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中國銀行業》:建設銀行國際化進程駛入快車道

發佈時間:2014-11-19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以及中國“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發展大型跨國金融機構“提高國際化經營水準”的要求,中國銀行業國際化發展迎來了黃金時期。

倫敦時間2014年6月17日晚,中英兩國政要、各界精英代表齊聚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李克強總理在英中貿易協會舉辦的歡迎晚宴致辭中鄭重宣佈,為推動倫敦離岸人民幣中心建設,中國建設銀行成為倫敦人民幣業務清算行。台下的700多位中外來賓,共同見證了建設銀行國際化進程中這一歷史性的時刻。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以及中國“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發展大型跨國金融機構、提高國際化經營水準”的要求,中國銀行業國際化發展迎來了黃金時期。從海外設點佈局到參股控股國外機構,中資銀行在全球金融舞臺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建設銀行境內國際業務和海外業務實現快速增長,在集團中的佔比穩步提升,資産佔比從2010年的2.59%增長至6.24%。2013年,海外機構利潤增長40%以上,遠高於境內子公司利潤總額增長的11.28%。

國際業務在推動建設銀行戰略轉型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得到全行上下的高度認同,建設銀行國際業務發展有望迎來新的歷史機遇期。

當國際化發展戰略已經成為國家意志和大勢所趨,在戰略層面成為中國商業銀行的願景、使命和目標之後,如何執行國際化戰略將更具挑戰性和複雜性。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建設銀行國際化進程的發展態勢如何,未來又將駛向何方?帶著這些問題,本刊記者日前深入採訪了建設銀行國際業務發展的多位踐行者,建設銀行國際化進程的發展全貌徐徐展開。

明確戰略:海外佈局再提速

自1991年設立第一家海外機構——倫敦代表處以來,歷經20多年發展歷程,目前,建設銀行已基本構建起多層次、多元化的海外機構網路,由一家專注于國內業務的銀行轉變為網路覆蓋全球五大洲主要金融市場、提供24小時不間斷交易服務的國際性銀行,業務範圍涵蓋批發、零售和投資銀行業務等多個領域。截至2014年6月末,建設銀行海外機構資産總額1662億美元,稅前利潤4.83億美元。

“從近代史看,一個國家經濟‘走出去’及貨幣的國際化必然伴隨著大型銀行‘走出去’和國際化,從而為國家的國際化戰略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務,滿足‘走出去’企業的境內外一體化服務需求。”建設銀行國際業務部總經理楊愛民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向記者闡述了銀行國際化戰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而另據記者了解,如果從 1917 年中國銀行在香港設立分行算起,我國銀行業國際化發展已經走過了近百年的歷程。然而此後,隨著我國政治經濟體制的變遷,銀行業歷經多次調整,國際化進程一度陷入停滯。改革開放後,我國逐步建立現代銀行業體系,銀行業國際化進程才開始重新起步。

面對業內對“過去一段時期中國金融機構‘走出去’的步伐滯後於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的疑問,楊愛民總經理向記者介紹説,“中資走出去的企業大多得到了境內銀行在資金、結算和擔保等方面的支援,從這個意義上講,銀行和企業‘走出去’實際上是同步的。”但同時,他也指出,“如果説中資金融機構走出去的步伐相對較慢,則主要源於國際政治經濟環境複雜多變、全球金融監管趨嚴等外部因素,以及自身能力、戰略考慮等內部因素的影響。就戰略考慮而言,此前多數中資機構採取了科學謀劃、穩妥推進的戰略。”

2008 年以來,西方大型金融機構遭受國際金融危機重創,我國銀行業順勢抓住機遇,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國際化步伐大幅加快。記者此前在中國銀行業協會舉辦的《2013年度中國銀行業社會責任報告》發佈會現場了解到,截至2013年底,18家中資銀行業金融機構共在海外51個國家和地區開設了1127家海外分支機構,總資産超過1.2萬億美元。

國際化業務作為銀行的戰略性業務,領導層面的戰略選擇直接決定著國際化進程的發展速度和方向。楊愛民總經理介紹説:“建設銀行近年來海外業務的快速發展,得益於領導層對海外發展戰略的高度重視。”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就曾明確表示:“中國企業在走出去,人民幣在國際化,如果建設銀行不走出去,將會失去客戶、喪失先機,也無法成為國內最佳、國際一流的大銀行。”

據記者了解,2006年以前,建設銀行海外業務與中資企業同處於“走出去”的初級階段。2006年底,建設銀行出臺了《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發展戰略綱要》,正式確立了海外業務發展中長期戰略目標,自此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十二五”期間,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以及建行集團“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的戰略思路對海外業務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建設銀行制定了《關於落實“2011-2015年海外發展規劃”的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了“建設提供全球化金融服務、逐步實現國際化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商業銀行”的總體定位,提出“到2015年末力爭海外一級機構總數30家左右及海外資産總額約1800億美元”的發展目標。

2011年以來,在新的海外發展戰略指導下,建行海外佈局提速並取得突破性進展。三年多來共完成7家一級、3家二級機構申設以及2家一級機構升格工作,平均每年完成三四家機構佈局。其中,2013年開業機構數量達6家,2014年高峰期同時申設的機構數量達10家左右,均創歷史新高。

把握機遇:開創跨境人民幣業務新局面

2014年建行倫敦成功獲得倫敦人民幣業務清算行資格,成為我國首個在亞洲以外的國家(地區)的人民幣清算行。這一資格的獲得也被建行人理解為國際化發展新的重要機遇。

事實上,作為全球範圍內人民幣業務實力最強的銀行之一,這一資格的獲得並非偶然。據建設銀行國際業務部綜合處副處長展佳介紹,建設銀行資産規模超過16萬億人民幣,是全球範圍內人民幣業務綜合實力第二大行;擁有超過2.9億個人客戶,306萬公司客戶,其中的重點客戶均是我國企業“走出去”的主要力量;同時,建設銀行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大型企業服務、項目融資和住房金融服務等業務領域具有顯著的傳統優勢。當前,建行正憑藉雄厚的人民幣資金實力,依託龐大的客戶群體,在國際業務、特別是跨境和離岸人民幣業務領域充分地發揮其在境內已經形成的強大的客戶服務能力。

建設銀行此次獲得倫敦人民幣業務清算行資格,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使用的良好發展態勢。本刊記者了解到,中國人民銀行最新發佈的消息稱,2014年前三季度我國經常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已超過4.8萬億元,人民幣已成為我國第二大跨境支付貨幣。同時人民銀行已先後與26個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總額度將近2.9萬億元。人民幣已成為第七大儲備貨幣。

美、歐、日等國家和地區銀行業跨國發展的歷史經驗表明,銀行業的跨國發展進程與所屬國貨幣的國際化進程高度吻合。一國貨幣的國際化將有助於該國金融業獲得更多業務增長空間,加快國際化經營步伐,也有助於該國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因而,人民幣國際化無疑將為中國銀行業的國際化進程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作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工作的首批試點銀行之一,建行早在2009年業務開辦之初,便已充分認識到跨境人民幣業務對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以及提高銀行整體競爭力的重要意義,將其列入全行五年戰略規劃,定位為關係今後全行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性業務。根據人民幣國際化使用中的廣泛性、系統性、漸進性特點,行內制定了短期、中期和長期的規劃,全行上下形成高度重視人民幣國際化相關業務的氛圍,並明確了推進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的總體目標。”楊愛民總經理介紹説,“截至2014年9月末,建行跨境人民幣結算量在全行國際結算量中的佔比20.28%,遠高於全國15.6%的平均水準,充分體現了跨境人民幣業務在行內的重要地位”。

“自2009年跨境人民幣業務開辦以來,建設銀行已累計為客戶辦理跨境人民幣業務超過6萬億元,特別是今年以來,建設銀行的跨境人民幣業務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市場份額持續保持第二位。2014年前三季度,建設銀行境內外機構辦理跨境人民幣業務已達到2.44萬億元,當年辦理業務的客戶數超過12500個。”建設銀行國際業務部跨境人民幣業務處副處長唐馬介紹説。

倫敦人民幣業務清算行最終花落建行,是對近年來建行跨境和離岸人民幣業務快速發展的積極肯定,同時也對未來建設銀行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跨境服務乃至全球服務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對此,建設銀行國際業務部總經理楊愛民表示:“作為倫敦人民幣清算行,一方面,建設銀行將進一步提升以倫敦為中心的全球人民幣清算服務能力,為倫敦人民幣清算參加行提供公平、及時、準確、專業的人民幣清算及結算服務。另一方面,建行將進一步通過提供更多的人民幣交易産品和提升做市報價能力促進和推動所在地人民幣離岸中心建設。”

此外,“伴隨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進程,建設銀行將推出更多適合市場需求的人民幣産品和業務模式,在全球金融治理新框架下培育新的競爭力。”楊愛民總經理如是説。

服務企業:境內外一體化金融服務能力提升

以客戶為中心,是商業銀行的基本經營理念。中國銀行業的海外業務發展,必然是順應中國企業“走出去”大勢、滿足客戶全方位需求、實現銀企雙贏的國際化進程。

最近幾年,我國企業和居民的跨國金融服務需求日益增長,國內企業跨境經營活動蓬勃發展,客觀上迫切需要國內金融機構加速在海外佈局以更好地提供相應服務。據本刊記者了解,中國企業“走出去”對銀行金融服務的需求是全方位的:一是境外融資的需求;二是資金結算便利的需求;三是境內外資金集中統一管理的需求;四是降低經營成本的需求;五是規避投資風險、理財增值的需求。

2013年2月26日,中海油151億美元並購加拿大第五大石油公司尼克森公司的收購大單宣告成功,創造了迄今為止中國企業海外收購紀錄之最。建設銀行在此次與中海油海外收購案的合作,也成功獲得最高貸款份額併入選匯劃交割行。這是近年來建設銀行海內外機構聯動服務大型中資集團“走出去”一系列重大勝利的縮影。

“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隨著中國企業集團‘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建設銀行國際業務從品種單一到服務多樣,在境內外市場均建立了良好的信譽。2013年主要指標突破‘三個萬億’:國際結算量突破一萬億美元,跨境人民幣業務量突破一萬億元,貿易融資投放量突破一萬億元,國際業務邁上新的臺階。”建設銀行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原玎對記者説。

“銀行服務企業‘走出去’的業務重點,一般來説與海外機構發展的不同階段保持一致。海外擴張初始階段,中資機構多采取‘跟隨客戶’戰略,業務以國際結算和服務企業‘走出去’為主,多屬批發性質。”建設銀行國際業務部總經理楊愛民向本刊記者介紹説。

伴隨市場信譽和經營能力的持續提升,建設銀行海外經營策略逐步由“以跟隨為主”轉變為“跟隨”和“落地”並重:2013年2月成功參與中海油151億美元收購加拿大尼克森能源公司;同年11月助力中海油完成了對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柯蒂斯液化天然氣項目權益的增持。

“未來,建設銀行的海外機構本土化發展策略,會進一步加大對落地客戶的行銷拓展力度。首先通過加大資源投入、適當提高風險容忍度等措施,為發展落地業務和提高盈利能力創造良好條件。其次,引導海外機構充分利用現有牌照,拓展産品、渠道和服務範圍。在當前公司信貸和貿易融資業務基礎上,引導海外機構深入挖掘現有牌照功能,有條件的機構爭取牌照升格,不斷擴大業務、産品和服務範圍,向‘綜合化、多功能’的方向積極邁進。加大海外網銀系統推廣力度,加快二級機構申設步伐,完善多層次的渠道網路佈局,更好地滿足客戶的綜合化服務需求。第三,加強品牌宣傳,塑造市場形象。鼓勵海外機構參與當地金融同業及政商往來活動,增進與監管、政府、我駐外使領館、同業和企業的聯繫與互信,充分融入當地社會,提高我行在當地的影響力。”楊愛民對建設銀行海外發展做了進一步的展望。

立足創新:業務發展與管理提升齊頭並進

當然,從“走出去”到“站穩腳”,中國銀行業國際化的進程註定不會一帆風順。對此,楊愛民總經理用“量體裁衣”一詞形象地指出,“實踐表明,海外經營要取得成功,必須統籌兼顧一體化管理與本土化經營,要更好地了解當地文化、熟悉當地法律、遵守當地行業慣例,採取本土化經營策略,滿足當地客戶的需求,拓展並鞏固當地市場。”

“此外,中國銀行業的國際化步伐還面臨著諸多挑戰。”建設銀行國際業務部總經理楊愛民對此亦有著清醒的認識,“同其他走出去的中資銀行一樣,建行在國際化進程中同樣面臨著一系列外部因素的制約,比如國際環境錯綜複雜,各國監管法律制度差別甚大,國際經濟金融形勢存在很大不確定性,政治風險、合規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聲譽風險等各類風險相互交織等;同時,也有一些自身的制約因素,中資銀行國際化人才匱乏、跨國經營的經驗普遍不足、駕馭國際市場風險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海外機構的管理就是種種挑戰中令人頭疼的難題之一。

目前,建設銀行按照牽頭管理與條線管理相結合的原則來推進集團整體發展戰略的實施。然而,在具體業務操作層面,如果涉及多個業務條線管理部門,海外分行往往要為一個項目耗費相當大的內部交易成本來請示和跟蹤辦理,有時會因此丟失市場機會。

“建設銀行為此積極組織境內外聯動座談會和聯動客戶行銷會,通過深度挖掘市場和客戶資訊,建立了一整套系統、精準、高效的集團客戶境內外資訊聯動機制,對接數百個客戶聯動項目。”建設銀行國際業務部楊愛民總經理向本刊記者形象地舉了個例子,“創新設立並運用新型聯動載體是破解此類管理難題的一個突破口。例如,我們已經開設的‘貿易金融’和‘境內外聯動業務資訊互動’兩個微信群,由國際業務部門負責人擔任群主,聚匯該領域各骨幹力量,打破了機構間的壁壘,打造總分行、境內外7×24小時不間斷實時溝通平臺,實時高效發佈資訊動態,有效對接了聯動業務需求。”

建立精通國際業務、熟悉海外市場和法律的專業化人才隊伍,是銀行海外發展的關鍵環節,也是當前我國銀行業國際化面臨的短板之一。

“在人才發展方面應該兩條腿走路:引進來和走出去,引進當地成熟的專業化人才、培養自身具有國際視野的優秀人才”,建設銀行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原玎進一步補充指出,“畢竟海外機構是在當地市場經營的,文化、語言、歷史、對當地市場業務的了解等方面還是當地人員更了解,因此需要引進當地人才,調動其積極主動性,這是整體人員發展的一個基礎。另一方面,銀行國際化發展希望對整個網路有一定的控制,也希望整個網路是連貫互通的,因而國內人員走出去是十分必要的。這就要求完善外派人員管理機制,確保出得去、回得來、有發展。”據記者了解,未來,建設銀行會繼續擴大處室、總分行和境內外人員交流,加速人才培養,為員工成長創造空間。

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曾強調:“創新是銀行之魂,是發展的不竭動力。”隨著中國銀行業走出去步伐加快,中資銀行國際業務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要想在變革中贏得未來,關鍵在創新。

雖然截至目前,建設銀行已成為人民幣業務領域産品創新最為積極、業務品種最為豐富的銀行之一。但比起廣闊的市場需求來説,創新的步伐仍有待加強。

“今後,建設銀行將繼續加大創新力度,改變原來主要依賴存貸款的傳統經營模式,提供更多增加流動性、提升收益和降低融資成本的新型金融工具。” 原玎進一步補充指出,“2013年,建行已將 ‘産品創新’指標納入一級分行和總行部門KPI考核方案,以此來鼓勵産品創新、激發全員活力。”

建設銀行近年來海外業務發展成績斐然,但必須看到的是,建設銀行的國際化道路才剛剛起步。一般認為,海外利潤佔比15%以上,可稱為國際銀行;達到30%以上,可稱為全球銀行。而目前在中國除中國銀行外,其他銀行的海外利潤佔比普遍較低。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加快國際業務發展步伐,不僅是全面推動建設銀行戰略轉型的需要,更是積極支援國家“走出去”戰略、發揮國有大銀行支援實體經濟作用的必然選擇。

60週年是成就,更是開始。值此建設銀行成立60週年之際,我們有理由期待,在建設銀行全力推進綜合性、集約化、多功能轉型和建設國際一流銀行的征途中,國際業務繼續乘風破浪、揚帆遠航,在世界各個角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