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瓷都的文化坐標 新金融 造夢陶溪川
在一起 我和建行的故事
陶溪川裏的匠人們
天空視角下的陶溪川
“邑空間”裏的小店路牌
陶溪川的春秋大集
歷史文化是一個城市的軟實力,一個懂得傳承歷史的城市,才是一個有生命力的城市。一個城市的文化自信源自對傳統的尊重與傳承。來到千年瓷都景德鎮,一定要去陶溪川走走看看。陶溪川的名字,寓意著希望,希望陶瓷文化如同小溪般匯聚成川,永遠地傳承下去。年輕的陶溪川是千年古鎮景德鎮的文化坐標。為了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産業發展優勢,江西省委專門制定加快文化強省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了文化強省建設的路線圖和施工圖,明確到2025年將文化産業打造成為江西省重要支柱性産業。近年來,江西省分行結合當地文化産業發展情況,以新金融行動為手段,加大文化産業信貸投入,創新文化産業金融産品,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全力支援全省文化産業快速發展和大學生創新創業,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展現了國有大行的擔當和情懷。截至目前,江西省分行累計投放貸款50余億元,先後支援了包括景德鎮“陶文旅”等在內的348戶文化産業龍頭客戶發展,促進文化新業態企業創新發展和文化製造業轉型升級。同時,加強與文化企業、園區及高等院校的合作,搭建合作平臺,打造合作場景,累計支援上千家文化屬性小微企業做大做強,幫助包括大學生在內的上萬名客戶圓了創新創業夢。江西省分行支援陶溪川“景漂族”創新創業,推動傳統陶瓷産業和文創、旅遊等産業融合發展,就是其中的縮影。景德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是享譽中外的千年古鎮、世界瓷都。坐落于景德鎮東城片區的陶溪川是個“年輕”的生命體,2013年4月正式啟動建設,江西省景德鎮分行作為首家提供貸款支援的商業銀行為陶溪川項目投放固定資産貸款1億元, 2016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成為延續歷史文脈,弘揚陶瓷文化的主題創意園區,同時也打造出了青年“雙創”平臺“邑空間”,超過7000名“追夢人”在這裡創造、耕耘、奮鬥,成為古鎮的一道獨特風景線。今天,請跟隨著我們的講述,走進千年瓷都,走進陶溪川,聽一聽“景漂族”的創業故事,看一看當莫高窟跨越千里與陶溪川邂逅,會創造出怎樣的文化場域,在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的藝術人生裏,體味一下瓷文化的魅力。
一個“景漂”的奮鬥路
在陶溪川的“邑空間”,有家瓷器小店叫墨跡陶瓷,老闆周翔鵬,30齣頭,畢業于哈爾濱美術學院。他個頭不高,白白瘦瘦,很健談。他是陶溪川“邑空間”首批入駐的店主。
■ 講述人:周翔鵬(“邑空間”創客)
■ 記錄人:羅玉婷(江西省分行)
南下尋夢
2014年我大學畢業,導師建議我往陶瓷設計方向發展。當時全國做陶瓷比較有名氣的一個是山東淄博,還有一個就是江西景德鎮。因為老家在山東,所以我就選擇了一個離家遠的地方。
實話説,當時的我沒有目標,也沒什麼計劃,身上揣著2000塊錢,畢了業就從哈爾濱來到了景德鎮。2015年,整個景德鎮的大環境非常適合創業,年輕人都出來擺攤,自己做東西自己賣,創作的氛圍很濃。我在陶瓷工廠學了一年多,基本流程都也學得差不多了。領了最後一個月工資,我決定自己出來幹。我記得很清楚,創業的啟動資金只有3000元。
我白天做瓷器,晚上擺攤。擺攤的前幾個月非常煎熬,有時候連續幾天都不開張。一天能賣四五十塊錢,我就開心得不得了。經過對産品和市場的研究,我決定主攻一個主題,形成自己的特色。水墨畫是我擅長的,市場上也沒有同質化的産品。每一滴墨的暈染軌跡和程度都不一樣,所以每一個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但這個主題比較寫意,欣賞的人要有一定的審美基礎。但我還是決定試一試。
沒想到的是,水墨畫主題的作品,剛一推向市場就打響了,這也成了我能夠獲准首批入駐“邑空間”的必殺技。“邑空間”根據入駐者的經營業績情況定期進行動態管理,對入駐者實行淘汰晉級制。能夠入駐“邑空間”,對我來説,意味著擁有更具市場競爭力的産品和銷售收入。如果我想長久留在“邑空間”,就必須在作品上不斷推陳出新。
我就體驗過“兩齣三進”的悲喜。剛入駐沒多久,我妻子就懷孕了,我必須花更多的時間照顧她。根據規定我只能退出,把資源讓給其他邑客。等孩子出生安定後,我重新向“邑空間”提出入駐申請,幸運的是又獲批了。但沒過多久,我的經營又遇到了瓶頸,“邑客”們都太努力,我又一次被淘汰了。
這次淘汰,讓我開始靜下心來反思,我已經有大半年時間沒有推出新作品了。出去後,我繼續擺攤,同時開始設計新産品。後來,我推出的新産品得到了市場的認可,終於第三次榮歸“邑空間”。
“雲義貸”助夢
2020年的疫情對我是一個特別大的打擊。大半年時間,産銷全部停滯,一分錢收入都沒有。雖然當時陶溪川給我們免了三個月房租,但是物業費還是要交,固定工人的工資還是要支付,還有全家人的生活,壓力真是蠻大的。
當時真沒想過找銀行貸款週轉,貸款需要抵押和資産評估,像我們這樣的小店根本都提供不了。後來,陶溪川通知我們説建設銀行可以給我們貸款,組織大家報名,還給我們開綠色通道。真沒想到會有銀行主動給我們貸款,建設銀行當時是唯一的一家。 不需要任何抵押和評估,10萬元貸款很快就到賬了。錢雖然不算多,但是作用非常大,在當時那個情況,是雪中送炭。那筆貸款,讓我覺得政府沒有忘記我們,我還可以堅持下去。復工復産後,建行還經常來了解我們的經營狀況,持續提供融資幫助。為了幫我們銷售産品,建行還經常推出一些優惠活動,由他們補貼客戶購買我們的産品。
我在陶瓷智造工坊還有一個工廠,生産製造陶瓷産品,為了方便,還租了一套廠內的人才公寓。我們在廠房租金、公寓租金、物業費、燒瓷費繳納核算等方面存在不少困難。了解情況後,建行上線了建融家園APP,短短10天之內就為我們200余名創客完成了APP下載、合同簽署、指導培訓、租金收取。建融家園APP太方便了,我們是“前店後廠”模式,店在“邑空間”,廠在陶瓷製造工坊,相距很遠,原來每月要跑到現場去交各項費用,現在都可以通過手機完成。
對了,建行還開發了一個“陶溪川集市”小程式,將線下申請升級為線上,提供了申請、審批、支付的全場景服務 。之前我們是對同一個POS上的流水進行手工登記,經常會遺漏出錯,現在有了這個系統,我們登入後臺終端查詢,每天的流水一目了然,大大提升了我們的工作效率。
瓷都圓夢
我們店的明星産品是一款特色陶瓷書籤,單價不高,銷量卻很大。你看,是不是很漂亮?書籤的圖案都是手繪的,每一個都不一樣,現在書籤的銷售佔了店裏每月銷售額的60%。我們還為這款産品申請了版權保護。
説起這款書籤,還有個故事呢。以前,我們從沒想過用瓷器做書籤。一天,店裏來了一個湖南客人,他看了我卷泥片的花瓶後,問我能不能做一個平板書籤。我當時不敢接,怕失敗。我後來經過不斷實驗,終於做出了陶瓷書籤。我特別感謝這個客戶,現在他已經成了我的老客戶。
從去年開始,我的産品成功“出海”了。一款西歐風格的花瓶出口到了俄羅斯。這款花瓶的風格是“破裂風”,簡單説就是把元素隨意摔壞,然後再自然組合到一起。這次嘗試我們又成功了。能打開國際市場,我真的特別開心。
説到未來?我的目標是在景德鎮開三家自己的陶瓷店,繼續做客戶喜歡的作品。我現在景德鎮安家了,雖然我們被稱為“景漂”,但我並沒有漂泊的感覺,只要能與瓷器在一起,我就感覺生活是美好的。
當莫高窟邂逅陶溪川
莫高窟,跨越2800公里與陶溪川相遇,傳統穿越千年與新時代對話,西域文化與東方文化再度碰撞,激發文化共鳴,實現技藝傳承,創造出新的文化復興場域。
■ 講述人:史良(梟目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法人)
■ 記錄人:羅玉婷(江西省分行)
成功始於拉好每一個坯
我是甘肅蘭州人,2017年畢業于江西工藝美術美院。我從小喜歡手工,畢業後拜師學藝,我選的師父不是繪畫大師,而是景德鎮傳統的拉坯工匠。
我的師父拉坯十幾年了,看他拉坯是一種享受,他拉的四五百個坯,每一個都一模一樣。陶瓷行業裏大部分人只會問陶瓷作品是誰畫的,很少會有人問最初的坯是誰拉的。有些手工是機器無法替代的,拉坯就是其中之一。拉坯是陶瓷製作最源頭的工序,坯拉好了你才能談完善和精細。
我從2018年開始創業,創業資金是打工賺來的5000塊錢。開始做的是流行的日式茶壺,賣的挺好,但是代表性不強。我女朋友是在敦煌上的大學,現在在讀景德鎮陶瓷大學研究生。我們都深愛家鄉敦煌文化,最後一拍即合決定推出“莫高”主題,用景德鎮陶瓷承載敦煌文化進行傳播。我們的創作素材,多取自家鄉敦煌莫高窟的壁畫,我們不只做臨摹,更多的是再創作,我們的作品已經成功申請了60多個版權保護。敦煌這個IP還是很有知名度的,大眾的接受程度也在不斷提升。我希望通過“莫高”這個主題,讓西域文化和東方文化相結合,將敦煌文化和景德鎮文化相融合,以陶瓷為載體走進民間。
金融活水助力“莫高”騰飛
莫高窟第112窟是著名的《反彈琵琶》。這個造像是敦煌標誌性的壁畫,最能代表敦煌藝術的成就。畫中的伎樂天神態悠閒雍容,落落大方,一舉足一頓地,一個出胯旋身淩空躍起,使出了反彈琵琶的絕技。這一刻就被天才的畫工永遠定格在墻壁上,整個大唐盛世也被定格在這一刻,時間和空間也被色彩和線條凝固起來,成為永恒的瞬間。
我的“莫高”主題創作也選擇了《反彈琵琶》,完全臨摹石窟壁畫製作。要把精美的壁畫呈現在各式陶瓷産品中,就必須要有好的設備和優秀的畫師。為了創作出更好的作品,我們從80平米的小作坊搬到了560平米的工作坊,各項開支都大幅增加。我們把錢都投入到設備上用於研發和擴大生産。工作坊現在設備加起來差不多25萬。我們所有繪畫都是手工的,人工費用比較高。去年疫情是我最難熬的時候,整個上半年都沒有收入,但是固定工人要繼續發工資,不發工資的話,等市場好起來,就沒工人開工。為了維持工作坊的正常運轉,我四處籌錢,天天睡不著。
我以前沒怎麼和銀行打過交道,所以也沒想過去銀行貸款。就在我一籌莫展的時候,沒想到是建設銀行先給我打了電話,詳細諮詢了工作坊的經營情況。他們告訴我,像我這種情況,可以通過建行的小微快貸申請貸款,很方便,通過手機就能操作。我就按照他們的指導操作了一下,沒想到10萬元的貸款很快就到賬了,我用這筆錢及時支付了工人工資。
後來,建行的工作人員給我宣傳了金融政策和大學生創業政策,還告訴我後續有困難可以找他們,內心還是很感動的。今年,工作坊開始做直播帶貨,還在起步階段,一個月的銷售額有四、五萬元吧。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大眾知道,我們的瓷器既有藝術價值,更有實用價值,是大家消費得起的藝術品。
藝術人生
孫燕明,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國家工藝美術大師。為了向建黨100週年獻禮,孫燕明早早開始投入到重大紅色題材瓷板畫《強渡大渡河》的創作中。完成的作品栩栩如生,木船在翻滾的河水中急行,濺起一團團白色的浪花,人物造型精準、形象生動,重現了激烈的戰鬥場景。
■ 講述人:孫燕明(國家工藝美術大師)
■ 記錄人:羅玉婷 (江西省分行)
我與陶瓷的緣分始於孩童時代。我的父母都是當時景德鎮陶瓷廠的工人,專門捏陶瓷馬,我小時候跟著父母一起,邊看邊玩邊學。當時陶瓷行業並不景氣,陶瓷工人的地位不高。年輕時也萌生過當兵、出去闖蕩的念頭,但是最後還是受父母影響,念了景德鎮陶瓷職工大學陶瓷美術專業。畢業後沒有更好的選擇,我只能選擇做陶瓷。有些事情是因為熱愛所以去做,但陶瓷創作對於我來説卻是因為去做變得熱愛,而且愛得深沉,一愛就是一輩子。
1990年,經過幾年的摸索,作品逐漸有了市場知名度,我就想自己創業。但創業十年,卻以慘澹收場。因為不懂管理、不善行銷、投資了幾萬塊的窯燒壞了,只能當破銅爛鐵賣掉,血本無歸。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想要放棄。思考過轉行,或者找一份穩定工作賺工資,但是陶瓷創作的火苗在我內心不斷燃燒,我決定從頭再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以歷史人物故事為主題的作品風格逐漸被國家和市場認可。2006年被評為省工藝美術大師,2007年被授予江西省“五一”勞動獎章,2011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成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傳承人。
我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室搞創作。《強渡大渡河》這幅作品我創作了幾個月。我愛好不多,就是看書。我時常告訴學生要多讀書,慢慢積累,對藝術創作和人生一定會有幫助。我對生活沒有太多的要求,唯一的願望就是有一個大一點的工作坊,能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後來,我攢錢買了一處店面,買完店舖卻發現沒錢裝修了。我就想,等有錢了再説吧。
讓我沒想到的是,建行的客戶經理主動找到我,向我推薦“瓷都陶藝貸”。説建行可以向我們這些具有陶瓷藝術專業技術或榮譽稱號的企業主提供免抵押、免擔保的信用貸款支援,幫助我們緩解資金壓力,傳承陶瓷文化。我想,那就試試吧。就申請了200萬元。沒想到,錢很快到賬了。從藝四十年,別人都尊稱我為國家工藝美術大師,真是沒想到,就憑這個榮譽也可以從銀行貸款。
景德鎮是一片創業的熱土,很適合年輕人。我喜歡和年輕人交流,他們思想活躍,接受新事物快、理念新,我常常被他們的激情所感染。我現在一邊創作一邊傳藝帶徒,培養年輕人熱愛陶瓷藝術,把陶瓷工藝技術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