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上海證券報》:銀行強勢大跨界 電商“價格戰”未停“資訊戰”又起

發佈時間:2012-08-22

京東商城與蘇寧、國美之間的價格混戰硝煙未散,有著金融大佬之稱的中國銀行業也摩拳擦掌,對電子商務市場表現出了特別的興趣。日前,中國建行銀行旗下電子商務金融服務平臺——善融商務正式開業。而此前,交通銀行旗下平臺“交博匯”、工行與新浪合作設立的新浪商城也均已上線。

如今的電子商務界,早已是群雄割據,價格戰或明或暗,競爭激烈甚至慘烈,“燒錢”似已成為入門者的必經之路。但這並不妨礙各銀行大跨界進軍。他們已不甘於和電商合作、“小打小鬧”的模式,而是直接將觸角升到網際網路的最前端。

龐大的銀行看上小小的電商,頗令市場費解:是電商盈利前景可觀到讓被視為“暴利”行業的銀行怦然心動,還是另有打算?建行的解釋是,善融商務無意與淘寶、京東商城競爭,建行看中的更非電商本身,而在於對資訊的捕獲。

大跨界 銀行也做電商

日前,建行電子商務金融服務平臺——善融商務正式開業。

作為為數不多的銀行係企業級電商平臺,善融商務的誕生尤為低調:沒有實體的開業慶典,沒有正式的新聞發佈會,所謂“正式開業”正如其棲身地網際網路一樣虛擬無落點。

刻意的低調,無礙其被建行視為領跑同業的一大發力點。

就在8月15日召開的夏季工作會議上,建行董事長王洪章指出,目前經濟和社會的網路化程度日趨深化,對銀行經營模式、盈利模式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建行將在手機支付、電子商務、供應鏈金融、金融社會化網路服務等領域搶佔先機,趕上或領跑同業。

善融商務被建行視為“順應電子商務發展潮流,結合傳統金融服務優勢和新興電子商務服務應用而搭建的,全流程、綜合性電子商務服務平臺。”

這是一個融合B2B、B2C的綜合性服務平臺,更通俗的理解,可以將其個人商城(B2C)類比淘寶,賣衣服、賣鞋,也賣護膚品;企業商城(B2B)則如阿里巴巴,旨在為企業之間搭建交易平臺。

當然,善融商務的定位並不辜負建行的雄厚資金及金融服務實力。

相比傳統電商,善融商務差異化也是其最看重的定位:為客戶提供從支付結算、託管、擔保到融資服務的全方位金融服務,“亦商亦融”這一標語充分彰顯了其定位及其訴求。

一個最直接彰顯其特色的標誌即是,買方在購買物品時,善融商務會為其提供普通支付、貸款支付以及組合支付(包括普通支付、個人融資分期支付)三種可選方式。

善融商務並不是首家涵蓋B2B、B2C的銀行係綜合電子商務平臺,但善融商務的誕生,仍被視為銀行新生事物,並引來市場對銀行係電商的密切關注。

實際上,幾個月前,交通銀行所推“交博匯”亦已上線,通過該平臺,企業可在十分鐘內建立一個自己的網上商務平臺,實現商品銷售、企業採購、企業收款、品牌推廣、線上促銷、資訊資訊、金融理財、融資授信等眾多服務。

更早前,工行與新浪曾合作設立新浪商城。目前各大銀行也基本擁有基於信用卡服務的網上商城,但更多僅限于B2C平臺,比如招行信用卡商城,被視為目前銀行涉足電商最為成功的案例之一。

與已有銀行係網上商城相比,建行、交行新推商城的區別在於涵蓋了B2B平臺,更具企業級規模,並非信用卡業務的一個衍生品。

但作為初生的平臺,善融商務、交博匯仍顯稚嫩,比如善融商務個人商城,商品只是按照類別予以歸類,卻沒有細分品牌,這在京東商城、淘寶則是基本的一個劃分標準。

在商品齊備、商戶的入駐、平臺的知名度乃至交易量等多個方面,銀行係電商仍不足以與淘寶、京東抗衡,但這並不妨礙市場對低調卻“貴族出身”的銀行係電商投以好奇的目光。據本報記者了解,仍有多家商業銀行亦有打算開辦自己的電商平臺,有的銀行甚至構想,在幾年內將平臺交易量做到十多萬億,可謂雄心勃勃。

危機感來襲 銀行不甘屈居網際網路末端

進駐電商領域儼然成為銀行業一股蓄勢待發的潮流。

外界不解的是,在阿里巴巴、京東商城、噹噹等幾大傳統電商已然形成多頭壟斷的格局下,這些金融界大佬,何以要在此刻選擇大跨界進軍電商?

搭建善融商務平臺的操刀者,建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徐捷説,一個主要的促發因素便是電子商務及網際網路的發展對銀行傳統業務帶來的衝擊。

他所指衝擊最為突出的體現即是,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發展迅速,對銀行網上支付、結算産生的巨大壓力。

簡單而言,第三方支付就是買方選購商品後,使用第三方平臺提供的賬戶進行貨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賣家貨款到達、進行發貨;買方檢驗物品後,就可以通知付款給賣家,第三方再將款項轉至賣家賬戶。

“在電子商務交易中,部分買方會選擇將資金轉至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此時銀行只是充當了給支付寶充值的功能,而銀行最需要的客戶交易資訊以及中間産生的結算此時都被第三方支付平臺遮罩,銀行處於網際網路交易支付結算的末端地位。”

徐捷説,善融商務的推出,正是建行希望走到更前端,改變以往被動局面,並以此與同業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的一大努力。

根據EnfoDesk易觀智庫發佈的《2011年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季度監測》數據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第三方網際網路支付市場交易額連續四個季度保持快速增長,全年交易額規模達到2.16萬億元人民幣,較2010年增長99%。

迅猛的發展勢頭還將持續。

易觀智庫分析師張萌預計,2012年第三方支付交易額規模將大增至3.84萬億,增幅81%,到2014年,第三方支付交易金額規模將達到9.94萬億。

支付寶研究院專家陳達偉告訴本報記者,在參加最近一次央行相關會議中,相關人士還表示要支援第三方支付的發展。

作為開放性的平臺,第三方支付發展迅速,目前已經形成幾方割據的狀態,其中支付寶佔據了近半壁江山,今年二季度佔第三方網際網路支付市場交易額的份額為47.3%。

實際上,第三方支付對銀行的衝擊並不限于網上電子商務交易,且已延伸到銀行更為傳統的業務,比如繳納水電煤氣費。

支付寶曾對外披露,2011年蘇州支付寶用戶每人平均消費為6988.77元,有近5萬人每個月使用支付寶繳納水電煤氣費。

第三方支付功能似乎仍待挖掘,愈發齊備。

徐捷説,在跨行服務上,第三方支付改善了客戶的體驗,與銀行是互補的關係,但其對銀行傳統業務的滲透,確實給銀行帶來了潛在挑戰,雙方此時又是競爭關係。

志不在電商 最看重資訊捕獲

銀行顯然難以坐視“蛋糕”被外來人蠶食,但收復支付失地不是銀行係電商的主要訴求,也不足以激發銀行大跨界進軍。

實際上,搭建屬於自己的電商平臺後,銀行自身無法解決的跨行支付問題依然需要依賴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支援。

第三方支付作為開放性平臺,可以對接多個銀行端口,被視為跨行交易的一大橋梁。如果消費者選擇在善融商務上購買産品,但又不持有建行借記卡或信用卡,此時便可借助第三方支付平臺完成交易,這也是善融商務雖然隸屬具備支付結算功能的銀行,卻依然要引入通聯支付、寶易互通等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和銀聯合作的原因。

根據徐捷所言,善融商務最根本的目的是在捕獲資訊,構建自己的網路商業信用體系,並以此對接傳統金融服務,更好地服務客戶,形成競爭優勢。

信用體系對銀行而言是寶貴的財富,銀行可以依此判斷客戶資質,並考慮提供不同類型的金融服務。

建行對網路商業信用的訴求,最早可回溯至2007年6月9日。

這一天,建行與電商界老大阿里巴巴正式攜手,推出新一代網路銀行,目標直指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阿里巴巴看上了建行的“財大氣粗”;建行則相中了阿里巴巴所積攢的網路商業信用。雙方的合作被認為可以打破原本橫貫在銀行與小企業之間的鴻溝,將網路信用度作為貸款的參考標準之一,從而使企業不單純依靠固定資産、企業擔保等來突破資金層面的束縛,實現進一步成長。

彼時,阿里巴巴根據其網站交易積累的商務信用,已建立了一整套信用評價體系與信用數據庫,該數據庫中所有商戶的信用紀錄最長達六年。

在隨後的21個月時間裏,建行浙江省分行借助雙方這一合作,累計向1002個中小企業發放貸款24.5億元,業務發展速度迅速,有貸款客戶數超過了建行全國系統18個一級分行,不良率1.2%,低於傳統中小企業不良率和對公貸款不良率。

嘗到甜頭的建行,在與阿里巴巴成功合作的基礎上,又陸續與中商網、義烏網、金銀島、敦煌網、快錢網等知名電子商務平臺合作,相應推出“e貸通”、“e單通”、“e商通”、“e保通”、“e點通”等e貸款系列産品。

善融商務平臺的搭建,正是建行進一步網羅客戶資源,積攢商業信用資訊訴求的體現。

正如徐捷強調,善融商務無意與淘寶、京東商城競爭,建行看中的更非電商本身,而在於對資訊的捕獲。建行將其視為一個開放的平臺,併發出了希望能與其他電商進一步合作的信號,比如希望將來可以將善融商務所具備的融資功能以某種方式嫁接到其他電商平臺。

互相滲透 電商也虎視金融

令外界疑惑的是,截至目前,建行與阿里巴巴的合作仍在持續,建行何以仍要大跨界進軍電商領域,市場甚至一度猜測雙方的合作是否已有嫌隙。

而在業內人士看來,嫌隙與否或許不是重點,實實在在感受到的合作話語權被削弱以及危機感或許才是建行跨界的關鍵。

在銀行大跨界進軍電商的同時,電商也對金融也保持了極高的興趣。以阿里巴巴為例,阿里巴巴不僅吸引了工商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入駐,還創建了自己的貸款公司。

2010年6月8日,阿里巴巴集團聯合復星集團、銀泰集團和萬向集團在杭州正式成立浙江阿里巴巴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工商局向其頒發了營業執照,這是我國首張電子商務領域小額貸款公司營業執照。

但這並不能滿足阿里巴巴對金融業的好奇心。

此前,有關阿里巴巴欲設立商業銀行的傳聞頗有市場。早在2010年,市場便傳出,阿里巴巴欲收購民生銀行。民生銀行資産總額已突破兩萬億,是眾多明星企業及企業家的聚集地,包括劉永好掌舵的新希望、史玉柱的上海健特均位居民生銀行前十大股東之列。阿里巴巴所具備優勢,與民生銀行戰略定位頗為契合。民生銀行的一大戰略定位,即是做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商,並已有所成,已成為中國銀行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領跑者。

儘管雙方都對此傳聞均持否認態度,但本報記者仍從相關人士處獲悉,民生銀行曾有意吸納阿里巴巴成為其股東。

而在業內人士看來,在金融業大門日益向民間資本開放的趨勢下,阿里巴巴獲批成立銀行是早晚的事。

所積攢的網路商業信用被視為阿里巴巴進軍金融的一大突出優勢。甚至有人士認為,如果給阿里巴巴一張銀行牌照,阿里巴巴可以迅速地佔據領先優勢,成為小微信貸之王。

據報道,截至2012年6月末,主要負責運營阿里巴巴旗下小貸公司的阿裏金融業務部門,已累計為超過12.9萬家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貸款總額超過260億元。而在2012年7月20日,阿裏金融已經實現單日利息收入100萬元,分析稱,這意味著,如果這一勢頭持續一年,阿裏金融的利息收入將達到驚人的3.65億元。

“這肯定是業內最賺錢的小貸公司了。”有業內人士稱。

合作銀行沒理由不擔心,一旦從合作者變為競爭對手,自身所處境地會更為尷尬,也沒理由不擔心已有小貸公司平臺的阿里巴巴還能否向其推薦最優質的客戶資源,而不是優先留給自己。

在此背景下,對銀行而言,大跨界或可視為未雨綢繆之舉。有銀行人士分析稱,不光是建行,大型銀行為了擴大自主權以及合作的談判餘地,未來都有可能大跨界進軍電商領域。

 

 

http://finance.21cn.com/newsdoc/zx/2012/08/22/127463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