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多家銀行搶佔電商平臺
當人們還在為“京東商城”等電商的風生水起錯愕時,近期銀行係又紛紛牽手電商。交通銀行“交博匯”的推出,中國銀行廣東省行“雲購物”的試水,以及民生銀行、包商銀行和哈爾濱銀行“亞洲金融聯盟”的合作,都表明銀行做電商平臺並非一時之興。其中,最為搶眼的是建設銀行的“善融商務”。
建設銀行宣稱,善融商務平臺以資金流、結算、信貸、支付為核心,試圖對傳統電子商務模式有所創新。這似乎註定了電商之戰將更為硝煙瀰漫。
電商的逆襲
多年前,阿里巴巴尚是一棵柔弱樹苗的時候,它期望拉著銀行的大手來為自己增色。而銀行則看重了阿里巴巴手中的交易資訊,可以大大降低自己的風險成本。兩者一拍即合,高調合作。
其時,建行、工行從阿里巴巴處獲得眾多信用良好、交易活躍、有發展前景的企業名單,放貸變得輕鬆愉快;阿里巴巴也借銀行的招牌鞏固了自己的地位,為臺上企業提供了超值的服務。
然而,阿里巴巴不再滿意于銀行循規蹈矩的路子,也不再滿足於做仲介的角色,遂要求在信貸之中分得一杯羹。這顯然觸了銀行的“逆鱗”。分手毫無懸念。
這個結果讓銀行深受刺激。這種刺激除了源於阿里巴巴前恭後倨的態度,更源於它“非分要求”背後那無可辯駁的理由:阿里巴巴掌握的企業資訊已經具有核心價值,尤其是在這個徵信體系不健全的社會裏。同時,馬雲的豪言回蕩在銀行界:“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改變銀行。”
如今,阿里巴巴自立門戶,擁有了自己的金融部門,並成功為近13萬家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貸款總額已超過260億元,單日獲息超過100萬元。有分析師據此認為,一旦政策放開,馬雲或許真能重塑中國銀行業,至少會造成衝擊。
作為對此種刺激的回應,建設銀行開始做善融商務。
建設銀行顯然不認同這種頗具八卦色彩的恩怨説。該行副行長龐秀生明確表示,建行涉水電子商務不是因為阿里巴巴,而是受未來趨勢所使。
此言或非虛。各家銀行齊刷刷突入電商,實乃大數據背景下的順勢之選。銀行界逐漸認識到,技術的不斷進步為網際網路經濟創新打開了另一道大門,銀行必須抓住這次機會。
大數據魅惑
大數據是近兩年暴熱的網際網路概念之一。現在,它正以驚人的速度深入到各個階層之中。從數據分析師到行銷人員,從政界高官到經濟大佬,無不為之著迷。其中,銀行家自然也不例外。
前不久,中國金融品牌論壇以大數據時代為名召開。會上,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楊再平表示,當前,資訊技術已經能將公眾的行為數字化、網路化,金融機構完全能夠借此洞察客戶的需求,這使得決策有了更加可靠的基礎,而非僅憑經驗和直覺。
國內某商業銀行高管説,除了上帝,沒有人不用數據説話。“網際網路有8.4億實名客戶,通過雲計算就可以準確地為他們的風險定價。因此,銀行必須進行戰略轉型,靠過去一套將難以為繼。”
事實上,資訊處理是金融體系的一個核心,是金融資源配置和風險管理的基礎。解決銀行資訊不對稱和成本難題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找到獲取資訊和降低成本的完美途徑。阿里巴巴這樣的電商平臺以及Facebook這類社交平臺,正好可依靠其底層的海量數據,通過挖掘分析提供充分的參考資訊。在雲計算下,資金供需雙方資訊通過網路揭示和傳播、被組織和標準化並最終形成時間連續動態變化的資訊序列,基於此給出任何資金需求者的風險定價或動態違約概率,成本極低。
正是基於此,阿里巴巴的腰桿才會那麼硬,它的金融部門才會發展那麼快。數據的商業價值被挖掘出來。
不過,對於銀行來説,尤其是大銀行,它們觸網的主要陣地還是電子銀行。電子銀行最初定義為一個單純交易渠道,最後打造的是一個封閉的、用戶自助的交易應用系統。它對於銀行收集資訊的貢獻是有限的,也無法和客戶進行有效的互動。因此,銀行急切地需要更開放的社區,以靠近自己的客戶。電子商務平臺遂成為不二之選。
在中國,完成1.7萬億元的電子商務交易額,2007年需要一整年的時間,而在2012年只需要一個季度。2009年11月11日,淘寶網站當天銷售額僅有一億元,而2012年的11月11日,它的銷售額達到了191億元。網購已經成為很多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網銷正在成為很多中國企業經營的重要內容。對此,銀行不能不動心。
何況,利率的市場化令銀行業備感壓力。傳統靠息差為生的日子越發艱難。而金融非仲介化之勢成,銀行的競爭者力量日強,優質客戶的分流在所難免。這都要求銀行家必須銳意進取、推陳出新,響應網際網路經濟的大潮。
優勢和劣勢
善融商務聲明:我們要做不一樣的電商。這種不一樣包括不同的門檻以及不同的盈利模式。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想在善融商務玩兒,公司的産品品質必須有保障。“我們要做有品質的電商,就必須有所選擇。否則,建行的品牌也是傷不起的。”建行山東省分行電子銀行部負責人説。
不過,善融商務面臨的一個挑戰是人氣如何積聚。定位高端,這是開店人能説了算的,可是,人來不來逛卻由不得你了。這位負責人説,建設銀行的一大優勢是,擁有龐大的客戶群以及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在建行辦理各類業務的個人客戶,擁有完整的身份資訊;各類企業客戶,擁有完整的經營資料、資産及信用資料。這些真實有效的個人客戶和企業客戶,正是電子商務最優質的客戶。”
然而,善融商務畢竟不是個內部俱樂部。它的流量正在成為生死存亡的關鍵。為了吸引客戶,在開業初期對入駐的商家直接減免了店舖租金、交易佣金、年服務費,甚至還借助自身優勢,免除了借記卡支付結算手續費,併為優質商戶提供免費推廣服務,推廣渠道涵蓋“善融商務”黃金廣告位、擁有超億客戶的短信行銷平臺等。
已經落戶多個電商平臺的銀座網總經理劉文來稱,“和阿里巴巴、京東商城、淘寶等傳統電商相比,善融商務這樣的平臺最具吸引力的就是‘零成本’或低成本。”這是銀行係電商的共同特點。
這或許和銀行開設電商的初衷相關。建行電子銀行部負責人坦言:“我們最看重的是讓客戶多一個網上的渠道,形成和客戶在支付結算、傳統銀行業務的對接,我們看重資訊的捕獲。融資服務最基本的內容是對資訊的掌握,線下資訊丟失量很大,在網上捕獲交易記錄,可以解決資訊不對稱的問題,進行實時的授信。這對企業來説提高了效率,拓展了渠道;對銀行來説,加強了資訊服務。”
成本低是發展利器,是成功的保證。劉文來也指出,善融商務面臨的考驗才剛開始。“建行是銀行界的巨人,它已經形成了一套嚴密管理體系。這套體系能否適應電商靈活快速的環境與要求,或者隨之應變,卻需要時間給出答案。”
http://zqb.cyol.com/html/2013-01/08/nw.D110000zgqnb_20130108_3-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