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瞭望新聞週刊》:共和國建設的金融主力軍

發佈時間:2014-10-23

1949 年,中國開啟了新紀元。

那是一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夢想與激情的時代,重振國民經濟成為新中國的首要任務,在此大規模經濟建設的大潮中,中國人民建設銀行應運而生。

甫一成立,全面辦理基本建設投資撥款業務就成為建設銀行偉大的使命,彼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土上,進行的每一項重大工程的建設資金都來自建設銀行。自此,建設銀行與國家建設同呼吸、共命運。

風雨一甲子,建設銀行不僅是共和國建設的金融主力軍,更堅持為國民經濟建設投資“守計劃把口子”,力爭每一分錢用在刀刃上。“國家利益至上,服務建設為本”始終是它的宗旨。

滄桑變革,歷史浮沉,正如中國建設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洪章所言:國家強盛銀行興旺,建設銀行的利益與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始終高度一致。

1、金融業新力量

1954 年10 月1 日,一支金融業的新軍登上共和國經濟建設大舞臺—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宣告成立。

顧名思義,建設銀行因建設而生。在那個百廢待興、全面建設的年代,作為一家專業性銀行,建設銀行承擔著辦理基本建設投資撥款監督的重任。

身負人民重托、力行國家使命,建行人的身影奔波在960萬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在淮河大壩邊,管理治淮撥款的蚌埠專業支行疏通資金通道;在長春汽車廠,孟家屯專業支行嚴把財務關口;在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的水電站,新安江電站的工地上,新安江專業支行不可或缺。有一句話非常流行,“哪有重點工程建設,哪就有建設銀行。”

“一五”期間,建設銀行在全國16 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組建了88 個經辦大型建設項目的專業支行。包括在全國十大鋼鐵基地、八大重型機械廠,在東北、西北和華北等礦區,在棉紡工業基地,普遍組建了相應的分支機構,專門組建了跨省、區的鐵路專業分支行處,有效地保證了建設資金的調配和供應,促進了國家鋼鐵、機械、能源和棉紡等工業的優先發展。

在此背景下,建設銀行經辦的基本建設投資撥款年度業務量, 由1954 年的84.64 億元增加到1957 年的124.62 億元,增長了50%。在建設銀行的大力支援下,到1957 年,156 個重大項目已有68 個全部或部分建成投産,為“一五”計劃的完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不僅如此,這種按重點工程設置專業機構的做法,作為建設銀行機構設置的重要原則之一,在此後幾十年的歲月中一直被沿用。在三峽大壩,在青藏鐵路沿線,甚至在神舟飛船發射基地,仍然有成千上萬的建行員工在為這些代表著國家形象的重點工程服務。

支援國家重點工程建設的職責之外,當時建設銀行承擔的另一項主要工作就是監督建設資金的合理使用,為國家“守計劃把口子”。

原中國人民建設銀行武漢市分行長江大橋專業支行汪秋明的故事生動地詮釋了建行人的這一使命。

武漢長江大橋作為中國人架設在長江上的第一座大橋,被列為“一五”期間的重點工程。建設銀行在大橋工地上設立了大橋專業支行,1956 年,當時只有16 歲的撥款員汪秋明,在審查工程預算造價時, 發現大橋的材料款存在高估冒算的情況,本因800 元一噸的鋼材價格被列為了1150 元一噸。

建設銀行以事實為依據,根據相關規定,將大橋上部建築鋼梁的預算價由1150 塊錢一噸降為800 塊錢一噸,每噸就節約了250 塊,兩萬四千多噸就節約了將近六百萬。在當時,如果這筆錢用於購買大米,可以養活30 萬人過一年。

建設銀行的工作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肯定,1956 年,財政部黨組向中共中央彙報工作,當彙報到建設銀行審查工程預算時,毛澤東説:“有一個機關審查是好的,只要審查得快,審查得好是有好處的”。根據毛澤東對審查工程預算工作給予的指示精神,建設銀行于4月21 日發出了《審查建設預算的請示》,推動審查預算工作全面開展起來。1979 年至1993 年,建設銀行通過審查,為國家節約資金439 億元。

閃亮登場的建設銀行,以國家利益為重,塑造了一種務實篤行的風格,迅速成長為共和國金融業的中堅力量,開啟了輝煌燦爛的現代化銀行之路。

2、艱難歲月砥礪前行

經歷了初創的輝煌後,伴隨著國家政治社會大環境的巨變,建設銀行進入成立以來最艱難的歲月,從1958 年到“文革“結束,建設銀行歷經波折。

1958 年3 月,為貫徹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適應“大躍進”形勢的要求,基本建設領域推廣了基本建設投資包乾制。同年7 月,基本建設財務撥款工作,改歸各級財政部門直接管理,取消建設銀行系統的垂直領導體制,總行改為財政部基本建設財務司。

如此情勢下,建設銀行已難以履行國家賦予的各項職能,原有正常工作幾乎陷入癱瘓。缺少了建設銀行這一基本建設資金管理的關鍵一環,建設資金低效利用、浪費等問題立刻顯現出來。1959 年上半年,國家基本建設撥款支出佔全年預算支出的56%,大大超出了歷年40% 的正常水準。國家財政處於十分緊張的局面,而之後三年自然災害更是讓國民經濟雪上加霜。

1962 年3 月28 日,財政部發出《關於恢復建設銀行機構加強領導的通知》,按照國民經濟調整的要求,建設銀行積極參與壓縮基本建設規模、降低積累率、提高投資效益的中心工作,充分運用所開闢的廣闊業務領域,改進財務撥款監管手段,為促進國民經濟調整做出了顯著成績。

“文化大革命”開始,全國陷入了動亂。建設銀行再次遭到衝擊,先是被併入人民銀行,之後業務基本停頓,基本建設程式被否定,全國範圍內出現了基本建設“投資大敞口,花錢大撒手,施工吃大鍋飯”的嚴重局面。

危機之下,1972 年,建設銀行正式恢復。面臨困難的內外環境,建設銀行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組織幹部歸隊,解決百廢待興的各種問題,逐步把主要精力重新投入到基本建設投資撥款管理工作中。

這些工作包括恢復基本建設財務撥款規章制度、“四按”撥款的基本建設撥款程式、施工企業經濟核算制,提出“挖潛力、保重點、促投産”的工作方針,支援服務於大型引進重點項目,重新開辦專項委託貸款等。建設銀行重新投入到為國家建設服務的大潮中。

回首這段波瀾起伏的歷史,從1958 第一次併入財政部到1962 年恢復機構。 從1968 年再次被撤消到1972 年再次恢復機構,建設銀行經歷了三起兩落,但建設銀行始終忠貞不渝地履行著國家賦予的艱難使命。

1978 年12 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方針,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建設銀行在自己的史冊上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3、新時代的金融領軍者

改革開放之初,國務院明確了“建設銀行是管理基本建設支出預算和財務,辦理基本建設撥款、結算和放款,進行財政監督的國家專業銀行。”這個被概括為“兩管、三辦、一監督”的建設銀行職能任務,初步提出了建設銀行為國家專業銀行的定位。

由此,作為國家專業銀行,建設銀行的改革發展與國家財政、金融、投資體制改革緊密聯繫在一起,並呈現出一條清晰的主線:在改革與強化財政職能的同時,不斷拓展與完善銀行職能。

在密布荊棘的前進路上,建設銀行抓住機遇、激流勇進、由小到大、由大變強、全面拓展、自身綜合實力不斷發展壯大,逐漸成長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商業銀行。

發展的步伐再快,建設銀行始終不忘國家和人民的重托,在國家重點項目貸款市場中,建設銀行仍然一枝獨秀,佔有70% 以上的份額。秦山核電站—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製造的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大秦鐵路—我國第一條雙線電氣化重載運煤專線……這些重點工程,都是20 世紀80 年代建設銀行推行“撥改貸”支援建設的一批重點工程,截至今年6 月末,全行基本建設貸款餘額已達2.43 萬億元,是30 年前的1200 多倍。

如今,這位新時代的金融驕子,正一路引領著中國金融業邁向新的輝煌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