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雁傳夢山海連 金融有情阡陌暖
----——記粵桂黔陜學子“書信下鄉”實踐活動
■ 王睿傑 王浩
“廣東的哥哥姐姐們,歡迎你們來我們的家鄉作客!”
“貴州的紅心獼猴桃快熟了,我們等著大家來品嘗哦!”
一句句質樸的語言,一聲聲親切的問候,隨著書信傳遞到學子與鄉村學童的心田。經過近兩個月的筆墨傳情,連接廣東、廣西、貴州、陜西四地的學子書信下鄉活動圓滿結束。
回到起點:“第一次做郵差,感受情意的重量。”
受疫情影響,中高風險省份的學子下鄉實踐活動,項目遇到阻礙、效果受到影響,也促使各分行分校不斷思考活動的意義、尋找多樣的方式、探索全新的路徑,進一步挖掘學子下鄉活動的更多可能性。如何在短時間內化被動為主動,兼顧疫情防控要求和學子下鄉的目標,讓學子更有參與感、儀式感、價值感地走入、深入、融入鄉村,感受鄉村振興戰略帶來的變化,體會金融對於鄉村建設的重要作用,建立起對鄉村更加深厚的情感,成為活動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書信下鄉”,便是建行大學大灣區金融創新學院、廣東省分行分校交出的答卷。
“回歸到舉辦學子下鄉活動的初心,是想要建立起一個學子與鄉村交流的平臺。從前的交流著重于了解鄉村的變化、傳遞金融知識,體會金融對於鄉村建設的重要作用,感受鄉村振興戰略的成果。而這次,做一個‘郵差’,通過傳遞手寫的信件,傳遞一份份信心、信念和信仰。”在“書信下鄉”活動的策劃討論中,大家達成共識。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建行大學廣西區分行分校、貴州省分行分校、西北學院、陜西省分行分校積極響應。用書信連接夢想,用紙筆傳播感動,讓學子通過書信讀懂鄉村,也讓鄉村的學童藉由書信了解城市。
見字如面:“第一次寫信寄信,原來期待回信的感覺是這樣的。”
書信,是傳統的交流方式,驛寄梅花、魚傳尺素、鴻雁傳書等總是出現在課本的詩文裏,從前的“筆友”、熟悉的“展信佳”,隨著網路普及成為往日的記憶。
“我是2002年出生的,我們從未寄過信。”
“第一次去寄信,手裏的信封鼓鼓的,還畫著許多有趣的圖案,信紙厚厚的,是很特別的體驗。”
“明明是第一封信,裏面卻好像藏著説不完的話,或許裏面裝著滿滿的期待吧!”
貴州的學子們對“書信下鄉”實踐充滿了好奇,認真籌劃活動的開展,在活動過程中,不僅學子和鄉村孩子寫信交流,學子和學子之間也成為筆友,“書信下鄉”無疑成為一座橋梁,連接了大孩子們與小孩子們的情感,這是微信互動、視頻通話不能比擬的,見字如面,在收到彼此來信的那一刻,“志同道合”的感覺便也更加深刻了。
點燃夢想:“第一次認識廣東的哥哥姐姐,我長大一定要去廣東上大學!”
在貴州六枝特區戛隴塘小學,收到廣東學子來信的鄉村學童興奮地閱讀著信件,下鄉學子們指導著小學生回信。“書信的開頭,稱呼要頂格寫,然後再寫正文……”講臺上,下鄉學子正耐心細緻地向小學生們講解著書信格式,以及怎樣畫簡筆畫,讓小學生們更順利地表達心中所想。
“姐姐,收到你的書信了,我很開心。有機會我一定會去你信中描述的廣東。明年暑假,你也要來六盤水遊玩哦,我們這裡山清水秀,風景迷人。”一封封書信,述説著山外的世界,分享著童真童趣,表達著真誠情感,描繪著多彩家鄉,也傳遞著黔粵情誼。
“咔擦”,伴隨快門聲,學童們拿起自己寫的書信,面帶微笑看著鏡頭,眼裏滿是天真爛漫,學子們用拍立得將孩子們寫信的瞬間定格下來。
本次“鴻雁傳夢”學子下鄉通信活動共有60位在校大學生、30位小學生參與,他們寫下的每一個字都是建行大學將新金融活水潤至民生深處的生動映像。
“一開始,我們都認為書信下鄉模式是在疫情影響下的獨闢蹊徑,但隨著實踐深入卻越發感覺到,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在對活動整體復盤時大家意識到,“這實質上是新金融實踐從業務導向逐步發展至以人為導向的表現。”
“鴻雁傳夢”學子下鄉通信活動不僅連接城鄉、學子與孩童,還豐富著我們的認知:建設銀行正在踐行的新金融是向善的,它可以是田連阡陌的廣闊,可以是被汗水打濕的藍襯衫,可以是踏遍青山終不改的振興理想;建設鄉村事業是飽含情感的,在鄉村這片廣闊的天地中,年輕人大有可為,而唯有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才是建設鄉村的核心動能,考察調研啟發了新的巧思,書信交流種下了愛的種子;建設美好生活從平等與尊重開始,當我們通過一支筆、一張紙,封起厚厚一疊真摯的情感,溫情而鄭重地站在彼此面前,沒有隔閡、沒有距離、沒有代溝,只有共同建設美好生活的朋友,我們便更能感悟——志同道合者,必將善建而行遠。
鄉村振興戰略的踐行仍需下“苦功夫”,但是建設銀行新金融“甜水”的注入,讓美好生活的建設者們有拼勁、有尊嚴、有理想。“鴻雁傳夢”學子下鄉通信活動,就是一次“回甘”之美的余韻,通過信紙傳遞這份苦後清甜,更覺新金融的情懷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