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郭樹清:紐約分行首先還是要做最基本的服務
按市值與盈利水準計算,建行目前均位居全球上市銀行第二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建行資産總額達1.3萬億美元,今年一季度凈利潤為38.4億美元。但紐約分行卻是其在美洲設立的第一家分行。
郭樹清説,紐約分行的成立對於任何一家希望成為世界一流的銀行來説,都有特別的意義。這種意義在於,紐約是世界上最發達的金融市場,有很多的資訊、技術和人才。在紐約設立分行後“建行要獲得更多的資訊,學習更先進的經驗,同時引進人才、培養自己的人才”。
在紐約分行的開幕晚宴上,郭樹清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而此前不久,建行的戰略合作方、第二大股東美國銀行為彌補資本金缺口,出售了其持有的數十億美元建行股份。
郭樹清對此並不諱言。他説,美國銀行目前依然擁有建設銀行近11%的股份,依然是第二大股東,“這部分鎖定期是到2011年8月,在這之前沒有可能出售”。
而該出售行為對建設銀行的股價及其他投資者來説,“影響也很小,我相信對我們不會有實質性的影響。”的確,建行現在的股價比美國銀行的售價要高。
郭樹清簡單介紹了兩家銀行的戰略合作關係——在過去四年多時間裏兩家共合作了100多個項目,從零售業務、網點轉型,到公司客戶的管理、現金的管理、理財、風險管理、IT等。
建設銀行副行長范一飛也説,紐約分行設立以後,馬上面臨很多問題,比如融資、産品設計等,特別是合規要求比較高。美國銀行在這些方面可以提供幫助。
這種幫助不僅僅來自於學習華爾街成功的一面,也包括汲取其經驗和教訓。“華爾街的教訓可以避免我們走彎路。這個過程對我們的教育比正常時候要快10年、8年,因為問題暴露得很多。”郭樹清説。
但郭樹清表示,美國銀行業已經很成熟,外國銀行不可能取代,建行的優勢還是在中國國內。
但是,“我們經營水準和能力、我們的盈利能力有可能超過美國同行。去年是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們超過了,將來在正常情況下我們也能夠超過,因為中國市場潛力大,經濟增長速度快。”金融服務業只佔中國GDP約5.7%的比重,在美國這個數字則超過10%。如果把所有勞動人口算進去,金融服務業佔中國GDP比重或許不足1%。
與美國相比,郭樹清認為中國的金融服務業潛力巨大,“而美國的發展已經有點過度了”。
建行可在美聯儲直接建立清算賬戶
《21世紀》:中投最近對摩根士丹利進行了12億美元的第二輪投資,你怎麼看,你們在美國會有類似的動作嗎?
郭樹清:沒有,我們沒有。中投和我們不一樣。我們是商業銀行,他們主要是主權投資基金。我不知道他們的具體投資條件,但是我想因為它是主權基金,是外匯儲備,總是要投資的。作為主權基金,到目前為止,全世界比較起來,中投的業績還是不錯的。因為他們實際上投到股權上的比重還是很小的,它有2000億美元,大部分投的是別的地方,還有很多是現金。從回報率來説,他們去年可能是全球最好的主權基金。但是你也知道,金融市場總是有風險的。
《21世紀》:我的同事在倫敦採訪你們的時候,你們説紐約分行主要是要消解建行在外匯敞口方面的潛在風險。紐約分行這方面準備怎麼做?
郭樹清:這是其中一點,但不是最主要的。我們首先是做最基本的服務,比如美元清算系統,我們過去一直沒有和美聯儲有直接關係,過去都是委託其他銀行;現在我們可以在美元清算的主要負責者——美聯儲,直接建立清算賬戶,我們全部銀行系統的美元交易清算就可以通過這個系統來實現,非常便利。
實際上每年美元清算是很多的,因為有那麼多的外貿,那麼多的個人出國,這些交易是最主要的。其次,還有貿易融資。中美貿易發展得很快,其他方面的投資合作也會越來越多。第三就是一些金融市場的操作,比如代客交易、外匯買賣、黃金買賣,在北京、香港、倫敦、紐約就可以建立一個24小時的交易系統,解決時差問題。還有我們共同的客戶走出去服務,實際上有很多的機會。不見得是要做那種風險很大的、沒有把握的項目,我們做得是比較有把握的。
商品價格上漲確實值得大家重視
《21世紀》:你這次過來,和華爾街同行交流之後,對美國經濟有什麼樣的判斷?
郭樹清:關於美國經濟我沒有和華爾街同行做很多交流。在華盛頓的時候,我和一些美國銀行的客戶、公司有一些交流。他們給我們談的情況是,最近一個月,美國實體經濟好像變得活躍起來了,特別是中小企業開始考慮是不是要增加投資,要不要採購原材料,現在情況在好轉。但是我不能做出很明確的判斷。
《21世紀》:現在各國政府長期債券的收益率在上漲,商品期貨價格也漲,如果這個趨勢持續下去,對於全球經濟的復蘇會産生什麼影響?
郭樹清:市場自然有波動,很正常的。因為各國政府的財政支出都很大,發債比較多。大家對於長遠期的通貨膨脹預期會有增加,所以收益率曲線就變得陡峭了。但是,現在從全球來説,這個問題還不是特別大,畢竟經濟恢復很慢。
不過,商品價格上漲確實是值得大家重視的問題。因為總體上來説,我們對於資源的消耗還是很大的。特別是像發達國家,這些問題需要和中國共同來研究解決。美國的GDP大概佔全球的23%,能源消耗也是23%,但是它的人口只佔4.5%,每人平均的消耗量太大了。如果我們都達到美國這樣的水準,世界肯定不可持續。所以這個問題很大,是需要我們共同來對待的問題。就是不要看短期價格的上漲,從中長期看這是很大的問題。
《21世紀》:你認為全球失衡還不是這一輪危機的主要原因,但是目前中美經濟關係確實面臨著轉型。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前幾天訪華時也提到這個問題。對於蓋特納來説,接下來處理中美經濟關係,與他穩定美國國內金融經濟可能是同等重要的議題,你怎麼看待中美經濟關係的轉型?
郭樹清:我覺得都需要。我們中國擴大內需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特別是要解決城鄉統籌的問題。不解決這個問題,擴大內需還是有很大根本性的限制。另外,我們還要增加服務型消費,增加公共服務。這個公共服務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城鄉差別造成的。基本的醫療,基本的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不應該有差別,公共衛生也不應該有差別。但實際上我們地區差別很大,這是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美國方面我剛才説到了,它的能源消耗方式,它的生活方式,大家都開車,上班距離很遠,對能源消耗很多;大家都住在郊區,房子很大。雖然美國國土面積很大,但是這種能源消耗和生活方式從全球角度來説是不可持續的,從市場的角度來説也是不可持續的。
監管機構之間要協調統一
《21世紀》:你覺得監管可能是這一次危機的主要原因。現在美國也在做這個金融監管改革。你怎麼看?監管改革應該怎麼改,改革之後會有哪些影響?
郭樹清:首先,對金融機構和金融産品盡可能的納入監管。不能有很多交易是在監管之外的,包括衍生産品和複雜的證券化産品也應該是能夠監管的。
第二,監管機構之間要協調,要統一,要資訊共用,不能打架。因為很多機構職能上有衝突,有的事情大家都管,有的事情沒有人管。造成了很多漏洞,這個也不行。所以就要統一。
第三個,隨著國際化的發展,跨境的交易很多,怎麼做全球性的控制,對跨境交易進行監管,這是一個大的挑戰。過去來説,監管都是主權監管,一個國家負責自己國家的事情。現在如何形成全球性統一的監管,我覺得比較難。這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也會是接下來20國峰會討論的一個主要話題。
http://finance.jrj.com.cn/biz/2009/06/09030851891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