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財經國家新聞網:建行試水電商平臺 銀行係電商發展前景未明

發佈時間:2012-09-04

當8月份京東、蘇寧等電商巨頭們大打出手時,手握重金的銀行大鱷已悄然潛伏于電子商務平臺。

中國建設銀行旗下電子商務金融服務平臺——善融商務已正式開業。此前交通銀行傾力打造的全新多功能電子商務平臺“交博匯”業已上線。

一位國有銀行的高管在接受《財經國家週刊》記者採訪時透露,跨界涉足電商已經成為銀行業蓄勢待發的一股潮流。不僅是大銀行有此計劃,甚至有些城商行也有了初步構想。

一向“不差錢”的銀行跨界電商究竟意欲何為?

“銀行鋪設電商平臺更多是借助這個低成本的平臺,”一位業內專家告訴《財經國家週刊》,不同於京東、蘇寧等傳統的電商,可以利用自己的平臺整合客戶資源,接入其最擅長的支付、結算和融資等業務。

銀行跨界

沒有鮮花,沒有掌聲,更沒有發佈會。6月28日,建行的“善融商務”電子商務平臺低調上線。儘管一切低調,但還是引來了外界對其“跨界”的質疑。

近日,本刊記者登陸“善融商務”網站,發現其首頁提供兩個入口。一個是個人商城,賣衣帽等日常用品,類似天貓商城,屬於傳統的B2C模式;另一個則是企業商城入口,類似于阿里巴巴,採取的是B2B平臺的模式,為企業之間搭建交易平臺。

與阿里巴巴、天貓等傳統電商網站的定位不同的是,善融商務最看重的是其差異化的服務:為客戶提供從支付結算、託管、擔保到融資服務的全方位金融服務。在“善融商務”,客戶可直接實現分期支付或申請貸款支付。

按照建行官方的説法,“善融商務”是該行結合傳統金融服務優勢和新興電子商務服務應用而搭建的全流程、綜合性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善融商務”涵蓋商品批發、商品零售等領域,為客戶提供資訊發佈、交易撮合、社區服務、線上財務管理等配套服務;在金融服務方面,將為客戶提供從支付結算、託管、擔保到融資服務的全方位金融服務。

“善融商務”也成為國內首家由銀行建設、經營的電子商務金融服務平臺。

其實,銀行跨界電商早已不再新鮮。不僅是國有銀行,絕大多數股份制銀行都已通過信用卡網上商城的模式試水電子商務。但是這些網上商城都是B2C模式,針對信用卡用戶。

“這些商城當初的定位都是信用卡增值服務,目的是為了吸引客戶,不是盈利點。”前述國有銀行高管在接受《財經國家週刊》記者採訪時表示。

而建行“善融商務”上線之所以能引起業內關注主要是其突破了傳統銀行網上商城的模式。

“善融商務結合了電子商務與金融服務。”上述銀行高管表示,建行通過“善融商務”面向B2C商家開展線上融資,有望打開中小微企業信貸融資的渠道。

賽迪顧問分析師夏令認為,建行為電商平臺取名“善融”正是“善於融資”之意。與傳統的天貓、阿里巴巴相比,“善融”突出的是分期付款等金融服務優勢。

而在此之前,交通銀行推出的“交博匯”與“善融商務”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交博匯”網上商城設計為“商品館”、“收付館”、“企業館”和“金融館”一軸四館格局,全面覆蓋對公對私客戶。除了提供傳統商品外,“交博匯”也提供線上理財、線上融資、公共繳費、企業收款、行業資訊等眾多金融增值服務。

意欲何為?

廣州銀行電子銀行部副總經理張雪芬在接受《財經國家週刊》記者採訪時表示,不少大銀行擁有龐大的客戶群,銀行嘗試利用這些線下客戶在電商領域是否能有所作為。

以建行為例,目前其擁有的網上銀行客戶數已超過一億,手機銀行客戶數量超過6500萬。善融商務從一齣生,就延續了其母體的客戶優勢。

建設銀行電子銀行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善融商務”開業一個多月來,簽約商戶已經過千,會員已發展數十萬。

其實在建行內部,搭建電商平臺,已籌備了將近兩年時間。在建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徐捷看來,電子商務迅速發展,使銀行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建立善融商務,正是建行搭乘這輪快車的嘗試。

但想要憑藉這班快車之勢,使自身在電商領域迅速發展且盈利,並非易事。“8·15電商之戰”,你死我活的角逐賺足了市場眼球,也讓不少人了解到了電商的生存現狀。涉足電商,銀行巨頭們是想要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中分一杯羹嗎?

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張萌認為,銀行進軍電商,目的不在於獲得利潤,而是通過第一手的交易記錄,更好地了解個人客戶的消費習慣以及企業客戶的營業狀況,這有助於銀行研發和推廣自身的金融産品,提高金融服務水準。

銀行的這一策略,可以從“交博匯”的網站看出端倪。通過網站右上角“我的通行證”登陸這一平臺,客戶即可通過一個賬號在商品、企業、收付、金融四館消費交易。正是電子商務與金融服務的有機融合,銀行係電商體現出了與其他電商以及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不同。

“把金融産品和服務這塊的優勢突出得很明顯,其實就可以看出銀行涉足電商,還是想推廣自身的金融服務,擴充自己主業的實力。畢竟,對於銀行講,主業還是金融業。”夏令表示。

徐捷也稱,“之前的電子商務模式中,銀行頗為被動,僅處在支付結算鏈條的最末端。我們是想從資訊源頭提供服務,變被動為主動。善融商務就是為了使建行電子支付業務往前延伸,從客戶資訊的源頭抓起,獲得更為真實的客戶交易數據,在這個基礎上擴大金融服務。”

另外,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進一步推進,銀行存貸利差收窄,業績壓力逐步凸顯,如何發力中間業務轉變盈利方式也成為銀行當務之急。

張雪芬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稱,以前都是客戶選擇電商平臺,銀行只起到一個支付的作用,但是支付本身不能産生多少效益。所以現在銀行都希望能參與到消費這一環節,引導客戶消費,並擴大中間業務收入,這也是不少銀行涉足電子商務平臺計劃的重要原因。

前景未明

作為初生的平臺,善融商務、交博匯等仍顯稚嫩。在商品齊備、商戶的入駐、平臺的知名度乃至交易量等多個方面,難以與老牌的電商相抗衡。

銀行內部人士表示,儘管銀行已經瞄準了電商平臺這一盤棋,但是能下到什麼時候什麼地步,銀行心裏也沒有底。

譬如善融商務個人商城,商品只是按照類別予以歸類,沒有細分品牌。而且上線一個月其網站商品交易量非常有限,不少商品的交易量還是為零。

艾瑞諮詢分析師丁佳琪表示,和專業電子商務網站相比,銀行的供應鏈管理能力較弱,用戶在發貨速度、退換貨等典型的網購體驗會稍差。

銀行係電商不但對客戶的吸引有限,就是對入駐商戶也暫時難以提供水準相當的服務。

徐捷曾表示,建行目前還難以像傳統電商一樣提供全面週到的服務,但正在逐步加大人手,對入駐商戶做細緻的輔導以及加強其他相關支援服務。

在張萌看來,一系列的問題都表現為銀行係電商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如何運營起來。她對記者指出,銀行搭建電商平臺的出發點是為了了解客戶資訊流,提供更好的服務。但是這需要在電商平臺交易量足夠的時候才能實現。現在各大傳統電商已經成熟,而銀行卻沒有任何經驗。在這種情況下,銀行的電商平臺如何吸引客戶、保住客戶就很重要了。

除此之外,與現有的電商相比,銀行機構龐大,管理鏈條長,在應對市場變化、創新速度等方面不佔優勢。

無論從用戶體驗還是技術挖掘,電子商務對於銀行來説都是陌生的領域,還需要不斷摸索。“蘇寧已經很成熟了,但是在價格戰時期他的網站還是出現了問題。這説明電商平臺對技術的要求很高,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夏令認為。

張雪芬表示,對於電商領域,銀行還處於試水階段,面對這一“燒錢”的平臺,“不差錢”的銀行想要持續投入下去也不容易。

 

 

http://bank.hexun.com/2012-09-03/145403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