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時報》:解碼中國建設銀行1.9萬億元小微企業貸款服務路徑
小微企業貸款業務普遍被商業銀行視作風險大、成本高的業務領域。近年來,中國建設銀行將服務小微企業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平臺,積極探索服務小微企業的金融模式,真正將支援小微企業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落到實處。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8月末,建設銀行累計向18萬戶小微企業發放貸款1.9萬億元,並幾乎覆蓋了與民生相關的各類行業。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表示,小微企業業務要進一步傾斜信貸資源,優化信貸流程,提高效率,有針對性地提供多樣化産品。
建設銀行行長張建國也強調,要持續推進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小額化、標準化,確保滿足“兩個不低於”要求。
推動小微企業業務小額化、標準化
近年來,建設銀行上下逐漸形成共識,明確小微企業業務的發展思路和定位,持續推進向小額化、標準化轉型,並在小微企業業務的模式、流程、産品、風險管理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創新,圍繞小額化、標準化、專業化,初步建立了促進小微企業業務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建設銀行小微企業業務發展成效明顯。
建設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稱,建設銀行就是要突破傳統思維,用新理念、新思路發展小微企業業務,根據小微企業的經營特點,將“大數定律”應用於小微金融的管理中,持續探索適應小微企業業務發展的商業模式。
據了解,早在2007年,建設銀行就在同業中首創“信貸工廠”模式,逐步建立起有別於大中型企業的,流程化、標準化服務小微企業的專業化經營管理體系,目前已組建286家“信貸工廠”模式的小微企業經營中心,採用審批人派駐,評級、授信、支用“三位一體”等一站式、流水線的標準化流程。
按照董事長王洪章“小微企業中心主要功能要放在批量處置、流水作業方面,與今後的網點‘三綜合’結合起來,可以做到全覆蓋,客戶基礎容易穩固”的要求,建設銀行全系統都在努力發揮“信貸工廠”流水線式的業務處理功能,實現前臺的行銷規劃、中臺的操作和控制以及後臺的管理,推進業務操作的集中化、精細化、標準化,提高業務辦理效率,推動小微企業業務健康轉型。
全面提升綜合服務能力
銀行業內人士指出,小微企業生命週期短、破産率高、抗風險能力差,並且小微企業普遍缺乏有效的還本付息保證和風險分擔機制,包括可提供的抵押擔保不足等,導致其獲取金融支援後,在生産經營過程中遇到的風險、形成的損失極有可能通過信貸環節轉嫁給銀行機構。因此,發展小微企業貸款業務除了有一流的風險控制體系,更重要的是有“對症下藥”的創新金融産品。筆者了解到,目前建設銀行已形成“成長之路”、“速貸通”、“小額貸”、“信用貸”四大産品體系,設計了40余項小微企業産品,為不同類型的客戶提供差異化的解決方案,基本覆蓋了客戶的各類信貸需求。
2011年下半年,基於“大數定律”和“收益覆蓋風險”的原則,建設銀行在大銀行中率先試行適應小微企業特點的評分卡評價方式。2012年5月,將評分卡模式運用於實踐,並推出了“信用貸”、“善融貸”等適應性的産品。其中“信用貸”基於企業和企業主的信用積累,改變過去“一抵了之”和一味依賴擔保的傳統做法,解決了大量優質企業缺乏有效抵質押物的融資瓶頸,目前貸款餘額超過50億元。針對該行熟悉的無貸客戶群,推出了“善融貸”,改變了傳統坐等客戶申請貸款的做法,依託評分卡,基於客戶在銀行的日均金融資産,主動判斷客戶需求,為企業主動授信,在幫助企業融資的同時,也讓企業感受到銀行對其的“尊重”,開闢了一種新的集滿足客戶功能性需求與體驗式需求於一體的服務方式。據悉,截至今年8月末,“善融貸”客戶7624戶,較年初新增6160戶,貸款餘額41.7億元,戶均貸款55萬元。
為進一步優化服務,提升客戶滿意度,特別是體驗式需求的滿意度。目前,建設銀行正在由單一信貸服務逐步向提供包括融資、結算、理財、財務顧問等綜合金融服務轉變,幫助企業逐步積累信用,為進一步緩解融資難創造條件,並通過綜合定價,優化回報。
做支援實體經濟“生力軍”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經濟轉型、城鎮化程度不斷提升的大背景下,建設銀行始終堅持貸款投放平穩,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不僅在服務實體經濟、新興産業等方面取得了新進展,而且支援了大批國家重點在建續建項目、民生工程等。
“進、保、控、壓、退”是建設銀行做細做實信貸結構調整的“五字訣”。結合國家産業政策和市場情況,建設銀行制定了50多個行業和産品審批指引、30多個重點行業的客戶準入退出標準,對10多個産能過剩行業實現名單制管理,為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建立了綠色審批通道。建設銀行與華為的合作可以稱得上是雙贏的經典案例。據介紹,目前華為業務遍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建設銀行總行與深圳市分行上下聯動,在充分調研企業業務需求的基礎上,為其量身定制了《華為全球綜合金融服務方案》。華為對該方案高度認可,更對建設銀行“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高度稱讚,雙方的合作讓許多上下游企業共同受益,在服務大企業的同時也為小微企業提供了金融服務。
另外,建設銀行始終將服務社會民生作為義不容辭的企業社會責任,一直將創新作為服務民生的有力推手,早在2009年就推出了“民本通達”這一針對民生領域的綜合服務品牌,涉及教育、醫療、社保、環保、文化等多個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作為國內首家開辦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的商業銀行,建設銀行充分發揮商業性住房金融和房改金融領域的傳統優勢,在配合房地産宏觀調控政策的同時,積極滿足普通百姓購買普通自住房和保障房的信貸需求。據介紹,近年來,建設銀行認真貫徹國家關於支援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政策要求,穩步推進保障性住房和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金融服務工作。
建設銀行相關負責人對筆者表示,目前中德住房儲蓄銀行是建設銀行支援保障房建設的另一重要平臺,是建設銀行與德國施豪銀行共同投資組建的國內唯一一家專業經營住房信貸業務的商業銀行。中德銀行是國內首家以服務中低收入居民購買中小戶型、中低價位住房為重點的信貸銀行,是天津市最重要的保障房信貸銀行之一。截至今年8月末,中德銀行在天津的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餘額達13.61億元,位居全部商業銀行第三位;2009年以來,中德銀行已為天津市8000余戶中等收入家庭提供專業住房金融服務,個人保障性住房貸款餘額達到16.07億元,新增個人保障性住房貸款投放天津市場佔比超過35%。
與此同時,建設銀行近年來把涉農領域作為優先支援的重點領域,不斷加大涉農貸款投放。2010年,建設銀行在同業率先創新了新農村建設貸款産品,重點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住房安置改造、土地綜合治理等項目提供金融服務,受到了地方政府和社會大眾的廣泛好評。
根據建設銀行公佈的中報數據,截至2013年6月末,建設銀行境內公司類貸款和墊款51299.86億元,較上年年底增加1669.36億元,增幅為3.36%,主要投向基礎設施、小微企業、涉農貸款等領域;個人貸款和墊款22346.22億元,較上年年底增加2167.96億元,增幅為10.74%。
截至今年6月末,該行基礎設施行業領域貸款餘額21744.19億元,增幅3.73%;涉農貸款餘額13741.53億元,增幅7.79%,其中,新農村建設貸款試點分行擴大至26家,貸款餘額達到1079.66億元,增幅45.48%。按照2011年工業和資訊化部等四部門聯合下發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建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餘額7502.58億元,客戶數達到77074戶;個人住房貸款增加1711.71億元,增幅11.20%,餘額保持市場第一;保障性住房項目開發貸款餘額773.44億元,增幅3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