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善建者行 成其久遠--建行推行綠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哪有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哪就有建設銀行人的足跡”,這是每個建行人耳熟能詳,且引以為傲的一句話。
的確,建設銀行在新中國大規模經濟建設高潮的序幕中應運而生,從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緊跟國家建設步伐,穿山跨海,修路搭橋,服務於國家各大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設銀行從誕生就背負著重大的社會責任,為國家基本建設守計劃、把口子,肩負財政和銀行的雙重職能,承擔著基本建設和挖潛改造資金的撥款監督職責,以管理國家基建預算和財務、辦理基建撥款為主要工作內容。武漢長江大橋、鞍山鋼鐵廠、大慶油田、三門峽水利樞紐等眾多建國初期的重點建設工程,都凝聚著建行人的心血。
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建設銀行也在積極完成自我的轉型,不斷豐富商業銀行的功能,並在2005年順利完成股改上市。如今,面對複雜的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建設銀行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按照“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的戰略定位,積極推進戰略轉型,實現了各項業務穩健發展,從而以更高品質和效率支援實體經濟、服務大眾客戶、促進民生改善和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了企業發展與社會發展的有機統一。建設銀行朝著“服務大眾、促進民生、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責任戰略目標,邁著自己穩健的步伐,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服務實體經濟 踐行普惠金融
作為一家金融企業,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建設銀行始終將服務國家實體經濟作為最首要的責任,從橋梁、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到扶持小微企業、三農,從貧困地區貸款到助學、助業貸款,建設銀行時時刻刻伴隨著國民經濟建設,實實在在地踐行著普惠金融,努力讓不同地區的不同人都享受一樣優質的金融服務。
建設銀行積極響應中央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號召,深入挖掘城鎮化建設的金融服務需求,開展城鎮化建設貸款産品創新,努力為城鎮化建設中的土地綜合整治、安置房建設、新城區建設、舊城鎮和舊廠房改造、産業園區建設及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信貸支援。近年來,建設銀行在支援城鎮化建設過程中,還注重綠色發展,對於優質城鎮化建設項目和客戶,在信貸政策上給予重點支援,加大信貸資源配置力度,在支援新型城鎮化建設又好又快發展方面成效顯著。截至2013年末,建設銀行支援城鎮化建設貸款項目405個,城鎮化建設貸款餘額920.78億元;工程造價諮詢業務服務城鎮化建設項目133個,為項目節約投資額4.75億元,受到了地方政府、企業、城鎮居民的普遍支援與廣泛好評。
建設銀行始終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作為支援實體經濟的重要戰略性業務,在資源配置、機構建設、考核激勵方面加大政策支援力度,截至2013年末,小微企業授信客戶達到231961戶,小微企業貸款餘額9894.60億元,為小微企業提供服務的網點達到10000個;與各地政府合作,推廣“助保貸”等産品,合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創新運用小微企業貸款評分卡工具,提高小微企業申貸獲得率;針對普遍缺乏抵質押物、但信用狀況良好的小微企業客戶,推廣信用貸款,免除客戶抵質押負擔;推出善融商務個人助業貸款,使客戶可以通過我行善融商務平臺、網上銀行等渠道,採取訂單支付、約定支付等方式自助支用貸款,滿足了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多渠道支用信貸的需求。截至2013年末, 建設銀行發放個人助業貸款10萬多筆,金額919億元。
農民佔我國一半以上的人口,解決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關係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建設銀行每年都在穩步加大對“三農”的支援力度,截至2013年末,涉農貸款餘額達16239.18億元,較年初新增3490.19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240.32億元,增速達27.38%。為幫助解決農戶生産經營資金短缺的困難,建設銀行已將個人支農貸款的試點範圍擴大到17家分行,並通過兵團擔保、農場擔保、優質合作企業加農戶等模式開展個人支農貸款業務;創新推出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抵押等多種涉農擔保新模式;共發起設立村鎮銀行27家,分佈在11個省、直轄市。村鎮銀行貸款投向堅持“支農支小”,截至2013年末,涉農貸款餘額91.67億元,佔比91.47%。
推行綠色金融,助力生態文明
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到“生態”或“環境”的字眼多大45處之多,並明確提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在助力生態文明方面,銀行利用自身的信貸功能,大有可為之處。
建設銀行始終推行綠色信貸,將節能減排技術應用及重點工程、污染物治理、節能服務等作為重點支援領域,根據國家節能減排政策要求,強化對信貸客戶能耗排放、設置裝備、工藝技術以及産品品質等方面的準入管理,不斷壓縮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高能耗、高污染行業信貸佔比;在貸款審查中對企業能耗達標、排放清潔、生産安全等進行嚴格審查,從2006年開始實行在環保信貸審批中的一票否決制,對環保中的違法、違規客戶實施信貸退出;通過主動排查、媒體監測及貸後預警跟蹤系統等方式手段,及時發現環境風險隱患;對在貸款投放後存在環保不達標的企業,及時採取措施進行整改和處置。截至2013年末,綠色信貸項目貸款餘額4883.90億元。
與此同時,建設銀行致力於將發展電子銀行業務和保護環境相結合,加大電子銀行渠道建設,不斷豐富電子銀行産品和服務,為客戶降低成本,為社會節約資源。截至2013年末,手機銀行客戶數突破1億戶,交易量近12億筆,交易額近4萬億元;創新推出“網點排隊取號”、“搖一搖轉賬”等場景應用,並通過開展手機銀行“週末盡情搖”等特色活動吸引廣大客戶體驗手機銀行創新應用。2013年,還創新推出微信銀行服務,向公眾提供涵蓋微金融、悅生活、信用卡、微客服等4大類、75項功能和服務,為客戶提供智慧化移動金融服務。
建設銀行在日常經營管理過程中還注重低碳運營,通過儘量減少人員出差、提倡以視頻會議代替現場會議、推行無紙化辦公、控制辦公區域室內溫度、在辦公場所使用節能節水設備等方式降低能源消耗、減少碳排放。
誠心服務客戶 善待每位員工
企業獲得經濟利潤的基礎是提高客戶滿意度,而擁有滿意的員工才會有滿意的客戶。在這個良性迴圈中,建設銀行找到了好的方法,誠心服務每一位客戶,善待每一位員工。
建設銀行重視客戶體驗及訴求,不斷豐富各種與客戶保持暢通交流和互動的方式。每年通過走訪客戶、客戶滿意度調查、神秘訪客調查、95533客戶服務熱線、網站留言、網銀郵件、網銀反饋、網銀滿意度追蹤、手機銀行意見反饋等多種途徑全面了解客戶訴求,通過7×24小時的線上客服服務,確保對客戶諮詢、建議和訴求的收集和及時回復。2013年,建設銀行個人客戶總體滿意度達到68.70%,比上一年度提升4.2個百分點;對公客戶總體滿意度達到92.70%。
為更好地服務大眾、保護消費者權益,建設銀行還建立了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組織管理體系,由總行産品統籌與創新委員會負責統籌協調,同時設立了專門團隊負責推動相關工作;制定了《關於做好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全行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目標、框架和主要措施;各一級分行均確定了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專門機構,以保證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具體落實。2013年8月1日起,建設銀行正式開通了投訴監督電話,受理和處理客戶因對投訴處理不滿而進行的申訴,並向致電的非申訴客戶提供幫助。
建設銀行目前擁有36萬員工,除了依法保障員工的各項福利之外,還注重員工職業生涯規劃及培訓。以2013年為例,全行共舉辦培訓38,701期,培訓經費支出10.83億元,培訓196.34萬人次,每人平均參與培訓13天;此外,還在全行推廣使用網路學習系統,為員工自我培訓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針對一線員工工作強度大,精神壓力大等問題,2010年,建設銀行啟動了面向全行員工的“一線員工成長幫助計劃”(EAP項目)。該計劃以“提升員工心理資本”為首要目標,為員工提供了7×24小時電話諮詢服務、心理健康專員培訓、心理放鬆室等服務內容。通過開展員工幸福指數調查、諮詢熱線、心理減壓室、專家講座、面對面諮詢和集中研討等形式,幫助員工調整心理狀態,緩解心理壓力,激發內在潛能,提升心理資本。項目的“積極心理學+心理資本提升+EAP項目推進+人本管理”新模式受到了廣大員工的歡迎,極大的提升了員工的工作活力。
熱心公益事業 促進社會和諧
在做好自身經營管理的基礎上積極回饋社會,幫助弱勢群體,縮短貧富差距是建設銀行的一貫做法。近20年來,建設銀行持續支援教育事業、關心弱勢群體、弘揚民族文化,先後在扶危濟困、抗災救災、教育、醫療、文化藝術、學術研究、環境保護等領域,開展實施了70多個公益項目,累計捐款達7億元人民幣。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屹立於世界,則國屹立於世界。”支援教育事業,就是為了實現中國夢而建設中國的未來。自1996年第一所建設銀行希望小學成立,18年來,建設銀行矢志不渝地支援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涉及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職業教育全領域,惠及廣大品學兼優、懷揣夢想的莘莘學子。建設銀行在陜西、青海、新疆、貴州、廣西等19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貧困地區建立“建設銀行希望小學”41所,培訓教師229人次;資助貧困高中生近8萬人次,幫助近6萬名高中生考入了大學;資助少數民族貧困大學生1.6萬人次。
從2011年開始,建設銀行就啟動實施了“母親健康快車”中國建設銀行資助計劃,先後出資1500萬元購置101輛“母親健康快車”,捐給青海、甘肅、新疆、雲南、廣西、貴州、西藏等7個省、自治區,為當地農村、牧區和城鎮貧困婦女提供健康諮詢和義診、免費健康檢查、藥品及健康資料發放、孕産婦住院分娩免費接送、基層醫務工作者培訓以及特殊病例救助等服務。“母親健康快車”稱得上是一座移動的醫院。車上配有病床、氧氣、先進的超聲診斷儀和心電分析儀,在當地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醫療服務隊提供了方便,在緊急救治中贏得了時間,被老百姓稱為“愛心車”、“救命車”和新時代的“赤腳醫生”。
此外,每當國家發生重大自然災害時,建設銀行也是第一時間積極捐款捐物,將愛心和特殊金融服務及時送到災區。2008年,累計向汶川地震災區捐款1.8億元;2010年,向青海玉樹地震災區捐款2606.35萬元;向甘肅舟曲泥石流及嚴重洪澇災區捐款1403.99萬元;2013年,向四川雅安地震災區捐款1500萬元。今年8月,在雲南昭通魯甸地震發生後,迅即向災區捐款500萬元,雲南省分行所有營業網點開設“抗震救災捐款、匯款綠色通道”,對向災區捐款、匯款的客戶實行“綠色通道”優先辦理,免排隊,免收手續費;同時,全力滿足當地救災部隊等單位提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