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第一財經日報》:為“巴Ⅲ”籌錢:美銀或二次拋售建行股權

發佈時間:2011-06-22

1+1>2,建行和美國銀行六年來的戰略合作堪稱雙贏。

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6月21日,據海外媒體報道,美國銀行計劃在今年年底之前出售所持有半數的建行股票。據悉,出售股票是為了滿足新巴塞爾協議對於銀行資本充足率的要求,美國銀行被監管機構要求追加“附加資本”,該機構希望提高其資本充足水準以便在新規實施之前達標。

建行新聞處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該行目前尚未收到任何相關的消息。而美國銀行的新聞發言人Larry DiRita則對媒體表示,美國銀行將長期維持和建行戰略合作的關係。

美銀投資建行浮盈逾200億美元

建行2010年年報顯示,截至2010年末,美國銀行持有建行10.23%的股權,總計255.8億股,上述股票的限售期2011年8月29日截止。

作為建行上市前引入的戰略投資者,美國銀行于2005年6月與建行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當年美國銀行出資30億美元,從中央匯金處購得建行股權,之後美國銀行又出資92億美元行權追加購入建行股票。

目前美國銀行所持有的建行股票,為其2008年6月、11月先後通過行使期權從匯金公司分批購得的:首批價格2.42港元/股,60億股;第二批價格2.46港元/股,195.8億股,平均價格為2.45港元/股。若以6月21日建行H股6.44港元/股計算,美國銀行所持255.8億股建行股權的浮盈高達1021億港元,約合131億美元。此次美國銀行若出售一半建行股權,將獲得賬面收益約65.5億美元。

金融危機期間,美國銀行在2009年5月首次出售建行股權,在該次出售中,美國銀行獲得稅前盈利71億美元。去年,美國銀行又將其擁有的建行配股權利,賣給了新加坡淡馬錫公司。這樣看來,美國銀行投資建行總的浮盈超過200億美元。

每當海外戰投通過投資國有銀行獲得鉅額收益之時,坊間關於“賤賣論”的觀點就會再次升騰。不過,在中國社科院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看來,戰略合作意義積極,“賤賣論”並不成立,他對本報記者表示,“關於戰投的討論早有定論,應該説沒有戰投,就沒有後來銀行業的復蘇”。

多位銀行業專家也表示,在討論引入戰投利弊的同時,不能忽略當時的客觀環境和銀行對於融資的渴求。事實上,在美國銀行入股建行之時,建行剛剛經歷了“張恩照”事件,建行董事長郭樹清剛從外匯局局長任上臨危受命,加上當時國外投資者對內地銀行業普遍缺乏信任。

青出於藍 教學相長

在美國銀行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建行在戰略合作中也經歷著脫胎換骨的變化。

建行2010年年報顯示,建行和美國銀行在財富管理、零售銀行、小企業業務、電子銀行、人力資源等領域實施了8個合作項目。2010年,美國銀行向建行部分部門派駐專家,提供綜合化、持續性的業務支援;建行派出51名中層管理人員參加4期跟崗培訓。此外,雙方還開展了65項經驗分享和短期培訓項目。

為了還原戰略合作的真實狀況,本報記者近期曾對廣州、深圳兩地建行和美國銀行合作項目進行了實地採訪,通過對建行項目參加員工的採訪,記者發現,雙方在零售銀行領域合作最富成效,與此同時,“用數據説話,用流程管理”的經營理念已深入人心。

任何引智都需要在借鑒的基礎上超越和創新,建行與美國銀行的合作也是如此。

作為多個合作項目的親歷者,本土團隊的戰鬥力令建行電子銀行部研發中心主任何毅勇印象深刻,在他看來,某些方面本土團隊完全可以做到青出於藍。何毅勇舉了網銀客戶穩定性監測的例子:由於中美兩國在是否使用安全證書上的差異,美國銀行的專家找不到外部模倣客戶行為登錄網銀的解決辦法,最後是由建行團隊完成了任務。

受訪者不約而同地談到了先進理念本土化的重要性,對於建行私人銀行和小企業信貸來説,流程管理都經歷了本地化的過程,比如,廣東省分行在小企業貸款流程上就針對地區特點進行了優化。

“這種合作應該堅持下去並擴大範圍”,在何毅勇看來,同行相互啟發,整個産業的水準才會更高。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6/879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