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日報》:王洪章:牌照最齊 機遇多 潛力大
內地金融業肩負國家戰略使命,任重道遠,今期本刊獨家專訪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
建行為本港市值(H股)最大的內地銀行,王洪章為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論官階,遠在香港特首之上;談資歷,從商業銀行,到金融監管,他曾在央行——人民銀行任職。2015年適逢建行上市10週年,王洪章親述其在任兩年,背負16.7萬億資産轉型的心路歷程。
王洪章憑著“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格言,為建行實現多元化經營,用兩年時間領先同業,取得“全牌照”優勢,為未來發展奠下根基。
建行新一頁
2015年為建行上市10週年,2005年10月上市招股價為2.35元,連同期內派息,投資者如持有至今,與上市時相比,回報高達3.3倍。
10年前,內銀行業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下,鼎足發展的橋頭行業;
10年後,內銀行業是中國新常態,新任班子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把手;
在中國穩經濟、促轉型、調結構,以及深化改革下,2015年建行在王洪章的帶領下,將乘著這些機遇翻開新一頁。
“今年是建行上市10週年,建行將邁進新起點,重新起步,我們已有一個2020年的發展部署。”
在內地銀行界打拼多年的王洪章,在2012年獲任建行董事長後,便開始為建行度身轉型之路,主要朝著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創新、智慧銀行進發。
“誰能應對得好,誰能在同業當中取得先機,所以我們的綜合化在最近幾年取得的進展比較大。”
經過這兩年發展,從表一可見,目前建行是內地一眾內地同業中,牌照最齊全的銀行。
“企業走出去、深化改革、新常態……企業對外的經營環境已發生很大變化,現時對銀行的需求和過去亦完全不一樣。”他指出。
他指出,綜合性發展其中一個效果是可以令客戶的聯合度大幅度增長,因為客戶的需求現在不僅僅是存貸款,而是包括投行、信託等需求,建行統統可以滿足。
去年,建行對企業客戶的非信貸融資首次超過信貸投放,達一萬多億元。他指,客戶各種資金需求都可以通過綜合性牌照解決。
王洪章以建設銀行海口分公司,一個飛機租賃的個案作例子,“航空領域的貸款額是很大的,企業負擔的成本很高,但透過以租賃的方式,便可以為企業減輕成本。我們想到海南航空公司存量的飛機或者貸款,準備通過租賃的方式,把貸款置換出來,這便是銀行可以為企業減省成本的方式,當然銀行必須先取得租賃業務牌照。”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領導層特別強調為企業減負,能想出為企業減負,是國有銀行“使命”,對銀行來説也是商機。
“我們區域優勢不如農行,城市網點不如工行,海外業務不如中行,所以建行的發展將向綜合性、多功能等方向出擊。”
王洪章在人民銀行、工商銀行任職的經驗,其既熟國策戰略,更懂各內地銀行特性,針對建行的不足,度身為建行打造出能迎合國策,又能發揮優勢的轉型戰略計劃。
事實上,中國的銀行業目前面對的外部環境、市場監管以及社會需求發生的變化,已很難像過往一樣靠高資本消耗、高信貸增長維持發展速度。傳統以息差為主要收入模式的銀行正遭到挑戰,業務結構調整加快,業務模式開始發生轉變,由單純依賴存貸間接融資,轉向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並重,例如加大投行、理財、資金託管等非利息收入的業務發展。
王洪章亦直言,內地存款很難再像以往般急速增長,因此,建行需要在結構轉型中尋找適合發展的機遇。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趨勢下,銀行業的發展,很難用‘風口’形容,但國家轉型調結構,卻為經營者帶來機遇。”
銀行為百業之母,身為內地四大銀行,既肩負國策發展,自身也要轉型,“金”主之位不易,如何貼合國策與自身發展,王洪章帶領建行取得的牌照優勢,是銀行重要的利器。
建行雖是內地地位不凡的大國企,但與王洪章的訪談中,他會不時帶出迎合市場的意念,特別是他不時提及銀行與企業各取所需的雙贏,內銀的市場化程度愈高,便愈能在新常態下突圍而出,建行的發展值得留意。