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建行保險合作領域多元化 銷售渠道多樣化
近日,國務院出臺的《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2020年保險深度(保費收入/國內生産總值)提高到5%,保險密度(保費收入/總人口)達到3500元/人。保險的社會”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作用得到有效發揮。保險業”新國十條”的推出,再次將中國公眾的視線聚焦到了中國保險業上。
中國保險業自1979年恢復開辦以來,經過18年的不懈努力到1997年底全國保費收入突破1000億元,達到1088億元;之後僅用了12年時間到2009年底全國保費收入突破1萬億元,達到11137億元;到2013年底更是突破1.7萬億元。2013年,全國保險深度達到3.03%,保險密度1266元,雖然仍低於發達國家平均水準,但是相比我國短暫的保險業發展歷史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
1996年,隨著原人保公司改組成一家集團三家子公司,以及包括泰康、新華在內的5家中資公司、2家外資公司的相繼成立,在我國開辦保險業務的商業保險公司增至14家,中國保險市場供給體系初步形成,市場發育日益健全,由一家保險公司壟斷保險市場的局面一去不復返,我國保險産業從此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這些也都為銀行參與到保險業的發展奠定了市場基礎。從我國保險業發展史看,在1997年後的發展中,中國保險市場上有了建設銀行的身影。如果説,保險是經濟助推器的話,那麼銀行應該是保險的助力器了。因為,中國保險業1997年以後的快速發展離不開銀行渠道的助力。中國銀行業實現的保費規模佔中國人身險市場比重從2000年前的不到5%,發展到2012年的40%以上,其中2008年更是超過50%。銀行保險已經成為中國保險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2014年,建設銀行成立六十週年之際,建設銀行保險業務也走過了17個年頭。銀行保險,狹義上是指銀行作為保險公司的兼業代理人通過代辦保險業務、代收保費、代付保險金、代售保險商品等方式向客戶提供保險産品服務。廣義上是指將銀行與保險等多種金融服務聯繫在一起,並通過客戶資源的整合與銷售渠道的共用,提供與保險有關的金融産品服務,以一體化的經營方式來滿足客戶的多元化金融服務需求。回顧17年來的建設銀行保險業務發展歷程,與保險公司的合作也是從狹義的銀保合作走向廣義銀保合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建設銀行始終本著為客戶提供更多選擇的原則,為客戶提供多樣化的保險服務。17年來,建設銀行輪流扮演著兩個角色,一是面向保險公司成為”客戶需求”的代表,二是面對客戶成為”保險公司提供服務”的代表。通過角色的不斷轉換,架起保險公司與客戶之間的信任橋梁,提升建設銀行整體服務水準。
在建設銀行六十年華誕之際,回顧建設銀行保險業務的十七個春夏秋冬,其發展歷程也是整個建設銀行發展的縮影,更是建設銀行向綜合性、集約化、多功能、國內領先、國際一流商業銀行邁進的具體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