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建行詳解1.9萬億小微金融長效機制 線上線下雙輪驅動
2013年,當富國銀行站上全球銀行業之最,誰能成為中國的富國銀行就已成為一個熱點話題。
從2007年蘇州試點“信貸工廠”模式的小企業經營中心,到2008年後全行範圍推廣,再到兩年前明確小微企業業務要向“零售化”和“小額化”轉型,中國建設銀行小微金融之路2013年已初見成效。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9月末,建設銀行小微企業客戶總數超過200萬戶,小企業授信客戶達到91512戶。累計向18萬戶小微企業發放貸款1.9萬億元,幾乎覆蓋了與民生相關的各類行業。
如何實現小微金融批量式、標準化作業?建設銀行1.9萬億小微信貸背後,是一整套商業模式的調整。
2013年12月初,建設銀行內部人士詳解該行如何構建小微金融業務良性發展的長效機制,即所謂專業化的融資體系和模式。
建設銀行相關人士對此曾有專門概括,完善專業化的融資體系和模式,指的是在行銷渠道上,逐步建立以城市為中心的小企業業務經營體系;在服務模式上,建立圍繞“社區金融”的小企業服務模式,逐步實現向主動行銷、綜合服務轉變;在業務流程上,進一步簡化優化,提高效率;在服務産品上,大力發展小額貸款和信用貸款,加大對小微企業和初創企業的支援服務力度。
值得關注的是,在去年正式推出“善融商務”等電子渠道和平臺後,建設銀行已經研發出面對客戶提供包括申請、支用、還款等全流程網上辦理的“網銀迴圈貸”業務。
“信貸工廠”覆蓋80%小微業務
如何實現小微金融的規模化和效率化,建設銀行經驗可概括為“信貸工廠”模式。
所謂“信貸工廠”,指的是工業化流水線生産模式在小微企業信貸領域的運用,強調標準化操作,實行産品銷售和後臺作業相分離,信貸操作集中處理,在全行執行統一的業務操作規範。
在行銷渠道上,建設銀行的做法是結合專營機構二代轉型,逐步建立以城市為中心的小企業業務經營體系,把小企業業務行銷終端放到一個城市的所有網點,提高業務辦理的輻射能力;把銀行內部的評價、審批、監測等中後臺環節集中放在一個城市的小企業經營中心(信貸工廠)。
據建設銀行人士介紹,自2007年第一家“信貸工廠”模式的小企業經營中心在蘇州成立以來,全行已組建286家“信貸工廠”,基本實現了所有地區全覆蓋。“信貸工廠”與全行1萬多個營業網點、1.3萬多個專、兼職客戶經理一起為小微企業客戶提供全流程金融服務。目前建設銀行約有80%的小微企業業務由“信貸工廠”加工完成。
一句話,“信貸工廠”模式已成為建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業務的核心載體,重中之重在於標準化、專業化、高效快捷。
“通過流程之間的緊密銜接,信貸工廠大幅提高了業務流程效率;同時因為關鍵崗位分離,明顯提高了風險控制能力,有效滿足了客戶金融服務和銀行風險控制的雙重需要。”上述建設銀行人士分析。
據建設銀行河北省分行人士介紹,在“信貸工廠”流程專營模式下,該行一筆普通的小企業貸款,從貸前調查到貸款發放僅幾天時間。在融資期限方面也可靈活掌握。通過優化信貸審批流程,該行“速貸通”和“成長之路”業務分別只需3個和7個工作日即可完成內部申報審批工作。
“一圈一鏈一平臺”批量行銷模式
數據顯示,目前建設銀行小微企業戶均貸款721萬元,比2010年下降了100多萬元。其中,單戶500萬及以下的小微企業客戶數佔比達到57.6%,同比提高2.6個百分點。
“這首先得益於建設銀行近年來致力的小微金融"零售化"和"小額化"轉型。”接近建設銀行的人士透露,大行做小微金融更值得下功夫的是經營模式的轉型。
據上述人士透露,針對部分小微企業客戶財務管理不規範,缺乏有效財務報表的特點,建設銀行近年來重點關注小微企業的履約能力、資産狀況和企業主信用,以審核財務報表為輔進行業務辦理,率先試行了依託評分卡進行評價的業務模式。
特別是對單戶授信50萬元以下的客戶,系統輔助審批,網點直接銷售,充分發揮了大銀行的資源和技術優勢。
不過,要實現小微業務的批量化作業,光一個評分卡是不夠的;建設銀行人士透露,為解決小微企業數量龐大、一對一行銷效率低下的問題,建設銀行建立了圍繞“一圈一鏈一平臺”(即商圈、産業鏈和政府、擔保公司等增信平臺)的批量行銷模式。
所謂批量行銷模式,即通過先行規劃,找到圈內、鏈內、平臺內小企業客戶群體的融資需求共性和共同風險特徵,設計統一的小微金融服務方案;然後以商圈管理方、産業鏈核心企業、第三方平臺等為批量行銷切入點,利用這些合作方的資金及資訊為小微企業融資增信,併合作對客戶群採用統一的風險控制方式,從而實現批量式、標準化地為小微企業辦理信貸業務。
湖北省中百集團主要從事百貨銷售業務,擁有近3000家供應商,主要是小微企業。由於缺乏足夠的抵押物,加之季節性融資需求較大,這些供應商在資金緊張時很難獲得銀行傳統信貸的支援。一些大好商機因資金不足白白錯過,有的企業甚至不得不依靠成本高昂的民間借貸資金維持運轉。
建設銀行湖北省分行根據小微企業在中百集團的銷售業績等各類數據,設計了專門的融資服務産品“中百易貸”,為小微企業發放信用貸款。目前已有59家中百的小微供應商獲得貸款1.2億元。
這便是“一圈一鏈一平臺”批量行銷的經典案例。
“善融商務”助力線上線下並舉
正如前文所述,網際網路金融給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帶來新的改變,依託“善融商務”電子商務平臺,建設銀行試圖打造小微金融線上線下多條服務通道。
據建設銀行人士介紹,依託網銀,特別是“善融商務”向客戶提供全流程線上“網銀迴圈貸”業務,目前,在“善融商務”認證的小微企業客戶超過7000戶,貸款餘額超過600億元。同時,圍繞網點“三綜合”建設,將小額貸款置於網點銷售,並通過不斷延伸網點,確保在發達地區對小微企業全覆蓋。
一方面,建設銀行加強對線下傳統渠道的整合和利用,結合網點“三綜合”改造,探索在網點銷售小企業信貸産品,使客戶在網點就能獲得信貸服務,真正將小微金融服務觸角延伸至客戶的身邊。
截至2013年9月30日,全行網點成功推薦小企業授信客戶15762戶,已發放貸款金額684.61億元。
另一方面,建設銀行推出網上銀行渠道專屬業務“網銀迴圈貸”,客戶可在網上自助完成貸款申請、支用和還款,7*24小時的不間斷服務打破了線下服務的時間和空間限制,真正做到了銀行的資金支援“不打烊”。截至2013年9月30日,已累計授信客戶2029戶,授信金額30多億元。
更重要的一點是“善融商務”電商平臺的助力,企業入駐“善融商務”,不僅打通一條銷售渠道,更可以積累信用,獲得建設銀行的貸款支援,加速自身成長。
截至2013年9月30日,已有7323戶小企業貸款客戶入駐“善融商務”企業商城,獲得建設銀行貸款資金644.08億元。
200個“資金池”增信
債權融資收益固定性與中小企業未來風險的不確定性之間的矛盾一直是制約小微企業融資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利用大數據實現預估風險的同時,如何控制貸後風險也成為了所有銀行在小微企業市場經營中的難題。
建設銀行人士介紹,近年來該行已主動與各級政府合作,共同設立風險補償基金,目前已組建各類“資金池”超過200個,服務客戶2800戶;重點與信用等級高,資本金充足,有政府主導或參股的擔保公司合作,實現擔保增信;利用保險(放心保)公司的資本規模優勢,實現保險增信。
“發展小微企業業務不能僅僅依靠熱情,要在有效防範風險的前提下,堅持穩健發展。”建設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