、關係越來越好,終於走到了一起。現在,我們在這裡一起租了一間30平的房子,下班回來就一起買菜、做飯,小小的房子裏有了“煙火氣”,更有了家的感覺。除了女朋友,我在這裡還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有空一起聚餐、打球、參加活動,漸漸從陌生人變成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就像親人一樣,成為彼此在城市奮鬥中的安慰和依靠。
未來可期
經過幾年的努力,大家的生活都越來越好,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有朋友在社區裏租了店舖開咖啡廳,做起了小生意,有朋友在創業路上堅持,也有朋友準備考研深造,而我也換了一份醫療産品銷售的工作,工資越來越高。因為工作原因,我每個月大概有三周的時間都在出差,全國各地跑,但走過這麼多地方,我還是最喜歡、最願意留在夢享社區、留在廣州,因為這裡包容性很強,很適合生活。
我也想過,等到我結婚了,有了孩子,夢享社區的房子可能沒辦法滿足我們的需求,我們也許會搬離這裡,但我相信,在廣州,有建行這樣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我們一定可以找到夢想紮根的新土壤。
一個“廣漂”的“詩和遠方”
“好的價格和好的環境難兩全,身體和錢包總要有一個在路上,所以我選擇每天通勤一個多小時。後來聽朋友介紹了鳳和村,沒報什麼希望,只是過來看看,沒想到,一眼就喜歡上了這裡,這裡既有柴米油鹽又有詩情畫意,滿足了一個文藝青年對生活的所有想像。記得有句話説,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但我現在最想説的是,感謝建行,將我的理想照進了現實。”
■ 講述人:西西 (鳳和村租戶)
■ 記錄人:王浩樂(廣東省分行)
想像中的“理想生活”
我大學的時候讀的是空乘專業,畢業之後很幸運去了南方航空公司,成了一名整天“飛來飛去”的空姐。作為一個“網癮少女”,我經常會刷抖音、微網志、小紅書,看到上邊很多年輕的姑娘,自己佈置出租屋,下班後為自己做一頓精緻的晚餐,週末窩在舒服的家裏看書、追劇,我覺得這就是我嚮往的生活。拿到了人生中第一筆工資的時候,我開始憧憬未來的生活,也開始了漫長的找房之路。
由於工作性質的特殊性,深夜下班是常事,為了沒那麼辛苦,我選擇在機場周邊找房子。環境好、配套好的房子租金高,是我這個職場新人難以承受的。我也曾經退而求其次,選擇價格低廉的房子,環境差點又怎麼樣,價格低才是王道,網上那麼多出租屋改造的視頻可以借鑒,省下來的錢用來把房間改成自己喜歡的風格。帶著這樣的想法,我決定在機場周圍的城中村租一間小房子,利用休息日去看房……
當理想遇到現實
雖然我已經給自己做好了心理建設,但是當我走進昏暗逼仄的小房間,我的心還是不由得一緊。地上是四處逃竄的蟑螂,墻壁的顏色灰濛濛的,像陰天一樣。看向窗邊,狹窄的樓間距能讓我看得清隔壁鄰居飯桌上的兩菜一湯,毫無隱私可言。本來是興衝衝地來的,結果讓我大失所望,嘴巴裏似乎都是空氣中的發黴味道。這和我想像中的陽光房相差太遠了,和我想像中的理想生活差得太遠了。和房東大哥道謝之後,我記得自己是飛跑著離開那個房子的。怎麼形容呢?就像逃離。
既然貴的房子租不起,便宜的環境又太差,那索性就住遠一點吧。雖然路程遠,但是起碼住得舒服,最重要的是價格低!算是對現實的一種妥協吧。於是,我開始了每天單程近一個半小時的通勤生活。
但是我的工作性質實在特殊,有的時候飛機落地已經深夜,著實是不安全。工作之餘,我又開始了漫長的找房之路。
後來有一次和建行的老同學聊天時,我聊起了自己悲慘的找房經歷。他跟我説,建行在白雲機場附近的鳳和村引入了“存房業務”,或許能解決我這個大難題。建行還能租房子?當時聽了,我還真有點不相信。
老同學又給我詳細介紹情況。當我得知鳳和村是建行舊村改造的産物,在改造前是一個少人居住的空心村,我的腦海中又浮現出了那個昏暗逼仄的小房間。看出我的遲疑,他笑嘻嘻地跟我説,去看看唄,有驚喜。半信半疑的我,是被他拖著走進鳳和村的。
小鎮裏的詩情畫意
結果,一走進鳳和村,我就喜歡上了這裡。嶺南特色的小瓦房,長著蔥綠青苔的屋檐,小橋邊被風輕輕浮動的池水,我仿佛穿越了時空隧道,看見了百年前村莊的影子。鳥兒從身邊飛過,唧唧喳喳地叫著,孩子們嬉笑著從我身邊跑過。走在鳳和村裏,感覺時間都變慢了。好像走進了“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詩意。
我最喜歡那個祠堂小樓改成的藝術館了,不定期的藝術展最適合我這樣的文藝青年了。
還有“深夜書房”,是我閒時可以經常去光顧的地方。居然還有一個免費的健身房,即使和朋友們一起吃吃喝喝,也不會覺得罪惡!最重要的是,90分鐘的通勤時間縮短到10分鐘,300米就可以搭乘地鐵,一站到機場,叫外賣也方便。
既有柴米油鹽又有詩情畫意,説是一眼就愛上這裡真的一點也不為過。之前看房時沒有碰到的好運氣,在這一天都回饋給了我。30平米的小公寓,剛好夠我一個人住,原價1800元/月的租金,我遇上了優惠價,900元/月。
就是這裡了!我沒有一絲猶豫,立刻簽了合同,交了租金,第二天就收拾好東西搬了進來,開始了我的幸福生活。後來我把鳳和村介紹給了我的同事們,現在很多同事陸陸續續搬進來,大家都説這是我們的“集體宿舍”。
記得有句話説,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但我住進了鳳和村,最想説的是,感謝建行,將我的理想照進了現實。
鏈 接
夢享北山社區是廣東省分行打造的首個城中村社區生態項目,融合“社區生態+住房租賃”。夢享社區將城中村村民自建房整體佈局、連片規劃,通過翻新立面墻體、完善家居配套等微改造,實現舊貌換新顏,並引入社區化管理,打造年輕人出租公寓。其中,廣州分行為夢享社區運營方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援,讓企業得以進行規模化運營,金融資金支援下夢享項目運營房源量提升了40%;通過牽頭組建的“産業聯盟”,讓夢享社區獲得裝修改造、傢具家電等加盟企業的價格優惠,降低成本,讓利後端租客;依託金融科技力量協助夢享社區打造城中村適配的智慧社區,包括智慧消防、智慧安防等。如今,在夢享社區租戶有100多種戶型選擇,租金價格從600多元到2500元之間,而且大部分的公寓月租金不超過2000元。社區共用空間達2000多平方米,提供健身、圖書館、教室、電影院等功能,其中圖書館的藏書達到2萬冊,成為了來穗青年的啟夢首站。
鳳和村是廣東省分行同廣東恒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城市更新+鄉村振興+C端穿透+住房租賃”試點項目。項目的改造模式採用三舊改造中微改造的方式,沒有大拆大建,保留了村落原來的面貌,鄉村振興在住房租賃的賦能下另辟蹊徑。建行通過融合存房業務,並引入專業的營運機構,提升了長租公寓的經營管理水準,還通過標準化的改造風格,打造了具有“鳳和村”特色的CCB建融家園。鳳和村改造後,村民們普遍可獲得每年3~10萬元的租金,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建設銀行發揮銀行優勢,在住房市場的需求者和供給者之間架橋鋪路,讓居民宜居宜業,同時兼顧了文化傳承和保護、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讓鳳和村的風貌煥然一新,以金融之水激活老城新活力。
徵稿啟事
為全面反映新金融實踐取得的成果,以新聞捕捉新金融實踐帶來的諸多變化, 本報特別推出“在一起|我和建行的故事”專欄,通過“你”的講述,談一談“你”的新金融實踐,説一説“你”和建行之間的故事。這個“你”,既可以是建行員工,也可以是建行客戶。如果“你”是個有故事的人,如果“你”願意分享“你”和建行的故事,請關注“在一起|我和建行的故事”,把“你”的建行故事講給我們聽。
稿件要求:
1.選題圍繞新金融實踐和“三大戰略”的實施,講述來自基層一線員工和客戶的故事。
2.講述人不論是建行員工,還是建行客戶,來稿都請使用第一人稱開始“你”的講述。如需要,客戶名稱可用化名,文末要標注。
3.新金融、新文風,故事應講真人真事,敘事樸實自然,簡潔易懂,謝絕杜撰。
4.來稿篇幅原則上控制在2500字以內,有配圖最佳。涉及相關産品和服務,文末可附300字以內簡介。
本欄目長期徵稿。來稿請發送至郵箱:llbtg.zh@cc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