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湖北日報:建行“助保貸”促政企銀三方合作共贏

發佈時間:2014-08-19

 “融資難”、“融資貴”是阻擋小微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如何破解?

7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多策並舉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儘管國家近年來密集出臺了諸如為小微企業定向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等多項金融、財政、稅收政策,致力於緩解小企業融資難題,但是各地小微企業發展中,反映最普遍、最強烈的,仍是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建設銀行研發的“助保貸”産品,在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上做出了積極有效的探索,取得了明顯成效,受到了政府支援和企業歡迎,也受到了新華社內參關注,引發了人民日報、金融時報、經濟日報等主流媒體跟蹤報道。

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7月初與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會晤時,對湖北分行“助保貸”業務支援小微企業發展取得的成績予以充分肯定,省政府辦公廳也以正式文件明確要求推廣建設銀行“助保貸”服務模式。

截至目前,全省各地市、州均已開辦“助保貸”業務,惠及小微企業368戶,貸款餘額22.3億元,重點支援了當地有産業優勢的製造業客戶和涉農客戶。這些企業累計解決就業3萬人,每年為政府創造稅收收入超過5億元。

政企銀共為企業增信  篩選優質客戶入選“小微企業池”

據湖北省經濟與資訊化委員會調查,小微企業認為得不到銀行信貸支援的主要原因是有效抵押資産不足和金融機構門檻過高。其實,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本質仍是社會徵信體系尚未建立導致銀行、企業之間存在嚴重的資訊不對稱:在小微企業普遍面臨“融資難”問題時,銀行也因為難以尋找優質潛力客戶面臨“貸款難”的問題。

建設銀行“助保貸”由此應運而生。“助保貸”業務是建設銀行向“小微企業池”中的企業發放,在企業提供一定擔保的基礎上,由企業繳納一定比例的助保金和政府提供的風險補償資金共同作為增信手段的信貸業務。“助保貸”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運用“大數原理”和“組織增信原理”,通過建立政府增信平臺和“小微企業池”,由當地政府與銀行共同選擇企業入池,在此基礎上向入池小微企業發放貸款。

政府所具備的公權力使得它在選擇優質企業上具有銀行無可比擬的天然優勢,政府比銀行更了解當地企業,哪些是優勢企業、哪些行業更有發展前途、哪些行業會遭到淘汰等等。政府在資訊上也有獨特優勢,通過政府渠道可以知道企業當前發展怎樣,有無融資需求,資金用途是否真實且符合政策等等。

在政府增信平臺的搭建上,目前湖北省內各級政府一般由分管工業經濟的領導擔任組長,成立由政府辦、經信委、工商、稅務、財政、法院、公安、國土、稅務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中小微企業助保貸管理領導小組,相關職能部門根據企業的繳稅、用電、用水等情況,對企業進行前期評估,根據所掌握的資訊選擇一批優質客戶入選“小微企業池”,有效解決了銀行與企業間的資訊不對稱問題,將支援中小企業發展的要求轉化為成實際行動。

湖北銀監局副局長闕方平在建行湖北分行小微企業“助保貸”業務現場會上指出:建行“助保貸”解決了目前缺信心、缺資訊、缺信用的“缺三信”問題,是一個非常好的産品。

六成信用貸款緩解抵押不足難題  企業融資成本極大降低

抵質押物不足一直是小微企業融資時普遍遇到的問題,特別是發展初期的小微企業,資産少、可以用於抵押和擔保標的物不多且價值不高,難以滿足銀行傳統全額抵質押的融資要求。

由於有了增信平臺,入選“小微企業池”的企業自然優於一般企業而受到銀行的“另眼相看”。企業只需繳納貸款金額2%的助保金和提供40%的擔保或抵質押,履行相關審批程式後即可獲得貸款。對企業而言,這意味著融資的六成可以是信用貸款。

2013年6月,湖北省鐘祥眾興玻璃鋼有限公司急需一筆流動資金貸款,自身的土地和設備抵押率又不夠。通過鐘祥市政府搭建的“助保貸”平臺,該公司在繳納了10萬元的助保金並提供貸款額度40%的第三方擔保後,短短兩周內就拿到了500萬元的流動資金貸款,解決了燃眉之急。“助保貸”抵質押比率降低到40%的同時,也極大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降低了多少成本?建行湖北省分行小企業業務部負責人徐明幫企業算了筆賬。

小微企業如果缺乏抵質押物,一般向擔保公司尋求擔保,每筆貸款須額外承擔3%的擔保費。以貸款1000萬元計算,傳統貸款全額抵押需要30萬元的擔保費用,“助保貸”僅需提供400萬的擔保,擔保費用為12萬,節省了18萬元。在當前中小企業生存日益艱難的背景下,能夠節省這樣一筆擔保費用對企業來説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政府風險補償金放大財政資金  支援地方經濟“以小博大”

國務院《關於金融支援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金十條)中提出:鼓勵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基金。“助保貸”正是貫徹這一精神、發揮地方政府財政資金放大效用的適銷對路産品。“助保貸”貸款額度總量取決於由企業繳納的助保金和政府風險補償金組成的“助保金池”總量。根據“助保貸”業務要求,政府風險補償金一般不低於建設銀行當年辦理“助保貸”業務量的10%,換言之,政府風險補償金可以起到1比10的杠桿撬動作用。

如果政府每年用於貼息、獎勵資金是1億元,以優質小微企業平均需要500萬元資金支援為例,通過傳統扶持方式,可以支援20家企業。同樣是這1億元,如果作為“助保貸”業務的政府風險補償金,建設銀行可放大提供10億元的信貸資金支援,滿足200家小微企業資金需求。“助保貸”業務使得政府有限的財政資金髮揮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資金可長期使用,效率大大提高。

省內“助保貸”業務發展較快的荊門市,該市市長肖菊華在荊門市《工業經濟動態》上批示:“鐘祥市‘助保貸’通過政府、企業、銀行三方合作,充分發揮政府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降低了小微企業信貸門檻和成本,有力促進了小微企業發展壯大,是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的有益探索。其經驗可印發全市學習、借鑒和推廣。”

風險共擔強化企業內外約束  各方資金安全可控實現三贏

申請“助保貸”的小微企業,需按貸款額度2%繳納保證金,稱為“助保金”,這2%的助保金實際上只是企業的或有成本,只要按期償還貸款本息,就會如數返還。當企業貸款發生逾期時,銀行可啟動申請代償程式,用“助保金池”中所有企業繳納的助保金先行代償貸款本息,不足部分由銀行和政府風險補償資金按照各50%比例共同承擔損失。這種風險共擔機制將企業、銀行和政府牢牢地綁在了一起。

事實上,為了避免發生貸款逾期和助保金損失,貸款企業會審慎經營按期還貸,同時還會約束其他貸款企業的違約行為。在企業經營發生困難時,政府會借助資源優勢,對企業客戶實施救助。從全國“助保貸”運營情況看,也出現過小微企業因經營問題無法期時還款的現象,但政府通過資産兼併重組、法律救助等措施,使得大部分企業都能夠起死回生。

建行“助保貸”業務開辦五年來,不良貸款率遠低於同類貸款平均水準,除了政府、銀行兩道選擇門檻篩選出來的目標優質客戶作為風險防控的前提條件之外,風險共擔機制的建立強化了企業內外約束也是保證各方資金安全的關鍵因素。“助保貸”作為建設銀行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而創新的産品,通過與政府的緊密合作,利用政府風險補償資金的杠桿效應,為缺少抵押、擔保的小微企業進行增信,緩解了當前社會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困境,實現了“政、企、銀”三方共贏。

市場需求潛力巨大  整合資源支援小微大有可為

以湖北省為例,據不完全統計,省內小微企業(不含個體工商戶)約60多萬家,按照每個企業融資需求100萬元計算,貸款融資需求達6000億元以上,這些企業大多數無法提供抵質押物,僅靠政府資金補貼是難以滿足發展需求的。

目前部分地方政府領導思想尚待轉變,不習慣也不會運用市場化的手段來扶持小微企業,這種認識上的偏差直接導致了資金投入上的匱乏。政府鋪底風險補償金規模上不去,就制約了“助保貸”業務對小微企業發展的批量撬動作用。如果各級政府能夠利用好“助保貸”業務平臺的放大作用,加大鋪底資金的投入力度,將當地小微企業貼息、獎勵資金統一用於“助保貸”平臺,就可以使更多的小微企業實現融資,更好地緩解地方政府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壓力。

此外,政府在加強對“助保貸”業務平臺推進的管理和指導、建立完善統一規範、科學高效的小微企業徵信體系還有很大的空間。

對於銀行來説,也需要進一步優化信貸資源配置,簡化優化內部流程,提升相應速度和服務效率,使得“助保貸”在支援地方經濟發展、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上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