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報》:建設銀行創新産品服務助力小微企業成長
支援小微企業發展,是建設銀行作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也是在“新常態”下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建設銀行高度重視小微企業業務發展,將小微企業業務定位為全行的基礎性業務、戰略性業務,以“創新、服務、責任、成長”為己任,在服務小微企業的道路上不斷探索業務模式,創新産品服務,形成了“成長之路”、“速貸通”、“小額貸”和“信用貸”四大産品體系,30余種專屬的小微企業信貸産品,滿足線上、線下的金融服務需求。建設銀行小微企業産品創新服務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獲得銀監會“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銀行特色産品”、中國中小企業節“最具創新性企業金融服務産品”、《亞洲銀行家》“最佳小微金融産品”等多項産品獎項。
借鑒國際經驗 探索小微金融服務新模式
“短、少、頻、急”是小微企業資金需求的主要特點,在服務小企業客戶的過程中,建設銀行逐漸發現,傳統的業務模式由於申報材料多、流程時間長,很難滿足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制約了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的發展。
為推進業務發展,建設銀行小微企業服務模式進行積極的探索,提出“小額化、標準化、批量化”的業務發展思路。2012年,建設銀行與美國銀行進行戰略協作,共同設計小微企業信貸業務流程。項目實施期間,充分借鑒了美國銀行、富國銀行等銀行的先進經驗,結合業務實際進行流程再造,建立了小微企業評分卡信貸業務模式。
小微企業評分卡信貸業務採用國際先進銀行普遍的做法,由國際知名的評分卡模型開發公司進行開發,以非財務資訊為主進行評價,通過客戶群的方式進行客戶行銷和篩選,簡化申報流程和申報材料,設計自動審批功能,運用行為評分卡等系統工具進行風險監測,提高了業務辦理效率和業務管理的精細化水準。
評分卡業務通過針對性的評價、簡化的業務流程,極大地提高了小微企業客戶服務能力,業務自2013年8月份推廣以來,客戶反響十分熱烈。截至2014年底,已累計為近1.5萬戶小微企業客戶發放貸款,戶均貸款金額約125萬元,提高了小微企業貸款覆蓋率和申貸獲得率。
創新銀政合作金融模式實現多方共贏
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各級政府所關注的問題,資訊不對稱和增信不足是商業銀行在服務小微企業客戶過程中面臨的現實難題。建設銀行在服務小微企業的過程中,不斷加強銀政合作,形成“助保貸”特色産品,既為企業“輸氧送血”,促進經濟穩增長,又能形成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探索出契合小微企業特點的業務新模式。
“助保貸”業務,由地方政府和建設銀行共同進行客戶篩選,由政府提供的風險補償資金和企業繳納助保金作為風險緩釋方式,建設銀行按照風險補償資金的一定倍數向企業發放貸款,用於支援小微企業生産經營週轉,靈活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減輕融資成本負擔。
“助保貸”産品實現了多方共贏,一方面降低了小微企業的融資門檻,貸款可獲得性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政府通過參與客戶篩選,科學引導信貸資金流向,可以“定向”扶持符合政策導向的小微企業,更有效地促進區域産業結構調整。同時,還可以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財政投入少量的鋪底資金,銀行即可滿足眾多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通過政、銀、企合作,建立資訊共用機制和監督機制,能夠在不同程度上增進企業的誠信意識,促進當地融資環境和信用環境的改善。
“助保貸”業務自2009年推出以來,發展態勢和市場反響良好。截至2014年底,建設銀行“助保貸”業務已覆蓋全國近400個縣,共建立近千個合作平臺。“助保貸”以其創新性和良好的市場反響、社會效益,獲得了監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好評,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2012年,建設銀行“助保貸”榮獲銀監會“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特色産品”獎;在2013年第七屆中國中小企業節上,榮獲“最具創新性企業金融服務産品”獎。
運用大數據技術 推進小微普惠金融發展
隨著資訊化、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建設銀行將新技術作為快速響應小微企業市場需求的重要手段,運用大數據技術,基於客戶歷史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創新研發大數據信貸産品,將新技術打造為提升小微企業服務水準的新引擎,推動小企業業務向“小額化、標準化、集約化”轉型發展。
大數據系列信貸産品是以客戶交易結算資訊、信用記錄等核心數據為依據,向小微企業發放用於短期經營週轉的信用貸款,包括“信用貸”、“善融貸”、“創業貸”、“稅務貸”、“POS貸”等6項業務,主要以批量挖掘的方式獲取目標客戶,基於網點渠道開展業務行銷,實施標準化的業務操作。
許多在建設銀行辦理結算業務的小微企業客戶,雖然與建設銀行建立了多年的合作關係,但由於企業規模較小,財務報表不規範,一直難以獲得銀行的信貸支援。針對這部分客戶,建設銀行推出“善融貸”業務,根據其結算情況、歷史交易記錄以及企業和企業主的信用狀況,利用小微企業評分卡,無需提供財務報表,就可以獲得最高200萬元的小額信用貸款,改變了過去“一抵了之”和一味依賴擔保的傳統做法,使大量缺乏有效抵質押物的小微企業也能夠真正獲得銀行的金融支援。汕頭市李先生根據自己企業在建設銀行的結算記錄辦理了150萬元信用貸款後表示,“多虧了建設銀行的善融貸,讓自己和員工們都能過一個豐收年。雖然金額不大,但是對我們來説意義重大。不僅解了燃眉之急,而且建設銀行的産品非常有針對性,非常適合我的企業,生意有了很大的發展。”
針對穩定經營、成長性良好的創業型企業,建設銀行運用評分卡信貸業務流程創新開發了小微企業“創業貸”。“創業貸”是面向“有業、有責、有信”的小微企業發放的可迴圈信用貸款産品。其中,“有業”是指企業持續穩定經營、經營效益良好、結算數據充分;“有責”是指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環保達標、按時納稅,口碑良好;“有信”是指企業及企業主無不良信用記錄。企業和企業主只要“業、責、信”良好,即可向建設銀行申請信用貸款,解決小微企業缺少抵質押物和擔保不足的融資困難。山東濰坊的陳先生的企業雖然成立時間短,但業務發展較為迅速。但由於企業缺少足夠抵押的資産,一直無法從銀行融資。建設銀行根據企業近年來在其他銀行的結算記錄,並綜合考量客戶的信用狀況、個人資産,為其發放了100萬元的可迴圈信用貸款,改善了企業的資金流狀況。
對於按時足額納稅的小微企業客戶,建設銀行推出“稅易貸”業務,對企業納稅數據進行充分分析,通過資訊交叉驗證,對企業的經營能力及信用水準進行判斷。
堅持創新驅動 不斷豐富小微金融産品體系
建設銀行始終堅持用創新推動業務發展,不斷提升小微企業客戶服務水準和服務能力,通過豐富的産品服務,滿足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不同行業小微企業客戶的多種金融需求,踐行國有商業銀行的社會責任,為支援實體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建設銀行根據小微企業的特點,提出“一圈一鏈一平臺”的發展模式,通過産品創新為商圈、供應鏈和合作平臺的客戶提供金融服務。針對商圈客戶,創新推出“商盟貸”、“租貸通”、“固定資産購置貸款”等多種産品,滿足商圈客戶日常資金週轉、租金繳納、店舖購置的融資需求。針對供應鏈“三流合一”的特徵,充分發揮核心企業的資訊優勢,創新研發“供應貸”、“政府採購貸”等産品,通過應收賬款質押、核心企業擔保、信用等方式為上下游小微企業客戶提供信貸服務。加強與各類平臺機構的合作創新,與保險公司創新“保貸通”産品,借助“信貸履約保證保險”為小微企業客戶提供融資支援,豐富小微企業業務風險緩釋措施;與優質融資擔保機構合作,為擔保公司擔保的客戶提供信貸服務等等。
建設銀行鼓勵各地分行結合區域特色進行産品創新,滿足小微企業客戶個性化、差異化的融資需求。湖北分行與武漢市大型商業企業聯手補缺,針對供應商小微企業推出“商超易貸”,只需建設銀行、大型商超和供應商三方約定唯一結算賬戶,不用抵押也能貸款,使眾多供應商順利度過節慶日及原材料採購季節等備貨高峰期,小微企業貸款由難貸變易貸。
推進網路金融 開啟服務小微企業新篇章
網際網路金融的高速發展,在給商業銀行帶來挑戰的同時,也讓商業銀行看到發展的機遇。建設銀行在小微金融服務方面高度重視和積極應對網際網路金融的挑戰,推進金融與網路的深度融合。
2012年,建設銀行率先推出“網銀迴圈貸”,客戶可以足不出戶,線上完成貸款申請、支用、還款的操作,打破服務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實現線上線下交互融合,做到“24小時不打烊”。秦先生經營一家中型的機械廠,一年前,他以廠房和住房為抵押,向建設銀行申請了500萬元的網銀迴圈貸。採購原材料缺錢時,秦先生即在網上申請貸款,貸款資金可以快速到賬。通過網銀迴圈貸,秦先生不僅節約時間,還省了不少融資成本。
在網銀迴圈貸的基礎上,建設銀行還順應網路發展創新渠道運用,加大網銀迴圈貸與其他業務産品的組合推廣,搭建“網路+網點”的四網合一申貸方式。小微客戶通過善融商務平臺、網上銀行、建設銀行門戶網頁以及網點均可提交申請,並能通過網上銀行支用貸款,打破原有往返銀行才能辦理業務的傳統渠道,實現了網路融資服務,讓客戶真正感受到融資的便利。
2014年,面向在建設銀行“善融商務”個人商城和企業商城入駐的小微企業客戶推出了“善融e貸”業務。入駐善融商務的企業可以依據線上交易的數據,獲得一定額度的信用貸款,在為小微企業搭建買賣交易平臺的同時,充分發揮了建設銀行的金融服務優勢,大大增強了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能力。
與此同時,建設銀行還在利用網際網路資源,實現對企業的網路一站式服務。在服務平臺上,小微企業主可以同時瀏覽到企業和其個人所關注的相關資訊,完成轉賬、查詢、投資、理財等相關金融活動,更可以實現貸款的線上申請、實時審批、隨時支用與還款,為小微企業搭建起網路金融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