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破解企業融資貴的根本出路
銀監會法規部主任劉福壽:有效緩解企業融資成本,既可為企業“輸氧供血”,促進當前經濟增長,又能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良性互動
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章更生:通過開通小微企業融資線上申請渠道,降低了資金需求者的求貸門檻
華夏銀行副行長黃金老:這些年國民儲蓄率有了一個下降的傾向,同時我國正好又處於利率市場化加快的進程中,企業融資成本高確實是一個綜合因素形成的結果
針對實體企業融資成本高相關問題,8月18日《經濟日報》和中國政府網進行了聯合採訪。
受訪專家普遍認為,“融資成本高”問題成因非常複雜,既有宏觀經濟因素又有微觀運作問題,既有自身因素又有金融問題,但主要還是金融體制機制的問題。所以,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要依靠全面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今年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援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如推廣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將小微企業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實施範圍的上限提高;提出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過高的10條政策等等。經過半年的實施,政策效果逐步顯現。小微企業貸款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7月製造業PMI指數也顯示,製造業小型企業生産經營狀況有所好轉。
從企業層面看,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有利於改善營商環境。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章更生説,“中國建設銀行2014年上半年,對小微企業免收了14項費用約1.3億元,估計全年要減免的費用將達到5.6億元。”華夏銀行副行長黃金老説,“華夏銀行新版的收費價目目前是277項,比往年減少了59項,其中還取消了5項小企業收費。”無論是從社會責任還是經營理念來説,商業銀行都在想辦法改善營商環境,激發市場和企業的活力。
在訪談中,銀監會法規部主任劉福壽特別指出,近日國辦印發的《關於多措並舉著力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的指導意見》強調解決企業融資成本高的根本途徑是要實行全面的深化改革和結構調整。是要“清淤化積”,疏通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的“溝渠”。
《意見》要求商業銀行提高貸款審批和發放效率。優化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貸款的管理,通過提前進行續貸審批、設立迴圈貸款、實行年度審核制度等措施減少企業高息“過橋”融資。
章更生認為,解決企業“過橋”融資成本高昂問題的辦法主要可做兩項工作,一是對於貸款到期後仍有融資需求的,又臨時存在資金週轉困難的小微企業,可以向其發放不超過原貸款本金金額的新貸款用於償還老貸款。二是在擬申請貸款種類不變,貸款額度和期限不增加的情況下,利用行為評分卡進行履約能力評價,達到了一定的分數審批通過後,客戶可繼續使用貸款額度或者快速發放貸款。黃金老也提出了解決辦法:向小微企業客戶發放不超過兩個融資時段的流動資金貸款,貸款到期前進行年審,年審通過即進入下一融資時段。也就是説貸款到期如果企業還有需求,華夏銀行將不收貸,這樣就解決了所謂“過橋”融資額外成本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意見》將網際網路金融納入抑制金融機構籌資成本不合理上升一欄,提出儘快出臺規範發展網際網路金融的相關指導意見和配套管理辦法,促進公平競爭。網際網路金融開闢了中小企業融資新渠道,有望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章更生認為,網際網路金融是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預計會有一個良好的前景,應該以積極的姿態來對待它、接受它。但它確實存在一定風險,需要不斷完善,並注意風險控制。章更生還表示,“通過開通小微企業融資線上申請渠道,降低了資金需求者的求貸門檻。”黃金老説,“目前華夏銀行有一個統計,75%的理財産品是通過網際網路的渠道來銷售的。”相比于傳統的融資渠道,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將成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一個很好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