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郭樹清:直面挑戰和機遇 實現更大共贏
目前,兩岸的經濟合作達到了非常高的水準,成長速度很快,今年的貿易額預 計將達到1500億美元。大陸在高科技産品進出口,特別是IT産品進出口方面,在東南沿海地區的外向型經濟很大程度上依賴台灣投資,而台灣的出口和外匯收支乃至整個經濟也高度依賴大陸。兩個經濟體如此緊密的融合程度,在世界上是很少見的。 兩岸經濟發展的巨大成就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結果。目前大陸每人平均收入40 00美元左右,按購買力平價計算還要翻一番。以人類發展指數來衡量,目前我們排名第89位,在全球經濟體居於中間。我想強調一點,台灣是大陸改革開放和經濟起飛重要的促進因素之一。除了投資、貿易、旅遊等方面,更重要的是觀念、經驗和方法方面的啟發和支援。這裡僅舉三個事例。 1973年我偶然得知,台灣的外貿出口額超出整個大陸,這個事實不難想像對大陸形成了多麼大的震撼。事實上中央領導層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醞釀改革開放。1983年到1984年,改革開放後首次出現經濟過熱,我們學習和借鑒了台灣的經驗。台灣經濟學界提出的“穩定中求成長”,對大陸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很有幫助。1993 年我去台灣參加研討會,參觀了科技園區,也參觀了居民新區、養老院、幼稚園,台灣在改善民生和社會發展方面的成績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台灣經濟起飛過程中收入分配保持了較高的均衡水準,到現在都值得大陸借鑒。 海峽兩岸未來經貿合作面臨嚴峻挑戰和巨大機遇。過去30年,大陸的經濟成長總體來看是比較順利的,但代價也是巨大的。直到現在,城鄉差別仍非常突出。按現行匯率計算,大陸的經濟規模佔全世界的不到10%,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也只有17% 或18%,但是消耗的資源非常可觀,鋼鐵方面差不多佔了世界的一半,水泥、玻璃也差不多是一半,有色金屬平均是30%。大陸的環境保護問題、社會發展問題,對海峽兩岸的經濟都是挑戰和機遇。 在金融和貨幣方面,我們已經成為全球資本的主要供應者。大陸連續幾年的凈資本流出達到4000億美元左右。兩岸三地的外匯儲備加起來佔全球的45%左右。這麼鉅額的資本如何能夠合理運用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實際上僅就其安全性而言就存在著諸多風險。所以僅就貨幣和金融本身來説,外匯資本有序流動來説,國際貨幣體系、金融體系的改革也是迫在眉睫,這對兩岸也是一個嚴峻的挑戰,需要共同面對。 兩岸金融業合作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大陸的金融服務業相對於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而言,仍然處於供給不足狀態。台灣的金融業無論是直接融資還是間接融資,經驗都比大陸豐富。大陸現在缺的不是資金,而是經驗、管理、技術和人才。特別是在資産管理、信用卡、保險、信託、私募股權投資和風險投資方面,兩岸同仁可以大有作為。 人民幣跨境結算交易今年以來成倍增長,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有貨幣也指日可期。實際上以人民幣進行一定數量交易的周邊國家和地區已經有20多個,人民幣在台灣發展業務,有著更好的發展條件。台灣的銀行等金融機構通過服務兩岸企業,進而可以拓展到服務多邊機構,也可以對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注入巨大活力,使兩岸三地多方從中共同受益。
http://www.chinanews.com.cn/fortune/2010/12-10/27132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