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前行,以建設之名—中國建設銀行服務新中國建設60週年紀實
一甲子春華秋實,六十年滄桑巨變。伴隨著新中國“十二五”規劃的順利實施,中國建設銀行,也迎來了60週年華誕。
1954年10月1日,中國人民建設銀行(現中國建設銀行),在新中國經濟建設高潮的序幕中應運而生。
60年來,建設銀行經歷了職能轉變,經歷了體制改革,但“建設”二字始終未變,並延續至今。
正如幾代建行人眾口相傳的那句話:“哪有建設,哪就有建設銀行”。建設銀行始終不忘服務國家建設、支援國計民生的歷史使命,跟隨建設的號角,踏遍了每一寸建設熱土,服務於各個時期的大中型項目建設,與新中國一同發展、壯大。
橋,天塹變通途
萬里長江,中國的母親河,養育了兩岸兒女,也阻隔了兩岸兒女。相隔千年,相望千年。
1957年10月,“一五”規劃重點工程武漢長江大橋,正式建成通車。大橋總長1670米,分為公路鐵路上下兩層,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橋。
大橋建成前,一列鐵路貨車車廂經輪渡過江,需往返多次,最快也需5個多小時。
大橋建成後,火車、汽車直通南北,最慢也不超過5分鐘。
為了實現這個天塹變通途的夢想,歷時5年的勘測規劃,毛主席親自視察大橋橋址,政府專門聘請蘇聯專家給予技術支援,全國各地的知名橋梁專家、技術人員齊聚武漢…
建設銀行也是義不容辭。
“我們支行就是為了修建武漢長江大橋專門成立的,所以叫大橋支行。”當説到與武漢長江大橋的淵源時,武漢大橋支行的員工相當自豪。“雖然沒親身經歷,但經常聽前輩們説起。當時我們負責辦理項目撥款工作,撥款是根據施工進度來的,經常要深入現場了解施工進度,深水巨浪、嚴寒酷暑那是家常便飯。”
撥款員每天奔波于支行與工地之間,實地測量每一項工程量,按計劃按進度撥款。
他們還經常參加勞動,和建設人員同吃同住,一起拉鋼筋、搬沙石,一起討論施工細節,提出合理化建議,在保證項目資金使用合理的同時,加快工程順利推進。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大橋竣工比國家規定的工期提前了一年零三個月,由於預算、決算評估精準專業,實際投資比預算節省了0.34億元,達實際造價的1/4。
電,核電有秦山
談起中國核電事業,“七五”規劃中的秦山核電站不得不提。這是中國第一座自行研究、設計和建造的核電站,它的建成宣告中國無核電歷史的結束,也是標誌著“中國核電由此起步”。
“機構跟著項目走,向來是建設銀行的傳統。1983年6月,秦山核電站項目開工建設,我們支行的前身秦山核電站辦事處也是在那時成立的。當時就只有3個人,主要任務是做好項目的財務資金管理工作,保證資金按計劃到位,遇到資金出現臨時缺口時,要及時給予信貸支援。”秦山核電支行的員工回憶道。
1989年,項目建設進入關鍵時期,為確保項目用款,建設銀行發放2.53億元基建貸款。
1990年,為緩解項目日常週轉用款,建設銀行多方籌措,為企業發放流動資金貸款1.2億元。當時成為自建設銀行開辦工業流動資金業務以來發放的最大一筆貸款。
1991年12月15日,秦山一期工程成功並網發電。到如今,秦山核電站已安全運作了23年之久。
這23年裏,秦山核電站很忙。忙著運作發電,忙著初建擴建,忙著體制改革。
這23年裏,建設銀行也很忙。
1996年,二期項目建設開工,建設銀行擔任國開行的代理行,承辦基建財務資金代理業務,還專門提供現場金融服務。至2002年底,共提供貸款24億元。
1999年,二期項目全面鋪開,建設銀行積極響應,提供23億元固定資産貸款。
2000年,二期建成在即,建設銀行與秦山二期達成長達22年的合作協議,挑起項目主辦銀行的重任。
2003年的三期建設、2004年的二期擴建…
“隨著建設工程順利結束,我們服務項目建設的任務算是圓滿完成了,但對秦山核電的服務遠沒有結束。我們將繼續投入十二分的熱誠和努力,與秦山核電一起創造新的輝煌。”
這是秦山核電支行的承諾,是建設銀行的承諾。
23年,風雨同舟,一路同行。秦山人、核電人、建行人,不知是從何時起,早已融為一體,密不可分。
路,西藏不再“藏”
拉日鐵路,“十一五”規劃重點工程,青藏鐵路的首條延長線,連接前藏後藏,徹底改變了西藏西南部地區依靠公路運輸的單一局面,
“從1954年結束西藏沒有公路歷史的康藏公路建設,到開闢西藏交通新紀元的青藏鐵路建設,支援西藏交通建設,建設銀行竭盡所能。現在的拉日鐵路,我們全力以赴。”這是2010年,在得知拉日鐵路正式立項後,建設銀行上下形成的共識。
為確保與項目無縫對接,建設銀行成立鐵路行銷服務團隊,定期召開專題例會,並建立項目資訊溝通機制和聯繫人制度。只要鐵路上有需要,建設銀行都會在第一時間做出響應,為其提供最好最快的服務。
一次, 施工企業負責人來藏檢查工作,由於火車晚點,達到工地時已是深夜12點。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建設銀行的員工竟然還在工地。
因為項目上有筆資金亟待解決,為爭取時間,建行員工直接來到工地,現場蒐集相關資料。
“今天把資料蒐集齊,連夜整理出來,明天就能報審批了。工程不能等,我這能快一點是一點。”建設銀行負責辦理該筆業務的客戶經理小李認真地説。
施工企業負責人不禁感嘆:“建設銀行員工的敬業精神真是沒得説。”
工作上的事做到無可挑剔,生活中的事也當成自家事來辦。
2011年8月的一天,由於天氣炎熱,再加上連續作業,一位中鐵十二局的建設工人高原反應劇烈,嚴重缺氧暈倒了。建行員工得知後,立刻購買氧氣趕往工地,同時聯繫醫院高原病房,及時將暈倒的工人送往醫院進行治療。工人甦醒時,看到建設銀行員工依然守候在病房外,雙眼模糊了。
回憶起那段日子,那些故事,鐵路團隊的負責人語氣很平靜,眼神卻很堅定:“心繫鐵路,用心服務,這是我們團隊的工作準則。他們克服各種困難來幫咱西藏修路不容易,我們要給他們做好服務,除了幫他們解決資金上的問題,還要讓他們在生活上無後顧之憂。”
在拉日鐵路項目融資中,建設銀行為各施工局提供貸款超過50億元,承擔了最大的份額,並與各施工局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今年9月16日,拉日鐵路正式通車運營,拉薩到日喀則的運輸時間由原來約6小時變為不到3個小時,縮短了一半。
房,廣廈千萬間
位於北京市豐台區黃土崗村南四環馬家樓橋西北的燕保?青秀家園,環境優美,兩棟21層高的黃色住宅樓格外引人矚目。
這並不是普通的商品房小區,而是北京市的公租房小區。據了解,小區共有1200套住房,目前入住率已經超過95%。
住戶張先生介紹,自家租住的是一套一居室,房屋佈局合理,傢具大方實用,全家都相當滿意。
談到租金,張先生説:“房屋面積不到50平,每月租金兩千齣頭;但扣除政府的租金補貼,每月租金不到一千元,比周邊的商品房便宜了一半還多。”
邊説著,張先生從錢包裏拿出一張建設銀行的儲蓄卡:“這卡是去年在配租現場辦的,現在每個月的租金都從卡上扣,租金補貼也發在這張卡上,挺方便的。”
建設銀行有關負責人介紹説,燕保•青秀家園是北京市推出公租房項目以來,建設銀行運用公租房貸款支援的第二個項目(第一個是遠洋沁山水),已于2012年成功發款。
張先生提到的這個租金補貼代發服務,是2012年北京市住保辦推出的一項便民服務。當時住保辦通過競標選出了4家服務銀行,建設銀行就是其中一家,也是四大國有銀行中唯一一家中標銀行。
因此,青秀家園小區住戶的租金代扣和補貼發放就都由建設銀行來完成,這也成為了北京市的首例。
近年來,為支援保障房建設,建設銀行對保障性住房項目在信貸準入、審批環節給予綠色通道,在貸款規模上優先保障。
“我們在受理、審批、放款等各個環節上提高效率。一般商品房項目審批要2個月,保障房項目一個月內就能完成審批。為了縮短放款時間,通常在項目四證正在辦理過程中,我們就提前把能做的準備工作都做好,只要四證齊全,就能立刻放款,時間縮短了近一半。”
除了為保障性住房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援,在支援保障性個人住房貸款方面,建設銀行也是不遺餘力。目前,已累計為52 萬中低收入居民發放貸款近800億元。
建設銀行在用行動證明,“要買房,到建行”不僅是宣傳口號,更是建設銀行的承諾與擔當。
從國人自主設計建造的南京長江大橋,到讓世人驚嘆的港珠澳跨海大橋;從“一五”時期的阜新發電廠,到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項目;從第一條高速公路滬嘉高速,到通向中國最後一個不通車縣城的墨脫公路;從第一個由銀行業商品房貸款支援的福建漳州項目,到如今遍佈全國的保障房項目…這一個個橋、電、路、房領域的重大項目是建設銀行支援新中國建設的縮影,更是新中國發展壯大的豐碑。
這就是建設銀行,一個與建設相伴而生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
當問到建設銀行與建設的關係時,你會聽到建行人這樣的回答。
“建設銀行因建設而生,是歷史選擇了建設銀行。”50後的退休員工説。
“建設銀行因建設而興,與國家建設同呼吸、共命運。”60後的幹部説。
“建設關係民生也關係發展,建設銀行義不逃責。”70、80後的業務骨幹説。
“建設,建設銀行的‘小蘋果’。”90後的新行員説。
仔細品味這些話,你會發現,原來從1954年誕生的那一刻起,“建設”二字,就不僅僅是烙印在建設銀行的名字上,更是刻在了建行人的心裏。
春華秋實一甲子,滄桑巨變六十年。未來的60年,建設銀行,以建設之名,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