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建行董事長郭樹清暢談經濟高速成長隱憂
中國經濟高速成長中的隱憂問題,已經是全球關注的問題,也是考驗中國政經領袖的掌控智慧的問題。 上周,中國著名財經領袖,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郭樹清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做過央行副行長、外匯管理局長的郭樹清,兼任過中央匯金公司董事長,2005年起擔任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2006年7月6日,郭樹清在國際經濟學會第16屆全球大會上發表英文演講:由於中國的城鄉分割,服務業、製造業及其他行業的失衡等問題可能導致所謂惡性迴圈。所以我們需要深化改革,尤其是土地制度改革、社會保障改革、教育和醫療、財稅和外貿外匯改革。此外還需要加快資本項目可兌換,促進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 郭樹清認為,目前中國內部失衡的問題仍然很嚴重,應當著力於解決五個主要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農村發展遠遠落後於城市發展的失衡,服務業仍然落後於製造業的失衡,製造業集中于低附加值鏈條的失衡,生態成本的增長超過了經濟增長的失衡,還有總的國際收支失衡的問題。 郭樹清表示,現在許多人擔心中國的硬著陸,另外一些人擔心軟著陸。而他只是擔心著陸。為什麼呢?由於中國的經濟很容易出現速度過快並引發問題。雖然十二五規劃設定了年均7%的經濟增長目標,但今年的增速他認為至少有9%,不太可能低於9%。人們認為,在貨幣政策領域的控制太嚴。但實際上與其他國家相比,就中國的貨幣供應量情況而言,並沒有那麼糟糕。前半年,中國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20%以上。中國確實有很多短期的問題,但一些中期和長期的問題實際上更為重要,尤其是對中國而言。例如,增長模式的改變,經濟和社會改革,特別是社會改革——對經濟進一步增長和進一步發展非常重要。中國經濟的失衡和不可持續的問題仍然是非常嚴峻的挑戰。 對於城鄉失衡,郭講到,人們説,中國的城市像歐洲,但農村像非洲,説的就是城鄉差別很大,我國有著和其他國家迥異的土地制度和人口、居留政策。我國耕地承包期限多為30年,因而束縛了對農村地區的長期投資。其次,城市土地歸國家即政府所有,農村土地歸集體經濟組織。集體經濟組織,以前是人民公社。但30年前即解體了。所以現在的土地實際上是由村民委員會控制,所謂的“村民委員會”由3到5名幹部組成。於是,情況是非常複雜的。它不鼓勵任何長期投資,尤其是從城市吸引來的投資。很多其他國家如歐美日等,經濟發展中生産要素在城鄉間有兩個方向的互動,但中國只能看到一個方向,主要是由農村流入城市,而非城市的資金、技術、人才等流入農村。 郭樹清表示,中國的服務業仍然落後於製造業。普遍認為,相當長的時間內城市化未能跟上工業化進程,同時帶來農村、城市戶籍“公民身份”的問題。人們談論中國的消費不足,他認為是正確的,但應充分認識到服務消費和實物消費的差距。在物質産品消費方面,如食品、服裝等,消費增速比其他國家要快。但是,服務性消費就比其他國家要慢得多。 對於製造業長期集中于低附加值行業,郭樹清認為,製造業長期集中于低附加值産業,主要是傳統的輕重工業,以加工工業和集裝工廠為主要形式。缺少在整個高新技術産業的大量出口。對於象iPhone、iPad高附加值等産品,也許中國製造商僅僅享有2%或3%的價值。另外,一雙鞋的出口價格低於3美元。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中國製造業被稱為“世界工廠”,中國的自主創新行業很少。總産出也比不上總投入。 郭樹清表示,“不能光拿比例説事,也有投資效率越來越低的問題。上海和廣東的投資平均回報率越來越低,地區越發達,投資回報率越低,當然,這只是跟他們自己比。” 目前中國環境狀況日趨惡化。生態成本的增長超過了經濟的增長。郭認為,總外貿差額問題也沒有改善。前半年的具體數字目前還沒有,估計經常賬戶順差超過2000億美元,而全年將達4000或5000億美元。外貿順差比去年同期大幅縮小了,但遺憾的是主要原因來自進口原材料價格的超常增長。外匯儲備猛增,在未來5年即十二五規劃內,又將新增約1萬億美元、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當然,這將帶來金融風險、貨幣風險等問題。但是,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作為發展中國家,過去六年裏中國都是世界頭號資本供給國,這不合理。美國、歐洲,到處都用的是中國來的錢。這不合理,尤其是中國的農村還那麼貧困。 今年中國的外貿經常賬戶餘額變小了。外貿順差縮減了很多,可能只有去年的一半。但郭強調,目前的貿易順差情況發生改變,這主要是因為進口價格上升,鐵礦和原油價格自去年以來急劇增長。去年,石油、金屬等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加了42%。但其價格上漲了38%。今年上半年稍少。由於中國是最大的原材料進口國,今年上半年必須額外支付超過2000億人民幣。因此,這種貿易平衡是不可持續的。如果中國經濟放緩,大商品價格不會如此。郭認為,中國必須找到一個辦法,真正地增加進口,應該增加的是商品數量和其他技術,而不僅僅是價格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