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中國建設銀行為走出去企業保駕護航
在機遇中把握市場,在危機中挖掘機會。近年來,中國建設銀行響應國家號召,支援走出去戰略,累計為國家重點“走出去”企業提供了近50億美元融資支援,成為出口信貸業務領域的中流砥柱。特別是2009年以後,當金融危機襲來、外資銀行普遍出現流動性緊張之時,建設銀行果斷進入出口信貸市場,利用多年穩健經營積累的信譽、人才與資金優勢,為我國重點企業“走出去”提供融資支援,助力企業擴展市場版圖,提升國際地位,將産品、服務與技術輸出到歐、亞、非、拉美等各大洲。
自2009年以來的5年間,建設銀行累計辦理出口信貸業務28筆,簽約金額45.16億美元,餘額12.47億美元,拉動出口超過54億美元,支援了一大批國內重點“走出去”企業的重大項目出口,覆蓋丹麥、瑞士、阿根廷、土耳其、新加坡、南韓、柬埔寨等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
把握機遇,開創“走出去”業務新局面
2009年,受全球性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外向型企業普遍面臨巨大壓力,但是在産業鏈長、産品附加值高的大型成套設備出口和性價比高、性能服務優質的大型工程境外承建等諸多方面,我國依然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甚至具備了與發達國家企業爭搶市場份額的可能。
隨著市場上中長期外幣資金出現緊缺,原本外資銀行在出口信貸等“走出去”領域獨點鰲頭的局面被打破。建設銀行果斷進入出口信貸業務市場,通過增設海外分支機構、加強境內外聯動、完善金融産品體系,為重點客戶提供支援。建設銀行發揮基礎建設融資優勢,不斷提升服務水準,在支援中國企業海外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走出去”客戶順利完成設備出口和境外工程承包發揮了關鍵作用。
重點突破,助力高科技龍頭企業海外騰飛
出口信貸業務是指在出口信貸政策性金融機構提供政策性保險的情況下,建設銀行向本國出口企業、外國進口企業、政府機構或金融機構提供的中長期融資業務,是建設銀行支援企業“走出去”的主要産品。
在中國企業進入大規模“走出去”擴張的新時期,科技含量高,競爭力強的高新技術企業逐漸成為“走出去”龍頭,其中以電信設備生産商最為突出。華為、中興通訊已徹底改變了電信行業的世界版圖和格局,建設銀行憑藉一系列創新産品和完整的服務方案,成功躋身華為、中興通訊出口信貸業務“短名單”,開啟了為電信設備供應商“走出去”提供出口信貸融資的輝煌之旅。
2009年至2014年期間,建設銀行累計為華為、中興通訊辦理出口信貸項目近50個,提供融資近1億美元。項目結構靈活多變,既有國家主權擔保項目、也有母公司擔保或信用支援項目;既有出口買方信貸項目,也有出口賣方信貸應收賬款買斷項目,更有針對預付款與傳統出口信貸捆綁的商業貸款項目;還嘗試了中信保保單出具前放款以及買方先付款再放款的歸墊融資模式。
每個項目都是創新,都是進步。建設銀行為華為、中興量身定制全球金融服務方案,充分展示了境內外聯動的整體服務水準。2013年,建設銀行與國開行、工行聯合牽頭尼日利亞MTN出口買方信貸銀團項目榮獲國際頂級財經雜誌Trade Finance組織的“2013年度交易大獎”。這是建設銀行國際融資業務第三次獲得國際獎項,也是銀企攜手開拓海外市場的重要見證與里程碑。
立足本土,為跨國企業參與全球競爭保駕護航
在我國企業大踏步地“走出去”進程中,陸續涌現出一批將開發新興市場與鞏固傳統市場相結合、“新興産業”與“傳統優勢産業”相結合、集“生産、研發、貿易、服務、資源開發”于一身的跨國企業,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區初步形成了本土跨國公司“集群”,深圳中集集團就是這些跨國企業中的佼佼者。
中集集團自1980年創立伊始就確立了外向型經營戰略,通過構建全球化運營體系,實現了供應鏈、産業鏈和價值鏈“走出去”,並以海外並購為手段,組建國際化運營架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級企業,集裝箱製造全球市場份額超過50%。
優質的金融服務是支援企業“走出去”的前提和保障。在航運市場不景氣、航運公司採購能力降低、集裝箱銷售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建設銀行積極嘗試結構性融資創新,2010至2011年期間,與中信保合作為中集集團連續提供了兩筆8年期海外租賃保險項下應收賬款買斷及配套利率調期業務,金額合計1.1億美元。通過結構性安排,境外航運公司本來需要支付全款才能獲得集裝箱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現在只需按季支付租金就可實現同等權利,極大地緩解了買方資金壓力。中集集團因此獲得了長期穩定的訂單,鞏固了集裝箱銷售市場的領先地位。受此項業務的啟發,中集集團主動與建設銀行洽談,以融資租賃模式支援後續海工平臺和船舶業務,打開了合作的新渠道。
領航艦隊,伴隨“大船”揚帆遠航
一直以來,船舶製造業都是建設銀行關注的重點産業。隨著我國全球造船大國地位的逐步確立和國家“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建設銀行搶抓先機、披波斬浪、奮力前行,從首航到領航,創造了一個個令人矚目的業績。
目前建設銀行船舶金融服務已擴展到歐亞大陸航運企業,服務重點面向中船重工、中船和中遠船務等大型船舶建造集團,以船舶預付款保函和出口買方信貸為核心的船舶金融服務覆蓋了深海鑽井平臺、超大型油輪、集裝箱船和散貨船等國家重點支援的高技術、高附加值大型設備。
2009年建設銀行率先在大連成立了國內銀行業首家船舶融資産品中心;2010年成功承辦了境內業界首筆鑽井平臺出口買方信貸和首筆VLCC超大型油輪出口買方信貸,推動了建設銀行船舶金融的全面發展及品牌形象的建立,促進了建設銀行國際業務“走出去”發展戰略的實施。其中,建設銀行與大連船舶重工的合作為雙方並肩“走出去”添上一抹亮麗的色彩。
預付款保函是撬動船舶金融業務鏈條的起點。大船重工是中船重工旗下核心企業。建設銀行充分分析國際船市走勢和船舶建造流程,結合自身優勢,決定從船舶建造的首個節點著手,以建造合同生效對應的預付款保函為突破口,為大船重工量身定制了所有金融服務方案,贏得了客戶信賴,累計為大船重工開立船舶保函42.5億美元,涉及項目金額近100億美元,業務承辦率超過60%。
船舶出口買方信貸曆盡艱險完美首航。2009年伊始,由於外資銀行流動性短缺無法按計劃提供融資,大船重工與香港華光海運集團簽訂的“大連勇士”號VLCC訂單面臨無法履約的窘境。憑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建設銀行為該項目設計了出口買方信貸融資方案,並做了大量排險解難工作:排險一,提前成立專門團隊,跟蹤行銷項目並理順內部流程;排險二,擔當大船重工、中船重工和機電商會等三方聯繫人,積極與國家主管部門溝通;排險三,組建總分行聯動團隊,定期跟蹤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機電商會、財政部對項目的推進進度;排險四,積極充當香港華光海運、中信保公司和大船重工之間的協調人,建立定期溝通機制,保持每週兩次以上的四方溝通,解難答疑,通報工作進展。經過精心籌備和不懈努力,建設銀行這艘“大船”終於揚帆出海,2010年簽署金融協議,2011年放款,實現出口買方信貸首航。
航道打通,業務接踵而至,好消息紛至遝來。南韓、挪威、土耳其、丹麥、新加坡等國家船東分別與建設銀行簽署船舶出口買方信貸協議,簽約總額6.2億美元。2011年以來全球航運作業步入低谷,建設銀行通過提款份額轉讓和非出資型風險參與等方式,繼續尋求新的藍海,打造領航艦隊,向著目標遠航。
不斷創新,著力打造“明星”産品
出口信貸再融資是國內商業銀行出口信貸類業務的重點産品,是建設銀行為“走出去”企業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的首推産品,也是建設銀行在外匯融資市場中極具優勢的核心“明星”産品。截止目前,建設銀行已承辦覆蓋歐洲、拉美、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地區數十個項目,以優質的服務得到出口商及項目業主的認可。
建設銀行在“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緊隨市場、改變創新”的創新理念和行銷理念的指引下,走訪了在京所有“走出去”央企,了解企業的融資難點和需求,提出了分筆轉讓的出口信貸再融資産品創新課題。對於一個已在國際、國內融資市場中經過幾十年完善規範的成熟産品,創新和改變難度重重。建設銀行內部多個領域專家組成的創新小組開始了艱難的創新之旅。由於該産品涉及多個主管部門,每一環節、每一點改變都需要各方認可,同時還要符合境內外業主和銀行的實際操作要求。歷時5年,智慧和汗水澆灌的創新之果孕育成熟。産品推出後短短2年,僅北京地區已實現簽約255億元人民幣,涉及9個項目。該産品的成功推出進一步奠定了建設銀行在出口信貸再融資業務領域的龍頭地位。
全球佈局,境內外攜手搭建服務平臺
建設銀行加快海外拓展步伐,目前在全球擁有20家一級機構,覆蓋了五大洲18個國家和地區,能夠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全球範圍、24小時不間斷金融服務。
隨著中國企業越來越熟悉海外市場,建設銀行發揮集團境內外聯動優勢,以海外機構為平臺,積極為客戶並購融資、項目融資提供多樣化方案:2012年為華能Millmerran火電站項目(華能參股40%) 牽頭組建金額為3.6億澳元銀團貸款,雪梨分行參與金額為5000萬澳元並擔當牽頭行角色;2013年為金風科技澳洲風電項目提供資本金內保外貸及本地資産項目融資,使得金風科技順利完成澳大利亞風電場的建設投資;為中海油收購英國石油公司BP部分股權提供並購貸款,組織四家海外機構通過風險參與方式辦理中海油30億美元天然氣並購貸款銀團貸款項目;此外,建設銀行還通過內保外貸方式為深圳中金嶺南,山東兗礦、義馬煤業收購澳大利亞公司提供了並購貸款資金。
通過多年的發展與完善,建設銀行以其“高效、專業、務實”的服務理念,成為中資企業走向海外的堅強後盾,幫助眾多客戶抓住全球化機遇,快速拓展全球市場,取得了巨大市場影響力和良好的社會反響。伴隨我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的不斷深化,建設銀行將進一步拓展全球網路,不斷提升全球服務能力,為中資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為中國與全球的經貿往來架起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