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新浪財經:龐秀生:電子商務平臺盈利還需等待

發佈時間:2013-01-22

從去年6月28日上線至今,一路被質疑和猜測的建行電子商務平臺“善融商務”交易額突破35億元、融資規模接近10億元。時下網際網路金融方興未艾、金融脫媒加劇且大數據時代來襲,貿然生長的“銀行係電商”將往何處去?近日主管這項業務的建行副行長龐秀生和其團隊接受了新浪財經的訪問。

建行“觸電”

其實早在5年前,建行便盯上了擁有強大企業線上交易數據庫的電商阿里巴巴,2007年6月,雙方簽訂了全面合作協議。彼時的阿里巴巴就已經將中小企業的種種特徵,包括靜態資訊和企業經營的動態跟蹤,編織成一張信用關係網路。

可因為利益劃分以及資訊篩選標準的不同,雙方的合作漸行漸遠。阿里巴巴在2010年拿到小額信貸牌照,一年後,兩個巨頭的合作一拍兩散。

這時,中國的電子商務正呈飛速發展的態勢,各方預期未來整個社會越來越高比例的商務行為都將在網際網路上發生,與阿里巴巴分手後,建行仍舊希望能夠進入這一領域,以期搭建一個網際網路形態的金融服務平臺。

與此同時,隨著第三方支付機構大量涌現,銀行支付結算服務面臨嚴峻挑戰,由於電商平臺對客戶資料、客戶交易詳單等資訊進行了遮罩,銀行脫媒現象嚴重,銀行亟需一個切實可行的模式切入電商領域。

2012年6月28日,建行係的電子商務金融服務平臺“善融商務”正式上線。

“建行做電子商務平臺不是因為阿里巴巴,而是因為這是未來的趨勢,由電子商務公司來控制客戶和銀行的金融服務是不妥當的。”主管這項業務的建行副行長龐秀生如是表示。

“善融商務”是建行推出的以專業化金融服務為依託的電子商務金融服務平臺,為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和個人客戶提供産品資訊發佈、線上交易、支付結算、分期付款、融資貸款、資金託管、房地産交易等全方位專業服務。

在自家的電子商務平臺上,銀行更容易掌握企業真實的交易數據,了解它們的信用狀況和金融需求,從而有針對性地向商戶推送符合需求的金融産品,在提供金融服務的過程中實現盈利。

從去年6月28日上線至今,一路被質疑和猜測的建行電子商務平臺“善融商務”交易額突破35億元、融資規模接近10億元。

作為一個總資産規模十萬億的建行而言, “善融商務”運作半年來的數據規模顯得並不突出,但龐秀生表示,“任何一個創新服務都會有成長過程,電商平臺的成長週期不會很長。”

不會做但仍要做到最好

建行副行長龐秀生此前長期主管財務,2010年開始分管電子銀行業務,當年年末建行便籌劃推出“善融商務”。

從之前不太感冒電子産品、從不網購到成為這項業務的主要負責人,龐秀生也開始逐漸在生活中涉獵電商這個領域。

“我在淘寶上買過豬肘子、買過蔬菜、買過密雲水庫的小雜魚;家裏人在淘寶賣過舊電視、蘋果手機,這些體驗也幫助我在做電子銀行的發展、善融商務的發展戰略上的決策時多了一些理解。”他説。

龐秀生的轉變也是建行商務發展過程的縮影。作為傳統金融機構代表的建行並不天生具備網際網路基因,但卻殺入了電商叢林,之中人的觀念和人才的調配至關重要。用龐秀生的話講就是“很多細節都是在座的人和相關部門進行協同、層層落實。我們有大量隊伍、開發研究隊伍投入這項工作。”

建行電子銀行部副經理劉建忠也坦承,“我們這些人基因上講是從事了幾十年的銀行業務。對網路的了解有天然的不足。對我個人最大挑戰是如何真正適應它。”

所以現在劉建忠每天都會花一到兩個小時在微網志上瀏覽大量行業資訊和名人發佈消息,主要目的也是自我充實對網際網路的感覺。

不過、與很多進軍電商領域的企業不同,建行還是傾向於從內部上培養善融商務這個平臺以及為平臺服務的人才。

劉建忠説,作為“善融商務”的主管業務部門--電子銀行部的工作人員基因上也不是從事網路,職能上更多是執行力,遵循規律落實規劃。

建行並不會像其他電商喜歡從行業“挖角”,建行選擇在座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高端人才。“從外面請一個高端人才卻不具備銀行基因也不成,所以融合是多方位的。”

不過,龐秀生也承認,銀行做電商特別是國有銀行肯定會面臨很多挑戰。 “文化、體制機制各方面快速反應上可能會有問題,但是我們也有準備。”

從內部組織架構上講,建行首先便要在內部渠道部門搭建一個平臺,各個客戶和産品部門都要來參與並根據自己的需要作出具體的涉及,把相關任務列入計劃,制定考核和激勵標準,並在有效客戶和銷售指標上進行必要的考核和激勵。

“但這種組織架構的協調對建行而言並不是新事情”龐秀生如是説。

龐秀生表示,建行不會考慮收購第三方電商平臺,其傾向於獨立發展善融商務這個平臺,但也不會將“善融商務”變為獨立的法人公司。

建行也不傾向於做物流但會整合相關的物流企業資源,進行協同作業。建行的目標是要做中國所有銀行中做電商最好的(銀行)。

大數據已經在握?

作為闖入電商界的“大象”,建行“善融商務”旗下涵蓋的企業商城(B2B)、個人商城(B2C)、房e通三大業務板塊,同時也提供會員服務、行業資訊等軟業務,看似是個“阿里巴巴+京東+支付寶”的超級聯合體。

不過與傳統電商不同,在善融商務平臺上,在淘寶、京東等電商上既有的入駐費、管理費、利潤分成、行銷廣告費、推銷費用等費用一律免除。此外,建行還提供面對面、線上的商戶輔導服務。

龐秀生介紹説,善融商務在業務創新上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跟隨策略創新,一種是領先策略創新。

一方面,從電商角度而言,特別是B2C和C2C的角度來講,建行更多的是學習,採各家之長,使其商業的角度來説能讓客戶有個滿意的體驗。

另一方面,從金融領域來説,建行則是採取領先策略,要提升這方面的優勢。

建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黃浩向新浪財經表示,銀行做電商手上不是既沒有雞也沒有蛋。目前建行個人客戶2億、網銀客戶1億。

“大數據已經掌握在建行手上”黃浩説。

其一、個人消費需要積累其他的商業數據就能跟上。

其二、建行手上還有特殊的資源就是企業客戶和小微貸款客戶,這些企業日常有大量的數據,雖然之前沒有積累,但其相當一部分有意願把自身和銀行的金融服務在商務上進行延展。銀行也可以把其從線下拉到線上,這比其他電商企業會更快積累這些商業數據。

基於電商數據背後的需求分析,銀行提供金融服務進而從中營利是善融商務平臺背後的初衷。

以小微企業貸款為例,流程是在客戶提出需求、銀行線上下收集數據之後進行評分評級,在客戶達到相應標準之後,確定貸款額度。基於善融商務後,銀行可以做得更多。

“現在已經逐步完善和優化,開發新的小微企業評級評分的系統模型,在這個新的模型中,就會在以前的線下數據之外,融合進線上的交易數據。但是説實話,善融商務在初期的時候,能夠收集到的線上交易數據還是有限的。”龐秀生如是説。

如黃浩所言,初期在做小微企業貸款時還是要線上線下數據相結合,甚至可能是以線下數據為主,隨著數據收集得越來越充分,建行增大線上數據比重,甚至以此為主。

建行領先策略的另一個模式是,此前是客戶提出申請,再由銀行來授信的一個模式,未來對線上交易的客戶可以提前進行評分評級,基於此提供預授信,當客戶有此需求的時候,可以很快線上受理批復支付。如此,依賴善融商務,小微企業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得到貸款。

新模式盈利尚需成長週期

龐秀生評價説,跨界電子商務,對於建行而言,未來跟同業比,可以有更多電子商務方面的資訊;而跟電子商務平臺對比,線上下有大量的建行系統內的客戶和交易資訊。基於這兩方面的資訊挖掘,建行可以給客戶提供更有效的金融服務。

不過,“善融商務”平臺並未“天上掉下的餡餅”,因為其需要內部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觀念的統一以及大力氣的宣傳推廣外,會否重蹈電商“燒錢”的覆轍?

龐秀生也承認,平臺的建設初期肯定要出錢出力,但對於建行而言這本身也是一個正常的投入。跟一般所謂的“電商燒錢”的概念還不一樣,因為銀行跟客戶在這個平臺之前就有廣泛的認識,已經是合作夥伴。

因為根據建行的規則,商務入駐“善融商務”是免費的,不收取任何店舖租金和其他收費,且此規則長期有效不會變更,要想實現盈利,建行還需要等待。

龐秀生明白這需要一個過程。

他説,“隨著‘善融商務’真正發展起來之後,會産生足夠活躍的客戶,有足夠活躍的交易量。不過,客戶基於善融商務産生大量的金融服務,的確還需要一個過程,要經歷研發階段、試點推廣階段,然後才能成長到高成長階段,最後再到成熟階段。往往到後兩個階段的時候,才會真正賺錢。”

他舉例説,建行雙幣種的信用卡前7年都是不賺錢的,這個現象不只建行一家,幾乎所有的銀行都是一樣,但是整個業務作為一個週期是很有價值的,“我相信銀行做電商也是一樣。”

“電商業務並沒有像信用卡業務那樣有一個成熟的可以測算的模式。不過,即使沒有很具體的定量數據,從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中長期的角度看,“善融商務”依然很有價值”龐秀生如是説,他也不得不釋放對此的樂觀,“從初創到高成長、成熟,也就是成長到賺錢的這個週期並不會很長。”

http://203.86.76.53/epaper/uniflows/html/2013/01/22/11/11_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