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建設銀行成立60週年:大象起舞 小微喝彩
這是一家擁有14000多個網點的大型商業銀行,機構遍佈全球。
這又是一家做大企業、大項目見長的銀行,2014年《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排名第二。
就是這樣一家走過半個多世紀光輝歷程的大型金融機構,卻在近10年間潛心躬耕,成為了千千萬萬個小微企業創業、發展的金融夥伴,成為了眾多小微企業信賴的金融專家。
“成長之路”、“速貸通”、“小額貸”、“信用貸”四大産品體系;“善融貸”、“創業貸”、“結算透”等小額信用貸款特色産品……無處不顯露出“大”銀行服務“小”企業的專注與專心。標準化、流程化、專業化操作的“信貸工廠”;7×24小時小企業貸款線上服務……無時不展示著這只“大象”小微金融“小舞步”的細膩。
60周歲的中國建設銀行,正用“以誠相‘貸’”的姿態,帶給萬千小微企業成長的希望。
“大象”也能“跳舞”?
如今的建設銀行已經成為許多小微企業主眼中最貼心的金融夥伴,然而在合作的最初,情況卻有些戲劇性。
“當年我們代表總行參加‘中博會’,説能給這些小企業放貸款人家都不相信!”黃凱如是廣東省分行中小企業客戶部副總經理。“你們建行都是建橋、建路做大生意的,不會做小企業的。”這是當時他聽到最多的一句話。
“中博會”是小微企業集中的展示平臺,當年,能夠針對不同發展階段小微企業的信貸需求,為其提供“適銷對路”的産品,成為他們創業、發展的“金融夥伴”,對於建行第一批小微企業客戶來説,的確是個“意外”。
“我們企業當年還在創業階段,從沒想到過建行這樣的大銀行能夠成為我們解決資金缺口的渠道。”廣東美聯雅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年過花甲的袁華堃説。
2010年美聯雅財務人員到建行辦理結算業務,聽到客戶經理詢問有沒有資金需求,經過溝通,一週後企業的賬戶上就收到了第一筆來自銀行的1000萬融資資金。
接下來的故事,更讓袁華堃記憶猶新。2012年1月正值年關,公司急需增加1000萬元的貸款應付年關,
“當時一定要做成!答應了要在年前支付的工資、獎金和貨款,我一定得做到,讓他們都能過個安樂年。”公司總經理黃浩泉回憶起當時找建行廣東省望牛墩支行的情景。
企業的需求就是建行的責任。經辦行立即行動:由支行行長牽頭,客戶經理收集資料,以最快的速度整理、撰寫申報材料,並與東莞分行小企業部溝通,一切進展順利。
然而好事多磨,沒想到企業的貸款卡卻因未年審而暫停使用了。這時離春節只有20天的時間。客戶經理們想到對建行來説這筆不大的貸款,背後卻滿含了企業對建行的信任和供應商、工人們的企盼,又相互鼓勵著迅速投入新的戰鬥:一邊與人民銀行積極溝通加快年審速度;另一邊與分行小企業部協調開通綠色通道,先審核相關資料,待貸款卡年審後立即放款。
功夫不負有心人,1月19日,在離春節假期僅有4天的時間,1000萬元的資金終於入賬美聯雅賬戶。
“那些小銀行剛開始給你做第一筆貸款時很順利,可等你急需用錢時他們就跟不上了。所以有其他銀行讓我們去開戶,老闆總是説,‘開什麼呢,有建行就OK啦!’”帶著濃重廣東口音的袁華堃讚許地説,“建行的工作最‘接地氣’啦!”
而今,美聯雅公司通過建行資金支援,年銷售額已達到1.5億元人民幣,目前正在醞釀中小板上市。
從大戶到小微
這樣的故事,在建行的發展過程中舉不勝舉。能夠結伴小微,源自建行對自身發展的深入思考。
曾經,銀行普遍認為,小微企業經營風險大,缺乏有效抵押品,而且單戶金額小,人手佔用多,費力不賺錢。對以大企業、大項目見長的建行來説,過去許多分支機構也熱衷於“抓大戶”、“做大買賣”,忽略了“小生意”。但自2005以來,這一認識逐步得到根本扭轉。這既得益於中央、國家和監管部門的政策推動,更得益於建行對這項業務的認知。
支援小微企業發展,不僅是響應中央號召、履行社會責任,更關係到銀行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根據金融業發展的趨勢,大企業“金融脫媒”帶來融資格局的變化,同時,利率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倒逼銀行必須將服務目光下移,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加之近年來,國內民營經濟和小微企業蓬勃發展,融資需求十分旺盛,蘊育著廣闊的市場空間。因此,從適應市場環境下的被動調整,支援小微企業發展逐漸成為建行開拓長期可持續發展空間的主動選擇。
2008年,建行制定新的發展戰略綱要,明確將小企業業務作為戰略性業務。2009年,總行在四大行中率先成立小企業一級部,目前,全行37家一級分行中有34家分行成立小企業業務專門管理部門,並在二級分支行設立286家信貸工廠模式的小企業經營中心,覆蓋全國主要城市和百強縣。
幾年來,建行黨委和管理層成員,包括部分董事監事多次赴基層調研,與小微企業深入交流,了解客戶需求,不斷清晰大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發展思路和定位。即按照“普惠金融”理念,堅持零售化、批量化服務模式,以小額化、標準化、集約化轉型為導向,不斷提高小微企業惠及面。
同時,優先保證小微企業信貸規模,將小微企業信貸服務指標納入各行的關鍵業務指標體系進行考核,配備單獨的激勵費用,明確對單戶500萬元及以下的貸款按零售貸款測算經濟資本佔用,推動解決制度流程、産品創新、人員配備、資訊技術等一系列具體問題。
對小微企業業務認知上的轉變和戰略上的覺悟,拉開了建行自身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綜合化經營的新篇章。今天的建行,不僅為大企業“錦上添花”,更為小微企業“雪中送炭”。
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6月末,建行小微企業貸款餘額超過1萬億元,授信客戶24萬戶,併為459萬戶小微企業提供結算、理財等金融服務。近三年小微企業貸款新增連續實現“兩個不低於”,累計為54萬戶小微企業提供信貸資金2.5萬億元,對充分就業,服務民生做出了積極貢獻。
為小微全套定制
小微企業在服務需求、風險特徵上與大型企業有明顯區別,用傳統服務大客戶的方式服務小微企業是行不通的,建行在實踐中發現,支援小微企業不僅要依靠優惠政策以及服務觀念的轉變,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一整套服務小微企業的發展機制、運作模式、業務流程和技術手段,只有這樣支援小微企業才能真正有的放矢。
在此判斷的基礎上,建行在同業首創“信貸工廠”模式。2007年,建行第一家“信貸工廠”小企業經營中心在鎮江試點運作。“信貸工廠”強調標準化操作,著力打造“流程銀行”,實行産品銷售和後臺作業相分離,採用審批人派駐,評級、授信、支用同時申報的“三位一體”運作模式,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
自“信貸工廠”模式運作以來,建行不斷推進小企業經營中心標準化建設,在全行推行統一的業務操作規範,實行中後臺信貸操作環節的集中處理。通過流程之間的緊密銜接,“信貸工廠”極大提高了業務辦理效率,為客戶節省寶貴時間,客戶從申請到貸款發放的平均時間比原來縮短8-10天。
河北電力中興線纜有限責任公司就是“信貸工廠”模式的受益者。該公司是一家生産電線電纜的企業,由於陸續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産能和技術升級,公司資金一度較為緊張。一次公司接到一個大訂單,資金缺口在1000多萬元,且生産工期緊迫。
通過建行“信貸工廠”,僅用3天時間就完成了1200萬元貸款的申報審批發放工作,解決了企業燃眉之急,使企業得以按時交貨,還由於搶佔了原材料價格低點,為企業節省了近10萬元的資金。
許多小微企業主發出感嘆:“這個‘工廠’,比我的工廠效率還高!”
同時因為“信貸工廠”實行關鍵崗位分離,明顯提高了風險控制能力,有效滿足了客戶金融服務和銀行風險控制的雙重需要。目前建行約有90%的小微企業業務由“信貸工廠”加工完成,“信貸工廠”已成為建行為小微企業提供服務的核心載體。
除了信貸工廠,建行在小微企業業務上德另一大成就是在大銀行中率先試行評分卡評價方式。
2011年,在保持傳統評級授信模式的基礎上,為改變小微企業因財務報表不規範導致貸款受阻的局面,建行進一步細分客戶群體,下沉客戶定位,針對小額貸款客戶開發了小微企業零售評分卡工具,著重考察企業履約能力、業主個人信用和資産狀況,以打分方式進行量化判斷。
正是依賴這種評價模式,諸多小微企業憑藉穩定的現金流、企業主足值的個人資産和良好的信用記錄,獲得了建行的信貸支援,建行服務小微企業的覆蓋面進一步拓寬。基於評分卡設計的“信用貸”、“善融貸”等産品一經推出,即獲得市場和客戶的高度評價,服務客戶近萬戶。
同時,為更好地支撐業務操作,實現更廣的服務覆蓋,近年來,建行積極搭建科技支撐體系,覆蓋數據挖掘、客戶行銷、業務辦理、風險管控,實行全方位的系統化操作和風險監測。特別是依託早期預警工具建立起分級貸後管理機制,進行實時監測和分類處置,並研發用於貸後風險監測及續貸審批流程的行為評分卡,進一步提高服務效率。
借力多平臺
有了專營小微企業的流程和機制,最後的落腳點就在於同企業的對接。
小微企業數量龐大,傳統一對一的單兵作戰方式成本高、效率低。同時,小微企業由於缺資訊、缺信用也造成銀企之間的溝通障礙。為破除這一障礙,就要靠“中間人”來搭橋。這個“中間人”,可以是對企業有充分了解的當地政府、行業協會、市場管理方,也可以是産業鏈中的核心企業,甚至可以是企業同行。
基於這一思路,建行建立了“一圈一鏈一平臺”的集群服務模式,通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既便捷地找到了客戶市場,小微企業順利得到銀行授信,也使“中間人”獲益,一舉多得。
據了解,“一圈”就是城市主要商圈,是商貿型小微客戶典型的集聚形式。建行對商圈內小微企業進行分層分類,設計和提供差異性服務方案,同時,與市場管理方建立合作,實行批量化服務,避免散單方式帶來的高成本和高風險。
“一鏈”就是分佈于實體經濟各領域的産業鏈。抓住核心企業,以真實交易數據為基礎,批量獲取上下游小微企業的採購和銷售資訊,全過程監控資金流、物流和資訊流,為小微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
在湖北,建行對産業鏈模式的研究獲得了成功。建行湖北分行與武漢市10強企業、大型商業企業中百集團聯手補缺,針對中百供應商小微企業推出“中百易貸”,只需建行、中百集團和供應商三方約定唯一結算賬戶,不用抵押也能貸款,使眾多供應商順利渡過節慶日及原材料採購季節等備貨高峰期。目前已累計向100余家小微企業發放貸款7.4億元。小微企業貸款由難貸變易貸。
“一平臺”則指借力政府、協會等力量為小微企業融資增信。2009年以來,建行先後與工信部、中小企業協會、全國工商聯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並通過“助保貸”業務模式,共同建立客戶篩選、推薦、引導、扶持等信貸支援平臺。
據悉,“助保貸”以政府提供的資金組建風險補償資金池,以此為小微企業增信,建行通過信貸杠桿放大小微企業受益面。“助保貸”不僅幫助小微企業解決抵質押不足的難題,還以創新的風險緩釋機制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深受小微企業歡迎。
目前,建行已在33家分行開辦“助保貸”業務,覆蓋了全國近400個縣,累計為1萬餘戶小微企業提供資金支援600億元。
此外,近年來,建行還進一步延伸“平臺”範圍,與保險公司合作創新“保貸通”,依託“貸款履約保證保險”為小微企業提供了新的增信工具,持續拓展企業融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