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建設銀行與小微企業上演“緣分的天空”
百年巧匠是一家生産木地板的科技型小企業。2010年,它發明的嵌花工藝技術取得了國家專利。以此技術生産的産品被上海世博會生命陽光館珍藏。然而,儘管百年巧匠驚艷四方,但是卻也擺脫不了發展初期資金短缺的尷尬。而當它將求援之手伸向多家銀行時卻遭到冷遇—它沒有銀行需要的可足額抵押的資産。
中國建設銀行河北分行了解到百年巧匠的境況後,在最短的時間內對它進行評級授信,僅用了不到10個工作日,為其發放了170萬元“專利權質押貸款”,及時為企業注入運轉資金。“建設銀行這筆貸款不僅救活了我們,還助力我們的業務上了一個臺階。”百年巧匠的負責人激動地對建設銀行送上的“及時雨”表示感謝。
不只是百年巧匠。截至2013年9月末,建設銀行累計向18萬戶小微企業發放貸款1.9萬億元,並幾乎覆蓋了與民生相關的各類行業。它之所以這麼做,一方面基於大銀行助力實體經濟的責任,本應如此;另一方面則因為其一系列創新的機制和産品,敢於如此。
該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建設銀行已經走出了一條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發展新路。
長期以來,由於小型微型企業的資訊不對稱、財務不透明、風險不確定這三大特性,決定了銀行對其貸款存在較大的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這些風險成為制約銀行投入小型微型企業主要因素。因此,在一些小企業主腦海裏,“國有大銀行門檻高”的印象根深蒂固。然而,事實早已悄悄改變。
近年來,建設銀行將小微企業業務作為該行的戰略重點進行推進,積極探索服務小微企業的金融模式,真正將支援小微企業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落到實處。建行要求向小微企業業務進一步傾斜信貸資源,優化信貸流程,提高效率,有針對性地提供多樣化産品。
對此動作,建設銀行有關負責人解釋説,該行發展小微企業業務,不僅緣于國家的要求,更在於自身對小微企業業務的理解和認識。
首先,建設銀行是一家有著14000多個網點的大銀行,這就意味著可以在全國範圍內做業務,輻射面十分廣泛,這對發展小微企業業務十分有利;但同時建設銀行是一家做大企業、大項目見長的銀行,這也意味著需要攻克短板,如面向小微企業業務,進而改善建設銀行的資産結構,特別是在金融脫媒和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在這方面,建設銀行的服務經驗還不足,需要加快創新、改進,迅速趕上。
其次,在實體經濟中,小微企業是基礎,就像鋼筋混凝土中的細小沙粒,如果沒有它們,鋼筋混凝土就失去了強度。因此中央高度重視,將其提升到了戰略層面進行部署。建設銀行也要從戰略高度來發展小微企業業務,不僅要做,而且還要做好。
該負責人還表示,小微企業風險大的問題客觀存在,因此,發展小微企業業務不能僅僅依靠熱情,要在有效防範風險的前提下,堅持穩健發展。近年來,建設銀行圍繞經營模式轉型、業務流程優化、産品服務創新、探索風險管理模式等,走出了一條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發展新路,在有效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同時,也初步形成了業務良性發展的長效機制。
正是在熱情和創新的“雙保險”下,中國建設銀行近幾年和小微企業頻繁上演“緣分的天空”,大規模地牽手合作。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9月末,建設銀行小微企業客戶總數超過200萬戶,小企業授信客戶達到91512戶。
自2007年第一家“信貸工廠”模式的小企業經營中心在蘇州成立以來,“信貸工廠”模式已成為建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業務的核心載體。全行已組建286家“信貸工廠”模式的小企業經營中心,基本實現了所有地區全覆蓋。
據該行有關負責人介紹,“信貸工廠”是工業化流水線生産模式在小微企業信貸領域的運用,區別於大中型企業,強調標準化操作,實行産品銷售和後臺作業相分離,信貸操作集中處理,在全行執行統一的業務操作規範。通過流程之間的緊密銜接,“信貸工廠”大幅提高了業務流程效率;同時因為關鍵崗位分離,明顯提高了風險控制能力,有效滿足了客戶金融服務和銀行風險控制的雙重需要。
目前,建設銀行約有80%的小微企業業務由“信貸工廠”加工完成。
基於企業和企業主的信用積累,中國建設銀行還創新了信用貸款,改變過去“一抵了之”和一味依賴擔保的傳統做法,解決了大量優質企業缺乏有效抵質押物的融資瓶頸,目前貸款餘額超過60億元。同時,針對該行熟悉的無貸客戶群,推出了“善融貸”,改變了傳統坐等客戶申請貸款的做法,依託評分卡,基於客戶在銀行的日均金融資産,主動判斷客戶需求,為企業主動授信,在幫助企業融資的同時,也讓企業感受到銀行對其的“尊重”,開闢了一種新的集滿足客戶功能性需求與體驗式需求為一體的服務方式。
浙江慧蘭服飾有限公司主要生産各類四季服裝和羊毛衫,經過10多年的努力,已在全國各地擁有近300家的經銷商、加盟店。不過,在擴規模、求發展的道路上,資金問題是一塊繞不開的“攔路石”。去年底,正值企業購置羊毛羊絨原料,而優質羊毛羊絨原料價格增長迅猛,該企業遭遇了資金緊張。當時,該企業已無可用貸款額度,也沒有多餘抵押物了。
建設銀行湖州分行在走訪中得知客戶的需求之後,核實該企業法人已是分行很高層級的個人高端客戶,可以不需要其他抵押或擔保,即可申請建設銀行新近推出的“信用貸-善融貸”。該分行小企業中心立即向其推薦,雙方一拍即合,貸款于去年底順利發放到位。
拿到貸款時,慧蘭服飾董事長沈小蘭還有些吃驚,“我在建設銀行只是開了結算賬戶,而且一直覺得建設銀行門檻高,所以從沒想過在建設銀行貸款。可是沒想到,我居然能拿到建設銀行的信用貸款。”她説,“雖然只有100萬元,但是對我們來説,卻是解了燃眉之急。多虧了建設銀行的信用貸,讓自己和公司的員工們過了一個豐收年。”
湖北省中百集團主要從事百貨銷售業務,擁有近3000家供應商,主要是小微企業。這些供應商在資金週轉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流動性不足,特別是季節性融資需求較大,由於缺乏足夠的抵押物,很難獲得銀行傳統信貸的支援。一些大好商機因資金不足白白錯過,有的企業甚至不得不依靠成本高昂的民間借貸資金維持運轉。
建設銀行湖北分行急客戶之所急,根據小微企業在中百集團的銷售業績等各類數據,設計了專門的融資服務産品“中百易貸”,為小微企業發放信用貸款。目前已有59家中百的小微供應商獲得貸款1.2億元。
這是建設銀行探索小微企業業務新模式的典型案例。小微企業數量龐大,傳統一對一的單兵作戰方式成本高、效率低。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小微企業集群化特徵日益明顯。為此,建設銀行改變過去單個客戶的行銷模式,建立了規劃在先、批量開發、標準化操作的“一鏈一圈一平臺”的客戶群批量行銷模式。
“一鏈”即産業鏈。關鍵是把産業鏈上的對公和零售客戶徹底打通,即在同一規劃下,對産業鏈進行總體評審、統一開發和管理。如圍繞一個核心企業以及為核心企業服務的小微企業,依託核心企業的交易資訊,推出了“供應貸”,將客戶以“1+N”的方式,向其上下游小微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目前,已在20個分行開辦“供應貸”業務,貸款餘額10.8億元。
“一圈”即商圈。對商圈內的小微企業客戶群,按經營年限、收入規模等進行分層分類,並針對性地建立起集規劃、策劃、審批、銷售、培訓、服務等在內的“1+N”的團隊,與市場管理方建立合作,避免散單方式帶來的高成本和高風險,實現批量化生産。
“一平臺”即與政府和協會的合作平臺,通過助保貸等産品,利用政府資金,組建風險補償資金池,共同建立客戶篩選、推薦、引導、扶持等信貸支援平臺。同時,借助協會會員間的信用約束,應對各種可能面對的風險壓力。
今年以來,建設銀行通過上述模式服務的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已經超過150億元,讓更多的小微企業得到了建設銀行的金融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