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家》:共和國建設的金融主力軍—寫在中國建設銀行成立60週年之際
風雨滄桑一甲子,金融報國六十載。60年前,中國建設銀行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在新中國大規模經濟建設高潮的序幕中應運而生。
漫漫60 年,建設銀行在發展中找準定位,在改革中成就事業,在轉型中實現升22級,在創造中體現價值。60 年巨變歷程,也是中國金融業從計劃邁向市場、從傳統走進現代、從探索圖存到變革強盛的過程。60 年後的今天,包括建設銀行在內的中國銀行業在日日煥發勃勃生機中實現了跨越發展。建設銀行的主要經營指標均達到或超過監管要求並位居全球前列,市場表現引人注目:資本充足率、資産回報率、凈資産收益率、撥備覆蓋率等7 項核心監管指標,建設銀行在國內同業中擁有4 項第一、3 項第二,領先國際先進銀行,並先後多次被國內外權威機構評選為“中國最佳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告訴記者:“如今的建設銀行整體實力和影響力空前增強,已成為盈利、市值、存貸款和品牌價值位居全球最前列的大型金融集團。”據統計,上市9 年來,建設銀行對國家的貢獻超過14100 億元,其中累計上繳國家稅收5530 億元,國有股份獲得現金紅利2551 億元,國有股份市值增長6024 億元。實踐證明,黨中央、國務院對中國金融改革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取得了豐碩成果。
從“一五”到“十一五”的淬煉
建設銀行60 年的發展歷程,就是一部嘔心瀝血服務國家經濟建設的恢弘詩篇。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和政務院的決定,中國建設銀行于1954 年10 月1 日正式成立,全面承擔起國家基本建設投資撥款和監督的職能任務。
自1954 年到1978 年的25 年間,建設銀行從早期的156 個國家建設項目、694 個重點建設項目開始,共經辦各類基本建設投資5628 億元,建成大中型建設工程項目4000 多個,促進了60 多個大型骨幹項目提前投産。通過建設銀行審查工程概預算和制止不合理開支,共為國家節約資金107.8 億元。這項工作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評價,讚譽建設銀行為國家建設真正“守計劃、把口子”。
當時,有一句話對建設銀行的職能任務形容得恰如其分,那就是一直流傳至今的“哪有重點工程建設,哪就有建設銀行”。翻閱從“一五”到“十一五”的11 個五年“檔案”,從1979 年至1993 年的15 年,建設銀行經辦的撥貸款餘額達6151 億元,為30 多個行業經辦了99% 以上的國家重點項目資金,到1997 年,中長期信貸業務已佔全國金融機構總量的50% 以上。此外,建設銀行還開辦了技術改造貸款及工商業流動資金貸款業務,在當時全國排名前500 家的大企業中,有超過三成企業獲得過建設銀行技術改造貸款的支援。
近年來,面對迅速變化的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建設銀行決策層洞察先機,在鞏固傳統業務的同時,積極實施業務戰略轉型,將建設銀行的每一步發展都緊扣服務實體經濟和市場脈搏:參與支援國家四萬億元投資項目446 個,貸款餘額2278 億元;對49 家汽車、鋼鐵、船舶、石化、輕工等國家十大重點振興産業融入資金2134.4 億元,貸款餘額8358 億元;對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建立綠色審批通道,制定了50 多個行業和産品審批指引,適時投放了近5000 億元非貼現貸款。同時還累計向1.6 萬家企業發放了1160 億元的網路銀行貸款,體現了國有大銀行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如今,建設銀行在國家重點項目貸款市場中仍然一枝獨秀,佔有70%以上的份額。截至今年6 月末,全行基本建設貸款餘額已達2.43 萬億元,是30 年前的1200 多倍。
上市9 年“創建”3 個新建設銀行
2002 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改上市的目標,建設銀行成為先行試點行之一,先後通過國家注資、剝離不良資産、引進戰略投資者等一系列重大舉措,顯著改善了資本實力、資産品質和財務狀況。
2005 年10 月27 日,對於建設銀行乃至中國金融業,是一個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日子。這一天,建設銀行在四大行中率先第一家在香港掛牌上市,創造了當時多項I PO 紀錄,兩年後又完美登陸上海交易所。通過股改上市,建設銀行建立了現代金融企業制度,資本實力、公司治理結構、經營管理機制、風險內控能力、市場競爭能力等有了質的飛躍,一舉邁進全球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行列。
單從資産規模上看,今天的建設銀行已經是上市前的4 倍多,相當於在不到十年時間裏為國家重新創建了3個新建行。
打造最具價值創造力的銀行
在位於深圳的建設銀行首家“智慧銀行”裏,接待客戶的大堂經理竟是一台智慧機器人;拿起金融超市貨架上的産品卡片,旁邊的螢幕就會自動播放該産品的動漫介紹;理財經理現場為客戶設計的理財方案,瞬間就能傳輸到客戶手機上帶回去……這些科幻電影般的場景如今已在建行網點裏成為現實。
作為一家擁有60 年發展歷史、37 萬員工、管理16.4 萬億元資産、服務數億客戶、存貸款分別達近13萬億元和9.2 萬億元、希望立足於國際一流的大型銀行,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應確立怎樣的戰略願景?建設銀行黨委近年來審時度勢,前瞻性地提出“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的轉型目標。三年來,這一飛躍發展的藍圖,正一步一步成為現實。
綜合化的平臺正在滿足客戶多樣化的服務需求。建設銀行行長張建國告訴記者:“優質的銀行服務,不僅要笑臉相迎,更重要的是研究客戶的關切和多樣化需求。”該行在國內率先創建7 個産品創新實驗室,累計投放社會急需的2000 多個新産品和新服務,無不經過客戶的先行體驗才問世。出臺了個人客戶細分標準,完善了理財室、理財中心和財富中心三級理財機構。普通客戶、中高端客戶、高端客戶分別由一般網點、理財中心、財富中心提供量身定做的差別化服務。近三年新增服務網點1235 個,普通零售網點已經實現了從“交易核算型”向“銷售服務型”的歷史性轉變。
多功能的服務正在引領客戶全方位的需求升級。多功能是檢驗銀行技術、服務、創新、品質、産品的綜合性指標。如今,建設銀行正在快速發展投資銀行、私人銀行、電子銀行、小微企業和消費金融等戰略性新興業務,全面打造包括保險、基金、信託、租賃、投行、期貨等在內的綜合服務平臺,真正做到“客戶進了門,服務一站式”。
截至2014 年6 月,建行已擁有建信基金、建信租賃、建信信託、建信人壽、中德銀行、建信期貨6 家境內子公司,1 家建銀國際境外非銀行類子公司,以及27家村鎮銀行。隨著最近倫敦清算行的正式運營和收購巴西工商銀行72% 股權的完成,建設銀行國際化步伐不斷加快,海外機構資産年均增速超過30%,海外機構員工年均增速18.8%。去年以來,建設銀行跨境人民幣結算量達到7106 億元,同比增長79.85%。現在,海外機構已經覆蓋全球17 個國家和地區,還與132 個國家和地區的1400 多家銀行建立了代理行關係,基本完成了在世界主要金融中心的佈局,具備了7×24 小時的全球服務能力。
集約化的資源正在加快精益化的響應速度。建設銀行積極推進以客戶為導向的業務流程再造,高效加快前中後臺分離和網點“三綜合”建設。據介紹,該行在國內外大型銀行中率先在1.4 萬個機構網點對28 類櫃面實時性業務,實現總行層級實時集中處理,日均82.5 萬筆,有效緩解了網點交易結算和客戶服務壓力,明顯提升了運營效率與服務水準。建設銀行目前擁有1.64 億網銀客戶、1.31 億手機銀行客戶、2 億短信金融客戶,去年網銀交易額就已達到150 多萬億元,目前電子渠道的交易量已是物理網點的1.2 倍,新增業務處理能力相當於增加5 萬多名櫃面服務人員。
國內最佳,國際一流。善建者行,成其久遠。
建設銀行用60 載生生不息的拼搏精神創造了中國金融史上的發展奇跡,而今,這一奇跡正在持之以恒地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