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建行電商邏輯:建立自己的電子商務平臺
在和阿里巴巴的合作受制之後,中國建設銀行就暗下決心,要建立一個自己的電子商務平臺。 這家銀行拒絕滿足阿里巴巴希望在銀行貸款利息分一杯羹的要求,以至於他們之間嫌隙漸生,而這項金融業和電子商務業曾經的標桿式合作也走到了盡頭。 曾經的合作夥伴、阿裏金融總經理胡曉明甚至願意直言不諱地對本報記者宣稱:“我們和建行的合作早在2011年4月就停了”。阿里巴巴在2010年4月就拿到了小額信貸牌照。 而阿裏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馬雲曾經在幾年前的一次演講中就説過:“給中小型企業貸款,有多少銀行真正腳踏實地地在做?很少。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改變銀行。” 對於建行而言,本月上線的“善融商務”就是他們醞釀數月的結果。這項業務覆蓋了B2B和B2C兩種電商模式,並成為銀行業中首個吃螃蟹者。此間,電商巨頭蘇寧易購、京東商城混戰正酣。 建行副行長龐秀生8月13日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談到,建行做電子商務平臺不是因為阿里巴巴,而是因為這是未來的趨勢,由電子商務公司來控制客戶和銀行的金融服務是不妥當的。 建行跨界電商 阿里巴巴曾經以其平臺上的企業網路聯保的模式和銀行存在密切的合作關係。這種貸款方式于2007年推出後,與建行、工行建立了合作關係,業務覆蓋浙江、上海、福建等地。而建行,則被阿里巴巴內部認為是最重要的銀行合作夥伴。 胡曉明曾説,原先他的夢想是通過銀行的資源,為銀行和阿里巴巴平臺上的小企業牽線搭橋,但由於和銀行信貸理念上存在根本不同,這個想法並未實現,於是便開始申請小額貸款公司的牌照。 儘管建行和阿里巴巴合作部分的企業貸款規模僅100億元左右,這一部分業務的減少或者停止相較于建行13萬億元的總資産來説九牛一毛,但龐秀生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談到,電子商務“勢不可擋”,有巨大潛力。在中國,完成1.7萬億元的電子商務交易額,2007年需要一整年的時間,而在2012年只需要一個季度。 建行“善融商務”電子商務網站應運而生。它的業務範圍囊括了幾大內容,電子商務服務、金融服務、營運管理服務、企業社區服務及企業和個人商城。龐秀生稱,電子商務不是建行主業,更多的是一個增值服務,“我們的能耐是平臺上的商戶是我們的金融服務對象,我們可以了解他多一些,可以對消費者負責,同時我們還可以給它提供金融服務。” 在電商服務方面,善融商務提供B2B和B2C客戶操作模式,涵蓋商品批發、商品零售、房屋交易等領域;在金融服務方面,將為客戶提供從支付結算、託管、擔保到融資服務的全方位金融服務。 善融商務平臺以資金流、結算、信貸、支付為核心,試圖對傳統電子商務模式有所創新。 不只是建行,交行打造的電子商務平臺──“交博會”近期也陸續向客戶開放,其中的商品館就是B2C的模式。在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的同時獲得客戶的動態經營資訊,或許是銀行共同的驅動力。 交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張常勝對本報稱,關於銀行做電子商務,業內有不同認識和看法,有的認為銀行做電商很燒錢,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企業幾乎不能沒有線上業務,單純的線上開展業務的也是越來越多。 “做好客戶70%以上的交易渠道就是線上,你不提供這個平臺客戶就會到別的平臺去”。客戶的需求越來越綜合化,不僅單純的只辦理銀行業務或者某個業務,還有很多其他綜合需求。進入電商領域有利於增強客戶忠誠度粘性,銀行的資金回籠也會越來越多。 建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徐捷稱:“我們也在拓展4S店。房屋、汽車買賣,銀行的優勢更大,事實上善融商務已經有了購買汽車的成功交易。建行還將開通‘房e通’,對房子的背景進行調查,確保上線的房源都是陽光房源。” 徐捷稱,隨著利率市場化和存貸差越來越小,銀行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如何拓展新的客戶,成為挑戰電子商務平台中的企業也是各家銀行未來看重的陣地,“這個陣地建行不能丟,從源頭上提供這個平臺,核心還是定位為金融服務。我們並不希望在電商領域和京東、淘寶競爭,建行更加看重客戶的引入及和銀行傳統業務的對接”。 從蜜月到嫌隙 5年前,正是企業線上交易資訊這一核心競爭力讓阿里巴巴進入了建行和工行的法眼。阿里巴巴清楚地知道在其平臺上的企業每年的經營狀況和業績,通過其他用戶的回饋也能夠基本掌握這些企業的信用情況。同時經過若干年的積累,阿里巴巴已經將中小企業的種種特徵,包括靜態資訊和企業經營的動態跟蹤,編織成一張信用關係網路。 很自然地,建行、工行和阿里巴巴高調合作,銀行提供中小企業貸款,阿里巴巴則提供銀行平臺上的企業經營資訊。 一旦這種信用網路和銀行結合,銀行將能夠獲得眾多信用良好、交易活躍、有發展前景的企業名單,而阿里巴巴的眾多企業也將能夠憑藉自己的良好信用獲取融資。阿裏金融相關負責人在回憶起這段合作時説:“這期間,阿裏金融曾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機構都有過愉快的合作經歷。” 同時,阿裏金融在回復本報記者的採訪時用了大段表述來解釋阿里巴巴和銀行等機構合作在思路和方式上的變化,對中小企業信用的不同判斷標準阻礙了他們之間的合作。 阿裏金融表示:這種操作在之前的確幫助過一些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需求,但這樣的操作本質上還是以銀行原有的信貸操作方式為根本,所以,雖然電商平臺上的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旺盛,但是能通過銀行信貸門檻的小微企業卻極為有限,而且電商平臺上小微企業在網路上所積累的信用並不能獲得銀行的充分認可,仍然需要擔保、抵押或者聯保等形式,這顯然對滿足電商小微企業的融資不利;而且小微企業數量龐大,融資額度低,傳統信貸操作的方式並不能高效實現他們的融資需求,效率比較低。 但與阿里巴巴合作的銀行則有不同的説法,銀行方面認為之所以出現後來合作的減少甚至暫停,和阿里巴巴漸漸希望在銀行的貸款利息中分得一杯羹、向企業收取與貸款相關的費用,遭到了銀行的拒絕有關,因為銀行認為這加重了客戶負擔,也增加了銀行風險。來自銀行的説法是,已經擁有阿裏小貸的阿里巴巴開始不滿足於做一個電子商務平臺和為銀行提供企業資訊,阿里巴巴希望收取貸款資金的2%作為費用。 阿里巴巴認為他的誠信網路已然成為各大銀行形成核心競爭力的基礎,而作為核心競爭力的提供者,阿里巴巴有理由獲得一定的收益。這對銀行來説,是不能接受的,銀行業普遍認為首先這是不合理收費,其次這也增加了銀行的風險。 阿裏金融更願意提到的是,大量的網商小微企業在網上辛苦積累的信用得不到認可,倒在了銀行的信貸門檻之前,能通過這一門檻的企業比例極低。 阿裏金融則從數據和網路入手,開發新型的微貸技術,尋求解決小微企業融資的新途徑。阿裏表示希望能通過這種實踐,扭轉外界對於小微企業信用的認識,讓小微企業在電子商務平臺上所積累的信用能實實在在地成為企業有價值的資産。 這也讓建行重新思考。阿里巴巴所擁有的這些企業資訊建行希望直接擁有。徐捷説:“我們最看重的是讓客戶多一個網上的渠道,形成和客戶在支付結算、傳統銀行業務的對接,我們看重資訊的捕獲。融資服務最基本的內容是對資訊的掌握,線下資訊丟失量很大,在網上捕獲交易記錄,可以解決資訊不對稱的問題,進行實時的授信。這對企業來説提高了效率,拓展了渠道;對銀行來説,加強了資訊服務。” 建行電子銀行部副總經理劉建忠稱,客戶在傳統線下有大量交易,中間有融資需求,拿不出證明來證明這些交易,“我們建立這個平臺可以最大程度地追求資訊的真實性,是為了對客戶負責。” 銀行的詬病是:交易記錄可以通過不同手段增加,不完全是真實的。劉建忠稱,建行看重電商平臺是有效的客戶,有效的交易,有效的金融服務。銀行不能用第三方的交易記錄做為融資的憑據,這樣銀行還必須保證第三方支付提供資訊的真實性,如果自己有這個平臺,那麼建行就可以保證真實的客戶和有效的交易。同時,建行還會實現線上交易記錄和線下貸前調查的結合。所有在善融商務上架的産品,都是建行負責錄入的。 超級公司? “在合作中確實有這個感覺,它在控制客戶的網路資訊。它處在銀行和客戶的中間位置,可以把兩邊斷開。你不給他好處,它就變相不給你資訊”,一位與阿里巴巴有合作的銀行業人士表示。 慢慢地,工行、建行與阿里巴巴的合作都在減少。阿里巴巴這個平臺上的中小企業更多地被推薦給了阿裏金融這家成立不久的小額貸款公司。事實上,阿里巴巴也在2010年4月即拿到了小額信貸牌照。阿裏金融所開發的新型微貸技術是其解決小微企業融資的關鍵所在。數據和網路是這套微貸技術的核心。 阿裏金融再度強調其天然優勢,即阿里巴巴B2B、淘寶、支付寶等電子商務平臺上客戶積累的信用數據及行為數據。重視數據,而不是依賴擔保或者抵押,不僅極大降低小微企業融資的門檻,也讓小微企業在電商平臺上所積累的信用價值得以呈現。 從2010年4月阿里巴巴拿到小額信貸牌照到今年6月底,阿里巴巴信用金融部門已經為超過12.9萬家的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貸款總額超過260億元,阿裏金融已經實現單日利息超過100萬元。 龐秀生稱,還是要把交易主動權掌握在交易參與者各方手裏,需要理順整個金融服務的供給,不然就增加交易成本了。“我們要直接和客戶連接起來,和客戶的電子商務的資訊流連接起來,客戶在網路活動中的聯繫,銀行要自己掌握,雖然目前來看,從電子商務平臺上發生的業務在整個建行的業務中並不算大,以後商務善融平臺越來越壯大,我們並不排斥它做大。” 浦發銀行移動金融部高級經理馮亮稱,銀行做電商有銀行的優勢,有的銀行做電商是消化掉現有的積分,有的銀行考慮把企業和個人客戶做整合,這是一種優勢,尤其對有些規模很大的銀行。 “銀行做電商現在沒有標準,有很多模式,其實銀行還是解決客戶需求為主,將上下游企業客戶和個人客戶打通,了解客戶的交易流,銀行就可以提供給客戶一些授信,還有就是網銀登入量很大,加個電商進來,産生互補效應”,但他同時承認,電商行業的兩個支柱,有風險投資和企業文化高效率、創新快速,是商業銀行所沒有的。 有意思的是,本報記者採訪了解到,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電子商務業界人士認為如果他們和銀行的合作終止,銀行會很著急;而銀行業多數人士認為,電子商務業更著急,因為它的服務是不完整的,客戶希望得到一個完整的服務,這就是為什麼阿里巴巴想去辦銀行的原因了,而電子商務這個行業銀行要想介入,門檻並不是很高。 關於阿裏金融的發展規劃,阿裏金融對本報記者表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阿裏金融仍會將自己的業務重心鎖定在小微金融服務的創新,力求為更多的小微企業服務。目前,並無向銀行轉制的考慮和意願。 而關於建行電子商務平臺“善融商務”的未來,建行表示,這並不是一個法人機構,而是和網銀建設一樣,是建行電子銀行部的一部分,是一個成本部門,未來也暫時沒有將其獨立成為法人公司的打算。建行已經把風險白皮書交給監管部門,銀行也有網際網路的許可和網上的資訊服務資質,這並未涉足實體經濟。 張常勝稱,金融和電子商務有著天然的結合點:“電子商務網站日積月累有交易資本資訊,這才是最珍貴的,這些不是簡單的資訊,有大量的長期資金往來,銀行也是看中這塊,銀行要借助這些才敢放款,用客戶經理的話,成本也高,資訊不對稱,有些小企業有自己的一本賬,很多資訊都不是很真實的。” 但也有網際網路資深人士認為,金融和電子商務需要的商業基因是完全不同的,未來可能還是金融的歸金融、電商的歸電商。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bank/bank_hydt/20120827/1157129637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