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時報》:中國建設銀行的綠色信貸探索
中國建設銀行作為在國內金融業改革開放中居於領先地位的大型銀行,多年以來,始終堅持科學發展,將企業的發展戰略與社會責任承擔相協調,關注環境和氣候問題,學習引進國際金融行業先進的環境管理理念和標準,勇於成為中國綠色金融的先行者,將綠色環保理念始終貫穿于企業的各項經營管理活動中,為促進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的和諧發展,推動社會的文明進步作出了應有的努力。
企業社會責任觀
建設銀行作為國家控股的大型上市銀行,“為社會承擔全面的企業公民責任”被明確地寫入了企業的發展戰略綱要,在承擔企業社會責任方面持續而有效的努力,獲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和廣泛認可。2006年開始,建設銀行即率風氣之先,在國內大型銀行中首開披露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先河。2008年,建設銀行在亞洲企業社會責任排名中位列第12名,處於中資銀行之首。此外,建設銀行更是中央確定的中國銀行(601988)業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唯一試點單位。
建設銀行一向熱心支援社會公益事業發展。2008年圍繞支援教育、扶危濟困及弘揚民族文化等內容,公益捐贈項目投入及員工個人捐款總額約2.11億元人民幣。建設銀行始終認為,銀行的社會責任不僅表現為利潤的創造和稅收的繳納,也不僅限于慈善捐贈,更重要的是通過自身的金融服務特別是信貸活動,支援那些效益好、能耗低、環境和社會友好的項目或企業,限制對環境和社會造成損害的項目或企業,促進貸款企業和項目業主履行好社會和環境責任,通過對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促進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實施綠色信貸,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推動國民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建設銀行服務和回饋社會的最佳方式之一。
綠色信貸政策
2007年,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郭樹清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就明確表態:“在環保、能源方面,政府將採取的措施不管對銀行業産生多大的外部影響,我們都完全贊成,因為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關係到全社會的利益”。在董事會和高管層的積極推動下,綠色信貸意識已經根植于建設銀行的信貸文化,環保和節能也成為近年來建設銀行業務會議和業務文件中最常用的詞彙之一。全行舉辦環保節能以及碳金融的業務培訓已成常態,無論是風險管理或授信審批這樣的中後臺部門,還是公司業務、機構業務以及國際業務這樣的前臺業務部門,都各有側重地開展有專門的業務條線培訓。積極推進綠色信貸,促進節約型社會建設,已經成為建設銀行全體員工的共識。
在實施綠色信貸成為全行的統一認識後,建設銀行確立了以“實施綠色信貸推進全面風險管理、以實施綠色信貸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核心的綠色信貸思路。其中,以實施綠色信貸推進全面風險管理”是指在環保標準不斷提高、節能減排要求日趨嚴厲的國內和國際背景下,建設銀行要加強全面風險管理,將信貸項目的環境風險作為風險評估、授信決策和貸款監控的一項重要內容,貸款企業的環境管理標準至少要符合國家環保要求,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企業、項目貸款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大力開展結構調整,主動退出不符合國家綠色信貸要求的貸款。
“以實施綠色信貸落實科學發展觀”是指建設銀行要將實施綠色信貸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工作之一,以實施綠色信貸配合國家節能減排戰略,加大環保節能領域的投資,支援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生産,支援節能降耗技改工程;促進污染控制,支援污染物無害化處理和廢棄物迴圈再利用項目;促進環保設備、産品的生産和應用,支援環保技術的研發和推廣項目;促進産業結構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實現建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
綠色信貸流程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目前,建設銀行已經建立了一套覆蓋全部業務流程的綠色信貸政策,包括風險偏好、客戶準入標準、項目評估標準、信貸審批標準、貸後管理和信貸退出等。同時積極跟進國家關於科學發展和節能減排的要求,陸續制定出臺《建設銀行節能減排授信工作方案》等多項政策措施貫徹落實國家環保部門和銀行監管部門倡導的環境經濟政策體系,大力加強節能減排信貸支援,控制“兩高一資”行業的信貸投放推進信貸結構調整和業務創新。
綠色準入。早在上世紀80年代,建設銀行就作為世界銀行貸款的國內主要轉貸行,學習和引進了世界銀行的項目貸款評估辦法,于1986年發佈並開始執行《建設銀行工業項目評估試行辦法》,要求工業項目在貸款前就要有可行的環保方案,項目採用的工藝、技術、設備註意節約能源和原材料,從而率先將環保節能的要求引入到銀行的信貸準入標準中,成為國內第一家要求建設項目進行環境評價並制定環境保護方案的銀行,國內第一家將環保部門對項目的審查意見作為信貸審批決策依據的銀行,以及國內第一家在環境保護方面起步就與國際標準接軌的銀行。
其後這套辦法在建設銀行的信貸實踐中得到不斷發展和完善,形成了沿續至今的建設銀行獨具特色的固定資産貸款項目評估制度。這套制度明確規定,對於項目貸款要預先分析評價建設、生産過程對社會生態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包括廢水、廢氣、廢渣、生態平衡、拆遷等),提出環境保護的治理方案。在銀行內部則要求項目貸款審批前必須取得環境行政管理部門的環保審批,對於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和環境管理方案未得到環保部門審批的項目,一律不得提供信貸支援。
可以看出,這套制度已然把綠色金融的理念和實踐融入到銀行的信貸經營活動中,在實質上與其後世界銀行所屬國際金融公司發佈的綠色融資的國際行業標準——赤道原則在價值內涵和規範要求上相契合。此外,建設銀行還通過實行名單制管理,嚴把信貸客戶的綠色準入關口。制定的《公司客戶信貸準入退出標準》,既有對企業的節能環保的定性要求,同時又對項目的環保節能指標和參數做出了定量的規定,特別是對於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採取了更加嚴格的信貸準入管理,其中鋼鐵、水泥、鋁、焦炭、鐵合金、電石等行業均採用名單制管理,如焦炭行業,建設銀行在符合國家《焦化行業準入條件》的188家企業中,依據生産規模、工藝先進性等,再次嚴格篩選後只選擇了其中的部分優秀企業作為準入客戶。由總行統一調整客戶準入名單,嚴格禁止對不符合節能減排要求的企業或項目進行信貸投放,同時也進一步加大了對節能減排效率較差企業的信貸退出力度。
綠色審批。建設銀行2006年制定的《大中型客戶授信審批五項基本原則》,在國內同業中率先提出並實施了“環保一票否決”的信貸審批制度,要求全行把環保達標作為對大中型客戶授信準入和審批的重要依據,要求貸款項目必須符合國家有關環境保護政策的要求,對不符合節能環保要求的企業和項目不給予授信支援。授信審批“五項基本原則”,是建設銀行統一風險偏好的集中體現和有效載體,是選擇信貸客戶所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是信貸審批必須堅守的風險底線。將貸款客戶的環保達標納入建設銀行信貸審批的“五項基本原則”,反映了建設銀行已經把對環境保護的承諾體現在企業最根本的風險偏好和價值取向中。
建設銀行還根據國家政策導向,對部分信貸業務審批許可權進行了調整,採取差別化的行業授權管理,上收了鐵合金、電石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審批許可權,以嚴格控制相關行業貸款投放。建設銀行的信貸審批專家也積極跟蹤國家環保部門的政策動向,對火電、鋼鐵、煤炭、焦炭、水泥等21個行業均制定了信貸業務審批標準,詳實明確地規定了各行業貸款審批的環保執行標準。如對鋁冶煉行業的信貸審批標準就要求項目必須按照環保總局有關要求報批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能源消耗應達標;環境保護採用的污染物處理裝置應工藝先進、可靠,污染物排放也要達到限定的具體數量標準等。
上述嚴格的審批制度要求,保證了建設銀行能在信貸準入關口就把環保不達標的企業拒之門外。如河北某生産染料中間體DSD酸的染料化學股份公司申請建設銀行貸款時,被審批人要求“進一步詳細説明公司污染設施及實際污染物的排放的情況,補充國家有關部門近年來對其歷次環保檢查及新的排污許可的申報情況”,最終未給予該客戶的貸款支援。又如某抗生素生産廠家,要求申請貸款7000萬元,審批時被要求“補充目前環保設施情況的現狀及企業應對即將實施的《制藥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方案”,為此,該企業投資4705萬進行了三廢治理中心(一期)改造擴建項目,以達到《制藥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滿足我行信貸準入要求。河南某鉛業有限責任公司,由於未經河南省環保局驗收合格,向我行提出的信貸申請在審批環節被予以否決,此後客戶積極在環保方面進行了整改,最終通過了環境保護驗收。
綠色管理。2008年開始,建設銀行出臺了結構調整的信貸政策,要求對電石、鐵合金行業實施全行業信貸退出政策;對國家環保部門流域限批禁令解除前,流域限批地區的新項目、未達到國家環保總局整改要求的掛牌督辦企業(2007年7月3日環保總局新聞發佈)實施信貸退出,對“雙高、産能過剩、産能潛在過剩”行業,從嚴控制貸款投放。如中原某縣是我國主要的金剛砂生産基地之一,産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一,但隨著我國對企業環保標準要求的不斷提高,該行業生産中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逐漸變得突出。對此,建設銀行果斷調整該行業的信貸政策為全部退出,回收了該行業的全部存量貸款,對該地區的金剛砂行業實施了全行業的信貸退出。
建設銀行還通過實行行業風險限額管理,按照有保有壓的原則,加大行業客戶結構調整和限額內資源優化配置力度,對於鋼鐵、有色、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確定行業貸款限額,對於新增貸款接近風險限額的行業,其新增貸款將予以嚴格審核和管理。
綠色發展戰略
節能環保産業作為戰略性的新興産業,被全球多個國家確定為未來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我國政府也已將節能環保産業作為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迴圈經濟的重要支撐,作為擴大內需的重點投資方向。為積極配合國家節能減排戰略,建設銀行著力實施企業的綠色發展戰略,圍繞國家發展規劃加大清潔能源、節能設備等環保産業的信貸支援力度,圍繞碳排放權交易大力開展産品創新和服務創新。
近年來建設銀行不斷加大對環保行業的信貸投放力度,把有利於環境保護、生態環境改善的風力發電、城市污水處理、火力發電廠燃煤脫硫、高爐和焦爐尾氣回收利用等列入建設銀行優先支援的項目。近年來,建行先後為北京、東莞等城市污水處理項目、黑龍江伊春等風力發電項目、四川白馬迴圈流化床示範電站項目提供近百億的授信支援,儘管這些項目投資回收期長,經營收益相對不高,但考慮到其社會效益顯著,建行仍然給予積極支援。
目前,建設銀行與國內主要的新能源公司都開展了業務合作,在風能發電領域,建設銀行不僅支援了在設備製造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的金風科技(002202)等企業,在風力發電方面也投放了超過三百億元貸款;在太陽能領域,建設銀行與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等行業領先企業都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在電動汽車領域,在生物能源領域,建設銀行也都與國內的行業領軍企業建立了密切的業務合作關係。
建設銀行未來的信貸投放重點,更將主要集中于系統化地支援有效益的農林業企業;風能、生物能、水電、核電等清潔能源或低排放低污染項目;火電廠脫硫除塵等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的環保技改項目;有效益的環保項目,如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項目;有效益的環保設備、環保産品、環保技術研發等生産企業。
在金融服務創新方面,建設銀行系統性地開發出了“環保益民”金融服務方案,包括“綠色融資”、“綠色管家”、“綠色能效”、“綠色生活”和“綠色公益”五個子方案,通過制定有針對性的服務方案,滿足環保行業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深化與政府環境保護管理部門與環保公益組織的業務合作,拓展環保領域的新商機。如“綠色管家”服務,立足於服務大型環境建設項目,為環保客戶提供資金調撥和使用的集中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保證資金安全。創新型金融服務方案的推出,增強了建設銀行對環保企業的服務能力,支援了建設銀行與諸如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等環保客戶的全面合作。
積極開展環保活動
倡導節能環保,從建設銀行自身開始。為節約資源,建設銀行在全行積極倡導節約文化,向全體員工發出《節能環保倡議書》,鼓勵員工在日常生活中從細節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降低資源的消耗。發佈《關於深入開展節能減排工作的通知》,通過在辦公樓公共區域安裝節能燈的舉措,確保公共區域的節電效果;通過推廣電子公文流轉,實施網上辦公,雙面使用紙張等措施減少公文用紙。為解決業務處理系統回單列印紙張耗費高的問題,建設銀行改進了操作流程,將大部分紙質回單改為電子介質存儲,每天平均減少列印時間近50分鐘,節約了大量紙張。
鼓勵員工和客戶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建設銀行甘肅省分行員工多年堅持綠化蘭州市北山,使得昔日的荒山變成了今天的森林;山東省分行連續多年在黃河大壩開展植樹活動,栽植了大片的“建行林”;江蘇省分行倡導建行龍卡客戶開展植樹公益活動,也得到了客戶的熱烈響應。
此外,建設銀行還積極跟蹤國際同業在金融促進環境保護方面的領先實踐,組建了跨部門的赤道原則研究工作團隊,開展國際金融行業環境和社會風險的管理標準——赤道原則開展研究,並與國際金融公司、花旗銀行、日本瑞穗實業銀行等進行了溝通和討論,積極開展相關準備工作,加快建設銀行信貸政策與國際行業標準“赤道原則”的接軌,在客戶風險評估中充分考慮環境和社會因素,按照國際標準把控信貸資産的投放,努力將建設銀行打造成最具社會責任感的綠色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