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報客戶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建行報客戶版

建學生活

發佈時間:2021-10-20

 

 

本版圖片:韓平子

 

 

一葉草香

□ 文/喻青

一早起來,把玻璃杯細細洗凈,再用開水燙燙,讓杯身洗個熱水澡,再拿出小勺,從盒中撮出茶葉置入杯中,沖水。看準了,第一衝,只衝到杯子的1/4處。稍傾,再注水至杯子的2/3處,細細觀察杯中茶葉的翻滾,只見葉片在水中天女散花、上下浮沉、倉皇四竄,急於尋找落身之處。再來第三衝,把水注滿,葉片又一次在水中劇烈翻騰,一小撮快速沉在杯底,一大撮則懸在杯口,不歇氣地開始了奇妙的漂浮,一根根舒展著葉片,直立著在水中懸浮,慢慢地、直直地,向杯底沉落,落底後依然是一根根直立著的姿態,就像跳水運動員,入水時依然保持著標準的挺拔身姿。這懸浮的悠遊,好友一言概之——“茶舞”,多麼生動明亮、有韻味有意境的注解!從此,喜歡上了泡茶,認真泡、細細看,平淡庸常的日子似乎借此灑上了金光。

其實,我並不是個愛茶之人,對茶更沒多少了解。年少時,也讀到過很多文壇“大咖”談茶、品茶的文章,依稀記得有梁實秋的《喝茶》、周作人的《關於苦茶》、林清玄的《人生如茶》、賈平凹的《茶事》《品茶》等等,有考據、有賞析、有故事,各得其所、各有韆鞦、意蘊深長。看過了就看過了,只覺得人家寫得好,寫出了茶的真味,寫出了真愛,品出了生活的真知灼見,可是對文中的“主角”——茶,依然是遠遠地隔離著,淡漠著,沒有那種仔細的端詳、滋滋的咂摸,以至於還為茶鬧出過種種糗事、囧事。

那年在省行參加國際理財師培訓班,學習內容艱深繁雜,時間緊迫,考核嚴苛,大夥拿出了當年高考衝刺的幹勁,焚膏繼晷,刻苦研讀。為了提神,教室裏時時刻刻瀰漫著濃濃的咖啡味。那天早上,我沒泡咖啡,剛認識的黃石分行的同桌小余遞來一小包茶葉,讓我嘗嘗。想也沒想,一股腦倒入杯中,一喝,真苦!再喝,真是苦!再再喝,苦極了的苦!幾欲倒掉,又想到人家好心相贈,憋住氣繼續喝,腦子異常亢奮了一天,甚至持續到後半夜。苦過了嘴裏又回甘,多麼神奇的體驗。次日早上問小余,是不是有醉茶之説?她笑道,“那是安溪特級鐵觀音。以為你常喝,沒提醒你,一般人只泡半袋或者1/3袋,沒想到你全泡了……”“啊!我不懂,當飲牛了!”從此以後,我們常常一起研討習題,交流備考資訊,再之後,分享探討工作、生活上的心得,成了很好的朋友。至此明白,如茶一般,有些人的好,慢慢品才知道。

還有回囧事,源於一位同事送我的一餅磚茶。説是家鄉茶,一定要嘗嘗。粗一看那素樸的白色包裝紙,感覺是很好的。圓形的紙面上,四個遒勁的行書——安化黑茶,再掂一掂茶餅,硬硬的、沉沉的,樸拙厚重,家園氣息濃郁,親切溫暖。但當我打開紙包,看到那黑漆漆的一塊“磚”,頓時傻眼,怎麼下手?!小小的虛榮心作崇又不容我不懂就問,也沒有凡事找“度娘”的自覺,怎麼辦?找出水果刀,切!切不動;刮!沿餅邊一點點刮!如此,每天為喝茶,多了件事:刮茶!從此,我每天喝的茶葉都是碎末……一週後,覺得哪不對勁,碎末茶?這不科學!又打開紙包,用小刀在茶餅上亂扎,居然按紋理裂開了指頭長的一片,啊,原來是這麼扎開的。一竅難得,終於喝到了一杯好茶!只是,有這麼窘迫的經歷,讓我從此拒絕磚茶——太麻煩啦。

年歲漸長,好像不經意間,身邊的茶客越來越多,也許是以前從未注意過。無論是去拜訪客戶,還是朋友聚會,見面總是堂皇地圍著茶案坐下,主人洗杯泡茶遞盞,一一行來,好像在進行一個莊嚴的儀式。自古以來,茶事也應是第一雅事吧。客隨主便,對茶的感覺突然鄭重起來。耳濡目染久了,也開始見賢思齊,學著賞茶品茶。複雜的“東東”,一時半會兒是沒辦法開悟的,那還是從日常的綠茶開始,多聽多看多喝,總有一款是打動自己味蕾的,總有一款是在等著我垂青的。毛尖、雀舌、碧螺春等等,尋尋覓覓中,它,果真來了!顆粒分明的一根根茶葉,像松針;細細聞,一股淡淡的清草香;泡出來,根根直立,在杯子裏跳芭蕾,美!就是它了——保康松針!沒想到,還是在家鄉茶中找到了心之所屬,也許那一枝一葉裏早就暗刻了鄉情密碼、血脈根系。可謂是久別重逢!

泡茶,聞一葉草香,品一葉草香,生命深處的清香就這麼嫋嫋娜娜繚繞在生活的日常,風輕雲淡,天朗氣清。(湖北省襄陽分行)

 

 

 

做飯是一場人生修行

□ 文/宋培如

出差了整整兩周。週五下午從外地回來,一個人拖著沉重的行李箱上樓,疲憊不堪。然而,推門進家後,熟悉的氣息讓我立刻放鬆了下來。看了下表,覺得時間還早,還來得及買菜做飯。於是,用最快的速度脫下職業裝和高跟鞋,換上寬鬆的運動服,拿了錢包便向家門口的菜場奔去。

隨著年齡的增長,比起逛琳瑯滿目的商場,我更喜歡逛嘈雜的菜場。逛菜場,對於一個以出差、加班為家常便飯的職業女性來説,其中的滋味也許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到。可能上一秒還在為某份取證底稿與被審計對象爭執得面紅耳赤,下一秒就被山東大姐、河南大哥高亢的叫賣聲所吸引。挑挑白菜、摸摸蘿蔔,東走走、西看看,在鬧鬨哄的嘈雜聲中感受久違的煙火氣息,疲憊不堪的身體仿佛在瞬間獲得了超能量。不知不覺一圈逛下來,收穫的除了滿滿兩兜子菜以外還有滿血復活的整個人。

回到家,挽起長髮、繫上圍裙,打開手機的音樂播放器。在喜歡的、熟悉的旋律當中淘米、擇菜、洗菜、煎炒烹炸。可能是自己太投入了,先生下班回家,我都沒有聽到他的開門聲。當“老婆,好香啊”的聲音從背後傳來時,我著實被嚇了一大跳。工科出身的先生訥言,説不出華麗的溢美之詞,但我分明看到了他眼睛裏的幸福與沉醉。我出差不在家的日子,他每天下班獨自面對冷鍋冷灶。我想他也定是被廚房這久違的煙火氣息深深撫慰了。

飯菜做好以後,天已經完全黑透。打開餐廳的吊燈,兩人在暖黃色的籠罩中相對而坐,彼此給對方夾個菜、添個飯,喝點小酒,聊聊工作中的趣事,平淡溫馨。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平時兩個人都步履匆匆,一起坐下來細嚼慢咽慢慢吃飯的機會並不多,不知不覺中,家庭生活變得越來越空寂。於是心裏感慨:越是在快餐時代,越應該珍視動手做飯以及與家人在一起慢慢吃飯的機會,在一粥一飯的相處中了解感受彼此。否則,兩個人即使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也很容易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喜歡做飯的種子來自於奶奶。這個在廚房的煙熏火燎中忙碌了一輩子的鄉下老太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有意識地教我做一些簡單的飯菜,教我識別蔬菜和肉的新鮮程度。那時候的我,懵懵懂懂跟在奶奶背後做這些在當時看來比較無趣的小事,甚至有時候還會心生抱怨,卻不知奶奶教會了我一生中最平凡也最不平凡的事情。現在我長大成家了,獨自面對了人生中很多暴風驟雨以後,越來越能體會到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買菜、做飯、吃飯並不僅僅為了果腹,而是為了在這個溫柔與殘酷並存的世界裏,學會將美食化作能量來治愈自己和家人。

蘇東坡先生一生仕途坎坷,他在晚年曾自嘲“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是的,三次貶謫,一次次被放逐的不僅僅是他的肉體,還有他滿腔的抱負。但是,他的詩詞、文章中卻很少有茫然四顧的悲觀憂鬱,一千多年後的今天,他也還是很多人的精神坐標。我想,這應該也與他愛吃、會吃有關吧。東坡肉、東坡肘子,食物中蘊含著巨大能量,味蕾的滿足讓他明白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體悟到了“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最終與多變的人生握手言和,“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某天與大學時代的好友通話時我正在做飯,好友説她想像不到一個曾經努力追求品質生活的文藝女青年現在竟淪為一介廚娘。是的,十年前的自己只嚮往外面的世界,夢想闖出一番天地。那時,完全想不到,十年後的自己竟很享受將時光“浪費”在廚房或菜場。或許,是外面的世界看過了,繁華喧囂過後,更願意留一份安靜自在的小天地給自己。抑或是,經過十年的努力奔跑,見過了太多的悲歡離合,終於看清了生命本真的模樣吧。(內蒙古總審計室)

 

 

 

書香為伴

□ 文/高倩

在每個人的心中,或許都會存在這樣的終極拷問:生活本該是什麼模樣的?生活又該是什麼色彩的?生活是一顆泛著酸味的檸檬嗎,還是一團解不開的麻線,亦或是一條崎嶇不平的道路……

正所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於生活的品味和理解是不盡相同的。在我的眼中,生活就像一個五彩斑斕的萬花筒,充滿著悲歡離合,蘊含著五味雜陳。而在其中,書是我最為珍惜的“夥伴”。

自我記事起,每當學校放假,媽媽最常帶我去的地方就是新華書店。漫長的假期,老師通常會佈置讀後感的作業,媽媽便帶我去書店買各種暢銷的名著。每次在去書店的途中,我的腦海好似被施了魔法,滿懷憧憬與想像。徜徉在國內外文學的海洋中,內心總會盪漾層層漣漪,我常常迫不及待捧著一本書,欲求先睹為快。

美國詩人狄金森曾説過:“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躍著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往遠方。”我認為用這句話來形容書帶給人類的啟迪再合適不過了。回想自己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經歷,書就像我最親密的心靈知己,一言一字總關情。

無論在上學階段,還是在工作階段,我喜歡在夜深人靜時,斟一杯濃郁的咖啡,讓咖啡的濃香襲滿房間。在每天忙碌的生活中,我特別享受那一刻內心的寧靜。喜歡在書中尋日月,寫幾行小字,讓一箋心事流淌于墨香中;讀幾篇美文,享受文字中的細雨清風,一顆心便能穿過寂寞,宛若與靈魂重逢。

與書為伴的歲月裏,我不僅可以收穫浩如煙海的知識,品味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而且可以在先賢留下來的智慧中探尋真諦。“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告訴人們,想擁有珍貴品質或美好才華是需要不斷地努力、修煉,克服一定的困難才能達到的。“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告誡人們,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時光,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韶華易逝,莫待年華老去時回看自己的人生留下的是許多的遺憾。“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讓人們體悟到一種別樣的人生境界,不去計較得失,心靈不被世俗種種牽絆,給自己的心靈減負,生活就會充滿更多的驚喜與快樂。

我特別喜歡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的一段話:“從現在起,我開始謹慎地選擇我的生活,我不再輕易讓自己迷失在各種誘惑裏。我心中已經聽到來自遠方的呼喚,再不需要回過頭去關心身後的種種是非與議論。我已無暇顧及過去,我要向前走。”

誠然,生活就像是在摸索中前進,沒有人生來就是高手。困擾是路上的雨花石,也許有時路途並不那麼平坦,但是你可以防止在路上滑倒。而幸福就似路邊的花朵,只要方向對了,沿途的風景便會醉人心扉。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擁有充實、豐富多彩的人生,希望自己既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也遇過靜水深流的小溪;既看過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也聽過夜深時分蟬鳴的私語……其實,生命的多彩不在於我們看過多少風景,而在於每一幀風景是否被用心欣賞。

時光清淺,流年素淡,攜挽著光陰同行,伴隨著書香與共。所有的酸甜苦辣,都被記在流年的扉頁上,待老去時,慢慢回首,細細品味,享受著生命中的溫暖時光。 (建行大學東北學院)

 

 

 

品道秋晨

□ 文/李甲子

清晨,雨後,獨自漫步于豫西家鄉的山水之間,一絲晨意,撥雲見日,令我頓然間回想起《沁園春·長沙》。

我有早起晨練的習慣,卻又久別這大自然的秋晨……

秋晨,山間是如此的靜、如此的幽,宛如一個凝固停滯的寂美世界。大到奇峰峻嶺、飛瀑巨石,小到青松山草、飛雀蟬鳴,仿佛都在每日喧囂到來之前,靜靜孕育著自身那份佇立世間的力量。一道霞光在天際間迸出,仿佛瞬間啟動萬物的靈性,給這世間無盡的溫暖與希望。

我喜歡秋晨,並不單單源於其清新自然、無盡豁達的灑脫,更源於那份獨具的至純至真、至善至美和意蘊深遠。正如當年大學老師在國學文化中講解的 “萬物有道”一樣。而這秋晨的靜寂,卻是將萬物之道融于一體,蓄勢待發,待到日出,勃發出世間繽紛、物態繁華!

領略秋晨的清涼愜意,回味生活,不再有校園裏的恬靜,多了幾分工作生活的單調;憧憬理想,卻又時常無法領會現實當中的凡塵艱難、俗世複雜。於是,你我都帶著一個又一個思考,一個又一個疑問,一份又一份憧憬,努力前行,搏擊人生。或許如今你我並非能完全領略生活的真諦,只覺人生之道很深,但卻漸覺將自身置於某個時代、某個環境下,思緒隨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創造著自身的篇篇歷史,道道印記。

秋風掠過,凝聽山間河流。猛然間,頓生出對生活的一份認知、一份思考、一份感悟。沐浴秋晨清新,放下工作生活中的繁瑣,靜心於這山間清晨初秋的靈氣,當凝聚心中的那份簡單、自然與正氣,便感覺不到秋晨中微微的嚴寒和那份靜寂的凝固。回首,回味生活中經歷的洗禮,更堅定了信心,樹立了目標——百折不撓,求真務實,堅守正道!

再回想起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長沙》,笑看秋晨,不覺中更領略了摯愛詩詞的意蘊,猛然間不禁自問,那詩詞中的豪放、激昂、瀟灑,不正是偉人駐足現實、求真向上、放眼長遠、一生奮鬥的激情與豪邁嗎?而這份激情不正是對於現實的尊重、對於追夢奮鬥中堅毅與執著的堅守和動容麼?

領略秋晨,問津人生,惟有:堅守正道、明確目標、敢於擔當、銳意進取,方能止于至善!(河南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