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報》:建行:自貿區融資租賃應靠向小企業
自2013年上海自貿區成立以來,自貿區便被賦予了諸多金融改革的期望,其中,自貿區如何創新企業的融資模式,拓展企業資金來源渠道,支援中小企業的創新,便是自貿區金融創新被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融資租賃作為企業融資的一種模式,也在成為上海自貿區成立之時被高度關注的模式之一。上海自貿區在不同的文件和政策中都對融資租賃給予了支援。包括拓展了融資租賃公司業務的範圍,下放了融資租賃公司註冊審批的許可權,拓寬了融資租賃公司的資金來源,便利化了融資租賃審批的手續,對於使用融資租賃進行設備採購的企業給予了稅收的優惠。種種措施可以看出自貿區金融改革對於推動融資租賃發展,為企業解決融資難等問題的期待。
在這些政策的推動下,自貿區融資租賃領域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在上海自貿區掛牌成立僅9個月的時間內,就有超過400家融資租賃公司(包括項目子公司)落戶區內,註冊資本超過300億。而到2014年11月,上海自貿區內已經累計引進了264家境內外融資租賃母體公司和314家項目子公司,累計註冊資本超過了847.6億人民幣。這一規模使得上海自貿區內的融資租賃公司總數和規模均超過了天津,位於全國首位。
融資租賃作為企業融資的一種手段,與設備採購、項目建設緊密聯繫,可以説是各種融資方式中與實體經濟、真實的生産建設聯繫最緊密的一種融資方式,是實現國家“把資金導入實體經濟”這一政策有效的資金供給渠道。不僅在上海自貿區,在全國範圍內近年來融資租賃發展的勢頭都十分迅猛。根據《中國融資租賃行業2014年度報告》,融資租賃市場規模從2007年的700億元人民幣發展到2013年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6年間實現了30多倍的增長。截至2014年三季度,中國融資租賃行業共有企業1630家,而在2010年,這一數字還不到400家。
在一系列成績面前,可以看到中國融資租賃的一個特點,就是融資租賃普遍傾向於大企業、大設備。從上海自貿區對於融資租賃的支援政策來看,其中之一是“自貿區內註冊的租賃公司或租賃公司設立的項目子公司,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從境外購買空載重量在25噸以上並租賃給國內航空公司使用的飛機,享受相關進口環節增值稅優惠政策”。同時,自貿區將會“便利融資租賃公司從境外購買飛機、船舶、大型設備等融資租賃項目的付匯手續”。而以遠東租賃這一等全國最大的幾家融資租賃公司的業務來看,醫療、教育、建設、交通等行業是公司主要資金配置的行業,這些行業均以大設備,大工程為主。所以可以説國內的融資租賃行業在目前為止主要是針對大型工程、設備的一種融資手段。而這種特點,使得目前融資租賃依然難以成為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的一種方式。
那麼中小企業是否需要融資租賃呢?目前中小企業在除銀行之外獲得融資的渠道主要有P2P平臺,小額貸款公司和民間借貸,這些資金渠道的普遍成本在20%左右。對於融資租賃而言,目前大多數國內融資租賃公司的融資成本在3%-5%之間,如2013年渤海租賃負債成本平均為4.05%,遠東宏信為3.58%,隨著自貿區對境外融資的放開,融資租賃公司自身的融資成本會進一步下降,比如國外融資租賃公司的成本大多在3%以下。可見,融資成本與收益間有著較大的利潤空間。其次,目前融資租賃主流利率分為三檔,較低的一般在8%至9%,主要單筆在億元以上的優質大單;中檔的為10%至13%;較高的為15%至17%(一般是小企業、小設備)。相對於中小企業其他融資渠道,尚有部分優勢,那麼融資租賃在中小企業中發展的主要阻力又在何處呢?
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其公司規模小,生産量較小,所承擔項目較小,所以採購設備的金額也相對較小,目前對於小設備的融資租賃産品也較為缺乏。而更重要的是,目前國內缺少對於中小企業風險進行評估的第三方評價體系,使得對中小企業的信用風險評估流程長、時間久,缺乏科學依據,如果融資租賃公司不能有效地甄別企業的信用風險,就無從對每一筆融資租賃業務進行定價和風險管理。正是由於這種資訊的不透明導致了對中小企業融資租賃業務的猶豫不前。
對於中小企業信用風險的判斷,目前國內主要的方式是由信審人員長期跟蹤企業並撰寫相應的報告。這種方式産生的報告僅由各家機構內部使用,如果融資租賃公司或是其他金融機構沒有相應的人員,那麼則無法獲得企業的信用評價。另外,這種方式比較容易受到個人經驗和公司平臺的限制,對於中小型融資租賃公司,如果其人員素質不高,同時公司資源有限,不能有效地獲取企業及行業資訊,那麼其作出評級的準確性也就受到了限制。
所以,如果有獨立客觀且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第三方進行中小企業的信用評級,為針對中小企業的信貸和融資租賃公司提供可以參考的評級體系,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些機構與中小企業間的資訊不對稱問題,促進資金配置在中小企業之間。這也是為了自貿區深化金融改革,引導融資租賃資金進入中小企業所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