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提升監事會工作有效性 助推建設銀行事業發展
2004年,中國建設銀行在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中率先進行股份制改革,完成從國有銀行向股份制銀行的華麗轉身。股改上市以來,建設銀行堅持服務國家實體經濟,著力推動發展轉型,改革發展再譜新篇,截至2014年6月末,建設銀行資産規模達到16萬億,利潤增長近五倍,資産品質保持穩定,規模、品質、效益在國內外銀行中名列前茅。
在股改之初,建設銀行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搭建起全新的公司治理架構,其中包括向股東大會負責的內部監督機構——監事會。監事會制度是我國公司治理中創新型的制度設計,沒有太多成熟的經驗可資借鑒,唯一的選擇是“篳路襤褸,以啟山林”,走探索、總結、創新之路。幾年來,建設銀行監事會以維護股東和銀行利益為己任,依據法律、法規和銀行章程的規定,獨立行使職權,積極探索創新監督路子,初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督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
一、夯實監督工作基礎
開篇佈局,首先是要找準監事會的職責定位。現有法律框架下監事會“監督”是個比較原則的概念,監督的目的是什麼,監督什麼,靠什麼監督,監督重點放在哪些方面,作用如何發揮,如何處理好與股東、董事會、高管層的關係,一切都得從頭摸索。建設銀行監事會結合銀行業的特點,借鑒國內外公司治理運作的經驗,總結原國務院外派監事會的做法,主動聽取股東等有關方面的意見,逐步理清了工作思路:監事會作為公司治理中專職監督職責的機構,既要保持相對獨立,發揮監督制衡作用,同時也要始終把促進和支援銀行穩健發展作為監督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既要與審計、紀檢監察和管理部門密切配合,同時也要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從公司整體視角謀大局、議大事,把監督重點放在監督公司重大經營決策、經營活動,銀行財務、風險管理與內控上面,把注意力放在監督董事會、管理層及其成員履職盡職情況上面。
其次,制度建設先行,規範自身運作。落實《公司法》確定的監事會職責,需要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規範。建設銀行制訂的銀行章程,將監事會的職責定位加以細化和固化,在此基礎上,又制訂了《監事會議事規則》和監事會專門委員會工作細則,並根據監管要求制訂了一系列配套的制度辦法,如《外部監事制度實施辦法》、《監事會聘請仲介機構暫行辦法》、《監事會對董事會、高級管理層及其成員履職監督與評價辦法》和《監事會及其成員履職評價辦法》等,明確了監督的重點和方式方法,規範了監督的工作流程。在開展監督工作的過程中,建設銀行監事會注重總結內部運作、工作溝通等方面的成功經驗,逐步形成了獲取資訊資料、分析監督資訊、組織日常監督和反饋監督意見等一整套方法和渠道。制度辦法和工作規範來自監督工作的實踐和探索,反過來又成為監督工作的重要依據和指南,為監事會依法履職和有效運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再次,科學合理的組織架構、人員構成是確保監事會工作品質的必要前提。監督工作涵蓋面廣,分為不同的專業領域,鑒此,建設銀行監事會設立了兩個專門委員會——財務與內部控制監督委員會、履職盡職監督委員會,各有側重地組織、落實不同的監督事項,以預審擬提交監事會的重要議案、與相關方面溝通具體監督事項、組織開展專項調研檢查等方式協助和支援監事會工作。建設銀行監事會成員中既有資深的銀行管理人員,也有熟悉基層情況的代表;既包括股東代表監事和職工代表監事,也引入了具備法律、金融等方面專長和代表社會公共利益的外部專家,搭配合理,整體素質較高。為了保障監督工作的連續性,把基礎工作做實做細,監事會專門組建了自己的工作機構,負責具體監督事項的實施,實現了會議議事與日常監督的無縫銜接,這種組織設置模式如今已經在銀行業上市公司監事會得到普及。
二、切實履行監督職責
監督工作從哪入手、關鍵點是什麼?建設銀行監事會的思路和做法是,監督工作跟著公司法和銀行章程的定位走,跟著監管規定的要求走,跟著經營形勢和業務發展的方向走,圍繞發展大局,聚焦管理重點,履行法定職責。
經過多年的實踐,建設銀行監事會各項監督工作循序漸進、漸次推開,首先在法定監督事項上做到覆蓋到面,其次在監督內容上逐步從程式性監督向實質性監督轉變,形成了以財務監督、風險內控監督、履職盡職監督為主線的工作格局。財務監督是監事會的基本職責之一,監事會重點關注董事會和管理層重要財務決策和執行情況,定期聽取財務報告審計、經營計劃制定及執行等情況的彙報,就財務管理、資本管理等開展專題調研,並對定期報告、利潤分配方案等進行審議併發表獨立意見。有效的內部控制是銀行穩健經營的基石,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因此在內控監督方面,監事會重點關注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履行內部控制職責的情況,對董事會開展內部控制評價工作進行監督,定期聽取全行內控合規、審計發現及其整改、案件防控等情況的專題彙報,就健全內部控制制度、落實監管規定等提出建議。銀行是經營風險的企業,把控風險是經營管理的本質要求。在風險管理監督方面,監事會重點關注董事會和管理層履行風險管理職責的情況,定期聽取全面風險管理、信貸資産品質等情況的專題彙報,動態了解重大風險事項的影響及處置情況,對加強風險防範提出意見或建議。履職盡職監督是受託責任,是法律賦予監事會的重要職責之一,通俗地講就是要眼睛盯著決策層和管理層,觀察其成員是否認真履職,是否為公司和股東利益盡了義務。建設銀行監事會逐漸摸索出了一套履職盡職監督的方法體系,按年對董事會、管理層及其成員履職情況進行監督評價。
隨著外部監管規則日漸細化,監事會被賦予的監督職責不斷擴展,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大。比如近年來金融創新加速,新型業務層出不窮,銀監會提出監事會要對新業務、新産品內部控制情況實施監督。為此,建設銀行監事會選取網路銀行貸款、國內保理等發展較快的業務開展調研,對其制度建設、操作流程、關鍵風險環節等進行分析並提出具體建議。又如流動性管理近年受到監管方的高度關注,為此,監事會把流動性風險相關指標遵循情況納入監督範疇,及時聽取專題彙報,對管控情況開展跟蹤性分析。再如銀監會《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頒布後,監事會隨即組織了對本行資本計量高級方法和新資本辦法實施情況的專題調研,建議加快推進資本計量高級方法的推廣應用,提升資本集約化水準,完善內部評級體系。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基礎上因時而變,不斷充實監督內涵,監事會工作由此拾級而上,向更高層次邁進。
三、探索有效監督手段
監事會在有限的資源配備下如何有效發揮職能作用,將各項監督任務落實到位,掌握和應用科學、合理的方法與手段是關鍵。經過幾年的實踐和探索,建設銀行監事會的工作方式方法不斷完善,多種監督手段的綜合運用,取得良好效果。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常規採取的監督方式一是列席會議,即監事會成員通過列席股東大會、董事會、管理層的重要會議,對重大事項的決策程式、議事內容的依法合規性,以及董事、高管參與決策的行為進行現場監督。以2014年為例,監事會成員列席了董事會及其委員會會議、重要事項討論會、溝通會、管理層工作會議、行長辦公會、經營形勢分析會等各類重要會議共計200多人次。二是工作訪談與座談,即分別對董事、高管、總行部門負責人、一級分行負責人以及外部審計師等進行工作訪談,聽取不同層面對董事會、管理層和監事會履職盡職情況、全行經營管理情況的意見。三是指導監事會工作機構加強重要資訊的監測、分析,充分發揮其輔助監督功能,建立與管理部門的常態化溝通機制,及時跟進新的監管要求,對重點監督事項開展具體分析,通過專題報告、監督工作參考等載體發送監事會成員和董事、高管及相關部門,上述工作的開展為提升監督工作專業化水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撐。
建設銀行監事會有所為有所不為,把注意力聚焦于謀大局、議大事,力爭監督效能最大化。監事會會議是監事會議事的主要方式,建設銀行監事會成立以來,共召開會議67次,審議議案165項,研究專項議題及聽取專題彙報65次。除了對法定要求監事會發表意見的議案進行審議外,每次會議都要選取一到兩個當期經營管理的重要事項聽取專題彙報,進行研究討論。以2013至2014年度為例,列入會議議題的就有全面風險管理情況、財務報告審計情況、內控合規管理情況、信貸資産品質情況、資本管理情況、風險分類和撥備計提、重大風險事項中的內控問題等。
開展專題調研檢查是行之有效的監督方法之一。建設銀行監事會持之以恒地組織開展調研檢查,在研究分析經營形勢特點、業務發展態勢的基礎上,瞄準需要重點關注的事項,有針對性地擬定調研檢查項目,到部門和基層了解情況,廣泛聽取意見。數年來,共組織開展財務管理、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等方面的調研檢查50多項,分別形成專題報告,中肯地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方面,並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設性的對策建議,得到董事會、管理層及有關職能部門的重視和回應。
適時進行提示和建議是發揮監督效能的重要渠道。監事會對發現的問題或不規範事項,尤其是涉及全局性、趨勢性的重要事項,在審慎研究、反覆推敲的基礎上,向董事會和管理層提出自己的建議。首先,在召開和列席會議、工作溝通以及調研檢查過程中,負責任地發表意見,比如對財務報告編制及審核過程中提出的建議大都得到管理層的認可和採用,對提高財務報告規範性、準確性發揮了一定作用。其次,年度監督工作結束後,監事會提出對董事會及其專門委員會、管理層及其成員的年度履職評價意見,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指出需要關注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向董事會、管理層及其成員通報和反饋,並把監督評價意見納入年度工作報告向股東大會報告,形成了監督——改進——反饋的良性迴圈。
十年磨一劍,砥礪見霜刃,建設銀行監事會一步一個腳印走來,始終致力於推動公司治理各方認真履行職責、依法合規運作、提高經營績效、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工作初見成效,得到股東單位、監管部門以及同業的普遍認可。監督工作的探索創新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我們將恪盡職守,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力爭保持先發優勢,在提升監督工作有效性方面繼續開拓進取,和全行上下一道,共同迎接建設銀行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