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21世紀經濟報道》:不良率從3.84%到1% 建行上市七年風控質變

發佈時間:2012-11-12

“建行光伏全産業貸款餘額僅有174億元。”2012年10月29日,2012年三季度業績發佈會上,當投資者問及眼下備受産能過剩與債務重壓雙重打擊的光伏行業信貸時,建行管理層如是回答。

光伏,只是建行近年來10多個産能過剩行業名單制管理中的一個,早在2008年,建行風控部門就判斷光伏行業存在潛在的産能過剩風險,要求全行採取措施嚴防風險。

“今年以來,我們嚴格按照五級分類標準,對大額客戶逐戶進行風險分析,針對性計提了充足的減值準備。”上述建行管理層透露,眼下光伏業的兩大焦點企業:無錫尚德電力和江西賽維LDK,“建行在尚德沒有信貸餘額,而賽維LDK的餘額逐步下降。”

進入2012年三季度,宏觀經濟下行趨勢明顯,高達123萬億的中國銀行業資産品質下滑隱憂已然顯現,銀行業整體不良貸款餘額連續四個季度反彈,市場正考驗各家上市銀行的風險防控能力。

截至2012年9月末,建行不良貸款率基本維持了2季度末1%的水準,較上年末下降0.09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略升1個百分點至262.9%。

“2005年底時建行不良貸款率高達3.84%,上市七年,建行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維持了多年穩定良好態勢。”上述建行人士説,2012年以來,建行不良餘額有所增長,主要因該行堅持審慎穩健的風險偏好,進一步嚴格信貸資産分類所致。

據一位資深銀行家説,經濟下行時期,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應予以一定的不良容忍度;但商業銀行更應對有可能到來的資産品質隱憂未雨綢繆。

接近建行的人士透露,今年以來,該行致力於提高風險的監測、預警和應對能力,依託授信業務監測系統和對公預警客戶跟蹤管理系統等平臺,逐步建立起覆蓋全流程的風險監控體系,對民間高息借貸、鋼貿類客戶、光伏産業、造船業、代客理財、擔保機構等風險突出領域下發預警提示,提前主動化解風險,做到洞悉全局、未雨綢繆、防患未然。

堅持信貸結構調整2011年主動信貸退出1037億

過去幾年,光伏、船舶、鋼鐵等行業的大躍進,背後少不了眾多商業銀行的鼎力支援,而建行在尚德、賽維LDK上的表現,僅僅是其獨特風險偏好的一個縮影。

僅2011年,建行就實現主動信貸退出1037億元(非不良貸款),而騰挪出信貸資源則用於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據建行相關人士介紹,過去幾年建行制定了50多個行業和産品審批指引、30多個重點行業的客戶準入退出標準,對10多個産能過剩行業實現名單制管理,出臺了若干行業及表外業務的信貸政策底線,信貸結構調整工作成效突出。

數據顯示,截止2011年末,建行全行産能過剩行業貸款餘額比上年末減少16億元。

“針對鋼鐵、水泥、煤化工、平板玻璃、風電設備、多晶硅、造船等‘6+1’産能過剩行業,建行近兩年成立了專門的審批團隊,通過細化名單制管理、嚴格準入標準、加強審批把關。”上述建行人士介紹。

“一方面主動指導全行調整信貸投向和客戶授信策略;另一方面及時發佈風險預警資訊,提前預警授信風險,制定針對性風險化解措施。”建行授信部一位人士表示。

在政府融資平臺貸款管理方面,建行通過包括上收平臺貸款審批許可權至總行;在IT系統建立平臺客戶標識,持續跟蹤監測;將現金流不足、財政層級低的平臺客戶納入年度退出計劃;加大對平臺貸款的資本約束等手段強化管理。2011年末,平臺貸款餘額4,297.64億元,其中現金流全覆蓋類佔比達到85.69%,貸款餘額較上年減少1,121.60億元;平臺客戶924戶,較上年減少158戶。到2012年6月末時,監管類平臺貸款餘額進一步降至4,425.98億元,其中,現金流全覆蓋類貸款佔比91.33%。

對於房地産開發貸款,該行一直執行嚴格的名單制管理,房地産開發類貸款餘額4177.66億元,較2011年末減少13.94億元。

為進一步提高風險管理敏感性和針對性,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建行自主開發的信用風險壓力測試系統,針對宏觀經濟、房地産、製造業、出口企業、小企業、電力、政府融資平臺以及交通運輸業等重點領域開展了多輪壓力測試,這為調整信貸結構、改進管理薄弱環節以及經營決策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支援。

“監管機構也對建設銀行的壓力測試工作充分肯定並建議在全國進行推廣。”上述人士稱。

借力新資本協議提升整體風險管控能力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浙江民企風險相對集中爆發。根據浙江銀監局披露的數據,今年前6個月,整個浙江地區銀行業本外幣不良餘額759億元,增長276%。

建行管理層也坦承,不良率上升地區集中在江浙地區,行業集中在製造業和批發零售業。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上半年末,建行新增不良集中在長江三角洲,其不良額較年初上升55.53億元,不良率較年初上升0.26個百分點,而其他地區不良額均呈下降趨勢。

“從行業、區域、客戶、産品等維度進一步細化‘進、保、控、壓、退’信貸政策要求,統一全行風險偏好,發揮各區域比較優勢。還通過充分運用風險限額、經濟資本等工具,細化底線和審批指引、明確信貸準入退出標準,從源頭對風險進行主動的選擇和取捨。”建行某分行內部人士在談到如何控制風險時告訴筆者。

對於銀行而言,資質良好的客戶是銀行穩健經營的根基,如何準確地評估客戶風險,就成為銀行在激烈競爭中穩健發展的取勝之道。建行借力的則是新資本協議倡導的內部評級法——以推進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為契機,利用銀行內部積累的數據及外部專家經驗,建立了一套定量指標和專家判斷指標有機整合的內部評級體系,從而對客戶違約風險進行精確量化和風險排序。

這一內部評級體系,起初于2007年根據客戶特點細分建立了27個對公客戶信用評級模型和9張零售客戶評分卡,如今業已基本覆蓋了全行全部對公客戶,零售信貸業務實現了自動審批和信用卡額度自動調整,其中個人住房申請評分卡年累計自動審批逾20多萬筆,大幅提升了客戶滿意度。

“評級不僅能給出客戶的違約可能性的測度,也能給出風險潛藏點,比如負債水準、盈利水準、行業前景以及內部管理水準等等,有了這些,我們就能夠針對客戶設計更有效的産品方案和風險控制措施,對客戶的行銷也就更準確,風險把控也會更有效”,建設銀行某支行客戶經理談到對評級使用的感受。

“此外,建行還在同業中率先應用經濟資本工具。經濟資本反映了特定交易或組合的非預期損失的大小。因此,特定交易或組合的收益高低應以此基礎來比較,以符合“風險收益相匹配”的銀行穩健經營原則。例如,同樣是8%的利率水準,擔保、抵押和信用貸款的風險水準顯然不同,擔保人資質、抵押品品質以及客戶評級均會對貸款的風險水準産生影響。

據介紹,建行自2004年率先在國內正式推行經濟資本管理,對分支結構開展經濟增加值(EVA)考核評價,在此基礎上開發貸款風險成本計算器等實用工具幫助業務人員準確進行風險定價。

2012年年中業績發佈會上,針對2013年起要實施的資本管理辦法,建行高管層向筆者表示,建行在辦法發佈之前,根據銀監會要求做過多輪的定量測試。

目前總體情況看,如果按照相同口徑計算,建行資本充足率會有所提升;如果按照資本覆蓋範圍擴大口徑來看,資本充足率會有略微下降,但影響很少。上半年,建行資本充足率與核心資本充足率進一步上升至13.82%和11.19%。

近年來,建行結合業務發展實際和管理需要,抓住關鍵環節強化管理,促進整體風險管理能力提升,許多方面都走在了國內大型商業銀行的前列——諸如率先引入行業限額和經濟資本管理;制定國別風險準備金計提制度,對境外的信貸資産和債券投資開展國別風險減值計提;在國內同業中率先對授信類和理財類表外業務計提減值準備等。該行還積極推進業務持續性體系建設,不斷完善應急預案並組織開展演練,業務持續性管理處於國內同業領先地位。

http://epaper.21cbh.com/html/2012-11/09/content_37450.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