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人民日報》:大銀行“相中”小企業──中國建設銀行破解小企業融資難紀實

發佈時間:2011-09-05

“是建行在最困難的時候給了我們一根救命稻草!”

説這話的是四川金利達食品公司總經理李建華。李建華所在的四川眉山有“中國泡菜之鄉”的美譽,但由於缺少抵押物,當地許多小型泡菜企業告貸無門,加之貨幣政策回歸穩健、“錢荒”無情襲來,企業往往沒錢收購原料,“老闆們的腦袋像被泡菜罈子砸過一樣,每天暈頭轉向地找資金,連借高利貸的念頭都動過”。

就在此時,建行伸出了援手。李建華與當地三家泡菜企業組成聯合體,建行向聯合體發放了2000萬元“聯貸聯保”貸款,每家500萬元。雖然無需抵押、擔保,但一家不還,其他三家須承擔連帶責任。有了這筆寶貴的資金,四家企業年銷售收入有望增長20%。李建華説:“簽完貸款協議,幾個大男人都高興得哭了,緊緊地擁抱在一起,那場面真挺感人的!”

這樣的故事在建行還有不少。中國建設銀行,這家資産規模國內第二、股票市值全球第二的大銀行,正將熱切的目光投向小企業——

近三年,建行小企業貸款年均增長40%,已累計為16萬家小企業客戶放貸1.4萬億元。目前,建行中小企業授信客戶已佔企業客戶總數的90%,今年上半年中小企業新增貸款已佔企業新增貸款的68%。

建行行長張建國自豪地説起了這樣四個“最”:建行小企業貸款戶數是中國銀行業中最多的;去年小企業貸款餘額、新增額、餘額佔比是銀行業中最高的;“速貸通”、“誠貸通”、“內貿通”、“小額通”……小企業融資品種多達上百種,是銀行業中最豐富的;小企業貸款不良率1.09%,在低於2%監管紅線的前提下,容忍度在國有銀行中是最適度的。

今天的建行,不僅為大企業“錦上添花”,更為小企業“雪中送炭”。

新理念

大銀行做小企業貸款同樣划算,應成為戰略轉型的重點

大銀行做小企業貸款不“划算”——這是過去業內的“共識”。

小企業貸款風險大:小企業生命週期短,經營不穩定,報表不規範。

小企業貸款成本高:一筆500萬元的小企業貸款和一筆5億元的大企業貸款,收益相差100倍,但人手佔用、耗時費力卻差不多。

建行過去也這麼看。然而,市場環境的變化,讓建行徹底顛覆了這樣的看法。

“大企業不一定是‘寶’,小企業也不一定是‘草’。”在建行西部某分行,新的認識漸漸萌發:

從政策環境看,鋼鐵、水泥等産能過剩、污染嚴重的大企業受政策限制、難以放貸,而小企業多處競爭性領域,不受政策制約,支援小企業還能得到監管部門政策鼓勵;

從客戶基礎看,這家分行原先只有197個客戶,其中絕大部分是大企業,如果繼續“抓大”,客戶新增數量將非常有限,而在小企業中發展客戶空間巨大;

再從貸款收益看,隨著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大企業融資渠道越來越多,議價能力日益增強,貸款利率只能執行基準利率甚至下浮10%,而小企業貸款利率往往能上浮15%,只要做到一定的量比如500戶以上,小企業貸款一樣能賺錢。

這家分行的認識折射出建行正在形成的新“共識”。“只要能控制風險、降低成本,小企業貸款同樣很‘划算’;並且我國小企業生産總值近10年來年均增速超過30%,在金融市場上,得小企業者方能得天下。”分管副行長朱小黃説,“建行已將小企業業務作為全行戰略轉型的重點全力加以推進,這絕不是喊喊口號做做秀,而是從銀行自身需要出發的重大抉擇。”

專業化

“信貸工廠”模式降低人力成本和信貸風險

“風險大、成本高決定了小企業融資是‘世界性難題’。建行努力用專業化、對稱化、網路化等方法來破解這道難題。”建行首席財務官曾儉華坦言。

在建行江蘇太倉璜涇支行,寬敞明亮的工作大廳內,一個個格子間毗鄰而居,客戶調查、授信審批、合同簽訂、貸款發放、貸後管理……員工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著,每筆業務依次傳遞,頗像車間裏的流水線。這就是建行在同業中率先成立的“信貸工廠”,這種專做小企業貸款的“信貸工廠”在建行已有266家,83.8%的小企業貸款通過“工廠”發放。

説起“信貸工廠”的優勢,可以用“專業”二字來概括:

——從受理申請到發放貸款,全部在“工廠”內完成,由專職人員進行批量化審批,大大降低了小企業信貸中的人力資本佔用成本,也提高了審批效率。“以往,這些環節都離不開客戶經理,一位客戶經理服務5—6個小企業客戶就已難以支撐,現在可以從容服務20多個客戶。”建行小企業業務部負責人余江説。

——四大流程系統與八大系統工具的應用,使銀行有了專業的風險防控,有效降低了信貸風險。截至今年3月底,建行已組建“信貸工廠”的二級分行,2008年以來新發放小企業貸款不良率僅為0.53%,比未組建分行低0.37個百分點。

建行蘇州分行小企業中心總經理戴忠興説起了吳江支行“信貸工廠”正在試點的“信貸預警工具”。支行與吳江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聯網,獲取小企業的水費、電費、繳稅等10多項核心數據,一旦數據變動幅度過大,就會自動報警。“原來客戶經理一個月去一趟企業,難以發現問題,現在銀行的眼睛可以説24小時都睜著!”

對稱化

充分利用各種社區平臺,使銀企資訊對稱化

小企業融資難,常常難在銀行與企業之間資訊不對稱:一些小企業財務報表真假莫辨、信用水準低,銀行摸不著“實底”,自然不敢貿然放貸。

如何消除資訊不對稱?建行注意到這樣一種現象:小企業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往往以社區為平臺“抱團”發展。

充分利用各種社區平臺,就能使銀企資訊對稱化!

建行向行業組織借力。

佛山明浩傢具公司董事長吳榮傑急需500萬元流動資金,卻苦於沒有抵押物申請貸款,沒想到建行主動伸出了“橄欖枝”。原來,建行從樂從鎮傢具協會了解到,明浩傢具是該協會的理事單位,在圈內口碑甚好,10多年來沒拖過材料款,也沒欠過工資。掌握這些資訊後,建行立即建議吳榮傑聯合其他三家傢具企業聯貸聯保,僅2天時間500萬元貸款就批下來了。

向社區管理機構借力。

吳江市盛澤鎮早在明清就以“日出萬綢,衣被天下”聞名,如今,當地的中國東方絲綢市場是國內最大的紡織品專業市場之一。這裡聚集的6500多家商貿企業,80%以上是沒有廠房卻有資金需求的小企業。建行蘇州分行盛澤支行了解到,市場管委會下屬的中國綢都網擁有50多個客戶經理,天天跑市場採集行情資訊,對企業情況瞭如指掌,同時建有誠信會員庫,擁有1000多家誠信會員。於是,支行推出了“綢都贏”系列産品,誠信會員可向建行申請貸款,由綢都網幫銀行蒐集借款企業的基本資訊。目前,已向120家市場內小企業放貸近10億元。

“這些客戶經理能告訴銀行許多資訊,比如企業主有沒有賭博吸毒等不良嗜好、有沒有跟人打官司等,再加上市場管委會設有小企業貸款風險基金,向建行提供兜底保證,因此信貸風險很小。此外,他們也解放了銀行信貸人員的手腳,先前一個信貸人員只能服務10多家小企業,現在有些人能做到40家左右!”支行公司部副經理顧浩説。

向産業集群借力。

基於小企業圍繞核心大企業發展的特點,建行山東分行針對濱州板材加工和貿易産業集群開發了“融物通”物流融資業務,通過引入核心大企業,幫助銀行及時掌控小企業的物流和資金流,化解信貸風險。該業務出爐僅3個月,就為22家小企業放貸4.6億元。

網路化

“網路信用”讓小企業輕點滑鼠打開融資之門

這是一組快速“膨脹”的數據:中國網路購物市場規模已達5000億元,使用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的小企業達2000多萬家,網路購物消費者超過1.5億人。

虛擬的網路能否給小企業帶來實在的好處?建行首創了網路銀行信貸服務。

“我和兩位同行在阿里巴巴網上向建行申請網路聯貸聯保貸款,沒用抵押就貸了70萬元。只要輕點滑鼠,就能打開融資之門,這簡直不可思議。”浙江福盛傢具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傅和興説。

據統計,在阿里巴巴公司網上交易平臺註冊的中小企業用戶達3400萬戶,90%的用戶有貸款需求,其中70%融資無門,最主要原因是無法提供抵押、擔保。建行與阿里巴巴合作推出網路銀行業務,貸款的申請、審查、發放和還款均可在網上辦理,並引入“網路信用”概念,將企業網路交易記錄、誠信指數等作為評價和授信的依據。

“比如,銀行可以分析小企業的網上詢價、投訴記錄。如果一家小企業一個月有三四筆産品價格被詢問的記錄,沒什麼投訴記錄,説明企業經營較好也守信用。這樣的記錄我們要看三年以上,一家企業連續在網上騙三年也是件挺困難的事吧?”建行杭州寶石支行業務發展部負責人張潔升説。

如果企業出現違約,不還貸款,這樣的不良資訊將在阿里巴巴旗下各網站突出曝光。一番嚴厲的“網路公示”後,誰還敢跟這樣的企業做生意?

“利用網路信用,再加上聯貸聯保等手段,能使銀行的風險大大降低。並且,原來客戶經理放一筆貸款得跑三四趟企業,現在一切都在網上進行,砍掉了一半的工作量。最大的受益者當然是企業,許多小企業由於沒有抵押物,在‘網下’得不到貸款,網上卻能得到。”張潔升説。

在與阿里巴巴成功合作的基礎上,建行又陸續與中商網、義烏網、金銀島、敦煌網、快錢網等知名電子商務平臺合作,相應推出“e貸通”、“e單通”、“e商通”、“e保通”、“e點通”等e貸款系列産品。截至目前,已累計向1萬多家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客戶發放網路貸款450億元。

小企業,大事業。

中國建設銀行,這艘戴有“中國基本建設第二大貸款行”等桂冠、以“大買賣”見長的金融航母,又一次開始了華麗轉身。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1-09/05/nw.D110000renmrb_20110905_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