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四川線上》:建設銀行“扶小助農”創新服務實體經濟

發佈時間:2014-09-23

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破解小微企業、“三農”發展融資難、融資貴的瓶頸,如今成為各家商業銀行探索實踐的新話題。中國建設銀行作為國有控股大型商業銀行,按照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智慧化、創新型的轉型要求,在創新實體經濟金融服務方面,敢於探索,勇於實踐,正以顯著的成效成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生力軍。

拿什麼“厚貸”小微?

自2005年上市以後,一向依託大企業大項目、熱衷於做“大買賣”的建設銀行,將目光投向了小微企業,由於在這個領域並沒有優勢而引起了業界熱議。當2007年,建設銀行在同業中首創“信貸工廠”模式,逐步建立起有別於大中型企業的,流程化、標準化服務小微企業的專業化經營管理體系之時,也讓社會各界感受到了建設銀行服務“小微”的誠意。

“建行在戰略層面確實將小企業視為經營轉型的重點,絕非權宜之計,因此,在信貸安排上有意向小企業傾斜。”建設銀行行長張建國説。

2008年,建設銀行制定新的發展戰略綱要,明確將小企業業務作為戰略性業務。2009年,在四大行中率先成立小企業一級部,目前,建行37家一級分行中有34家分行成立小企業業務專門管理部門,並在二級分支行設立286家信貸工廠模式的小企業經營中心,覆蓋全國主要城市和百強縣。

多年來的表現顯示,建設銀行已建立起“總行引領創新、分行主動創新、多方合作創新”的創新機制,形成了適應小微企業需求的“成長之路”“速貸通”“小額貸”“信用貸”在內的四大産品體系,基本覆蓋了客戶的各類信貸需求和風險緩釋方式。

截至2014年6月末,建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餘額超過1萬億元,授信客戶24萬戶,併為300萬戶小微企業提供結算、理財、諮詢等服務。近三年小微企業貸款新增連續實現“兩個不低於”,累計為54萬戶小微企業提供信貸資金2.5萬億元,對充分就業、服務民生做出了積極貢獻。2011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批示建行服務小微企業“很有成效”;2012年,榮獲中央電視臺“全國服務小微企業最佳創新成就獎”;2013年,榮獲銀監會“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表現突出的銀行”,榮獲中國中小企業協會2013年度惟一“最佳中小企業服務銀行”等獎項。

但是近期,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問題被擺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銀監會今年以來更是密集出臺多項政策措施,直指融資“難”與“貴”。作為支援小微企業發展的生力軍,建設銀行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的力度不可謂不大,比如對“小微”企業免收包括貸款承諾費、並購貸款承諾費在內的十四項收費,優化評級業務流程、量身定做金融産品和服務等舉措。

勿庸置疑,目前政策環境的大力支援,為銀行做好小微金融服務創造了有利機遇。一是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銀行信貸業務的盈利能力面臨挑戰;二是金融脫媒日益明顯,大型客戶直接融資能力越來越強,對銀行信貸業務帶來巨大衝擊;三是市場流動性趨緊,信貸業務期限結構亟需優化。這一切,都加強了小微企業對銀行競爭優勢的重要性。“小企業涉及各行各業,搞好小企業金融服務,利國利民、利行利己。只有支援更多人發展,銀行經營才能可持續。”張建國的話,明確表示了在支援小微企業發展方面,建設銀行必然還會加大力度。

現在,建設銀行正落實其“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智慧化、創新型”的戰略發展要求,按照“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堅持零售化、批量化作業,以綜合化金融服務、擴大客戶基礎為核心,以體制機制優化、管理能力升級為保障,以産品創新和渠道協同為引擎,以系統開發和流程優化為支撐,加快提升對小微企業的服務,多渠道、多途徑全面“厚貸”小微企業。

如何才能“深耕”三農?

一直以來,建設銀行把涉農領域作為優先支援的重點領域,不斷加大涉農貸款投放。“把支援實體經濟放在重要位置,為廣大農村客戶和農業實體企業輸血造血,積極推進為民富民金融創新,這是作為大型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必須自覺肩負起崇高的社會責任。”建設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洪章如是表示。

如果説,2008年在新疆首創“小額農戶貸款”模式,同年在湖南桃江試點村鎮銀行,2010年在同業率先創新新農村建設貸款産品,並推出全國銀行業首張專門為農業企業員工和農戶設計的銀行卡“黑龍江省北大荒集團北大荒龍卡”,等等作為是建設銀行“摸著石頭過河”的小心嘗試,那麼,這之後的系列持續高發的創新態勢,無疑已將服務“三農”放在了建行業務規劃的突出位置。

就在2011年,建設銀行將“加快新農村建設領域金融服務創新,實現縣域和農村金融服務的功能延伸”列入了《中國建設銀行2011年-2015年發展規劃》。同年還制定《關於印發的通知》,創新了新農村建設貸款業務。

國務院領導、監管部門及社會媒體,均對建設銀行服務“三農”給予高度肯定,並非空穴來風。截至目前,建設銀行已形成“創新産品和創新機構”支援“三農”的服務特色,在全國同業中率先創新了新農村建設貸款、小額農戶貸款、林權抵押貸款、農業訂單貸款、農民工特色銀行卡等十余個系列産品。2011年、2012年、2013年建行涉農貸款增速分別為39.4%、20.35%、20.45%,均遠高於同期各項貸款平均增速,超額完成監管部門對涉農貸款增量不低於上年、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的“兩個不低於”的要求。對完善當地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延伸服務網路、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截至2013年末,涉農貸款餘額達16239.18億元,較年初新增3490.19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240.32億元,不良率1.30%,資産品質保持穩定。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建行共支援185個新農村建設項目,共發起設立村鎮銀行27家,分佈在11個省、直轄市。這一系列的動作和數據,所體現出的支援“三農”的力度和效果使建設銀行不受到地方政府和社會大眾的廣泛好評也難。2011年底,建設銀行榮獲“2011全國金融機構服務‘三農’年度大獎”的“最佳創新成就獎”和“最佳社會責任獎”。

該行目前正在努力創新支援涉農業務的做法:創新産品、細分市場、增設機構。比如創新訂單農業發展模式,支援龍頭企業和農戶發展;探索多种經營模式,積極探索支援地方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的“企業+農戶”、“基地+農戶”、“協會+農戶”等多种經營模式的發展,擴大小額農戶貸款範圍;以“合作機構+農戶+銀行”的三方合作為主要模式,擴大個人支農貸款範圍;豐富信貸擔保形式,有效支援農業生産;因地制宜,創新探索涉農信貸業務模式;面向農企和農民工,創新銀行卡特色服務等。

服務實體經濟怎樣“接地氣”?

如果真正要做到“厚貸”小微、“深耕”三農,不僅要在戰略上高度重視,而且還要機制上不斷變革、服務上不斷創新,技術上不斷突破。否則,只能是一紙空話。

“銀行只有與實體經濟抱團取暖,才能贏得更大發展。”董事長王洪章如是説。因此,人們就看到了建設銀行在體制機制上大膽創新,建立起完善的專業專注的經營管理體系,逐步建設各類專業化服務平臺,實行差別化管理,等等,服務實體經濟的切實動作。

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按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強金融服務和監管,為做強實體經濟、擴大就業和改善民生提供金融支援。而在這之前,李克強總理就對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提出了更為明確的要求:“金融創新必須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根本,更有效地服務三農、中小微企業、基礎設施等薄弱環節,讓金融更加貼近基層、貼近群眾。”

盤點建設銀行近期的各種表現顯示,他們服務實體經濟的工作正越來越“接地氣”:通過搭建小微企業服務平臺,與各地政府合作,推廣“助保貸”等産品,合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在各大銀行中率先創新試行評分卡評價方式;著力拓展供應鏈融資以及産業鏈融資、商業圈融資、企業群融資等,在降低業務成本的同時有效管控風險;針對普遍缺乏抵質押物、但信用狀況良好的小微企業客戶,推廣信用貸款,免除客戶抵質押負擔;推出善融商務個人助業貸款,使客戶可以通過建行善融商務平臺、網上銀行等渠道,採取訂單支付、約定支付等方式自助支用貸款,滿足了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多渠道支用信貸的需求。穩步加大對“三農”的支援力度,為幫助解決農戶生産經營資金短缺的困難,將個人支農貸款的試點範圍擴大到17家分行,並通過兵團擔保、農場擔保、優質合作企業加農戶等模式開展個人支農貸款業務;通過大力發展電子銀行、網路金融服務,以及與其他涉農服務機構、金融機構戰略合作等模式,進一步延伸服務終端。針對新型城鎮化、新農村建設的金融需求,創新推出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抵押等多種涉農擔保新模式;擴大林權抵押貸款範圍,開展大中型農機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試點,積極支援大型集團化農墾區和農業産業化項目,提升對“三農”的金融服務能力。

實際上,對於建設銀行而言,在承擔國有控股大型銀行社會責任的同時,服務實體經濟,也抓住了新的市場機遇,培育了新的業務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