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理財:張建國:服務建設六十年 熠熠生輝一甲子
中國建設銀行成立於1954年10月1日。6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建設銀行始終恪守服務經濟建設的神聖使命,把國家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哪有建設的號角,哪就有建設銀行的足跡,在共和國各個歷史時期的大中型項目建設中,無不浸透著建行人拼搏奉獻的汗水,為國家經濟建設事業和社會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60年後的今天,建設銀行已成為資産規模超過16.4萬億、存款近13萬億、貸款9多萬億,擁有1.4萬多境內外分支機構、37萬員工、服務400萬公司客戶、3億多個人客戶、每年凈利潤超2000多億的大型國有控股商業銀行。上市9年來,建設銀行的國際形象和市場價值發生了巨大變化:資本充足率、資産回報率、凈資産收益率、撥備覆蓋率等7項核心監管指標,在國內同業中4項第一、3項第二。在財政部金融企業績效評價中位居首位。最近英國《銀行家》和美國《福布斯》雜誌對2013年全球1000家大銀行和2014年全球2000家大企業綜合排名,建設銀行均名列第2位,先後多次被國內外權威機構評選為“中國最佳銀行”。
一、在新中國大規模經濟建設之初誕生成長
建設銀行的成立和職能任務的賦予與履行,一直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直接關懷。
新中國成立初期,經過1950年至1952年的國民經濟恢復,黨和國家為爭取財政經濟狀況基本好轉的奮鬥目標得以實現。1953年黨領導全國人民開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156項重點建設工程陸續啟動,全面拉開了新中國大規模經濟建設的序幕。隨著國家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的大幅度增長,組建一家能夠承擔新中國大規模經濟建設任務的國家專業銀行,被提上黨中央和政務院的重要議事日程。1954年9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224次政務會議通過了《關於設立中國人民建設銀行的決定》。同年10月1日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在全國正式成立。
建設銀行按照政務院賦予的職能,全面接管、辦理全國基本建設投資撥款業務,並制發了第一個基本建設投資撥款法規,創辦了審查工程預算新業務,在撥款監督過程中不斷擴展和延伸各項工作,培育了一支2.7萬人的專業幹部隊伍,全力投身於新中國大規模的經濟建設之中。建設銀行經辦的基本建設投資撥款年度業務量,由1954年的84.64億元,增加到1957年的124.62億元,增長了50%。建設銀行在全國十大鋼鐵基地、八大重型機械廠,在東北、西北、和華北等礦區,在棉紡工業基地普遍組建了相應的分支機構,專門組建了跨省、區的鐵路專業分支行處,有效地保證了建設資金的調配和供應,促進了國家鋼鐵、機械、能源和棉紡等工業的優先發展。在建設銀行的大力支援下,到1957年,156個重大項目已有68個全部或部分建成投産,為“一五”計劃的完成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自1954年到1978年的25年間,建設銀行共經辦各類基本建設投資5628億元,建成大中型建設工程項目4000多個,促進了60多個大型骨幹項目提前投産。通過建設銀行審查工程概預算和制止不合理開支,共為國家節約資金107.8 億元。這項工作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評價,讚譽建設銀行為國家建設真正“守計劃、把口子”。
機構跟隨項目走,是當時對建設銀行職能任務恰如其分的描述。“哪有重點工程建設,哪就有建設銀行。”在荒涼的工程現場,隨處可見建設銀行的“帳篷銀行”和“馬背銀行”,銀行員工與工程建設者一起,爬高山、涉險灘,頂酷暑、冒嚴寒,吃乾糧、住工棚,餐風宿露,現場服務,成為新中國建設大軍中一支最為出色的金融“拳頭部隊”……。在4000多個重點建設項目現場,在2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建設銀行設置了500多個專業分行。這期間,國家建起了飛機製造、汽車製造、重型和精密機械製造、發電設備製造、冶金、有色金屬等一大批重點基礎設施,並在中部地區建起了一批新的鋼鐵、煤炭、電力、機械、化工基地。這一個又一個重點項目建成後,基本奠定了新中國工業建設的基礎。據統計,僅“一五”期間,建設銀行服務建設的“國”字號大型工程項目,使新中國的鋼鐵産量從年産90萬噸增長到535萬噸;煤炭産量從3243萬噸增長到7459萬噸;建設鐵路幹線9300公里,使全國通車里程達到2.98萬公里;建設公路里程25萬公里,比建國初期增長了一倍多;新建五大棉紡基地使全國生産能力提升了31%。
二、在國家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發展壯大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方針,我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從1979年到1993年,建設銀行作為國家專業銀行,其改革發展與國家財政、金融、投資體制改革緊密聯繫在一起,並呈現出一條清晰的主線:在改革與強化財政職能的同時,不斷拓展與完善銀行職能。建設銀行在這一時期可分為兩個階段。從1979年到1984年,建設銀行逐步從財政部門的附屬地位中分離出來,國家專業銀行的地位得以確立,開始運用銀行的辦法辦銀行;從1985年到1993年,建設銀行的信貸收支全額納入了國家信貸計劃體系,金融業務開始全面開拓,銀行功能日臻完善,實現了由事業單位管理向企業化經營的轉變。
建設銀行承擔的財政職能,主要包括五大內容,可以概括為“預算、決算、財務、制度、監督”10個字。相對於過去“兩辦、三管、一監督”的職能,從內涵和外延上都有新的擴展。一是實施基本建設預算內投資撥款改貸款制度。新中國成立後,國家財政用於基本建設的資金,一直採用財政撥款、建設單位無償使用的管理體制。隨著經濟的發展,這種管理體制的弊端越來越明顯。1979年初,國家計委、國家建委、財政部、建設銀行聯合向國務院建議試行基本建設投資由財政撥款改為建設銀行貸款的辦法。8月,國務院批轉了國家計委、國家建委、財政部《關於基本建設實行貸款辦法的報告》和《基本建設貸款試行條例》。當年,建設銀行選擇部分省、市進行撥款改貸款的試點。1985年全面推行撥款改貸款。到1993年底,建設銀行經辦的“撥改貸”投資餘額達700多億元。二是探索建立基本建設基金制與建設銀行管理基金辦法。1986年國家開始建立基本建設基金制度。為了管好、用好基本建設基金,從1988年先後組建能源、交通、原材料等投資公司後,建設銀行嚴格按計劃規定對基金進行管理,努力協調各方面關係,不斷探索和改進管理辦法,促進資金的保值增值。三是強化管理基本建設財務職能。1981年初,國務院在《關於平衡財政收支、嚴格財政管理的決定》中要求,一切建設資金,都必須納入國家統一的基本建設計劃,並由建設銀行監督撥付。建設銀行隨著管理基本建設財務職能的加強,順利展開了各項財務管理規章制度的恢復和建立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有關基本建設資金管理、結算管理及財務決算管理等方面的規章制度。四是根據重點建設項目的需要加強專業分支機構的建設。對於國家特大建設項目,如長江三峽工程等,建設銀行跟隨重點工程建設專門設立了專業分行。對於為數眾多的大中型重點建設項目,普遍做到了“哪有項目,哪就有專業支行或辦事處”,以加強對大中型建設項目的財務資金管理。到1993年底,全國共設立各層次的專業機構500多個,擁有一支2.7萬人的管理重點建設項目隊伍。建設銀行信貸計劃和資金計劃全額納入國家信貸計劃後,不僅確立了建設銀行在國家金融體系中的地位,也拉開了建設銀行全面拓展金融業務,不斷完善銀行功能的歷史序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從1982年到1993年,建設銀行經辦了99%以上的國家重點項目資金管理,向30多個行業概算投資近5000億。到1997年,建設銀行中長期信貸業務已佔全國金融機構同類業務總量的50%以上。到1993年底,建設銀行運用信貸資金髮放的各類貸款餘額達到4329億元,比1981年開始利用存款發放貸款時的年末貸款餘額增長了33倍,貸款客戶遍及國內各個行業。到1993年底,建設銀行累計發放基本建設貸款2258多億元,餘額達2179億元;建築業流動資金貸款餘額達482億元;技術改造貸款餘額達558億元,在當時全國排名前500家的大企業中,有超過三成企業獲得過建設銀行技術改造貸款的支援。
建設銀行作為國內首家開辦住房公積金業務、最早推出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的銀行,到1991年底,全國已有1687個市縣、27個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10個省、自治區由建設銀行全部承擔本地區房改金融業務,從而使建設銀行在全國房地産金融業務領域始終位居同業首位。
1979年至1993年的15年,是建設銀行財政職能和銀行職能相互依託、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15年,同時也是建設銀行抓住機遇、激流勇進、由小到大、由大變強、全面拓展,自身實力不斷發展壯大的15年。建設銀行在這一期間,累計辦理基本建設撥款、貸款資金總額達34051.16億元;通過加強資金使用管理,制止不合理開支和提供合理化建議,為國家節約建設資金343.093億元;通過審查工程預算凈核減價值168.28億元。
三、成為國有商業銀行股改先行者,在轉型發展中邁向國際一流
2005年10月27日,建設銀行實施財務重組、創立股份公司、引進戰略投資、完善公司治理,在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中率先在香港成功上市。2007年9月25日,建設銀行成功回歸A股市場。更重要的是,通過積極轉變發展方式,系統性地進行體制機制創新,建設銀行自身管理能力、服務水準和綜合競爭實力等方面有了實質性的提升。
經營業績優異,國家貢獻突出。截至2014年上半年,建設銀行資産總額達16.4萬億元,較2003年末增加12.8萬億。2013年度實現凈利潤2151億元,較2004年增長338.7%,2014年上半年凈利潤突破1300億。自2003年末財務重組股份制改造以來,建設銀行對國家的貢獻超過14100億元,其中累計國家稅收5530億元,國有股份獲得的現金紅利2551億元,國有股份市值增長6024億元。改制以來,國家注資款1862億元總回報率為706.9%,年複合投資回報率為23.2%。
改革創新持續推進,體制機制不斷優化。作為最早實施股份制改革並上市的大型國有銀行,建設銀行在建立現代銀行制度的過程中,將深化內部改革作為重點,不僅強調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而且注重協調推進戰略規劃、組織機構、業務流程、激勵約束、風險管理等各方面改革,有力地提升了銀行客戶服務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按照“有效制約、協調發展”的原則設立了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充實了高級管理層,形成科學的決策、執行和監督機制。董事會主要關注公司的戰略規劃和市場定位等重大方向性問題,監事會職責是督促董事會、管理層依法盡責,高級管理層負責銀行的經營管理。上市之初,建設銀行董事會、管理層就把戰略研究和制定工作放在首位,先後制定了中國建設銀行業務發展綱要、業務發展三年規劃和五年規劃。近兩年,董事會、管理層根據宏觀形勢變化和國家政策要求,提出了“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的轉型發展目標,制定了一系列有針對性、前瞻性的政策和制度措施,做大做強“三大一高”業務(大行業、大系統、大城市和高端客戶),加速推進網點“三綜合”建設(綜合性網點、綜合櫃員制、綜合行銷隊伍),積極推動改革和轉型發展,促進了規模、品質和效益的穩步提升。
徹底改變根深蒂固的官商作風,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建設銀行在改革之初就明確提出,將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和機製作為股份制改革的中心內容,貫穿到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近年來,建設銀行通過紮實推進綜合性網點、綜合櫃員制和綜合行銷隊伍建設,提升網點綜合服務能力,實現網點功能轉型。研究制定産品創新戰略規劃,完善産品創新機制,強化創新驅動。積極推動流程銀行建設,將流程優化和改造嵌入正在建設中的“新一代”核心繫統。加大對電子渠道資源投入,通過“善融商務”等電子商務平臺,提升客戶資金流、物流、資訊流整合能力,深度挖掘客戶的資訊和需求,提升綜合服務能力。
積極推進戰略轉型,新興業務快速發展。電子銀行業務十年健康快速發展,已經從早期簡單的個人網上銀行和不完善的電話銀行服務,發展至包括個人網銀、企業網銀、手機銀行、短信金融服務、家居銀行、國際網際網路網站、手機網站、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等功能先進、産品齊全、領先同業的電子銀行服務體系。截至2014年6月,建設銀行手機銀行客戶突破1.3億,累計實現交易額3.2萬億,實現交易量10.6億筆,日均交易量585萬筆,穩居同業第一;個人網銀客戶數1.64億,企業網銀客戶數304萬,短信金融服務客戶數2.22億。隨著電子銀行各項産品的發展,電子銀行與櫃面交易之比目前已達到296%,按照建行現有網點數測算,電子銀行渠道相當於4萬多個實體網點,在為客戶提供7×24小時不間斷的便捷金融服務。理財業務實現跨越式發展。截至2013年末,建設銀行累計發行各類理財産品20,600期,募集資金21.2萬億元,為企業客戶解決融資需求1.42萬億元,理財産品餘額超過1.14萬億元,累計為客戶創造投資收益超千億元,有力支援了實體經濟發展和民生領域建設,較好地滿足了個人客戶、私人銀行客戶、企業客戶、機構客戶等各類客戶的投融資需求。小企業業務專業化經營成效顯著。建設銀行已設立的258家“信貸工廠”模式的小企業經營中心。小企業貸款近三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7%,連續兩年新增同業排名第一。信用卡業務核心指標保持同業第一。2013年,建設銀行以5200萬發卡量、4400萬客戶、1.2萬億消費交易額,成為信用卡行業發展的領頭羊和主力軍。作為全國企業年金資質最全的管理機構之一,建設銀行為超過兩萬家企業提供專業養老金融服務,客戶覆蓋電力、鐵路、能源、建築、金融、軍工、航空、鋼鐵、煤炭、旅遊、高校等各領域。受託資産規模從2010年的119億增至2013年末的365億,增長3.1倍。
完善綜合化經營平臺,子公司和海外業務取得良好發展。目前,建設銀行在非銀行金融領域,擁有建信基金、建信租賃、建信信託、建信人壽、建信期貨5家境內子公司;在特定領域和區域,設立了若干提供專業化和差別化服務的銀行機構,包括中德住房儲蓄銀行和27家村鎮銀行。加速全球目標市場機構佈局,海外機構規模效益穩步增長。自1991年設立第一家海外機構——倫敦代表處以來,建設銀行海外業務不斷發展壯大。特別是近幾年,按照“做強亞太地區,擴展歐美網路,開拓新興市場”的佈局策略,構建多種形式和不同層次的海外機構網路,基本完成在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的佈局並已具備24小時不間斷服務能力。截至2014年上半年,建設銀行已擁有19家海外一級機構,覆蓋全球17個國家和地區。從2010年至2013年,海外資産從425億美元增長至1276億美元,增幅兩倍多;稅前利潤從3.7億美元增長至7.1億美元,翻了近一番;貸款和全口徑存款分別增長2.3倍和2.8倍;不良貸款率從1.45%降至0.1%,降幅明顯。
不斷深化風險管理改革,加強內控機制建設。2006年建設銀行推行了風險管理體制改革,初步建立起了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對於股改後業務持續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2013年,根據形勢變化和管理需要,總行董事會、管理層通過深入調查研究,結合體制機制中一些不適應的環節,對於風險管理體制和信貸機制進行優化和調整。通過落實全員風險管理、強化班子責任、實現雙向報告、推進專業分工、完善風險抓總,使得銀行經營管理更高效、風險管控更有效,實現效率和風控在更高水準上的平衡。最近,銀監會核準了建設銀行等6家銀行實施資本管理高級方法,標誌著我國銀行業風險治理能力建設邁上了新的臺階。
上市以來,建設銀行不負重望,財務狀況根本好轉,經營實力穩步提高,服務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效率和能力顯著提高。更為重要的是,在經營理念、公司治理、風險管理、産品創新、服務能力等方面,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截至今年上半年,建設銀行主要財務指標繼續領先同業。從資産規模上看,今天的建設銀行已經是上市前的近4倍,相當於在不到十年時間裏為國家重新創建了3個新建行。
服務建設60年,熠熠生輝一甲子。60年來,建設銀行資産規模突破1萬億元用了39年時間,突破5萬億元用了13年,而超越10萬億元僅用了4年時間。可以説,建設銀行的發展壯大始終與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緊密相連。國家強盛,銀行興旺。站在60年新的起點上,建設銀行正按照新的轉型目標,向著國際一流商業銀行揮楫揚帆!
(作者係中國建設銀行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