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建行行長解釋弱勢群體論 利率市場化加劇銀行間競爭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建行行長張建國的一句“銀行也是弱勢群體”,不僅“逗”笑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央行行長周小川,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熱議,張行長此舉被戲説為向總理“撒嬌”。然而,嚴肅的話題是,張建國也同時展示了在國有大型金融機構的背後,利率市場化背景下銀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事實。
張建國解釋稱,當前銀行遇到巨大挑戰。“存款要求高收益,也會間接推高全社會融資成本。需要資金的則批評貸款難、貸款貴,從這個角度説,銀行也是弱勢群體。”
為此,他建議擇時打開存款上浮限制。同時也取消非銀行放款機構的四倍利率保護,以減少小微企業負擔,解決貸款貴的問題。
利率放開加大銀行競爭
張建國表示,過去三個月利率兩次調整,利率市場化已到了“臨門一腳”的關鍵時刻。在改革過程中,會伴生三個問題:一是銀行存款成本上升問題,會推動全社會融資成本上升或居高不下。二是銀行利差收窄、盈利能力下降。三是風險偏好變化與信用風險爆發的幾率增加。
央行宣佈自3月1日起降息的同時也進一步推進了利率市場化,將存款利率的浮動區間擴大至基準的1.3倍。此後,五大國有銀行中,張建國掌舵的建行上浮幅度最大。公開的數據顯示,其中三個月定期存款利率上浮19%,為2.5%。其餘半年期定期存款上浮17.4%、一年期上浮16%。
記者從建行獲悉,張建國今年提交的兩會提案中也呼籲,為保證利率市場化改革成功,首先就要加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防範系統性風險。
與此同時,3月5日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表示,“推出存款保險制度。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健全中央銀行利率調控框架”。
張建國還頗有深意地表示,要強化融資主體自我約束,增強利率敏感性。“要強化國有企業預算約束,增強利率敏感性。要弘揚契約精神,營造誠信環境,強化民營企業信用約束和社會責任,對惡意逃債、賴債行為加強法律制裁。要強化居民風險意識,追求高收益必須承擔相應的高風險”。
他稱,我國金融業已呈現國際化發展、綜合化經營態勢,重點業務公司化趨勢明顯,如信用卡、理財、投資銀行、資産管理等業務。全球金融業莫不如此,建議試點推進。
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
對於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張建國表示,目前,人民幣在海外市場的結算量、保有量已經很大,且仍在擴大,但人民幣在境外作為世界貨幣的基本功能尚未得到應有體現,應從國家層面重視人民幣“能出去、願持有、用的多”的吸引力問題。
“短期可以保持人民幣匯價雙向波動,但長期應維護幣值穩定,這樣才能增強國外境外持有人民幣、使用人民幣的意願,並不斷增強使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的吸引力”。張建國提出多項建議。
比如通過人民幣投資帶動人民幣輸出。在“一帶一路”建設、國際援助、國際合作過程中,盡可能使用人民幣投資。同時,與重要貿易夥伴及友好國家加快開展更大規模的貨幣互換,快速提升人民幣國際輸出能力。
作為建行行長,張建國還為建行爭取更多的海外人民幣清算行資格。 “近幾年,我國大型銀行國際化發展不斷取得新成績,應在更多市場,為人民幣的使用和持有搞好服務,為人民幣的國際化承擔好資産管理、清算中心職責。”
此外,從國家部委、金融機構、企業三個層面加大境外人民幣發債力度,建立標桿,發展託管、抵債業務,增加人民幣資産的流動性,打通人民幣國債本土市場和國際市場路徑,推進人民幣債券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