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人民網:建行服務國民經濟建設60週年紀實

發佈時間:2014-12-10

中國建設銀行成立之初,鄧小平同志曾專門批示:“建行是為國家把大門的。”彈指一揮間,六十載轉瞬即逝。從守計劃把口子到以客戶為中心,從國有專業銀行到股份制商業銀行,從聚焦大行業、大企業的“雙大”戰略到統籌大行業、大系統、大城市、高端客戶的“三大一高”發展戰略,歷經六十年的拼搏與奮鬥,中國建設銀行始終走在中國金融現代化進程的前列,為國民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使命—共和國建設的金融主力軍

【鏡頭】

1957年10月,“一五”規劃重點工程武漢長江大橋正式建成通車。大橋總長1670米,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橋。

大橋建成前,一列鐵路貨車車廂經輪渡過江,最快也需5個多小時。大橋建成後,火車、汽車直通南北,最慢也不超過5分鐘。

“我們支行就是為了修建武漢長江大橋專門成立的,所以叫大橋支行。”當説到與武漢長江大橋的淵源時,建設銀行武漢大橋支行的員工相當自豪。“雖然沒親身經歷,但經常聽前輩們説起。當時我們負責辦理項目撥款工作,撥款是根據施工進度來的,經常要深入現場了解施工進度,深水巨浪、嚴寒酷暑那是家常便飯。”

撥款員每天奔波于支行與工地之間,實地測量每一項工程量,按計劃按進度撥款。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大橋竣工比國家規定的工期提前了一年零三個月,由於預算、決算評估精準專業,實際投資比預算節省了0.34億元,達實際造價的1/4。

1954年10月1日,中國人民建設銀行(現中國建設銀行),在新中國經濟建設高潮的序幕中應運而生。

60年來,建設銀行歷經職能轉變和體制改革,但“建設”二字始終未變,並延續至今。正如幾代建行人眾口相傳的那句話:“哪有建設,哪就有建設銀行”。跟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號角,建設銀行踏遍了每一寸建設熱土。

從當時的全國十大鋼鐵基地、八大重型機械城、八大油氣田、五大棉紡工業基地到33條重點鐵路幹線;從包括人民大會堂在內的十大建設工程,到距離千里之遙的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和武漢長江大橋;從西南“大三線”、西北核工業和航太工業基地到康藏、青藏、新藏公路……,自1954年到1978年的25年間,建設銀行從早期的156個國家建設項目、694個重點建設項目開始,共經辦各類基本建設投資5628億元,建成大中型建設工程項目4000多個,促進了60多個大型骨幹項目提前投産。通過建設銀行審查工程概預算和制止不合理開支,共為國家節約資金107.8億元。這項工作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評價,讚譽建設銀行為國家建設真正“守計劃、把口子”。

重點工程到哪,建設銀行的機構就跟隨到哪。荒涼的工程現場,隨處可見建設銀行的“帳篷銀行”和“馬背銀行”,銀行員工與工程建設者一起,爬高山、涉險灘,頂酷暑、冒嚴寒,吃乾糧、住工棚,餐風宿露,現場服務,成為新中國建設大軍中一支最為出色的金融“拳頭部隊”……。在4000多個重點建設項目現場,在2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建設銀行設置了500多個專業分行,擁有一支2.7萬人的管理重點建設項目隊伍。這期間,國家建起了飛機製造、汽車製造、重型和精密機械製造、發電設備製造、冶金、有色金屬等一大批重點基礎設施,並在中部地區建起了一批新的鋼鐵、煤炭、電力、機械、化工基地。這一個又一個重點項目建成後,基本奠定了新中國工業建設的基礎。

翻閱從“一五”到“十一五”的11個五年“檔案”,這樣的情景、這樣的數據,清晰地展現在人們眼前,令人肅然起敬。從1979年至1993年的15年,是建設銀行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抓住機遇、激流勇進、由小到大、由大到強、全面拓展、綜合實力不斷發展壯大的15年,所經辦的撥貸款餘額達6151億元,向30多個行業經辦了99%以上的國家重點項目資金。到1997年,中長期信貸業務已佔全國金融機構總量的50%以上。

近年來,面對迅速變化的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建設銀行決策層洞察先機,在鞏固傳統業務的同時,積極實施業務戰略轉型,參與支援國家四萬億投資項目446個,貸款餘額2278億元。對49家汽車、鋼鐵、船舶、石化、輕工等國家十大重點振興産業融入資金2134.4億元,貸款餘額8358億元。對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建立綠色審批通道,制定了50多個行業和産品審批指引。如今,建設銀行在國家重點項目貸款市場中仍然一枝獨秀,佔有70%以上的份額。截至今年6月末,全行基本建設貸款餘額已達2.43萬億元,是30年前的1200多倍。

發展—與實體經濟共生共榮

【鏡頭】

“當年我們參加中博會,説能給這些小企業放貸款人家都不相信!他們認為建行是服務建橋、建路,做大生意的,不會做小企業的。”廣東省分行中小企業客戶部副總經理黃凱如至今記得2004年他參加廣州首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時的情景。

“我們企業當年還在創業階段,從沒想到過建行這樣的大銀行能夠成為我們解決資金缺口的渠道。”廣東美聯雅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袁華堃回憶説。2010年美聯雅財務人員到建行辦理結算業務,聽到客戶經理詢問有沒有資金需求,經過溝通達成貸款意向後,一週後企業的賬戶上就收到了第一筆來自銀行的1000萬融資資金。而今,美聯雅公司通過建行資金支援,年銷售額已達到1.5億元人民幣,目前正在醞釀中小板上市。

建行是家國有大銀行,然則近10年間,她卻成為了千千萬萬個小微企業創業、發展的金融夥伴,成為了眾多小微企業信賴的金融專家。“成長之路”、“速貸通”、“小額貸”、“信用貸”四大産品體系;“善融貸”、“創業貸”、“結算透”等小額信用貸款特色産品……無處不顯露出“大”銀行服務“小”企業的專注與專心。標準化、流程化、專業化操作的“信貸工廠”;7×24小時小企業貸款線上服務……無時不展示著這只“大象”小微金融“小舞步”的風姿與魅力。

今天的建設銀行,不僅為大企業“錦上添花”,更為小企業“雪中送炭”。今年上半年,全行基礎設施行業領域貸款新增額在公司類貸款新增中佔比達47.26%。近三年來,累計為54萬戶小企業發放超過2.5萬億元貸款,間接提供超過2000萬個就業崗位。

在小微企業領域的深耕細作只是建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戶融資難問題日益突出,建設銀行認真貫徹國家支援三農發展的政策要求,推進個人貸款業務創新,想農戶之所想,為農民解決生産生活資金需求的燃眉之急,努力提升支農惠農金融服務水準。從2002年開辦兵團農戶貸款業務以來,短短十年間,建行個人支農貸款服務已惠及20多萬農戶,累計發放貸款金額超過400億元。從新疆自治區到東北的黑土地,從西部山區到東部沿海,建行個人支農貸款已覆蓋到20多個省市,金融服務從城市社區延伸到鄉間地頭,使所在地的農民“人不離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務。截至2014年上半年,建行涉農貸款餘額達到1.4萬億元,是10年前的46.7倍。

為積極貫徹國家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産業政策導向,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建行將戰略性新興産業列為優先支援行業,在信貸增速、授信流程、授信産品辦理方面給予優惠,引導分行做好行業跟蹤研究和項目儲備,在客戶和項目選擇上,重點選擇擁有核心技術、商業運作成熟、市場已形成規模、成長性良好的優質客戶和項目給予優先信貸支援。截至2014年6月末,建行在節能環保、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7個戰略性新興産業貸款餘額合計為3011.08億元,比年初新增484.61億元。

緊跟國家城鎮化、工業化、資訊化、農業現代化發展步伐,優化信貸結構,搶抓發展機遇,完善産品和服務模式,不斷加大對國家重點項目、三農、先進製造業、綠色環保等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援,取得驕人的發展成績。

據統計,上市9年來,建設銀行對國家的貢獻超過14100億元,其中累計國家稅收5530億元,國有股份獲得現金紅利2551億元,國有股份市值增長6024億元。

服務,讓價值在為民分憂中實現

【鏡頭】

1991年,上海。“住房難”一直困擾著這座擁有1200萬人口東海之濱的國際大都市。5月1日,上海市在全國率先實施住房制度改革,而承擔著配套金融服務的建行上海市分行也在不斷學習和探索中開始了前所未有的住房金融服務旅程。

“當時為了順利實施房改方案,政府要求開戶一步到位,而僅僅單位職工每月繳交公積金的記賬量就多達400多萬筆,談何容易啊。”提起當時的情景,現任上海盧灣支行公積金團隊負責人的夏晶搖搖頭,“外人根本無法想像,當時每個人都像長了三頭六臂,連呼吸都快了兩倍。”面對如此艱難困苦的局面,建行人發揚了頑強拼搏的精神,在短短3個月內為22648家企業、402萬職工辦理了公積金開戶工作,完成了一次銀行史上最大的開戶行動,創造了一個奇跡。建設銀行成為國內率先獨家開辦住房公積金業務的銀行,“0000001號”的上海航運公安局公積金匯繳書也被永久地保留在建行住房金融業務發展的歷史檔案庫中。

在中國,“要買房、到建行”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品牌,自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住房制度改革以來,它伴隨並支援一代代中國人實現了安居夢想,樹立了國內商業銀行的住房金融第一品牌。2005年到2013年,建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餘額從不足1千億元,在短短不到10年的時間裏超越了2萬億元,累計服務客戶從500萬增長到1700萬,業務規模、資産品質在同業中均排名第一。建設銀行持續加大個人住房貸款發展力度,優先滿足首次購買自住房貸款需求,2014年上半年貸款新增超過2000億元,創歷史新高,其中首套房貸佔比超過九成。建設銀行公積金業務市場份額始終保持在50%以上,受託發放的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餘額超越1萬億元。

成立60年來,建設銀行始終專注服務民生,不斷加強對民生領域的金融服務支援力度,從解決老百姓最直接、最關心、最迫切的民生問題入手,以同業首創的“民本通達”綜合金融服務品牌為依託,致力於為振興教育事業、完善基本醫療、提升社會保障服務水準、保護生態環境、繁榮文化市場提供金融支援與綜合服務。

過去,到醫院排長隊掛號的“看病難”情況一直困擾著老姓,而今手持建設銀行銀行卡,就可以實現無障礙掛號,大大緩解了老百姓的後顧之憂——隨著醫療衛生業在改善民生和社會進步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建設銀行積極創新服務方式,為民生改善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援。截至目前末,與建設銀行開展信貸業務合作的醫院達到1173家,累計發放銀醫卡1000余萬張。

社會保障事業涉及每一個參保人的切身利益。在基礎養老保險金社會化發放之初,建設銀行就與勞動部門簽訂合作協議,利用自身遍佈城鄉的營業網點為養老保險金髮放提供服務,便利參保人員按時、足額領取。在國家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試點改革開始之後,建設銀行率先參與其中,獨家代理第一個試點省份遼寧省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做實工作,通過提供全方位、全託管的金融服務,贏得了客戶的信任與支援,至今保持著獨家合作狀態。隨著國家社會保險基金規模的不斷增長,基金的安全監管、保值增值等需求不斷增長,建設銀行在此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服務能力與科技化、資訊化水準,積極配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及各級社保基金管理機構開展相關政策制定以及基金管理工作。

為社會承擔全面的企業公民責任,已經成為企業使命的重要組成部分。上市以來,建設銀行開展實施了70多個公益項目,累計捐款達7億元。其中在19個省市貧困地區建立“建設銀行希望小學”41所,資助貧困高中生近8萬人次,助6萬餘高中生進入高等學府,資助少數民族貧困大學生1.6萬人次。2008年以來,累計向汶川、玉樹等災區捐款2.2億元。

六十載一甲子,意味著成熟,也是新的開始。從單兵作戰到聯動出擊,從單一産品到綜合服務,從本土經營到全球落地,從滿足需求到引領創新,建設銀行正在逐步樹立其“集團客戶金融服務引領者”的市場地位,在支援國民經濟發展這盤大棋局中穩步、紮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