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金評媒》:行長稱銀行是弱勢群體幾個意思?當總理面撒嬌被什麼逼的?

發佈時間:2015-03-09

34日,中國建設銀行這個僅次於工商銀行宇宙第二大銀行的行長張建國委員説銀行也是弱勢群體,這句話鬧的滿堂大笑也一夜爆紅網際網路。

35日,筆者真的就這話跟建設銀行總行的相關負責人聊了起來,建行方面解釋説,當時會場氣氛沉默,張行長可能是為活躍氣氛,主要想説的是國有大型銀行壓力很大,很多問題自身難以解決。嗨,我説,你用鴨梨山大不就得了,網路用語豈能如此任性?

不過,建行方面承認張行長的確説過這話,而不是否認或用口誤之類搪塞,行長的壓力到底有多大,以至於當著總理的面“撒嬌”?好歹本人從事銀行和銀行監管角度十二年,我想試圖了解下真正的原因。

弱勢群體弱在哪?

李克強總理的“兩會時間”,第一場活動是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農業界聯組會的委員,並參加討論。談到對利率市場化改革時,建設銀行行長張建國委員説,現在有錢的大儲戶都要高價,沒錢的貸款者都批銀行。“銀行也是弱勢群體啊。”他半開玩笑地向總理抱怨。所有的人都笑了。鏡頭顯示:總理都笑的坐不住了。

據分析,行長之所以説自己是弱勢群體,可能有三點原因。

首先,隨著網際網路企業開始玩起金融,銀行業內憂外患不斷。

內憂:競爭慘烈。隨著利率市場化,銀行業的競爭逐漸轉化到方方面面,以存款為首的壓力增大。截至去年12月,四大行中有兩家銀行存款都較上月出現下滑。銀行間對存款的競爭加大,攬存大戰正式打響。

外患:網際網路金融逐步侵蝕。從2014年的馬年春節到2015年的羊年春節,小小手機上的紅包大戰愈演愈烈。在這場漫長的紅包大戰中,主角顯然是騰訊和阿裏這兩家網際網路公司的王牌産品:微信和支付寶。為什麼是這兩家網際網路公司掀起這場全民話題級的紅包浪潮,而不是在金融體系中根基更深的銀行?

答案不是銀行不想,而是銀行做不到啊!

中國的銀行缺乏獨立性,各方面行動都受制于行政束縛,很難做出適合自己的市場化調整和做出隨機應變的市場決策,只要央行一紙命令下來,捂著荷包不想給人貸款都不行!

銀監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6944億元,較去年末上升1023億元,已經超過2013年全年不良貸款增加規模的992億元。而與此同時,2014年上半年五大行沖銷不良貸款的同比增幅超100%。也就是説,雖然核銷不良貸款力度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多,但不良貸款指標依然較去年高得驚人。

此外,國內經濟下行,房地産價格回落,出現經濟增長乏力、投資回報下降等情況,迅速波及銀行體系,銀行貸款隨之過度緊縮甚至凍結,形成中國式“押品(房地産)損失”加劇了金融和經濟波動,上述主要風險因素均造成不良貸款上升。同時,部分行業利潤下滑,淘汰過剩産能,企業間互聯互保融資問題,以及銀行自身風險防控等因素,也加劇了不良貸款的集中爆發。

其三,民眾一邊倒呼籲讓銀行降薪銀行成為眾矢之的。

隨著不良貸款的陸續暴露,銀行業2014年的年終獎大打折扣甚至難以發出,一改往年的紅火局勢。調查發現,不少地方銀行員工今年的薪酬水準有明顯下降,甚至存在降幅超過50%的情況,有的地區基層員工僅能拿到最低工資標準,有的銀行行長此前60萬元的年薪變成了6萬元。

人啊,最怕比較,大家都知道銀行員工也不好當,還要拉存款,拉貸款,業績壓力很大,但是既然你享受這麼多好處,大家就聽不得你叫屈,這就跟大家都知道公務員工資少,但最聽不得公務員説自己弱勢群體一個道理。可以説,讓銀行降薪,一時成了最沒有分歧的建議。

上有限薪令,下有行業週期性調整,伴隨著網際網路機構的高薪挖角,銀行業將面臨離職潮。再加上現在經濟下行。

看得出來,建行行長會説出這句話,確實是有感而發、肺腑之言,壓力大到都跟總理撒嬌了。銀行的這些難處,總理其實很清楚,代表們也很清楚,行長這一婉轉的牢騷,大家都聽懂了,而且都認同銀行確實需要提高自主性和獨立性,進一步進行市場化改革,所以才會會心一笑。

躺著賺錢日子不復返

事實上,銀行業此前因“躺著掙錢”而引來了無數的“羨慕嫉妒恨”,但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銀行業競爭加大,多項數據顯示銀行業利潤高速增長的時代已一去不返。記者調查發現, 2014年銀行業受整體利潤增速下降,不良貸款率上升,個人考核壓力增大等因素的影響,年終獎整體下滑,多位受訪者表示,普遍下滑了兩成左右,部分甚至下滑了四五成。

工資下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銀行業整體利潤增速的放緩。

根據銀監會發佈的2014年度監管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商業銀行當年累計實現凈利潤1.55萬億元,同比增長9.65%,增速放緩,平均資産利潤率和平均資本利潤率均出現下降。

記者了解到,除了各種獎金的縮水,不少銀行在各方面的經營費用方面也做了較大的壓縮處理,“發到手的錢少了,領導層能掌握的花錢許可權也少了。”一位國有大行內部人士對我表示。

除了利潤增速下滑,銀行業績壓力也隨之而來。

去年以來,銀行存款增長“壓力山大”。從央行公佈的數據看,2014年人民幣存款增加9.48萬億元,同比少增3.08萬億元。2015年,銀行業的存款流失的壓力依舊存在。

業內人士認為,去年下半年以來,央行通過兩次降息加一次降準,預計年內銀行業息差將持續收窄,銀行利潤下滑3%~5%。同時,隨著存款浮動區間的進一步擴大,銀行負債成本上升,銀行定價能力和資産管理能力受到考驗;降息對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效果是結構性的。

因此,受多方因素的影響,業內預計,2015年銀行的日子依舊不好過。傳統銀行業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剛剛興起的網際網路金融新興機構則成為了一個十分具有吸引力的平臺,業內甚至有評價説,目前的網際網路新興金融平臺不僅在搶傳統金融的錢,也在搶人才。

據了解,已有多位股份制銀行骨幹選擇到微眾銀行、螞蟻金服這樣有網際網路背景的新型金融機構工作。年初,招行零售網路銀行部總經理胡滔已確定加盟螞蟻金服,出任副總裁。原進出口銀行副行長曹彤轉任微眾銀行行長。

除了新興網際網路金融機構,這兩年興起的P2P網貸行業也成為傳統銀行業高管甚至是基層員工的轉型出路。一位P2P行業高管在自己朋友圈內轉發銀行業薪酬下降的文章後,附上了自己高薪挖人的決心,希望對傳統銀行業失望的銀行員工能加盟自己的公司。

據不完全統計,在目前接近2000P2P平台中,至少有300家平臺有來自銀行業的員工。不少機構甚至是銀行高管跳槽所創立。

網路紅包是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産物,也將會為金融行業帶來新的變革,今年的搶紅包大戰給傳統的銀行帶來了衝擊,以至於銀行在紅包金額轉賬等各方面都做出了限制,同時為了防止惡意轉賬或者洗錢現象出現,網際網路平臺自身也對紅包金額做出了限制。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技術以及網路支付的發展預計未來移動支付領域的競爭將會更加的激烈。

複雜的經營形勢變化考驗著銀行的能力和水準,早研究好戰略問題和經營策略問題,才能爭取主動。

面對巨大的挑戰必須有強烈的緊迫感。“越是這樣,越考驗銀行的應變能力、調整能力和管理改革的推動能力。”而認識到經營形勢的變化後,就必須有明確的戰略思想、改革思路以及行動能力,“戰略是方向,是共識,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導航儀。”

銀行的體制性壟斷和息差保障開始逐步破除,業務多元化趨勢開始顯露,各個細分産品上都面臨其他金融脫媒趨勢的分解和鈍化。而以往作為“一家之主”的銀行,目前已經感受到了這種壓力,不論是體制內優勢政策的逐步放開,還是外部市場壓力的衝擊,銀行最終將脫去半市場化的保護傘,通過公開透明的市場化運作來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

來看看2013年以來中國的金融、銀行圈發生了哪些事兒?

上層的利率市場化大幕已經開啟: 2013720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20131025日,貸款基礎利率(Loan Prime Rate,簡稱LPR)集中報價和發佈機制正式運作;人民銀行128日公佈了《同業存單管理暫行辦法》,並自2013129日起施行。此外,利率市場化的重要保障,存款保險制度,也將在近2年推出。

另外,雖然銀行最後的救命稻草,存款利率上限沒有放開,最近的一次降息調整是上個週末,下調了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並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2倍調整為1.3倍。也就是説,銀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至了2.5%,即便是上浮30%,一年期定期存款收益率也不過是3.25%,低於原先上浮20%後的3.3%,因此,整體而言,銀行負債端的壓力將趨緊,而這兩次降息實際上都是不對稱降息,也就是進一步縮小了銀行本來安全有保障的息差,將銀行的生存能力進一步拋向了市場。

一邊是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息差的縮窄,經濟形勢的下滑和銀行對信貸風險管控能力在特殊經濟週期期間呈現出的趨緊壓力;另外一方面是銀行體系外直接融資渠道開始大力鋪開,不論是證券、IPO、私募債、融資租賃、證券化等傳統金融渠道,還是P2P、眾籌、電商小貸等多元化的新興投融資服務手段,都在彌補銀行金融服務的間隙。

也正因為如此,昔日的金融圈大佬,才有油然而生“銀行是弱勢群體”的感慨。雖然在目前這個階段,銀行仍舊是社會融資服務的主體,也還承擔著一半以上的社會融資規模供給;但是,未來的趨勢不可逆轉。隨著市場化進程的加快,銀行的信貸和投融資服務功能將被更多的社會化渠道所承接,最後形成一個更為全面、健康的,並且富有行業競爭力的投融資服務體系。

讓我們理性的來分析一下當下的情況,想想20年前,銀行的確是屬於強勢群體,原因是金融業的條塊分工管理經營模式。城市工商企業指定就得去工商銀行辦理銀行業務;涉外業務必須到中國銀行辦理開戶;農村及農業貸款就統一在農業銀行。銀行就像是政府機關,代理政府行使企事業單位的管理控制職能。一些老銀行現在還記得,當年為了落實管理放給企業的貸款,銀行會委派信貸人員駐廠參加企業的生産運營管理會議,參與並干涉企業發展方案的制定,企業必須聽取並參考他所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即使銀行派出的信貸員是個初出茅廬的楞小夥”);企業運營資金必須存入所歸屬的銀行,使用帳上資金還要向銀行申請。可以想像,那時銀行是何等的“威風”。當然也因此形成了不少的貸款壞帳損失,但可以肯定的是銀行對企業運營幾乎是具有生殺大權,改善自身服務僅僅是做做樣子,不可能是由衷的;企業和個人對銀行必是心存敬畏的,絕不敢有半點怨言。道理明擺著,你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嘍。

這種情形隨著專業銀行商業化的深化而逐漸蕩然無存。尤其是隨著近幾年來商業銀行股改上市進程的加速,金融機構之間市場化競爭日益劇烈,從中得利的恰恰是客戶群體。君不見,面對經營優良的明星企業,各家銀行排隊拜訪其負責人,紛紛約請吃飯喝酒、聯絡感情,開出的服務條件一個比一個誘人:他給你貸款利率優惠、我給你手續費全免;他給你到府服務,我給你存款高息;他給你優先放款,我給你信用額度。總之是鬥的銀行幾敗俱傷,唯有客戶笑了。對個人高端客戶的爭奪也是大致如此。以至於有大型企業財務負責人曾揚言,只要運作好手頭的存貸款資源,在多家金融機構間騰挪,就基本能玩幾家銀行于股掌之間,為自己帶來源源不斷的利益、好處和方便。

當然很多人可能表示反對,因為大家看到現在銀行讓辦業務的人排長隊,等數個小時才辦理一筆業務,服務窗口不足等問題,銀行“麻木不仁”不予解決,所以總是罵銀行自恃服務強勢,根本不理會客戶的呼籲。殊不知,這正是銀行處於弱勢的體現!銀行為什麼服務窗口少?除了業務多的正常原因外,就是因為銀行都要留出足夠多的窗口服務高端優質客戶,因為這些優質客戶可是絕對不能得罪的,這是市場經濟體制下銀行追求經濟效益的必然結果。你讓銀行不問效果一視同仁,那現實嗎?銀行迫於業績的壓力而不敢得罪與自己效益息息相關的客戶,這不正是弱勢的體現嗎?所謂對普通客戶服務的不足只是在銀行資源有限的前提下,對核心客戶服務後剩餘資源的缺乏而導致的結果,與銀行“欺壓”弱勢客戶的説法毫不相干。

如果有朝一日銀行對所謂優質客戶不優質客戶不敏感了,對所有走進銀行的人員一視同仁了,那才真的是“強勢”。因為無論你的財富多寡,都與我銀行無干!就像稅務局的辦事人員,吃的是皇糧,即便你是納稅大戶又與我何干?該站著排隊還站著排隊去!(當然要排除客戶與稅局領導關係不一般者)

有時遇到在銀行大廳拿著存著幾百元存款的存摺,咆哮撒潑地質問銀行為什麼不多開服務櫃檯、為什麼不提供坐臥休息地方的客戶,我更加感到銀行的弱勢地位,因為同樣是服務行業,連星級酒店尚可對只想消費半根油條卻大聲叫囂著要求坐豪華大廳享受尊貴服務的客人大聲説“不”(甚至可以用干擾經營之名由保安出去),銀行卻是萬萬不可的,即便是有天大的委屈也要儘量微笑服務,你説從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