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金融家》:讓建行發展與國家戰略導向保持高度一致──訪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張建國
2015年是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中國建設銀行(以下簡稱“建設銀行”)在成立60週年這一新的起點上,如何在新常態下,敏銳抓住新機遇,不斷創造新價值,以轉型發展打造市場競爭的新優勢?在兩會期間,記者專訪了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張建國。
向五個方面推進轉型:打造新常態下的新優勢
《當代金融家》:增速放緩、結構調整、産業升級、驅動力轉換……步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其中既存在風險與挑戰,也孕育著新機遇。作為大型商業銀行,建設銀行在新常態形勢下如何既保持定力又主動作為,推進自身轉型發展?
張建國:新常態下,大型商業銀行的發展戰略必須立足服務國家經濟建設大局,與國家各項戰略導向保持高度一致。建設銀行已經制定了新時期轉型發展規劃,今年是全面實施的元年,全行將緊緊圍繞向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創新銀行、智慧銀行五個方面推進轉型,這五個方面體現了未來銀行業的基本發展趨勢,目的在於鞏固和打造業務發展優勢。
在綜合性上,建設銀行已經具備綜合性經營基礎和業務牌照領先優勢,要抓緊推廣經營管理、行銷服務、運營核算綜合化,建成銀行為主、其他金融為輔、各項業務協同發展的現代先進綜合性銀行集團。
在多功能上,要充分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實現從以産品為維度向以客戶為維度的轉變,重視客戶真實體驗,增強客戶行銷力度,整合集團資源,提升産品定制供給能力、服務定制能力和産品輸送能力,搭建批發業務、零售業務、資産管理、交易金融、電子銀行等“傳統+ 新興”業務經營體系。
在集約化上,要加強集團統籌,打破部門隔閡,以客戶視角全面優化業務流程,推進層級集約化和差異化,加大條線集約化經營力度,探索推進體制機制等重大改革。
在創新銀行建設上,要完善創新體制機制,加強向流程管理創新,堅持自主創新,大力推進商業模式創新等。
在智慧銀行建設上,當前我國銀行業對創新的要求尤為迫切,必須行之有效地把創新貫穿于經營發展全過程、各領域,把握創新主動性、及時性和合規性,以實踐檢驗創新,為轉型發展提供蓬勃活力。目前,建設銀行已經在全國12個大中城市設立了智慧銀行,今後還要持續推進服務和管理智慧化、産品和渠道智慧化,借鑒網際網路銀行模式加快轉型,提供同業領先的網際網路金融服務。
服務“走出去”戰略:去年支援405個項目跨出國門
《當代金融家》: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為我國企業走出國門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也為我國銀行業“走出去”業務的發展帶來了歷史性機遇。建設銀行在服務和支援我國“走出去”發展戰略方面的實際舉措有哪些?
張建國:2014年以來,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實施,自貿區建設的加速進行,高鐵核電等優勢産業進軍世界,中國這艘千年前就已乘風破浪、開闢海上絲綢之路的大船再次揚帆起航,駛向廣闊大洋的姿態已漸清晰。建設銀行在支援企業“走出去”方面,成就卓越,經驗豐富,開發了包括出口信貸、跨境擔保、國際銀團貸款、船舶融資、項目融資、跨境並購融資、跨境供應鏈融資、跨境人民幣金融等系列産品,為中石油、中石化、國家電網、中水電、中信集團、葛洲壩集團、中國建築、中國路橋、大連船舶重工、華為、中興等一大批重點企業“走出去”提供了融資支援。僅去年,建行就支援“走出去”項目405個,實現簽約額逾150億美元,支援出口近5747億美元,覆蓋全球100余個國家和地區。2014年歲末,建設銀行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後承辦的第一個“一帶一路”重大“走出去”項目——國家電網衣索比亞12.8億美元出口信貸銀團項目正式簽約,為2015年全行大規模開展“走出去”國際融資業務吹響了號角。下一步,建設銀行將以出口信貸、跨境擔保、跨境並購融資、跨境供應鏈融資、項目融資等優勢産品為依託,進一步完善金融産品體系,優化行內業務流程;以重大項目、重點客戶為突破點,搭建總分行、母子公司、條線間聯動行銷平臺,進一步挖掘優勢行業與客戶的業務需求;以境外機構、子公司為基礎,進一步加快海外佈局,強化境內外聯動,統籌利用各機構優勢為“走出去”企業服務。
服務“一帶一路”:行長細數五大得天獨厚優勢
《當代金融家》:我國相繼成立了絲路基金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您如何看待這些舉措?我們看到近年來建設銀行隨著海外業務競爭的加劇,佈局海外的步伐正在加快,請您談談在這些方面建設銀行的優勢是什麼?
張建國:中央要求以創新思維辦好亞投行和絲路基金。亞投行和絲路基金的籌建具有里程碑意義,一方面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基礎設施項目提供中長期融資支援,彌補各國在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存在的巨大資金缺口,激發各國的經濟發展活力;另一方面將促進中國與周邊國家的互聯互通,推動地區金融合作形式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有利於亞洲地區一體化進程向前推進。
最近兩年,我們“走出去”的步伐非常堅定。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地主要經濟體國家,包括新興市場國家,都有包括建設銀行在內的中國銀行業的機構。國際業務的增長幅度,也遠遠高於國內銀行業務的增長幅度。現在建行已經在全球18個國家和地區有21家一級海外機構,組成了多層次、多元化的服務網路,預計到今年底,建設銀行海外機構將達到30家,佈局海外的步伐將會進一步加快。我們將通過不懈創新,加大走出去的步伐。海外的服務網路增強以後,對中國走出去的企業將會起到更好的支援幫助作用。
建設銀行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是具有基礎設施方面的傳統優勢;二是具有人民幣業務大行的優勢;三是獲任倫敦人民幣清算行,使建設銀行在離岸人民幣市場具備了良好條件。建設銀行全球清算系統已實現全球集中部署、集中運維支援,24小時多幣種清算服務體系設立較早,運作純熟,服務實力已得到監管機構和客戶的充分認可;四是具有海外網路的優勢,已經基本完成在全球最發達國家的機構佈局工作;五是具有産品創新、風險管控優勢。建設銀行將與絲路基金、亞投行積極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密切合作,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打造多元化融資渠道,共贏發展。
防風險:打造“三道立體防線”
《當代金融家》:在“三期疊加”的影響下,實體經濟運作速度放緩,銀行資産品質面臨考驗。作為大型商業銀行,如何在新常態下審慎經營,穩健發展,兼顧好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追求資本、風險和效益的平衡可持續發展?
張建國:從銀行業整體情況看,新常態下貸款增速回穩、存貸利差收窄、社會融資方式轉變、不良貸款反彈、金融監管“寬進嚴管”等大趨勢,以及金融脫媒、民營銀行、網際網路金融等新興業態和技術等,對傳統銀行提出了挑戰,在業務發展、盈利增長、風險管控方面帶來了越來越大的壓力。風控工作必須從“非常措施”向常態化管理轉型,從事後處置向更注重事前防範的全流程管控轉型。要落實主體責任,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要進一步加大不良貸款化解力度,提高處置效率和效果。要爭取政策支援,拓寬不良貸款處置途徑;要挖掘市場潛力,引入市場化機制,借助子公司平臺,創新不良貸款處置方式。要發揮前中後颱風險“三道立體防線”作用,前移風險管控關口。信貸管理、審計、合規、風險等部門要加強日常檢查監督,注重源頭控制。要守牢合規底線,推進內控合規管理方式轉型。各分行要對管轄範圍內合規狀態負全面責任,對本級合規管理負主要責任。業務上的合規問題,各條線要承擔直接管控責任。同級的內控合規管理,內控合規部門要承擔監控、檢查、評價、整改管理的責任,實施貼近控制。要加強合規部門建設,研究合規官設置制度,充實合規力量、提升內控能力,把橫向監督做實。要確保制度的完備性、適用性,少發紅頭文件,多編操作手冊、活頁式手冊。加大基層員工培訓力度,尤其要強化信貸人員輪訓,實現持證上崗。要抓好“一加強,兩遏制”專項自查。充分發揮審計的作用,落實領導班子審計整改責任制,加大對審計發現問題的責任追究和處置力度。
2015 :建行提出“五大轉變”
《當代金融家》:現在,建設銀行正在努力打造一個客戶歡迎、能夠滿足國家建設需要,同時又有能力參與國際競爭,一個真正的國內最佳、國際一流的現代銀行,前景似錦。新年度中有什麼新的工作目標和方向?
張建國:2015年主要爭取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加快推動傳統經營模式向大資産大負債模式轉變。探索編制集團大資産大負債經營計劃,打造大資産管理平臺,加強集團資金全量管理,提升金融市場業務管理水準;加快交易性金融負債、同業大額CD等主動負債發展;提升資産管理能力,逐步從信貸為主向資産管理為主轉變;研究大資産大負債綜合化考核辦法。
二是加快推動單一服務模式向差別化綜合服務模式轉變。開展綜合金融服務下的綜合行銷、綜合定價和綜合考核;繼續全面推進“三授信”工作,實現綜合授信全覆蓋、總行戰略性客戶全球授信全覆蓋;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業務,打通各類資金供求通道;健全跨區域、跨條線、跨境聯動機制,搭建集團層面業務協同平臺;完善收益分成、多邊記賬等配套制度安排。
三是加快推動傳統網點經營模式向全面渠道經營模式轉變。繼續實施營業網點功能綜合化改造,推進前後臺深度分離;以渠道管理功能整合為契機,理順營業網點的管理、營運、考核機制;大力發展網上銀行、遠端銀行、自助銀行等電子渠道,打造“智慧銀行”類服務體系,實施“移動優先”戰略,強化線上線下協同。
四是加快推動統一管理模式向統一性與差別化管理相結合模式轉變。完善“一行一策”或“一域一策”的信貸政策模式;細化分類管理,資源配置向客戶基礎好、資本佔用少、成本較低、價值創造力強的業務、産品和區域傾斜。
五是加快推動傳統資訊系統管理向大數據管理模式轉變。確保新一代核心繫統二期項目投産和三期項目實施;儘快完成全行大數據中心建設,全面提升數據挖掘分析能力,為轉型發展提供專業化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