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王洪章:建設最具價值創造力的銀行
今年10月1日,在新中國誕生65週年的喜慶日子裏,中國建設銀行迎來了成立60年紀念日。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建設銀行不論是在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還是在改革開放以來的各個階段,始終著眼于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立足國家社會經濟發展,與時俱進,制定實施正確的發展戰略,引領全行不斷跨越,成為在全球具有重大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股份制上市商業銀行。
2014上半年,建設銀行資産規模達16.4萬億元,凈利潤突破1300億元,資本充足率13.89%,規模、品質、效益位居國內外同業前列。2014年7月,在英國《銀行家》雜誌發佈的全球1000家大銀行排行榜中位居第2位;在美國《福布斯》雜誌全球2000強上市企業排行榜中,銷售額、利潤、資産和市值四項指標的綜合排名躍升至全球第2位;在財政部金融企業績效評價中位居首位。
履行光榮使命,在服務基本建設中確立國家專業銀行戰略定位
建設銀行從1954年成立之日起,就肩負了參與和服務新中國經濟建設的重任,始終與國家建設同呼吸、共命運,為國家基本建設投資資金“守計劃、把口子”,從1954年至1978年的25年間共經辦各類基本建設投資5628億元,幫助建成大中型建設項目4000多個,為國家工業體系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由於這一時期實行計劃經濟,建設銀行以財政職能為主,業務較為單一,國家基本建設投資管理體制也幾起幾落。但這一時期,建設銀行從“‘四按’撥款”原則的堅持,到少量基建儲備貸款、建築業貸款的實踐,完成了初創和逐步發展。從“一五”期間的156項國家重點工程到20世紀60年代熱火朝天的大慶油田等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無不活躍著建行人的身影。建設銀行與客戶同發展,與祖國共繁榮,其間形成了相對獨立成型的分支機構和人員體系,並在基本建設投資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專業技能,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資源稟賦和專業優勢,為後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工商企業逐步活躍併發展,各類融資需求不斷增長。建設銀行抓住歷史發展機遇,在國家財政、金融、投資體制改革啟動伊始,就以“撥改貸”為標誌,從財政體系分離,成為國家專業銀行,明確了依託財政職能、拓展銀行職能的發展思路,積極發展信貸業務,發放工商企業流動資金貸款,拓展個人儲蓄、住房金融、信用卡、國際金融、中間業務等銀行業務。1992年編制的《建設銀行“八五”改革與發展規劃》是建設銀行成立以來制定的第一個系統性發展綱領,標誌著建設銀行有了自己的發展戰略思想。此規劃契合“八五”時期國內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和建設銀行實際,明確提出把建設銀行辦成“中長期投資信用銀行”目標,使財政職能和銀行職能相互依託、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實現了從財政出納向專業銀行轉變的歷史飛躍。
1979~1993年的15年,是建設銀行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抓住機遇、激流勇進、由小到大、由大到強、全面拓展、綜合實力不斷發展壯大的15年。建設銀行各項業務迅猛發展,截至1993年末,所經辦的撥貸款餘額達6151億元,存款餘額達4043億元,經營利潤9.97億元,初步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化經營機制,奠定了國家專業銀行的重要戰略地位。
立足改革潮頭,在開拓進取中形成大型商業銀行發展戰略
進入20世紀90年代,我國改革開放加速推進,財政、金融、投資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入,1993年國務院發佈《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拉開了國有銀行商業化改革的大幕。建設銀行勇於創新、不斷開拓進取,準確把握住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把加快向商業銀行轉軌同自身傳統優勢基礎緊密結合起來,提出了極具針對性的發展戰略。從1994年至2001年,建設銀行先後出臺三個體現不同時期發展戰略思想、各具特色又一脈相承的重要規劃。
1994年《建設銀行改革與發展綱要》提出:在繼續保持以中長期信用為主要特色的同時,向功能齊全、管理規範、手段先進的現代化、國際化、集團化國有商業銀行方向發展,並採取分離政策性業務、全力開拓銀行業務等緊密相連、環環相扣的戰略舉措,包括廣開籌資渠道、加強風險管理、加快營運手段現代化、優化職工隊伍素質與機構設置等。這一綱要在銀行商業化改革伊始就明確了以提高經營效益為中心的經營理念,找到了一條向現代商業銀行轉軌的光明大道。
1996年《中國建設銀行“九五”工作規劃和2010年遠景發展綱要》提出:20世紀末要建立符合現代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原則的內部體制,基本實現業務發展方式的集約化轉變,資産總額翻一番、利潤翻兩番的奮鬥目標。在90年代中後期,國內金融環境因多種因素出現了無序競爭、高息攬儲、違規經營、不良大增的惡劣情形,建設銀行敏銳地把持住了主脈,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兩個在所不惜”“死裏逃生”等重要戰略思想,確立以“大行業、大企業”為主的“雙大”客戶戰略,實施了“搶市場、增份額、佔位次”的經營策略。這些戰略在1995年《商業銀行法》實施的大背景下適時推出,加快推進了建設銀行商業化改革步伐。
2001年《中國建設銀行“十五”規劃綱要》,從增強核心業務競爭力出發,明確提出“四大支柱”“四重”業務戰略以及大中城市優先發展的區域戰略。將信貸業務、中間業務、國際業務、房地産金融業務列為“四大支柱”業務,將重點行業、重點産業、重點地區、重點客戶列為“四重”業務。這一綱要清晰了建設銀行的客戶戰略、區域戰略和業務戰略,確立了以中長期信用和大型客戶為主的市場經營特色,對提高市場地位、資産品質、經營管理效益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上述戰略思想指引下,經過全行員工的共同努力,建設銀行迎來了21世紀的大發展。2001年,我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改革開放進入一個嶄新階段。建設銀行資産規模、業務領域都有了極大擴展,市場競爭力顯著提高,但同時,脫胎于舊有體制機制上的弊端也日益顯現,歷史積留下來的壞賬包袱越背越重,甚至被國外稱為已經“技術上破産”。面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國際先進銀行業的強力競爭,唯有深入改革而別無他途。2002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改上市的目標,建設銀行成為先行試點行,先後通過國家注資、剝離不良資産、引進戰略投資者等一系列重大舉措,顯著改善了資本實力、資産品質和財務狀況。在此背景下,2005年初制定了《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業務發展戰略綱要》,描繪了“為客戶提供最佳服務、為股東創造最大價值、為員工提供最好發展機會的國際一流商業銀行”的宏偉藍圖。
2005年10月27日,對於建設銀行乃至中國金融業,是一個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日子。這一天,建設銀行在4家大型國有銀行中率先在香港掛牌上市,創造了當時多項IPO紀錄,兩年後又完美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通過股改上市,建設銀行進一步確立了“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和“誠實、公正、穩健、創造”的核心價值觀,建立了現代金融企業制度,資本實力、公司治理結構、經營管理機制、風險內控能力、市場競爭能力等有了質的飛躍,一舉邁進全球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前列,成為中國銀行業的中流砥柱。
順應時代大勢,在攻堅轉型中建設最具價值創造力的綜合性銀行集團
建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圓滿成功,成為中國金融改革發展歷史畫卷中的一個絢爛篇章,然而股改上市並不是終極目的,勇於拼搏、開拓進取的建行人將歷史成就作為不斷激勵自己邁向更遠大目標的“推進器”。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不斷深入,建設銀行針對新形勢、新挑戰,在2008年制定了《中國建設銀行業務發展戰略綱要》,提出了“始終走在中國經濟現代化的最前列,成為世界一流銀行”的戰略願景。隨後又編制了《中國建設銀行2008~2010年業務發展規劃》,明確了業務轉型經營目標、資源配置重點和各項管理改革措施。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世界經濟處於緩慢復蘇階段,國內金融監管更趨嚴格,金融改革進程加快。立足形勢新變化,結合國家“十二五”規劃,2011年制定了《中國建設銀行2011~2015年發展規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服務實體經濟,以改革創新為驅動,以提升客戶體驗為重點,持續增強核心競爭力、風險控制力和價值創造力,實現發展模式、客戶服務、行銷模式、服務渠道、業務流程五個轉變。
2011年以來,建設銀行新一屆黨委面對異常複雜的經濟金融形勢,審時度勢、廣泛調研、科學預判、果斷決策,制定了一系列有針對性、前瞻性的政策和制度措施,做大做強“三大一高”業務(大行業、大系統、大城市和高端客戶),加速推進網點“三綜合”建設(綜合性網點、綜合櫃員制、綜合行銷隊伍),積極推動改革和轉型發展,促進了規模、品質和效益的穩步提升。一是2013年末全行資産、利潤、ROA、ROE、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資本充足率等多項指標在國內外銀行同業中保持領先地位。二是綜合經營能力不斷提高。綜合性金融牌照領先同業,市場互為依託、業務互為補充、效益來源多樣、風險分散可控的綜合經營架構基本建成。三是多功能服務體系更為完善。初步搭建信貸、資産管理、交易金融、投資銀行“四位一體”“傳統+新興”的業務框架。四是集約化經營程度明顯提升。2013年完成了1.4萬個網點機構28類産品的前後分離,集約化管理機制不斷健全。五是戰略性業務快速發展。電子銀行、移動銀行領先同業,“善融商務”“信用卡商城”“房e通”等網際網路金融業務已形成品牌,智慧網點建設加快推進,信用卡主要指標同業領先,私人銀行業務獲得長足發展,理財産品餘額突破萬億元。六是海外發展持續提速。伴隨著我國企業“走出去”步伐日益加快,建設銀行海外佈局堅持自設與並購同行,進度得到了加強。2013年一年新成立了6家海外機構,2014年增加了10個,海外機構資産近兩年平均增速超過50%,到2015年全行的海外佈局將基本完成。
面向未來,建設銀行更清醒地看到,外部經營環境正發生深刻變化,國內經濟邁入“新常態”,面臨著經濟“三期疊加”潛在矛盾集中暴露、金融改革深化、金融脫媒加劇、監管要求升級、利率市場化提速、市場競爭加劇、改制紅利式微等嚴峻挑戰。全行上下充分認識到要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只有加快轉型才能趕上國際發展潮流,才能跟上形勢變化步伐,繼續保持市場地位和領先優勢。總行黨委與時俱進,以更寬廣的視野和更前瞻的思維,在2013年作出了攻堅轉型的重大決策。在謀劃轉型發展的過程中,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充分承繼建設銀行的歷史優勢積澱和改革發展成果,在既有基礎上實現更新、更高的提升,高瞻遠矚地提出了圍繞“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的戰略要求,全力推動轉型發展,外爭市場,內強能力。建設銀行將全面建設“最具價值創造力銀行”,努力實現客戶、股東、員工和社會價值的最大化。加快向綜合性銀行集團、多功能服務、集約化發展、智慧銀行和創新銀行轉型。
具體地講,一是由存貸款為主向綜合服務型銀行轉型。圍繞客戶需求拓展服務內涵,打造綜合化服務能力,更鮮明地體現金融服務業的基本屬性和服務實體經濟的基本取向。
二是由簡單的服務向多産品、多功能服務轉型。加大産品供應和交叉銷售,有效匹配客戶多層次的需求,通過線上線下便捷的渠道,使客戶充分地享受到建設銀行集團多樣化的産品和服務。
三是由手工處理向電子化轉型。提升資訊化、流程化、智慧化水準,改變“人海戰術”的落後模式,充分發揮IT技術、大數據在經營管理中的作用。
四是由商業銀行向金融集團管理模式轉型。加強集團層面的統籌,推動經營管理集約化、資本集約化。加快集團“一體化”進程,通過各種優勢資源在集團內共用,實現集團整體效益最大化。
五是由傳統型銀行向創新型銀行轉型。從要素驅動為主向創新驅動為主轉變,通過産品創新、流程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模式創新,破解發展與資本約束、規模約束和資源約束的矛盾,激發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增強傳統業務領先優勢、打造新興業務特色優勢、構建智慧銀行優勢、鞏固公司治理優勢;著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服務客戶能力、創新發展能力、風險管理能力。
應該説,轉型發展是建設銀行在傳承歷史基礎上的創新提升,“最具價值創造力”的發展目標是契合國家發展方式轉型升級的提煉昇華,“中國建設銀行——為您創造價值的銀行”集中代表了建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是通向現代先進銀行的必由之路,也必將引領建設銀行取得新的成就。
建行夢連著中國夢。圓夢復興,必于荊棘之中穿越;征途奮進,當在波濤其上航行。經歷60年的風雨歷程,今日之建設銀行已是經營理念先進、競爭實力突出、財務表現卓越、社會責任擔當的領先銀行,資産規模、利潤和市值躍居世界銀行業前列,業績卓著,成就輝煌。輝煌成就得益於科學發展戰略的導航,更得益於一代又一代建行人的勇敢踐行和忠誠堅毅、拼搏奉獻、勇於創新、開拓進取的建行精神。站在60週年歷史的新起點,37萬建行員工正再次踏上新征程,在“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戰略引領下,朝著“最具價值創造力銀行”的遠大目標大踏步前進,繼續譜寫新的華彩樂章!
(作者係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